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仙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莲花仙印-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胡雪嘟哝道:“怎么每次到大饭店吃饭,都遇到麻烦事!”望望四周的目光,一拽柳龙安衣袖,轻声道:“快走吧,傻郎君。”

    来到柜台,柳龙安对掌柜的道:“我们是慕名而来,想看一看董凤翔的故居,烦劳掌柜的指点方位。”

    掌柜的告诉他们,向东再走五六里地,有个很大的村落叫“望仙桥村”,便是董凤翔的故乡。

    二人把账结完,一边逛街一边向东走去。听到肚子咕咕直叫,便找到一家小铺子,要了两碗元宵吃了,勉强将肚子糊弄饱。

    吃过元宵,这才发现,很多店铺都用红色丝带将招牌扎起,门前还挂上了大红灯笼。忽然意识到,小年已过,很快就要过大年了。

    胡雪道:“你看,快要过年了,连老乞丐都在攒些年关吃喝。”

    柳龙安道:“我感觉不是那么简单,这个老乞丐有些古怪。他做了个鬼脸,竟能将一群妖怪轰走。他向我瞪眼,眼神中精芒四射,绝对不像一般人。”

    胡雪道:“那你快用天眼追踪一下呀。”

    柳龙安打开神通,却见老乞丐身背柳筐,在街上大摇大摆地走着。路人见他满脸血污,都纷纷躲避。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他渐渐走出了繁华区域。

    柳龙安感觉眼前景象有些模糊,知道老乞丐已走出十里开外。急忙辨了辨方向,与胡雪找个背静之地,施起土遁法术,向那个方向追去。

    不知不觉来到郊外,柳龙安收了法术,又打开天眼搜寻乞丐。

    只见老乞丐坐在一个茅草屋前,身边围着十几个小叫花。那些孩子大的十四五岁,小的不过七八岁,个个衣衫褴褛,身形瘦弱,面有菜色。

    老乞丐道:“我前两天教你们的把式,都练熟了吗?”

    孩子们纷纷道:“练熟了……”

    老乞丐道:“好,好。”他呵呵笑了几声,喊道:“开饭喽!”

    孩子们并不抢夺,端碗排成一队,慢慢在他面前走过。老乞丐手持一柄铁勺,将筐内折箩分发给大家。

    他每舀几勺,便提起酒葫芦,对嘴喝上两口。望着孩子们的笑脸,老乞丐眼中一派欣慰神色。

    柳龙安将老乞丐那边的状况,告诉了胡雪。

    胡雪道:“眼下的世道太恶,穷人那么多,吃不饱穿不暖,能活着就不容易。老乞丐宁可被人打得口鼻流血,也要给孩子们弄回吃的,真的好让人感动。”

    柳龙安道:“是啊。我们刚才帮他,帮对了。”

    胡雪道:“老乞丐说,回头有事,还要找我们。不知道他能有什么办法,再找到咱们。”言下之意,仿佛希望能再帮他做些事情。

    柳龙安道:“天下穷苦人太多,只因有缘才能帮到。我看他不是平凡中人,倘若真的要找咱们,就一定还能找到。咱们先做自己的事情,只要记着这个地方,他找不到咱们,咱们还可以来找他们。”

    于是二人又回到那家混沌店,确认方向,继续向望仙桥村进发。

    渐渐走过两条小河,望见一座古老的石桥,桥栏均为石雕。桥头矗立一块人高的石碑,右面镌刻着“望仙桥”三个凹字,其左又有小字写道:“孝子董永携子仰望仙妻之地”。

    拦住几个行人打听,行人们十分好客,你一言我一语,向他们讲述了“望仙桥”的故事。

    原来村落的祖先是汉朝的董永。他本是一位孝子,因为家贫如洗,不得已卖身葬父。后来遇到一位仙女,对他生起怜爱之意,自愿嫁他为妻,帮他还清所有债务,并给他生下一对儿女。

    仙女做完这些,便自此桥哭着跑走,销声匿迹,再无音讯。从此以后,每到黄昏时分,董永便手牵一双儿女,站在石桥上翘望,期盼仙妻回家。

    二人听罢,这才明白。因为有了董永,才有了望仙桥,因为有了望仙桥,这才有了望仙桥村。

    看来这里真是人杰地灵,代代都有神仙故事。

第97章 欢喜名师聚会() 
过了望仙桥,便是大片农舍。村子很大,绵延数里。

    二人走进村庄,只见其中街道纵横,屋舍稠密。富人家深宅大院,穷人家茅棚土屋。

    房舍周围,往往堆放着大垛柴草。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垛下,边聊天边晒着太阳。

    又见两个三五岁的小孩子,踉踉跄跄追着一条大黄狗,跑到了街上,边跑边嘎嘎嬉笑。一位年轻的母亲喊着他们的名字,在后面惊慌赶来。

    此时已到年关,天寒地冻,无法耕种,农民们无所事事。或是走亲访友,串门子拉家常。或是到野地去挖鼠窝,从老鼠嘴边抢些粮食回家。

    古代不少士大夫,看到农民慵懒的生活方式,以为他们生活得像一朵花,十分好看。

    晋代陶渊明就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前朝诗人陆游也道:“鸡鸣犬吠相闻地,穴处巢居上古风。饱饭不为明日虑,酣歌便过百年中。”

