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武将复兴的节奏吗?
文臣们脸色有些不好看了,尤其是西安知府侯文华,前几天他刚刚被马麟折辱了一番,心中正盘算着怎么出这口气呢?
忽而听闻马麟忽然成为他的顶头上司,顿时惊得六神无主。
相对于文臣们的如丧考妣,武将们脸上则露出兴奋之色。
这一次忠勇伯可算是为武将们争了口气,打仗吗自然是武将干的事,现场的不少武将笑逐颜开,他们敏锐的从这道圣旨中察觉到了一个兆头,那就是武将崛起有日了。
只要能够打几个胜仗,升官发财自然不在话下,想到这里总武将的心中顿时变得热切起来。
“臣杨贵第领旨谢恩!”
杨贵第长出了口气,颤巍巍的站了起来。
这段时间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师出无功,被陕西的文官制肘,还要忍受着来自朝廷的压力,忽然被拿掉了总督职位,他忽然变得轻松起来,当下拿出了印信双手交给了马麟,轻声道:“马伯爷,这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看着眼前这位面容憔悴的杨贵第,纵然是对文臣大有偏见的马麟这会儿也不愿说什么,当下点了点头。
“杨督师请放心,既然万岁爷信得过老头子,那老头子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吧。”
说着示意手下接过他的印信。
鉴于苏则在渡口出色的表现,现在已经荣升为马麟的亲兵队长,从小旗跃居总旗职位,成为了马麟身边的亲信。
一身戎装的苏则颇有卖相,看起来多了几分神武之气,只见他上前几步伸手将杨贵第的印信接过来。
杨贵第忽然看了李忠有一眼,手指微微所动,后者愣了一下,很快从他的目光中察觉到了什么,当下不动声色的上前。
走过李忠有身边的时候,后者忽然感到衣袖中多了一件东西,用手微微捏了捏,似乎是书信。
杨贵第似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这才缓缓的来到小太监的身边。
“公公,罪臣已经准备好了,我们现在就可以出发了。”
小太监此番前来除了宣读旨意之外,另外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将罪员杨贵第押送回京。
“既然杨大人准备好了,那咱们就启程吧。”
小太监不紧不慢的说了一句,带着一行锦衣卫缓缓的离开了军营。
“恭喜伯爷荣登总督之位。”
京城来的人刚刚离开,一群武将就涌了上来,纷纷给马麟贺喜。
得知马麟将成为他们的顶头上司之后,众武将喜出望外,话说这些年朝廷以文御武,武将们的日子可谓是凄惨之际,几乎成为了文臣们的灰孙子,那也没有办法,兵员粮饷装备都拿捏在文人的手中,他们不低头也没有法子。
可是现在不同了,总督换成了武将,这是武人要崛起的迹象,马麟虽然是初来咋到,但是武将们仍然将其视作自家之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马伯爷成为了总督,他们也心有戚戚焉。
“诸位!”
马麟咳嗽了一声,道:“承蒙万岁爷器重,将本爵这个将要入土的老头子招来陕西。老头子自然不能辜负圣恩。本都宣布……”
接下来,一条条一款款的军令吩咐下来。
众将领神情一肃,暗中赞叹不已。
什么叫做专业?
这就叫做专业。
文人虽然有少数知兵的,但是大部分都不知兵,外行领导内行能成吗?
