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陈桥到崖山- 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结局不大好,李清臣被下放了,同时被旧党踢出阵容。连韩氏家族都看他不顺眼。这些他都不在意,被压制9年后回到京城,主持这次考试,出了下面这道超长的考题——“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可差可募之说杂而役法病,或东或北之论异而河患滋,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或,惟当之为贵,圣人亦可有必焉”

    尽量用普通话翻译一下——这些年恢复了诗词歌赋等考试内容,选出的人才只会唱歌不懂业务。废除了青苗法,可常平仓等惠民设施也没完善,搞得农民很穷。差役法好还是募役法好的争论一直没结果,实际实行的役法效果一团糟。黄河改道了,是向东导回还是北顺它去,争来争去定不下来,水灾越来越大。割让土地讨好外族,希望边境安宁,没想到适得其反,异族人气焰嚣张,胃口更大了。放弃税收利润给老百姓方便,商业活动反而滞迨衰弱。世上的事,行得通的可沿袭下去,结果操蛋的定是哪出了错,必须改,只有眼下最实用的才是正确的,圣人做事又哪有一定之规呢?

    大家觉得怎样?冷汗下来没?这几句话把元祐年间的政府行为批得体无完肤,从农业到科考、从役法到救灾、从商业到外交,统统地失败!

    很震撼?一般来说,这样全方位的否定,是改朝换代后对上一代亡国之君才能提出的指责。不这样说,就没推翻的理由。可这是顺沿时期的宋朝,至于这么血淋淋的批判吗?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宋哲宗亲政后的政治精神,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谁在这9年里干了什么,都要连本代利还回来!首先从施政纲领上做起!

    这种全方面否定在9年前出现过,高太皇太后、司马光把熙宁新法全废了,如不是抱着全方面的否定,怎会做出以后的事?既做了,就不要怪受害人反击!

    这道考题发下去后,新旧两党的新一轮战斗终于再次展开!各自的先头部队在考场里就地厮杀!第一轮由考生们出场…

    面对考题,考生们知道这已是新一届政府的政治大方向。有人很清醒,记得自己是为什么来的,顺着潮流走,才有眼前的功名。他们选择了批判元祐时期的政府。有的人却勃然大怒,恨不得在考场里喊口号找同志,立即反批判!这种人是主流,9年的老式教育,他们本身就是“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这伙的。头一句就被骂了,拿什么不生气?

    愤怒中他们有不同的发泄方式。有个叫尹焞的人出了最大风头。他看过考题后二话没说,站起来交了白卷,出去了。走出考院后。他对着外面人群说了一句话“难道可以这样去搏取功名吗”说完直接离开了京城。他身后是一大片旧党人激动欣赏的目光。这真是个卓尔不群的好苗子,他是谁?谁教出来的这君子?答案很快出现——尹焞,洛阳人,圣人程颢的亲传弟子。堪称根红苗正,旧党里的旧党,从这一刻起,他成名了…

    其他人选择了更实惠的方式,他们精心构思写了一篇篇反批判论文,反驳李清臣在考题里对元祐政绩的指责!这种行为在明清两代够杀头的了,没事都能搞出来文字狱。何况这样明目张胆拉帮结伙的搞事?可在宋朝很平常,指责政府、甚至指责皇帝,都是气节学识的表现。想当年二苏兄弟考馆阁就这么做过,为了成功率他们定下一正一反的策略,由苏轼演红脸。赞美仁宗抬高时政。苏辙反其道而行之,把仁宗骂了个狗血淋头,连带着韩琦等大臣也没跑了…事后怎样?苏辙啥事也没,这时都做到门下侍郎副宰相了!

    第二轮战斗在考官中进行。试卷收上来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调,选谁?贬谁?出乎旁观者意料,反驳派居然赢了。因主考官们站在了旧党一边!

    问题严重了,这结果相当于宋哲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他的施政方向刚出炉就被否定,让天下人怎么看?让他下一步工作怎么展开?没别的办法,面对反抗,必须打压下去!哲宗亲自宣布这次考试作废!还是原来的题目。重考!

    这一次换了考官,以杨畏为主考,终于选出了熙宁新党的追随者。26日,毕渐等975人进士及第…之后史书评论“自此绍述之论大兴,国事遂变矣”宋哲宗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信息传出去了,相信影响很快就会波及全国,同时京城里的政治气候也会随之改变,新党新政,当年盛况终于要重现了…但小皇帝高兴得还是有点早,他把事挑明了说,仍有人敢反对他——苏辙!