    他们因看惯了官场的复杂险恶,因此羡慕农村的简单质朴。他们所歌咏的,只是自己向往的那一面。其实他们早已看到,在这简单质朴的背后,却也往往遮掩着贫穷。

    柳龙安一边走路,一边打听董凤翔的老家在哪里。他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只说是从城里慕名而来。

    渐渐找到一处大宅,只见高墙危耸,朱门阔大。门楼内长条板凳子上,坐着一位年逾半百的老汉,木然望着门外,似乎是个看门的老仆。

    走近门洞向内张望,里面有一堵影壁,挡住了院内风景。

    老汉走了过来,问道:“你们看什么?”

    柳龙安道:“这里便是神仙董凤翔的老家吗?”

    老汉应了一声:“是。”便又走回门洞。显然,到此处寻访之人众多,老人早已不耐其烦。

    柳胡二人远远地围着大宅转了一圈,不由暗赞:好大的宅子!

    柳龙安心情十分激动:“这便是爷爷奶奶的家啊!”他多想进去认祖归宗,告诉爷爷奶奶,他们的儿子还活着。

    转念一想:“老村、大户规矩多,也许进去认亲,反而会被他们打出来。毕竟父亲是逆子,或许在家人心中,他的行为根本就不可饶恕。”

    于是强自抑制冲动,对胡雪道:“咱们走吧。”

    胡雪道:“你也不要太难过,既然找到了,回来的机会还很多。”

    二人向回走去,柳龙安依依不舍,不时回顾那所大宅。

    走到人稀之处,抓把尘土一扔,随即飞行起来。

    很快回到青龙府,喜琴子、子蓁和龙鲤都在客厅等候。

    子蓁对喜琴子笑道:“龙安和胡雪刚来,一顿饭都还没在家吃过,你这师兄却偏要今天请客。”

    喜琴子道:“他是害怕龙安背后告他的状,急着要让龙安见到智行法师他们安然无恙。其实那些法师,大多数都是抢来的。老爷子怎能不知,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

    柳龙安心头一震,道:“智行法师在这儿?”

    随即醒悟到:“本来就是真武师伯劫走智行法师,原来是拘押在此处。难道他们抢来经师,便是命他们到讲经台上,给那些野兽讲佛经吗?”

    喜琴子笑道:“是啊。你真武师伯说,他将智行法师带走之际,你们爷俩还一起闹着玩儿过。”

    柳龙安想起真武子当时说过:“将来无论是谁问你,都不许你说是动武!切记,切记!”没想到他一语成箴。他一定是惧怕金龙王责备他违背了诺言。

    于是对舅舅道:“那时候他就说我,三分像老当家的,七分像少当家的。”没有正面应对舅舅的话。

    子蓁笑道:“你自己不知道吗?你的模样的确很像你舅舅。”

    喜琴子道:“他们只能土遁,速度太慢,咱们还是早些动身才好。”

    他与子蓁分别抱起龙哥凤妹,走了出去。一出门口,回头道:“你们在后面跟着吧。”衣袖一舞,腾身飞向空中。

    柳龙安等人急忙驾起风土,随在他们身后飘飞。

    他们从山区的东方,飞过几百座山头,来到山区北部。

    遥遥望到下面又有一座府邸,与青龙府大同小异。

    落地之后,已到府邸客厅门外。真武子和他的夫人,早在门口相迎。香儿则站在他们身后。

    柳龙安望见真武子的夫人,原来是一条粗大金蛇,心道:“难怪他的女儿是蛇。”

    真武子哈哈大笑,抱拳道:“恭迎各位到玄武府做客!里面请!”

    香儿领着众人走进大厅,将大家引入席中。

    厅内也是大红地毯铺地,各人脚下都有一个锦绣蒲团,前面是一张低矮的檀木桌案,上面摆放着干鲜果蔬,茶壶茶碗,酒壶酒杯。

    座位分成前后左右四面,喜琴子一家以及柳龙安三人,敬奉于北面。真武子一家则屈居在南面。东西两面的座位,虽已摆满佳肴,却还都虚席以待。

    真武子拍了两下手,四名丫鬟引着八位和尚,从里屋走了出来。

    真武子、喜琴子迎上前去,全都双手合十道:“恭请诸位大师。”

    那些和尚均都身披袈裟,或是金黄,或是大红,望去格外抢眼。

    柳龙安一眼望见智行法师,满面红光,神采奕奕,不禁叫了一声:“智行法师!”

    智行转脸看到他,脸显惊喜神色,道:“阿弥陀佛。小施主,你也来了?”

