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城头变幻大王旗,到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让他们把我们的人安插到了满清的军队里面,这样间接蚕食掉满清的军队。我想这样还可以的,我们随时可以架空他们的兵权,那个时候他们想要叛乱也都不行了。”傅善祥认为这样也是可以的。
通过蚕食改造那些满清的部队,然后让他们加入自己这一方,这样更好。如果直接让他们成建制的投靠过来,这样到时候恐怕无法那么容易接收。一旦快速的招降纳叛,那也不是好事。一次性太多人直接的投靠过来,看起来很多,可是却无法游戏哦啊的改造,这样反而会泥沙俱下,然后什么玩意都混了进来那也不行。
陈顶天当然清楚固然需要招降纳叛,可是却同样也不能太快。当年辛亥革命之后,大量的腐朽阶层直接投靠到了刚刚成立的革命势力里面。结果那旧官僚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党。而革命党并没有能有足够的力量把他们给清理转化,去除那些垃圾。反而让那些垃圾大量的鱼龙混杂进来,把原本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组织,弄得乌烟瘴气的。
他们太过于着急的想要掌握政权,结果大量吸收了不少垃圾进来,最后日益腐朽。那些有志青年,真正的热血革命者反而被那些老官僚们玩得痛不欲生。队伍早就已经腐朽了,。所以招降纳叛也不能太快,保证队伍纯洁才是最重要的。在这点方面,当年的两个党派,在人员纯洁性方面却反映出了此消彼长的势头。一个队伍尽可能的保证了纯洁性,越来越强。反而另一个越来越是腐朽,最后那些本来还有一些好货的,也都纷纷背叛了他们。
所以陈顶天要去那些想要投靠的清军不要一次过来太多,这样不但不是好事,反而快速的扩充泥沙俱下,反而不是好事。让他们继续在那边,不但可以起到卧底的作用,同样避免了快速扩充而造成自己内部腐朽。只有等自己做好了接受准备,并且事先派出了一些工作组进入他们内部,进了相应的宣传和改造,这样才能够真正融入进来。
“我认为,与其一次次的小规模投靠,不如组织一次特别大规模的投靠。一次大规模的投靠,带来的声势绝对很大。这样对于在士气上瓦解敌人,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陈顶天说。
傅善祥立马称赞陈顶天,说“没错,一次次小规模个人投靠,不如组织一次投靠的**,这样带来的影响力惊人的。这样一下子形成一个天下大势的错觉,让很多人都会经受不住压力,干脆随大流了。”
傅善祥对于陈顶天这个想法,果然是非常佩服了。别看陈顶天不会打仗,可是在这方面却非常明白。这样的短时间之内大规模的投靠浪潮,远比一次次小规模投靠更好很多。小规模和大规模,哪怕数量一样,可是在声势上却完全不同。在短时间之内大量投靠,一旦制造出来了这种声势,会让人感觉到这个大清吃枣药丸了。让很多立场摇摆的人赶紧投靠过来,造成一种再不投靠那也就晚了的错觉。
这个也就是量变引起质变,最后形成了一股浪潮了。这样安排一举多得,不但是有利于军事,更有利于政治,甚至制造声势当中是惊人的。声势这个东西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可是一旦利用好了,造成了一种声势和趋势,那这样很多墙头草都会主动投靠过来。
一旦这个浪潮掀起,那怡良这个墙头草说不定也都会有一种赶紧投靠,趁着自己女儿的关系还在,那赶紧投靠获得最大利益的错觉。这种声势,可以压垮很多人了。
“好,了让那些人去想清军宣传,说满清朝廷已经不可靠了,他们已经是不可靠了的人。这样通过宣传,不但可以降低我们的损失,也是动摇敌人军心士气的手段。只要他们动摇了,那我们可以趁机拉过来。这样不但可以避免我们中国人在内战当中的损失,也都可以让敌人受到更大的打击。只要人心散了,啊队伍也就不好带了。我们要的也就是通过宣传舆论,瓦解敌人的士气。并且辅以运动战的方式打击那些顽固死硬派,这样让更多墙头草看到了没有希望,这样我们才能够保证我们获得最后胜利,明白了吗?”陈顶天说。
宣传战,这个也是一个重要的战场。通过宣传,瓦解敌人士气,避免敌人反抗,争取敌人投靠,这个也都是孙子兵法里面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不但可以避免自己的损失,更是可以避免中国人在内战中进一步加重损失,对于避免人口损失有着重大的作用。
虽然内战损失不可避免,可是还是能够少一些还是少一些好了。打击顽固派,拉拢骑。墙派,这样是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打击顽固派,震慑骑。墙派,那也是最重要的。
