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公眼盯着金条问道:“孔明,你这金子又有何用?”
诸葛亮说:“我是顺便拿学费来交的。”
庞德公马上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孔明是一步到位,要逼他马上承认诸葛亮是书院的新一届的学生。看来诸葛亮是个做事想得远的人呀。因为学生交的学费,书院是要马上给收据的。庞德公想,我既然敢收你的金条,我就敢拍板招收下你这个学生的。于是,他就马上取来文房四宝,立即给了诸葛亮写了收据信条:
今收到诸葛亮乙名学生交来一年的学费共六两金条。此据。
庞德公立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庞德公将收据递给诸葛亮时,他说:“孔明你放心回家吧,我会差书院的役工将录取通知书送到你家的。”
诸葛亮说:“那太好了,多谢先生帮忙了!”
诸葛亮心里却说,我拿到了你的亲手写的收据,我就不怕你赖帐不收我做学生的了。不用你讲放心,我也会自动放心的。如果你真的要赖帐的话,我就不顾那么多的了,我要把这凭据亮给众人看,叫你丢尽面子,叫你丢掉书院的总管职位。
从诸葛亮的送礼心态来看,我们可知道,凡是行贿送礼的人都是被逼得无奈了才花费钱财去行贿,当他把钱那去送给别人的时候,心里总是不心甘,不情愿的,总想有一天把这事捅出去的。为了今后有证据,诸葛亮才通过一起交学费来索要收据的。也就是诸葛亮他自己有了憎恨索贿的心理,所以他日后当上了大官,他都不敢向别人索贿的。因此,他才能当蜀国的丞相到死。
庞德公将茶几上的金条拿进房间去收藏好了,再出来时,他就说:“孔明,你二姐带孩子出去了,也不懂得她母子几时回来,你呢,就不用等他们回来,趁着天还早,你就先回去喽。为了你的安全,我就叫我的马夫赶车送你先到城里再转送你到隆中。这样你就不怕路上遇到强人拦路抢劫了。”
庞德公讲这样的话,就是下了逐客令。诸葛亮就说:“孔明太感谢先生的关怀。有了马车送孔明回家,孔明在不怕路上碰到强人的了。”
原来庞德公当书院里的总管是有一辆马车专用的,这好像是当今大学里的校长有专车用的一样。他的专车爱怎么样用就怎么样用。反正马料钱和车夫的薪水都市书院开支的。诸葛亮今天给了他这么多的钱财,他优惠诸葛亮一番也行的。
原来,庞德公不想让诸葛亮的二姐知道诸葛亮今天多拿来这么多的金条来送给他的。他的媳妇如果知道他贪心多要诸葛亮的金子,媳妇以后就讨厌他,不孝顺他的。所以他才催诸葛亮早点儿回去,不让他们姐弟见面。这样他的媳妇就不懂诸葛亮给了他多少金银的了。这当然是纸包红炭,火迟早总要烧穿那层纸的。
诸葛亮见到庞德公先生有车送他回去,他也很高兴的答应马上走了。
可是,诸葛亮走后不久。庞德公就后悔莫及。
后人有诗云;
孔明读书能出名,
大方舍得花重金。
成才寒子知多少?
犹似晨空一两星。
手机: 电脑:
第94章 庞德公贪财有理()
野心家诸葛亮;第94章 庞德公贪财有理
(亲爱的读者,谢谢你光临阅读!请求你投给推荐票,没有收藏的,请收藏。濠奿榛尚阅读后,你对教授贪钱财有何感想,请说几句评论。)
诸葛亮走了半炷香(相当现在的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之后,庞德公就突然懊悔起自己来,他狠狠的拍打自己的头脑,说,我怎么这样的笨呢?我不应该派车送诸葛亮回去的呀。
庞德公心里想,他应该不派车送诸葛亮回去才对的。应该让诸葛亮自己走原路回去,再让路上的强人来劫他,强人在他身上搜不到东西了,而怒了将他杀死了,那他庞德公就白拿到这些金子的了。现在诸葛亮已经走得很远的了,他也没有人可差去追赶马车了。这么好的机会,却让他一时的疏忽而失去了。
真是聪明人有时也犯糊涂。
庞德公后愧了一阵之后,他又复进房间里看诸葛亮送来的金条。一看到这么多金条,他是舍不得拿去分给司马徽和黄承彦两人的。这些金条都是他想出计谋骗诸葛亮送来的,现在金子已经落到了他的手里了,就像肥肉已经进到了他的口里了,他还吐出来分给别人吃的吗?傻瓜也没有这样笨的。他庞德公凭什么又白白的分给他们两人的呢?不行,我捞到的就是我,我不能再把已经到了手的金子再拿去分给别人。
他又想他这样做了,对起媳妇的吗?