    柳龙安使劲点点头,问道:“您还好吧?”

    智行笑道:“善哉,善哉!心无挂碍,无有恐怖,岂不是好?”

    众僧分别走到东西两侧,纷纷落座。真武子、喜琴子这才领着其他人坐到蒲团上。

    真武子道:“今日略备薄宴,一来感谢各位大师辛劳,二来给龙安三人洗尘。智行大师和龙安也算是老相识了,真是有缘千里来相聚。来来来,咱们满饮一杯。”左手长袖掩在脸前,右手持杯,一饮而尽。

    众僧以茶代酒,各自呷了一口。

    智行法师道:“两位神君客气了。龙王洞推广佛教,延及兽类妖族,有教无类。老衲在此效劳,自感善莫大焉。”

    他的对面,一位身披红色袈裟的和尚笑道:“智行法师说得好!贫僧到此将近一年,每日面对众生讲经,都感到快慰坦然。虽然忙得不亦乐乎,到是有些乐不思蜀了。”

第98章 窥探人间世情() 
柳龙安向众僧望去,见他们脸上都挂着喜悦,绝无一丝被囚困的忧色,心道:“他们都和智明方丈一样,认为众生平等,不谓人妖有别,所以都乐于为野兽妖族讲经。”不禁对他们心生敬佩。

    又想到:“我本是妖族,当年若非智明方丈胸襟开阔,将我收留在寺内,恐怕早就命丧红梅山庄,哪还能学会燃灯心经,渐渐自强自立。”心中不免怀念起智明方丈来。

    一转脸间,忽见对面香儿瞥了自己一眼,心中苦道:“看来这脱衣之仇,一时间是消解不掉了。”

    真武子向柳龙安道:“小龙儿,咱家给你接风洗尘,你怎么也不敬咱家一杯呢?”

    柳龙安与胡雪急忙站起身来,双双举杯,柳龙安颂道:“祝师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真武子哈哈大笑,道:“嗯!祝词虽俗,倒也实惠!”

    柳龙安酒未沾唇,便闻到一股醇香。等到将酒咽下,顿觉异香满口,一条热线滑入肚腹,霎时融进血脉,浑身舒爽无比。

    真武夫人佯嗔道:“孩子敬酒,不都是这么说吗,怎么就俗气了?人家敬你酒,你却出言嘲讽,真是为老不尊。”对柳龙安和胡雪道:“两个好孩子,快快请坐。”

    真武子笑道:“嘿嘿。咱家去接智行法师的时候,一眼看到小龙儿,就认出他是咱们亲戚。咱家有意试试他的身手,就和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小龙儿,是不是这样啊?”说完望着柳龙安,神态略显紧张。

    柳龙安道:“是,是。当时我正在拜见智行法师,所以才和真武师伯相遇,当真是机缘巧合。从此一见,我就对真武师伯万分敬仰。”

    真武子偷眼望望喜琴子,见他毫无怀疑之色,朗声大笑道:“小龙儿聪敏不凡,人中龙凤,将来一定会早登神仙境界。”

    经他这一遮掩,柳龙安愈加明白,真武子最怕别人说他抢来经师。他看看那些和尚,见他们各个都三缄其口,似乎与真武子早已串通。本想问问为何劫掠经师,至此也只好作罢。

    真武子道:“香儿这次巡查白莲教活动,带回来了新消息。喜琴师弟,可否让她说说看哪?”

    喜琴子道:“龙安夫妻又不是外人。有何不可。”

    香儿道:“我这次北上信阳,发现南北白莲教有合并迹象。江北白莲教委派天王路有宝,与江南白莲教教主彭莹玉在信阳会面,已经达成协议。”

    喜琴子面露忧色道:“白莲教在百姓中传教,享誉大江南北,威力巨大,功德不浅。但现下南北合并,却不见得是件好事。”

    真武子道:“师弟的意思是?”

    喜琴子道:“师兄可听说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的话吗?”

    真武子道:“你是怕引起朝廷的猜忌?”

    喜琴子点点头道:“倘若白莲教声势太过强大,朝廷哪能放任自流,置之不理。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不如两家闹些矛盾,反而让朝廷心安。”

    真武子道:“那回头让香儿想想办法,将这些道理透露给他们。”

    喜琴子点点头道:“香儿继续跟踪他们吧。只是要多加小心,不要再露出本形才好。”

    香儿急道:“那个公子太过可恨,他……他将我灌醉,还要……还要……不得已我才弄死了他……”

    真武子拦住她道:“香儿,小心驶得万年船。女儿家家的,更要谨慎从事。”

    香儿低头应道:“是。”

    柳龙安想起在媚芳楼,两个道士要捉拿香儿,说她害死了某位公子。

    看起来那都是真的。不过她打不过道士,却是假的。她是为了掩藏身份,继续打探白莲教的消息,才没有动手。

    喜琴子望望那些法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