“好,我们马上下令在浙江的人,赶紧行动。相应的宣传,也要进行跟进。不过福建这边的,也就要麻烦二娘妹妹了。一个月之后,和夫君圆房之后,也就可以回福建去进行准备了。这一个月,正好可以进行相应的商讨计划,你看如何?”傅善祥说。
邱二娘脸色通红,显然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好日子”,感觉非常的羞涩通红,这个可是大姑娘的头一回,心里面的情绪非常复杂,有紧张、激动、兴奋,甚至是对未来的恐惧交织着。
“二娘,放心,我有经验的!”陈顶天大包大揽说。
“呸!”几个女人纷纷呸了一口,这样“经验”是怎么来的,她们最清楚了。
。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下何人不通贼(中)()
经过了一个月的安排,陈顶天和几个女人终于商讨好了接下来的计划,尤其是如何占领浙江和福建乡村的计划,这样他们只要掌握了浙江和福建的乡村,那这样接下来其实也就是等同于掌握了整个福建和浙江,因为农村是占据整个国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面积,甚至是农村是城市的物资供给来源地,如果切断了供给那城市根部生存不下去。相反农村科技打击那些封建地主势力,从根源上瓦解这些地主势力。
当然,陈顶天在一个月后,也都理所让然的“大病痊愈”,终于可以把这个邱二娘给推倒了。在“大病痊愈”当天,陈顶天立马和邱二娘进行了“圆房”,成功的把这个邱二娘变成了自己的女人。邱二娘和陈顶天如胶似漆了几天之后,这才急匆匆的从海面乘船回到了福建,去安排相应的夺取福建的计划。
在浙江,很多清军士兵也都陷入了悲观气氛,因为他们从他们的家人那里都知道了,这个浙江附近的叛贼在下面乡村已经开始大量扩展力量。不断的蚕食浙江的农村,反而是那些县城里面的官老爷们,一个个都几乎是领不出城,几乎是对于乡村失去了控制。
反而那些天地会起义军的快速扩充,快速的扩充出来了不少的民兵和专业队伍,采用了藏兵于民的策略。那些官老爷们对于这些乡村的改变,不但不思考如何改变,甚至在这帮叛贼不断许诺不会主动进攻城市之下,纷纷采用了绥靖政策。这些官老爷的家乡并不在这里,甚至很多都是从外省调动过来的,他们根本不关心这些土地的变化。甚至他们非常害怕,一旦自己出兵去剿灭贼寇,不但不能够有功劳,反而可能被打败。一旦被打败,那县城被攻破,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只要叛贼不攻城,那他们也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甚至主动的采用了绥靖政策,选择希望能安抚这些叛贼。
“听说了吗?很多县城下面的老爷们也都被收拾,甚至抢走了土地。不过,听说安歇叛贼目前已经开始分地了。优先分给那些当兵的,而且军官可以获得更多。并且有好些条件都可以分配土地,甚至对于我们主动投靠过去的那些兄弟,反而可以获得优先分配啊!”有一个清军探子说。
这些清军探子,他们有不少下到了乡村里,然后发现了争取情况,其实本身也多是非常眼红的。再加上这个天地会起义军在陈顶天的建议之下,采用了千金市骨的做法,优先给那些投靠过了的清军分配土地,这样让很多清军也都坐不住了。
尤其是现在这个纷乱的局势,浙江省北上的道路,已经被天地会切断了。至于西方也都被怡良这个拥兵自重的人给堵了回去,至于南边的福建,福建也都是自身难保,哪里可能有能力来帮助他们?
浙江这里的清军,已经是被四方叛乱给包围了,甚至虽然名为同一个清朝旗帜之下的怡良,不但不帮助他们,反而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和叛贼达成了默契,双方互相不去打扰对方。怡良对于天地会采用了绥靖政策,放任天地会去发动对浙江的攻击。
这个浙江的清军,已经惶惶不可终日了。外面的消息穿不进来,里面的消息绝大部分传不出去。虽然有些飞鸽传书,可是非诶个传输成本太高,飞鸽传书只能够用来传递那些高层次并且紧急的消息,底层的官兵是没有资格去使用的。
这样的情况之下,这些清军已经开始有了不少的绝望气息,压力太大了。
“我听我一个远方亲戚说,整个天下已经大乱了。湖南湖北一带,长毛已经拥兵八十万,已经开始从水路开始进攻江宁。而朝廷两江总督怡良,其实已经叛变,他在两江拥兵自重,早就不听朝廷的命令了。甚至截留了五成的漕粮,还有七成的税负,用来大肆扩军拥兵自重。”
“这帮天地会叛贼,他们也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和怡良有了勾结,怡良放弃了对他们的围剿,放任们来蚕食我们浙江。福建的女叛贼邱二娘也是在大肆扩充队伍,采用的手段和浙江的天地会,如出一辙。先占领乡村,然后快速的蚕食地盘,甚至越来越快。”
“这么说,江南的半壁江山,已经全都乱了?”