一开始,庞德公觉得他是对不起媳妇的。毕竟诸葛亮是他的媳妇的二弟,他黑心骗取了诸葛亮那么多的钱财,实在对不起媳妇的了。但是他有转想,他这样做,还是对得起媳妇的。因为他弄得来的财产,以后都是孙子所有的,他不能带下地府阴间里去的这样做,只不过是帮媳妇跟她的弟索要赔偿的。因为她是为了弟弟们才甘心情愿来庞家做媳妇的。
他想到这儿了,他就在心里说,孔明呀,我要了你的金子,只不过是替你的外甥跟你要的。你也别怪我心贪的了。
庞德公将那些金条收藏好之后,他又想该怎么样做了,才有充分的理由来收更多的金条。
庞德公是高级的知识分子,他很快的想出了方案来了。
次日,庞德公赶去书院。他主持一个会议。在会议上,他首先讲,今年荆州书院招收新生的形势是很严峻,很困难的了。因为今年在东吴和魏国都相争开办了书院,而且他们的书院又实行了包分配的措施;凡在他们的书院素书的学生,学完学业,一毕业了,官府就包安排官位做。而荆州书院花是固守原来的政策,只管推荐不包安排官做。这样一来是对我们的荆州书院是巨大的冲击。因此直到现在,荆州书院新的一届招生广告贴出去这么久了,也不见有人来报名参考。看来今年我院是招生碰到了极大的困难的了。为了今年能招到学生,我个人经过充分的思考,决定是;书院里的教授要走出去,到民间去做招生工作,尽量的招到新生来读书。
教授们极力反对老师走出去找学生来读书的做法。他们教书的先生历来都是坐在书院里等学生来求学的,哪有教书的先生走出去求人来给他们教的呢?这还不是叫教书的人名声全扫地了吗?
庞德公讲,形势在变化了,我们的观念也要跟着变化才行。为了让大家有利可图,我还是做出,凡是招到学生的,不论你采取什么方法,你能跟学生收到手续费的,全归个人所得的决定。他并讲,这事就由他来带头做起。他要去先招学生来读书。
到会的人就问庞德公,今年招生还要不要进行考试。
庞德公讲,连人来报名的都没有了,你还讲什么考试的呢?我决定是今年免试入书院来读书。新招的学生要放宽入学条件,免试,年龄不限,只要有银子来交就行了。这样搞了,可让那些以前考不上书院的人能进书院来当大学生了。荆州书院就能招到新生的了。
庞德公又讲,不管教授走出去是怎样招到学生,荆州书院都要实行,谁揽招到学生,学生所交的特招手续费就归谁所得,书院不截留的。
接着,庞德公为不让别人再去与诸葛亮接触,而得知他已经收到诸葛亮多少的特招费,他就宣布说:“本人就先做出了表率,我已经招到了诸葛亮了。
庞德公这样的宣布,就是等于告诉同仁,他收到诸葛亮交来的学费,就是他庞德公的了。他也量诸葛亮以后也不敢去问其他两位教授,是否收到他诸葛亮送给的礼金。而那两位先生也不好意思去问孔明,你交给庞德公多少学费。
这时,大家才知道,庞德公已经把去年很想上书院的诸葛亮弄到手了,他是先占了便宜才来开会的。
于是,就有人讲他就不去搞招生,坐在书院等吃官款,反正还有官府拨银子下来发给教授工资的。
庞德公讲,诸位还是各自去努力吧,不然荆州书院今年就关门倒闭了。
有人站起来问,总管为什么件这话的?
