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散去,灯火依然,从外面看去,整座哨岗很是平静,安然无事。
第三百五十四章:暴毙()
庄园颇大,夜色很浓。陈唐像一尾鱼儿游走,他感受到了阴气。只是这阴气缥缈,若有若无,很是分散地弥漫着,难以捕捉到源头。正常而论,阴气肯定是与邪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难不成说对方曾游荡过整个庄园,所以留下了些痕迹?
但如此,目的何在?
由始到终,都没有犬吠声,也没有嗅闻到血腥味。
陈唐出来巡查,主要是奔着线索去的,不可能逐家逐户,翻遍每一个角落。
相比起偌大庄园,一个人的覆盖面始终有限。兜了一圈,并无什么发现后,他返回院落,回到房中。放下剑匣,当枕头用,闭上眼睛慢慢想着事情……
“死人啦!”
“又死人啦!”
晨曦之际,惊恐的叫声划破了宁静。
顾管事一夜没有睡好,此刻正坐着打盹,闻讯跳将起来,心急火燎地往出事地点赶。
死者有三人,乃是负责守夜的壮丁。他们死在哨岗内,死状倒不血腥,并无外伤,也不见血流。不知什么缘故,浑身僵硬,脸上表情僵在那儿。一个惊惧、一个迷茫、还有一个,居然带着一缕笑容。看上去,分外诡异,叫人毛骨悚然。
尸体被搬下来,摆放在广场上,围观者众,一个个瞧着,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惊慌的情绪在蔓延开来。
从最初发现血田,到阴井死人,再到三名壮丁暴毙……谁都意识到事态在恶化,往后的日子会变成甚样,想着都让人胆寒。
“用布盖住尸体……你们还在看什么,赶紧干活去。”
顾管事大声训斥道,他有心想要把事情影响按住,但现在已经压不住了。转头见到陈唐来到,连忙迎上去,一张苦瓜脸:“门首大人,你看?”
庄园出了事端,主人家派人来解决,但一夜之间,又死三人,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好兆头。虽然昨天勘察之际,陈唐表现淡定,可解决不了问题,又有什么用?
场上还有不少农人没有离开,看往陈唐的眼神都带着质疑。他们对于陈唐一行的到来,原本可是带着希冀的。
俯身检查过三具尸体,陈唐立刻便感受到每一具尸体上都残留着一缕阴气。
一模一样的阴气,淡淡的缭绕着,过得几个时辰,恐怕就全部逸散消失掉了。
这邪祟可有点古怪,袭击普通的壮丁,难道真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
“可有发现?”
顾管事急问道,再闹下去,继续死人的话,这庄园真得只有关门大吉了。
陈唐默然不语,有些事情无法解释,也难以向旁人分说,其实说也无用。
顾管事等在一边,眼巴巴的。
陈唐开口问:“除了这三人暴毙,可还有其他异常?”
顾管事忙道:“昨夜狗吠,可叫唤两声就断了。”
“狗也遭了毒手?”
“没有。”
顾管事摇头道:“这也是很奇怪的状况,那些狗似乎受到了惊吓,失声了似的。”
说到这,压低了声音:“庄园里一定有不干净的东西,邪门得很。要不,我再派人去给二公子报信?”
言下之意,是想着能否另外派人来,请道士而或和尚来作法,才是解决之道。
陈唐瞥他一眼,戴着画皮的缘故,瞧不出喜怒来。
身旁苏涛却不干了,冷笑一声:“顾管事,你这是什么意思?信不过我们?”
顾管事摆手道:“误会了,我就是想着尽快解决此事,眼看就要收割稻田了,如今闹得人心惶惶,农人们都不敢干活,会误事的。”
“三天。”
陈唐淡然说道:“三天解决不了,你可让二公子换人来。”
顾管事听了:“那敢情好。”
不好也得好,对于顾氏的境况,他作为一份子,颇有了解。府中没甚了得的人物,除非出大价钱到浮山观而或金禅寺去请人来。
想了想,又问:“那这三具尸体该如何处置?”
陈唐道:“埋了。”
“不用火烧?”