    这位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乖乖宝、沉默好人的小苏同志露出了他真面目。他写了两份奏章,第一份内容太彪悍了,就算司马光从坟墓里爬出来都别想猜到。他说:我看到了这次的考题,实在太让人惊讶了,捣毁元祐政事、恢复熙宁新法?您这样做真是大错特错,您不知道神宗陛下的真正理想,我们在元祐年间做的,都是神宗先帝的遗愿,都是为国为民、为先皇、为陛下,半点错都没…这是总前提,下面是核心“…至于其他,事有失当,何世无之?父作之于前,子救之于后,前后相济,此则圣人之孝也”之前的老混蛋之所以敢废除新法,是在“以母改子”的大义名分下进行的。哪怕是迁强,毕竟抬出了长辈。可苏辙这时说:政治上有错误,哪朝哪代都出现过,父亲做错了,儿子来补救,这是圣人提倡的孝道,是崇高的品德…

    崇高你个鬼!宋哲宗气得快要爆炸了!苏辙把这9年里高太皇太后、元祐党人做过的事都扣到了他的头上,废除新法、毁了神宗先帝业绩的人,居然还是我这个儿子宋哲宗?

    这世界还有天理吗?堂堂副宰相、大文豪居然当面撒谎,把满世界都知道的真相让受害者承担,这实在太匪夷所思了吧?

    写到这,还只是这份奏章里的一部分。为让自己理论更生动形象,苏辙接下来举了个例子:当年汉武帝对外开战、大修宫殿,把父祖两代积攒的国库都花光了。于是把盐、铁等国民命脉收归国有,弄得民不聊生,差点动乱。他儿子汉昭帝任用霍光,把苛政废除了,天下才重新安定…

    言下之意,宋神宗就是汉武帝,同样对外开战、对内剥削、搞国家垄断,压榨民脂民膏,幸亏死得早。现在您登基,好比是汉昭帝,那么废除苛政是唯一出路。且您已这样做了…当然不管是不是高太皇太后的具体实施,都记在您的名下。现在盛世已来到,长达9年的内外平安,千万不要破坏它…

    奏章到此结束,宋哲宗已气得说不出话来。一个人要有多大才华、怎样的胆魄,才能一次性否定两位政绩卓越、功在千秋的进取型皇帝呢?尤其是能逼着现任皇帝去否定、去更改、去补救自己父亲的“失德失政”

    苏辙,这在文艺世界里一直保持着文雅温和形象的世外高人,在官场上完全是另一副截然相反的形象。在元祐时代的9年里,他是旧党里对敌人最凶狠、最彻底、最无情,尽一切可能打压的人。有两件事可证明:

    第一件,蔡确被旧党围攻,贬过岭南,某天高太皇太后出宫,车驾行进中,突然从辆驮轿里传出一老妇人的喊声“太皇太后千岁,臣妾有表”这是蔡确的母亲明氏,她和高太皇太后有过一面之识,为救儿子,她冒险拦驾求情。这是宋朝前所没有的事,有宋一代善待士大夫,从不以文字之罪杀人,现在堂堂国家首相的母亲被逼到这份上,从情理上说,为了舆论上好看,也得饶蔡确一命了?

    不!高太皇太后定要蔡确死!为达到这目的,她不惜**裸地说出真相,把之前公开定案的理由推翻。她说蔡确的罪不在那10首诗上,是他对国家利益有害!为了公义,他必须死!接着她问在场的顶级大佬:爱卿们,这事关系重大,你们怎么看?

    当时在场的是刘挚、吕大防、苏辙。朔党党魁首先表态,刘挚一脸的不屑:这都是蔡家人看到吕惠卿贬职2年就换了地方,也想捡便宜。白日做梦,不必理会!

    吕大防沉默…

    苏辙发言,一句话就定性了“惠卿量移时,未有刑部三年之法”这句话说出去,高太皇太后脸皮微微发红。什么叫水平?既做了事,还不露痕迹,一切都推到法律上。蔡老夫人,不是我们不给你的儿子活路,此一时彼一时,他和吕惠卿没法比,法律变了!

    哪像高太皇太后、刘挚那样穷凶极恶、剑拔弩张的?

    第二件事,朔党独大时,是新党被打压得最狠的时候。得意中,吕大防、刘挚有点心里没底,私下商量了下,准备给新党一点甜头,稍微升点官,缓和下矛盾。上报后,高太皇太后也有点犹豫,也许之前真的太狠了?那就缓和点…

    苏辙突然出现:停!都太不专业了,你们根本不懂什么是政治斗争“君子与小人势同冰炭,两处必争”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定要把批判进行到底!

    有可能出现的历史拐点,就这样被苏辙掐断了…

    回到当下,宋哲宗决心为了目标能顺利达成,忍住!他选择了继续沉默,他绝不想重演元祐年间那些大臣们隔着帘子和高太皇太后互吼的那一幕…

    但他想静,苏辙却不想!第二封奏章紧接着就到了。

苏氏遭难篇() 
苏辙要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把宋哲宗的“绍圣绍述”新政之梦打碎!这封奏章是这么写的——如皇帝您觉得先帝的政策不能更改,那么请走正规程序,把问题交给我们宰相们来讨论。现在我们什么都没听到,您忽然间授意科举出了这次题目,这是成心让天下人心烦!回首过往,“元祐更化”也是经各级职能部门讨论的,现在想改,也不能凭谁一个人说了算!臣提请陛下颁布正式公文,大家在公开场合集体讨论,看到底该怎么办?