“是啊!除了四川没有乱,可是别的地方都乱了。不过四川已经无法能多么安宁了,云南听说也都不安稳。所以,大清的江南半壁已经全都乱了。”
“嘿,你这个都已经是过时的消息了,听说北方的捻子,已经要起兵,听说捻子有数百万。一旦他们叛乱,北方将会彻底乱翻天,道士朝廷恐怕连命令能否出直隶都是问题了!”
“天啊!这么说来,我大清吃枣药丸啊!”
各种流言在清军士兵里面传播者,这些流言有一部分是自己产生的,因为目前的局势已经是非常恐怖了,对于满清来说江南半壁江山已经动荡,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已经面临失去江南半壁的结果。所以在一片封闭之下,浙江到处都是有流言产生。
当然这里面也不无一些天地会和福建的人进行传播,故意半真半假的传说什么各种流言。而流言这种东西,一旦开始传播,那自然会以讹传讹。以讹传讹的后果,也就是越来越夸张,最后甚至更可怕。
“听说数十万捻军已经兵围京城,皇上下旨勤王了!”“勤王,勤个屁王,我们浙江都自身难保了。”
很快,有人说“不如这样,我们干脆反了吧!干脆直接投靠那帮天地会起义军,这样将来我们可以分了土地,以后说不定还是一个开国功臣。”
“你疯了,你要投靠叛贼造反?”有人惊呼。
“哼,造反?朝廷都要完了,我们怕什么?现在天下已经大乱,这个朝廷早就已经是不堪一击,我们怕什么?难道,你们要跟着这艘破船,一起沉了?”
这话说了出来,立马让很多清军也都默默无言,他们对于这个满清朝廷根部没有多大忠诚,这些士兵在乱世里面随波逐流,甚至只是为了当兵吃粮混口饭吃罢了。这样的思维如何能有多少忠诚?
现在大清朝廷吃枣药丸,甚至连两江总督怡良也都叛乱了,虽然没有直接竖起反叛旗号,可是却事实已经割据一方。如果不是为了怡良那五成的漕粮和三成的税赋,满清朝廷早就把怡良的家人都给杀了。
如果是太平日子,满清朝廷对这种叛贼必杀无疑,哪怕是旗人。可是现在这个局势之下,满清朝廷为了区区的漕粮和税赋,也就捏鼻子认了这个结果,只是软禁了怡良的家人,反而还要好词好和的供着,不就是因为怡良那五成漕粮吗?如果真的把他家人弄出什么好歹来,那五成漕粮也都没有了,那这样满清的粮饷供应会更加困难。
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饷,满清不等不采用了饮鸩止渴的炳权下放的策略。中原各地的地主乡绅纷纷获得了组建自己民团的权力,而满清的官帽子犹如批发一样,直接开始给各种“功臣”戴上了。什么候补知县,候补知府,甚至连候补按察使都出来了。可是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这个说不定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获得实缺。江南半壁也都彻底乱了,那些候补的官职根部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补充了。反正这个时候满清也都知道,什么都是虚的,保住江山才是真的。直接各种不要钱的官帽子直接砸了下去,希望收买人心了。
可是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官职越来越多,那最后反而大家也都会越来越哈怕。这种官帽子犹如批发一样的送出去,哪一个不是王朝末世的景象?只有王朝末世,才会如此官帽子一般的批发。哪怕是贪官买官卖官,也都不至于如此之批发啊!
“我们赶紧去投靠吧,去晚了说不定没有机会了!”终于有人说。
这个时候,每天都有不少清军主动投靠到乡村的那些天地会起义军,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个时候需要尽快,去晚了那人家不缺少你着木一个了。人家现在是千金市骨,趁着现在赶紧,这样获得最大好处。去晚了人家不缺少了,你也就要一切从头再来了。
当然,这个也是因为目前的局势太过于不利于满清了,南方半壁江山彻底烂了。北方的捻军百万已经蠢蠢欲动,再加上浙江通信已经被彻底切断,光靠信鸽无法传递太多消息,这样浙江清军人心惶惶,看不清楚外面的局势,所以彻底崩溃了。
不过天地会起义军并没有马上直接全部接受,而是选出一些年轻的,潜力好的,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清军送去上海的黄浦军校进行培训,准备作为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