顾管事听过些市井传闻,说有被邪祟玷污过的尸骸如果处置不当,会发生尸变,择人而噬,变得十分凶恶。
“不用。”
陈唐回答得干脆,三名壮丁的死状异常,却流于表面,不会化作僵尸作祟。缭绕在他们身上的阴气零散,成不了什么气候。
闻言顾管事放下心来,赶紧命人收敛尸身,运到外面埋葬。这年头兵荒马乱,死人无数,死后有一口薄棺材装纳,已经很是优厚了。顾管事做这些,主要是给农人们看的。而这三个壮丁的家人哭哭啼啼,另外得了一笔抚恤,也没甚话说。
人命太贱。
吃早饭的时候,气氛有些沉郁。苏涛几人脑袋耷拉着,提不起精神来。他们选择当顾氏门客,除了要谋个丰足生活外,自然也想有所表现。没想到这趟出来办事,就陷入一个迷局里,感觉什么都做不了。稍不留神,还会惹祸上身,丢了性命。
陈唐有“食不语”的习惯,等吃饱后才吩咐道:“一会你们分开来,四下转转,看有没有什么线索。”
“是。”
诸人齐声应诺,想着要二人一队,一起行走,好有个照应。
陈唐背负剑匣,骑上胭脂马,朝着庄外走去。昨晚他在庄内走了一圈,并无发现,就想着到外面去,扩大侦查的范围。他相信,只要是邪祟为祸,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跑出半里地,来到阡陌的边缘,正想着该先从哪个方位入手,就听到一阵鼓乐之音,唢呐奏鸣,十分热闹的样子。伴随着器乐,则是一阵阵念经声。
那不知道是什么经文,与寻常听闻的释家经典截然不同。字词艰涩,连绵在一起,哪怕很认真地去倾听,也是听不出个所以然。主要的是念经的声调带着一种奇怪的韵律,仿佛吟唱咏叹,琅琅上口。教人听着,即使不辨词义,也能听得舒服,很容易就沉浸其中。
陈唐心头一动,抬头看去,就见到一队旗幡飘动,衣装华丽的仪仗队伍逶迤而来。
“是神莲教的仙师!”
“神莲教的仙师们又来传经布道了……”
田野里,在干活的农人哗然地叫嚷起来。 。
第三百五十五章:仪仗()
“神莲教的仙师来诵经传道了……”
农人们听见鼓乐声,纷纷放下手中农活,走上田埂,翘首张望,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在潘州城郊外,神莲教非常活跃。时局崩坏,最容易收获信仰。百姓们受苦受难,迷茫惊惧,需要寻求些慰籍。城中,金禅寺香火鼎盛,而城外的人们,就被神莲教趁虚而入,孵化为信徒,而且还是狂热的那种。
神莲教新兴不过一年,已经有些规模了。这在太平年间是不可能的事,刚冒头估计就得被镇压了下去,化作灰灰。但如今却无人监管,更不用说神莲教主陈鸿儒与谭氏有了交往,几乎拥有了军方背景,势力自然壮大,发展迅猛。
这不,在乡下村间,竟然直接组建起仪仗队伍,大张旗鼓地进行活动了。
信仰讲究仪式感,讲究场面。铺张开来,才更能叫人信服。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释家,他们对于佛像金身的塑造那是颇具匠心,也是不惜工本的。佛像越造越高,越造越大,越造越金碧辉煌,前来参拜的人们望着,别的不说,光瞧见这高大巍峨的佛像,心中便已折服,有了皈依感。
相比之下,道家在这方面的投入不值一提,场面寒酸得很,如何让人崇拜?
经文教义是内核,外表功夫却也得注重才行。
闲话不提,却说神莲教的仪仗队伍十分冠冕堂皇,一个个高帽宽袍,衣袍上绣有精致的金丝银线,阳光一照,熠熠发亮,使得整个人似乎都在发光一般。寻常百姓何曾见过这些,被那光芒一晃,顿时觉得自惭形秽,敬畏滋生了。
陈唐骑在马上,见队伍渐行渐近,眉头微微皱起。两世为人,对于这些自然心怀警惕。见那队仪仗的衣装风格实在不伦不类,道不道,释不释的,反而带着些番外风情。一个教派的建立到传承,历经数百年,传承不断,便有着文明沉淀,而一些新兴势力根基浅薄,最开始的时候只能邯郸学步,显得拙劣了。
扫了一眼后,陈唐重点注意力放在对方口中念念有词的所谓“诵经”。听在耳朵里,感到一种具备韵律的意味。听久了,觉得耳朵痒痒的,酥酥的……
嗡!
泥丸宫中,气息蓬发。
陈唐随即脑海清明,心中了然。那些经文有古怪,仿佛会催眠一般。普通人不知所以,听着听着就魂魄迷惑,成为信徒了。
这伎俩说着简单,实则厉害。也许上不得场面,但用来蛊惑些愚夫愚妇却是百试百灵,无往不利。
东乡庄园这边,由于顾氏的约束和诫令,不许与神莲教接触,得以保持安宁。不过这几天,情况发生了变化。庄园闹了邪祟,不断有人死去,人心惶惶。这般情况下,人们下意识就想到神莲教的教义宗旨,是救苦救难,庇护万民,那是否说只要信了教,便不会再遭受邪祟祸害了?