    …图穷匕见,定要分出死活了。很好!宋哲宗这次终于打破了沉默!明天朝会大集群臣,给你苏辙这个机会!

    第二天,苏辙带着必胜信心走进皇宫大殿。在朝会上辩论?这是他最擅长的事了,在过去9年里,他的成功率估计在元祐大臣中能排第一?

    他准备得很充分,根据经验,在未来几小时里,他将和小皇帝好好讨论下过往30年间的政治形势。其实那都是假的,一切都会迅速归入到形而上的层面,各种代表实际意义的数字如国民收入总值、各项支出费用,都没意义!王何必言利?

    所以要讨论的是哪些利益是“君子”所推崇的,除这种特定范畴外,其余的都是非法所得、都是小人所为!到这一步,苏辙已有信心必胜。这也是他们每每和高太皇太后隔帘互吼,却总能占些便宜的原因所在…

    名词解释:君子是什么?这是个圆周率问题,小数点后有无尽的余数,可任由儒家弟子们发挥,而君主们永远只有乖乖听课的份!贤德如仁宗如此、英锐如神宗如此、粗暴的高太皇太后如此,难道18周岁都未满的小皇帝会是例外?

    很不幸,宋哲宗真的就是那个例外!他上殿后,把苏辙叫出来,第一句话问的是“你怎能把汉武帝与先帝相比”

    苏辙愣了,宋哲宗这句话立即划定了界限。今天追究的是苏辙你本人的错误,根本就不给你往政治辩论上靠的机会!怎么办?皇帝的话必须回答,他只能见招拆招“汉武帝是明君”苏辙努力镇定的这样回答…

    却不料立即掉进了坑里!宋哲宗等的就是他这句“明君?你是说汉武帝穷兵黩武,下罪己诏。这都是明君的所为”

    苏辙懵了!他突然发现这个坑能摔死他!穷兵黩武、罪己诏,这两样宋神宗也都做过。从习惯上,百姓们对下罪己诏的皇帝很钦佩,认为有理性、有担当,可严格意义上,犯过错误的人哪怕已浪子回头也有不良记录,所以下过罪己诏的皇帝绝称不上明君!

    苏辙被绕进去了,作为一资深政治斗争人员,他很清醒:这时无论说什么、再怎么说,都只会越描越黑。危急中。他展现出元祐大臣里最冷静、最缜密的人的特质,他什么都不再说,慢慢从议政大殿靠近御座的宰执区离开,向后退去…

    看到这举动,全殿的人都明白苏辙认输且认命了。这是一官方特定动作。叫“下殿待罪”作出这动作就像举起了白旗,宣布认输!

    苏辙开始绝望,准确的说,他是感到了陌生!之前他全想错了,现在看来,元祐年间他们之所以屡屡得手,是因遇到的是高太皇太后。这女人固执、凶狠、粗暴但头脑简单。总会跟着大臣的思路走。可年青的宋哲宗不一样,他牢牢握住了皇帝的特权!

    领导者不仅有决定权、更有选择权!皇帝可随时决定从哪件事的哪个阶段谈起,如现在,皇帝就漠视了苏辙整篇奏章里的其它内容,直接揪出汉武帝与宋神宗对比的例子,只要揪住了这一点。苏辙就是罪人!罪人有资格参与讨论国家大事吗?

    这一刻,宋朝满殿大臣和苏辙一样,看向宋哲宗的目光显得陌生,这个9年里一直沉默的少年皇帝实在是个狠角色,很懂得怎样整人…意识到这一点。满殿大臣们更决心把沉默进行到底。很明显小皇帝是想杀一儆百,拿苏辙开刀立威!这种时刻谁出头谁倒霉,绝无例外!

    例外总会有一个的,有一个人从“元祐更化”开始,直到现在“绍圣绍述”,在无数政治风暴中始终保持了独立人格,从不因形势去妥协。他的一生,无愧于他那位高贵的父亲!

    范纯仁走出来,从容地说“汉武帝雄才大略,史无贬辞。苏辙拿来比喻先帝,并非诽谤。现在陛下刚刚亲政,进退大臣之间,不该像呵斥奴仆”宋哲宗犹豫,就算他有再大怨气,也不想对范纯仁发作。这是一池泥垢中难得的青莲,是他在旧党中难得认可的几个人之一…

    “可人们都把秦皇汉武并称,秦始皇是暴君”想了想,宋哲宗还是追究了下去。苏辙是第一个跳出来叫板的,怎样都不能轻飘飘地放过去!

    范纯仁继续解释“苏辙说的是事件和背景,并不是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