在大明朝勋臣当中,辅国公一脉深得皇帝的信任,统领三大营坐镇京师已有数十年。
如果是文臣以内阁的张凤府和高明为首,那么勋臣就要以朱瑞为首。
朱瑞是大明朝勋臣们的代表人物。
按理说文武不相统属,朱瑞和高明不可能有什么交集,如今却坐在一起喝茶,如果被人看到了肯定会感到匪夷所思。
起风了!
高明放下茶盏,如有所思道。
朱瑞微微一笑,道:“不错,起风了,而且还是西风。”
西风凛冽!
高明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缓缓的站起来道:“下官在这里预祝国公心想事成。”
多谢文才吉言!
朱瑞抚须而笑。
“国公爷,你让下官做的事情,下官已经做了,只是不知什么时候让我见见他。”
高明深吸了口气,缓缓的说道。
这些年他一直在暗中调查这件事,如今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心中隐隐有些激动。
朱瑞哑然而笑,道:“急什么?十几年都过去了,还差这一会吗?只要我们二人联手定能澄清玉宇,还他一个公道。”
是是是!
高明连连点头,接着缓缓的站了起来,道:“既然如此下官就恭侯佳音了。”
说着告辞离开了。
这个老狐狸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啊!
朱瑞的眼中闪过一阵精光,良久,他忽然道:“来人啊,立即飞鸽传书告诉小姐,让她按照计划行事。”
(本章完)
第435章 小人物()
“什么,李忠有砍了十几名官吏的脑袋将其挂在了营帐之上?”
熊应征吃惊的站了起来。
“总督行营的血腥气还没散呢?”
按察使安道学心有余悸的说道。
出事之后他就得到了消息,里带人前去察看。
这一察看不要紧,正好看到了李忠有行刑的一幕,十几个脑袋叽里咕噜的滚到了地上,鲜血溅起有数尺高。
吓得安道学是魂不附体啊。别看他是一省大员,但是还没见过李忠有这么狠的文官,也不审问,也不通知巡抚衙门,直接请出王命砍了。
良久,安道学才喘了口气,道:“中丞,李忠有这是像咱们示威啊!”
的确,虽然李忠有是总督,有先斩后奏的权利,可是毕竟是在陕西的地面上,而那些个文官归巡抚衙门管理。
熊应征心中也有些不爽,口中却无奈的说道:“他有王命旗牌,我们有什么办法?”
王命旗牌地位超然,督抚一方的大员都有,但是都很少用的。
一般来说除有丢城失地投敌卖国之事,必要的时候督抚才能动用王命先斩后奏,其余的时间还是要经过三法司的。
但是这样做的后果也很麻烦,那就是得罪很多人。
首先就是皇帝,皇帝赐给你王命只是希望你装装样子,老子有王命在手啊,都给我悠着点,可不是真的让你拿着王命大杀四方的。
再说了,你不通知他就要杀人,这一点皇帝也是不爽的。
其次就是三法司了,虽然他们嘴上不说,但是心中是十分不爽的。
定不定罪,定什么罪,是有这帮人说了算了的。
你不经过他们就开刀了,往后谁还把三法司当回事?
这帮人的权利很大,虽然明面上没有什么,但是背地里给你点小鞋穿也是可以说的。
最后就是那些言官御史了,他们原本就闲的蛋疼,满腔的能量没处发挥呢,这下好了,给了他们目标了,所以他们会大喷特喷,反正人家就是干着一行的。
李忠有为官三十多年,督抚一方也有些年了,除了对付苏则那次之外,这也是第二次动用王命旗牌。
他知道动用王命的后果的。
但是尽管如此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动用了,甚至一连砍了十几个脑袋,这里面有不入流的小吏,也有七品六品的小官,最高的是一个五品的督粮道。
李忠有正是用这种近乎血腥的手段警告当地的官吏自己的态度。
血淋淋的事实让西安上下的官吏毛骨悚然,所以一早的时间就聚集到了熊应征的门下。
“中丞大人,这个李忠有也是来者不善啊!”
西安知府侯文华当先开腔道。
他在马麟的手下出了一个大丑,李忠有身为文官也没有替他说几句话,这厮连李忠有也恨上了。
“是啊中丞大人,李忠有擅杀咱们的人,可是没把咱们放在眼中啊。”
陕西布政使陈勉说道。
“中丞大人,不如咱们联名参他一本。”
安道学做起身来,忿忿的说道。
够了!