甚至有的文臣连基本的军事常识都没有,武将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啼笑皆非的命令。
不愧是老将,对军营事物十分熟悉,他所下的每一个命令都到点到位,跟那些个半吊子的文臣大大的不同。
颁布了军令之后,马麟立即挥手让大伙儿散了,各自找各自的人马去了。
杨贵第率领五万大军入陕西,麾下有三镇总兵官,十个参将,三十多个游击。
马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这支军队抓在手中。
怎么将这些人抓在手中呢?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所有的军马打乱了重整,将自己的亲信一一安插在要害的部门中去。
马麟将五万军兵分成为前后左右中五营,每营一万,设一主官,每营又分五军,每军两千人,设一辅官。
不动声色间,他已经将自己身边的老兵安插道各个要害位置上了,这些人都是跟随他多年的亲信,是经过战火洗礼的。
(本章完)
第414章 碰头会()
几天的时间,马麟就架空了先前的一帮旧军官,彻底掌控了军队。
对于马伯爷的霹雳手段,军官们虽然有怨言,但还是接受了他这个整改方案。
一朝天子一朝臣,军队主官改换都是这样。
马伯爷的人虽然不怎么爱说话,但是从身子骨力流露出的那些个血腥气就能够看出,这些人都是经历过战场洗礼的老兵。好歹也是武人嘛?总比那些个不知兵瞎指挥的文人强得多了。
马麟将身边的亲信一一分了出啊,马骏成为了前******,参将陆开泰成为左******,总兵顾振飞为右军主官,马麟自领中军,而后******则落到了另一个总兵高宪成的头上。至于孟都则负责探马军情一干事物。
大伙儿都有分封,唯独苏则没有,马麟将他带在了身边。还是做他的亲兵队长!负责帅帐的安全。
苏则心中微微有些小郁闷,这个亲兵队长看起来十分威风,但是说白了就是一保安头子。
不过他倒是知足,保安头子虽然不怎么好听,好歹安全啊!跟马麟呆在一起,自然不会有什么风险。
不过很快他就意识到了,这绝对是个错误的想法。
因为亲兵队长并不只是保卫这么简单,有的时候还得客串主官的传声筒。
五营军马准备就绪,马麟立即命苏则去见李忠有,联系军粮事物。
听到这个消息,苏则没有感到惊讶,他早就有所感觉,孟都这丫头肯定没安什么好心。
可不,事情很快就来了。
李忠有!
想起这个人的面孔,苏则的脸上就沉了下来。
终于还是到了这一步吗?
想到这里,苏则心中微微有些兴奋起来。
……
“督宪大人,卑职有些不明白。”
苏修苦笑着对李忠有说道。
武将督师,虽然算不上开先河,但也是大大的破例了。
他没有李忠有的渠道,自然不知道京城发生的事情。
李忠有面如沉水,自从张阁老手中接到这个消息,他也是大为吃惊的。
他也没有想到这个总督的职位会落到马麟的头上。
武将督师!
难道皇帝当真是对文臣不满吗?
李忠有不是京官,自然不知道这里面的事情,他只隐约的从这个消息看得出皇帝的心思。
或许是对陕西的地方官不满吧!
对于陕西的事情,李忠有有着深刻的认识,杨贵第的文韬武略不比他差,但是依旧成为了这次民变的替罪羊。
这里面除了党争之外更多的是陕西本土官员对他的整体排斥。
陕西的事情不是天灾是人祸!
这句话是杨贵第临走去说的,李忠有牢牢的记在了心中。
经历了二百多年,地方的利益集团已经紧紧的结合成为了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牵一发而动全身。
杨贵第被免职的原因并不是出师不利,相反他的大军所至旗开得胜,攻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城池。
城池被攻下了,如何安置灾民成了他最头疼的问题,因为灾民安置不好的话,他们还是会反复的。
这样一来,杨贵第就劳而无功了。
最开始的时候杨贵第是想将这件事交付给当地的官员做的。
但是他很快察觉到这些人想趁着灾年大肆的吞并关中的土地,造成灾民的强烈不满。县城多有反复。
杨贵第处置了几名官吏,遭到了整个陕西的抵制,他们在后勤粮食兵员的方面做文章,军粮他们不敢克扣,但是安抚灾民的粮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
这样一来,直接造成了杨贵第劳而无功,五万大军形同虚设只得驻守军营不敢外出。
既然地方政府指望不上,杨贵第一方面向京城求援,另一方面开动脑筋,将田分给灾民以定其心,使其不再反复。但是这样一来,直接触动了当地官吏的利益,他们上下一心,弹劾像雪片一样飞往京师。
杨贵第是老资格,不是张凤府的人,他也乐得顺手推舟,将其换下来让自己的学生上去。
所以说杨贵第的命运在李忠有入陕西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
李忠有深深的知道,杨贵第之所以落到了这个下场,那就是动了地方官员的利益。
这一切都写在了杨贵第给他的一封信上了。
就是杨贵第临走时交给他的那一封信,他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的告诉了李忠有,最后让他看在天下苍生的份上就救一救陕西的百姓。
天下苍生啊!
李忠有摇头长叹了一声。
有的时候,他看了这四个字也有些脸红。
当初张阁老写信让他入陕西的时候,他曾经犹豫过。
陕西的事情比较复杂,一边是灾民,一边是地方官吏乡绅。
要想彻底的控制好灾乱,那就要动地方上的利益。李忠有在地方多年,知道官员乡绅的势力盘根错节是多么的顽固。
想要动他们的利益很难,会受到这些人的强力狙击的。
杨贵第就是因为如此丢掉了官位。
他李忠有能有什么好办法呢?