听说附近一些村落的村民信教后,的确活得很安稳。
如此一来,今天又见到神莲教的仪仗队伍经过,农人们便按耐不住。虽然不至于直接冲上去磕拜,但不少人已经在暗暗躬身祷告,口中念念有词。
更多的人见到骑在胭脂马上的陈唐,有所畏惧忌惮,不敢表现太甚,担心陈唐去告诉顾管事,将他们驱逐出庄,丢了活计。
鼓乐喧闹,越行越近,到了近处,看得更为清楚。
这一队仪仗,约有二十余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手持旗幡,有的拿鼓,有的吹唢呐。队伍中抬着一张香案,案上摆着香炉,以及一些祭品,其中一个红色的大猪头,分外惹眼。居中一尊事物,不高,约莫三尺左右,却用一张白布盖住,看不到是什么模样。应该是一尊神像,就不知道面目造型如何。
陈唐很快就注意到一个细节问题,对方全队上下,一个个人都是脸色木然,说好听叫“严肃恭谨”,说难听的,就是死人脸,没有任何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
“……南无极乐,神莲降生,世人解脱,共享荣华……”
在不断念诵的经文中,这一句出现的频率最高。其实那些拗口的经文,反反复复,就是那么几句东西。根本称不上经文,不外乎是些口号罢了。
口号,琅琅上口,人跟着念叨,念着念着,脑袋就被洗掉了。
神莲教仪仗队伍出现,动静不小,不用多久,整个庄园都被惊动,许多人纷纷跑出来看热闹。
到了庄园之外,队伍领首一人,作法师装扮,穿着黄色的长褂,手中把持一枚铃铛。他年约四旬,身形高削,望了庄园一眼,口中大叫道:“此地血光笼罩,乃大凶之兆,必有横祸。”
听到这话,众多农人更为惊慌了。
“你们聚集在此干什么,都不用干活了吗?还想不想吃饭!”
顾管事闻讯走出,带着数位随从来到外面,满脸戒备。对于神莲教的一些根底,他可是清楚的,不那么好愚弄。况且顾氏三令五申,在这方面管束得很严,违背的话,绝没有好果子吃。
那神莲教领首法师双手合十,念叨了一句,也不再多说,一摆手,率领队伍继续往前走了。
一路敲敲打打,念诵不断:“……南无极乐,神莲降生,世人解脱,共享荣华……有人沉沦,有人迷途,魂归来兮,同去往生……”
鼓乐喧闹,慢慢远去了。过了东乡庄园范围,沿途不断有民众过来,双膝跪地,在路边磕头祷告;更有不少人手捧钱财粮食等物进行捐献,生怕仪仗不收般,哭着喊着,一定要送。
陈唐一夹马肚子,胭脂马头一转,尾随在仪仗队伍后面,慢慢跟着走。
顾管事见状,张口要喊,话到嘴边又忍住了。他本想让陈唐不要去沾染招惹神神叨叨的神莲教,这些人都是疯的,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不过转念一想,陈唐乃武道高手,自有分寸。在此事上,轮不到别人多嘴。
想着些事情,不禁暗暗一叹。
第三百五十六章:人为()
神莲教的仪仗队伍在乡间穿行,一路鼓噪,所到之处,皆有不少信徒夹道相迎,磕拜捐献,显得颇为虔诚。
后面一骑尾随,相距约有十多丈,很快就落入有心人眼中,引起了警惕。
一些村民百姓,指着陈唐议论纷纷,神态之间,充满了戒备疑心。甚至已经有人跑上去找神莲教的法师,告知此事。
那法师云淡风轻地摆摆手,摇动手中一枚铜铃,似乎根本没有把后面的陈唐放在眼里,继续率众前行。
陈唐并不隐藏,身形,沿路观察,心中有着计较。不得不说,在这乡野之上,神莲教那一套相当吃香。盘踞于此,等时间久了,当成燎原之势,将酿成祸端。
如斯走了一阵,日头高升,燥热起来。
神莲教的仪仗在前头一片柳树林间停住了,众人纷纷坐下来歇息。他们坐在地上的姿态赫然是统一的,一个个盘膝而坐,双手放在膝上,捏出一个古怪的手诀,三指屈住,食中二指朝上。人则双目紧闭,眼观鼻子鼻观心,仿若入定。
不远处,陈唐勒住马匹,冷眼相看。
……
郊外十多里地,依山傍水处,有一座别院。此地本为潘州一富商产业,但时过境迁,别院却已易主,成为了神莲教一处分舵据点。
神莲教教主陈鸿儒自命不凡,行踪更是神秘飘忽,神龙见首不见尾,等闲教众难得一见。便是教中有些地位的香主,想要参见教主,也得提前预约,排队,等待接见。日常之际,陈鸿儒发号施令,则由神莲圣使负责传达,督促落实。
随着教派壮大,教徒增多,这教中就制定了一系列的阶层等级制度。教主之下,有左右两圣女,圣女之下,是五大圣使。落实在地方上,设立分舵,任命香主管辖。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