熊应征烦躁的打断他们的话,道:“光埋怨李忠有,你们呢?怎么也看住手下,让他们把手都伸到军营里去了。”
众人语气顿时一塞,说不出话来了。
这一次李忠有之所以怒斩地方官,究其原因都是倒卖粮草造成的。
上梁不正下梁歪。
如今的粮价是一天一个样,当官的打起了官粮的主意,下面的人没有他们的便宜权利,只得动起了歪脑筋。
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敢在总督行营动心思的,都有所依靠。
他们的依靠自然都在这个房间里。
熊应征斜睨了这帮猪队友一眼,忍不住叹了口气。
当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都什么时候了,这帮人还在打军粮的主意,这军粮是这么容易吞的吗?不知道西安城外有五万官兵吗?
军粮没了,这帮人吃什么?
这帮蠢材!
想到这里,熊应征深吸了口气,道:“陈勉你速去提调两千石大米来,随我一同去一趟总督行营。”
两千石大米!
不仅是陈勉,酒量房间里的其他人也吃了一惊。
安道学立即站了起来,不解道:“中丞大人,你这是干什么……”
城中的粮食可是他们的命根子,想要吞并灾民的土地,他们还的指望这点粮食呢?
熊应征没好气的说道:“干什么?还不是得给你们擦屁股去?”
“大人何须要看那李忠有的脸色?”
众人不乐意了,这两千石粮食虽然不多,但蚊子小他也是肉啊。
割肉谁也不愿意!
蠢材!
李忠有暗骂了一声,道:“李忠有连王命都请了,要是追不回粮食岂能善罢甘休?本官此去一来是安抚一下此人,二来也是想缓和一下,毕竟事情闹大了对谁也没有好处。”
听到这里,众人才明白过来,也不出声了。
熊应征走了几步,忽然回头道:“安臬台!”
安道学征了征,站了起来,道:“中丞大人叫我?”
熊应征看着这厮,忍不住气不打一处来。
这张凤府究竟要干什么,派来一个李忠有不仅不帮他们,还大有搅局的迹象,而这一切都是安道学做的。
现在熊应征也有些怀疑,这个安道学究竟有没有走通小张大人的路子。
他冷冷的说道:“你去京师做的好事啊,请回来的好帮手啊!”
说完这句话,熊应征拂袖而去,只留下安道学一个人尴尬的站在原处。
“这……这,我也不知道啊!”
安道学无辜的说道。
路子他走了,关系也疏通了,小张大人也答应了帮他们说话。
可是这个李忠有丝毫不给他们面子啊。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三万亩土地还不够?
早知道如此的话他肯定会多加一点,反正也不用他出。
想到这里安道学顿时后悔了。
只可惜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连夜写信向小张大人求救了。
收了钱,张家爷俩不会言而无信吧!
……
且说李忠有处置十几名官吏之后,行营上下一片肃然,大小官吏兢兢业业,谁也不敢在做些小动作,望着这位总督的目光也充满了敬畏。
这位爷是狠人啊,一个五品,两个六品,四个七品,大小十五个官吏一股脑的全砍了。
想到这里,这些人的心中忍不住一颤。
十几个人头飞扬,鲜血迸射的场面深深的印在了他们的脑海。
活着真好!
这帮人以前是唯恐不贪,见识了李忠有的血腥手段之后,同时闪现了这么一个念头。
(本章完)
第436章 到我碗里来()
“督宪大人你这是为什么?”
苏修刚刚回来,就听说李忠有动用王命砍了不少官吏,当下大吃一惊。
李忠有点了点头,森然道:“这帮混蛋徇私舞弊草菅人命的事情本督还没跟他们算账,这会儿居然把手伸到军营来了。”
大人糊涂啊!
苏修顿足道:“这帮人几近贪婪,死不足惜。可是……”
他迟疑了一下,低声道:“这里面跟阁老有关,大人不声不响杀了这些人,阁老那边会不会对您有什么看法?”
看法?
李忠有摇头苦笑了一声,道:“就算是有看法,本督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大人!