可是入陕西之后,画风忽然变了,督师职位居然被一个武将拿走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李忠有固然心惊,但是更多的是一种解脱。
因为他当督师未必比杨贵第做的更好,而杨贵第的下场就是他的明天。
所以说马麟当上了督师,李忠有心中反而是高兴的。
因为此刻的他并没有想过什么文武之争,更多的是为当地的灾民所想。
西安、凤翔、汉中这些大城还好一些,下面的一些小县城几乎变成了空城。
昔日富饶的关中如今饿殍遍地哀鸿遍野,怎能不让人心惊胆颤。
“督宪大人,督宪大人!”
见到李忠有久久没有说话,苏修有些不解的问道。
啊!
李忠有忽然反应过来。
“这是马伯爷派人送过来的催粮单!”
苏修伸手拿出了一个公文。
就算是皇帝将军队交给了马麟,但是他也是不放心的,所以让李忠有总督后勤的事情。
这样一来二人互相制约,风险就小了很多。
苏修知道皇帝的意思,并没有指望李忠有会批复,因为只有拿捏住了粮草才能拿捏在马麟的大军。
这也是张阁老的意思。
(本章完)
第415章 各怀鬼胎()
朱皇帝虽然将军权交给了马麟,但还是将后勤供应交给了李忠有,这样也是为了平衡。古人也是明白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打仗打仗,打的就是消耗,所以只要君王控制住后勤供应基本上就能掌控整个战局,但是控制后勤的事情他们自然是不会自己去做的,自然要交给身边信任的人去做。
掌控后勤粮草供应就能掌控整个战局,大明朝的文臣之所以能够辖制武将,最先就是从控制后勤开始的。
可以说后勤才是战争中最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后勤可以说是绝对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打个比方说,马麟手下有五万军马,这只是战斗人员,他们是士兵,是战争的主要力量。
但是后方还有十几万的非战斗群体,这些人为辅兵辎重或者是征调的民夫,他们的作用是配合战兵作战,后勤运输,建设营寨,打扫战场等等。而这些非战斗人员控制在李忠有的手中。
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协力合作才能够支撑一场战争。
所以古时候动则一场战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那都是唬人的,真正投入到战场上的兵力并没有那么多。
虽然陕西的兵力不多,但是苏则切实的感觉到后勤的艰辛,尤其是在粮草供应上。
五万战兵加上十几万辅兵民夫,好家伙二十万张嘴呢,每人每天消耗的粮食都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苏则很快就发现了里面的问题,这次从江南运来的十万石粮食恐怕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这么大的粮食需求指望朝廷根本就不可能,更何况水路运输有极大的弊端,道途艰险风吹雨淋一个不小心就会翻船不说,就算是历尽艰险通过重重阻挠来到了陕西,被那些个黑心的河道扒上一层皮,十层也去了四五层。
李忠有出身河道官员,对里面的事情十分熟悉,当初出发的时候特意的多准备了一些火耗,船队到了陕西的时候也去了两成左右,更不要说别人了。
苏则苦笑着看着手上的清单,按照他的推算,这点军粮最多能够让军队支撑一个半月的,这还是大伙都吃半分饱的情况下,还不算那些需要赈济的灾民。
想了许久,他才拿着清单来到了帅帐。
“你怎么又回来了?”
马麟正在专心的看着面前的地势图,看到他转回来,心中微微有些惊讶。
苏则硬着头皮道:“属下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事情,想要禀报给都督。”
说吧!
马麟饶有兴致的看着他。
苏则深吸了口气,缓缓道:“都督,我们这次从丰济仓运来十万石的粮食,来到了陕西只剩下大概八万多石。而整个陕西的战兵辅兵民夫加起来也要二十万人,就算是每人每天一升米,一天也要两万斗折合两千多石,八万多石只够吃四十天,四十天过后,营中就面临着断粮的危险。”
咦!
见到苏则能够一口将营中的粮食所需算出来,马麟顿时有些刮目相看。
苏则被他瞧的不自在,心中顿时有些惴惴。
马麟忽然惊喜道:“你学过术算?”
术算!
啥术算?
马麟双目闪过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