庞德公又讲了,再告诉你们一个坏的消息,那就是荆州刘使君也知道我书院的困境了,他讲,今年官府还有银子补贴,明年就取消补帖了。我个人看来,今年可能是我们书院最后招生的一届的了。”
到会的教授都纷纷发言,他们有的讲要见主公,劝主公不要放弃书院不办。劝主公向孙权和曹操学习,多投入一些安排毕业生做官。这样荆州书院才有竞争力。
庞德公讲他早就跟主公谈过了此事,但是,主公讲荆州现在的人才已经够用了,官府不必再花经费来供读书人吃饭穿衣了。荆州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怎样才能做到兵强城固。
众人一听到这样的消息,心情很沉重。因为此事是关系到他们教书人的切身利益的呀。为了能弄到银子,他们必须要放下架子,走出书院的大门去找人来读书才有收入的呀。刘表放弃停办书院是巨大的失策。国之强弱在于人才的多寡。人才多了国就兵强城固,反之就是兵弱城危。刘表放弃了人才的竞争,荆州快要完了。但是,他们这些文人却不敢把这样的话讲出嘴来。他们都在想抓住今年还有官府补贴的最后的机会,能捞的捞一把。
后人有诗云;
刘表短视关书院,
犹似填井堵活泉。
权位缺少文人撑,
没落崩倒在眼前。
手机: 电脑:
第95章 孔明愿吃亏不反悔()
野心家诸葛亮;第95章 孔明愿吃亏不反悔
(亲爱的读者,非常感谢你来阅读,请求你投给推荐票!没有收藏的,请收藏。濠奿榛尚阅读后,你认为诸葛亮这样的做法,值得提倡吗?请说几句评论语。谢谢合作。)
诸葛亮给庞德公送礼去的只过三天,书院就派役差送来了书院录取通知书。
诸葛亮捧着通知书,眼泪不由主的流下来。他终于盼来了当书院学生的大机会。他相信,他一进书院去读了五年书出来,考得了一张文凭,就有资格去谋职,他就能出去当官的了。
但是,诸葛亮只高兴了两天,诸葛均就给了他泼了冷水。冷水就是两封信。
原来诸葛亮均又接到了在外地的诸葛瑾和诸葛诞的两位兄长来信。来自魏国和东吴的两封信上分别说,今年东吴和魏都开办了书院。而他们新开的书院是执行学生一毕业,官府是要包聘用的,一律安排给做官的。这可是有史以来破天荒的事。以前,读书人总是已走出书院的大门口,就自己去活动,去找人帮推荐,才能找到官来做。读书院出来就有官做,这真是学子梦寐以求的好事呀。这样的书院肯定有很多的学子去报名考的。
来信都是劝说诸葛亮去那边读书院。诸葛瑾和诸葛诞都说,这样的好机会只有争取,不能错失。
诸葛亮一看完信,就懂得,那是魏国和东吴在实施广揽人才的措施。诸葛亮懂得包安排,不一定给你当大官的。但是总有一个官位给你坐的,不让你一毕业就失望的回老家呆着。当然,一些个别的学生,因为有了靠山,一毕业出来,就能当上大官的。
诸葛亮拿着两封信,在那儿沉思着,他觉得这是很好的机会,他是没有社会背景,在官场没有高山,他就是读完书院五年书,出来不一定找到官来做的。读书院最好去读包安排的书院。他要去的就去许昌那儿读书院。因为曹操将献帝挟到许昌去了,以天子号令天下。天下的土地的五分之三的土地都是归曹操所管了,许昌又是天子居住的皇城,那儿人口多,物资丰富。加上曹操的兵马强国孙权和刘表,将来天下可能归曹操家族的。他去那儿去读书,非常有前途。
然而,诸葛亮又转想,他到那儿去读书,没有多少的优势,因为诸葛诞在那儿做的官没有多大的,根本不能拉诸葛亮进官场去做大官的。诸葛亮去那儿读书院,反而处于劣势,因为那儿招到学生多了,竞争激烈,反而影响到他谋职的。原因他是个残疾人,竞争不赢别人的。
诸葛亮思考到这儿,他心里不由无声的叹起来,天呀,你为什么偏偏让我诸葛亮瘸了左腿的呢?
诸葛均见到二哥诸葛亮看完了两封信之后又将手中的信封垂吊下来,他不知二哥在想什么,于是他就找话题来说:“二哥,这时,我才知道,荆州之所以免试招生,原来就是受到新开书院争收学生的竞争,荆州在新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了,他才降低条件来招收学生的。但是他降低条件了还是招不到人来读,因此他才不得不推迟开学。”
诸葛亮叹了一声说:“想不到荆州书院这样有名气,还闹招生荒。”
诸葛均讲,荆州书院本来是一所很有名的书院,但她只管给毕业生做推荐,不包安排做官,而新安排做官,这样一来就把想读书院的年轻人吸引生的呢?人家年轻人来读书院是为了一毕业了就能找到事来做。可是荆州书院只管推荐,不包安排做官。推荐只不过是一种口头上的承诺。有的穷家子弟为了读书院,他到处去借银子来读书,可是他毕业了,却因为没有社会背景,没有祖上的名望,不被君主看中,而找不到职位的,就只好回家挨着等,在等中过着穷潦倒的生活,甚至穷到死也没有还清读书欠下的债。
第96章 教授为财勾心斗角()
野心家诸葛亮;第96章 教授为财勾心斗角
司马徽和黄承彦听到庞德公只招到了诸葛亮这名新生,就不出去招生的了,他们就觉得很不正常。濠奿榛尚因为庞德公平时很贪心,对于钱财就像韩信点兵,多多愈善。为什么庞德公支招一名学生就止手了呢?莫非诸葛亮那个学生给了庞德公很多的金银的吗?
他们两个教授就决定去调查。黄承彦讲,我们如果直接去问诸葛亮,诸葛亮肯定不如实告诉的。
司马徽讲,诸葛亮已经没有长辈了,家里只有兄弟俩。诸葛亮花多少金银,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