苏修欲言又止,可是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下去。
李忠有动用王命这件事情苏修是不认可的,他认为动用王命弊端极大,不如续续图之。
官吏砍了,接着就要向朝廷解释了,毕竟一次性杀这么多人是要向朝廷交代的。
这是最凶险的地方,稍有不慎就会惹来麻烦。
一名五品,两名六品,四名七品,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当然这些人内外勾结倒卖军粮视同叛变,李忠有有王命在手,砍了他们也不算什么过错。
只是……
苏修心中隐隐有些担忧。
如果照实情报上去,皇帝不会有什么指责,还会嘉奖一番,说杀得好。
但是陕西官场就会被曝光,这样一来内外勾结谋夺灾民土地的事情就瞒不住了。
他们一出事,满朝文武被他们用关中的土地收买的事情就会被抖搂出来。
别的人也就罢了,苏修最担心的是张凤府,毕竟李忠有是他的弟子,这次入陕西也是得到了他的授意。
陕西的事情有张凤府的利益,小张大人的信中已经点了出来,李忠有理应跟当地的官员合作共赢,就算是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他也不应该私自动手砍了熊应征的人。
这是跟张凤府的授意背道而驰的。
张凤府是李忠有在朝廷最大的靠山,如果他要是不高兴的话……
想到这里,苏修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
督宪大人这是将自己推到火上烤了。
动用王命杀了当地的官吏不说,还得罪了恩师张凤府,这样的话谁还会在朝廷为他说话?
想到这里,苏修动容道:“大人,你这是何苦啊?”
在他看来,李忠有违背张凤府的意愿是不智的。
李忠有负手站了起来,缓缓道:“问川,我们是官员,同时也是人,做人要有良知,看着陕西的灾民受苦,本官就于心不忍。”
他忽然将手中的书信塞进信封,淡淡道:“陕西一日不宁,百姓就多早一天的罪,我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希望恩师他老人家能够理解学生的苦心。”
“来人啊,快些将这封信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大人!
苏修还想规劝一下,但是不知为何只是摇头叹了口气,不再言语了。
李忠有因公费私,当官当成这样,他还能说些什么?
人心都是肉长的,见到陕西生灵涂炭饿殍遍野,他心中也不好受。
早一点结束战乱,早一点让灾民过上好日子也是苏修的意愿。
跟督抚大人共同进退罢了。
苏修心中打定主意,回去后也会上书,替李忠有分辨一番。
“马伯爷怎么说?”
李忠有忽然问道。
苏修神色一黯,低声将他在军营被拒的事情说了。
军营也出现了问题吗?
听到这里,李忠有也十分的动容。
他是浙直总督,自然知道军粮有多么的重要,一旦粮食出了问题,五万大军就会不战即溃,陕西的事情从而会一发不可收拾。
“马伯爷是沙场宿将,不应该由此疏忽啊?”
李忠有不解的看着苏修。
苏修也不怎么理解,按理说军营出了这等大事,身为主官的马麟肯定不会不知道。
可为什么他明知道出了事情,也不愿意出来处理呢?
就算文武不合,但是军粮是军队的命根子,身为主官的马麟绝不会如此大意。
这里面有问题?
想到这里,李忠有拂袖道:“问川,麻烦你再跑一趟,就说我李忠有会亲自去拜访马伯爷。”
事到如今,李忠有也有些沉不住气了。
陕西的事情要想顺利的平定,必须恩威并治,两方面动手。
官面上的事情他可以胜任,但是军事上的弹压必须靠马麟了,毕竟他比自己更胜任军事主官的位置。
正在二人商议间,帐外的士兵来报,巡抚熊应征求见。
……
“丫头,老夫后半辈子的名声可就压在你的手上了,你可不要落了老夫的威名?”
军营里,马麟抚须对孟都说道。
孟都笑了笑,道:“马伯伯,您就放心吧,我自然不会堕了您的威名。不相信我,难道还不相信我父亲。”
将手中的大权交给这个小丫头,说实在的马麟心中当真有些不放心,但是听到孟都提到她父亲,他就不在说什么了。
如果是这个世上还能有人相信的话,那就是这丫头的父亲了。
她父亲就是勋臣里的一块活的招牌。
想到这里,马麟缓缓的点了点头,从一旁拿出了令牌递给了孟都,森然道:“丫头,这些人马都交给你了,你放心,他们都是老夫的手下,当初也是从南边的血雨腥风在存活下来的,别的都不认只认我的令牌。”
多谢伯父!
孟都双手接过那块刻着马字的金牌,这是马麟独家的金牌。当年他去南方平叛的时候,皇帝赏赐的,后来就成为了马麟独具特色的军令。
见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