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家诸葛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野心家诸葛亮-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甲长说:“大白天叫小人去叫人,难哟。现在人人都下地去干活了。而且找见人了,叫他们来开会,他们会说,耽误我的工夫,你给钱吗?他们是不肯来的。里正大人若不信,就跟小人一起去?”

    马甲长这样的语气,明显就是违抗他里正的指挥,不服从里正的管辖,要跟里正索要钱的。

    诸葛亮心里很气愤,他心里说,下欺上,这个现象不改变,我这个里正今后就难管得住这些甲长。不行!我一定想个措施来改变这个现象。里正一定要掐住家长们的财源命脉才行。今天就先给甲长们尝一下甜头,以后在从他们头上索要回来。

    诸葛亮不能跑得远路。他说:“你去跟他们说,凡是来里正家参加开会的,都领到五吊铜钱。”五吊铜钱可不小,十吊铜钱能换得一两银子。

    马甲长去了小半天,就叫来九个甲长。他们一听到去听新来的里正训话一次,就能领到半两银子,很高兴的跑来了。

    诸葛亮请他们喝了茶,有发给每个家长五吊钱,然后讲,根据上峰的指示,隆中需要普查人口。甲长就是管各家各户人丁的长官,普查的事就交由你们去完成。限你们十天内完成,谁完不成的,就要撤换,让有能力的人上来当甲长。

    接着,诸葛亮话锋一转说,上峰还有行文下来,以后的甲长不再是下边民众推选了,而是由里正任命。

    诸葛亮就是欺甲长们无法见到公文,而乱编造出来的。他这样宣布,就是要牢牢的掌控这些甲长,让他们乖乖的听从他的指挥。哪个甲长不爱听话,他诸葛亮就马上撤他的职,掐断了他额外的收入。而那些在位的甲长想继续当甲长的话,他就得拿钱财来行贿里正。这就是弱肉强吃。而甲长们为了给里正送钱,不得不跟手下的民众索要钱粮。这就变相人吃人。

    在座的甲长都说,历来甲长都是平民百姓自己推选的,怎么现在就变成官指定的呢?

    诸葛亮说:“社会要实行仁治,只有管任命下边的里正,才能做到仁治。而由百姓乱选出来的甲长,不能百分之一百的做到仁治。不管你们怎样想,我都要执行上边的命令!哪个甲长违抗的,我就撤换他!”

    后来别的地区的里正听到隆中推行里正任命甲长制度之后,也纷纷仿效诸葛亮这样做。于是社会上地方的县官员就兴起行贿之风。直到后来的后来,世界很多社会都施行长官指定下级官员的制度,于是行贿**之风刮遍天下。

    诸葛亮又说,普查人口,只能如实登记,不能弄虚作假,报多报少都不行,因为以后要征收人头税的。比瞒报少了,官府就少收到人头税,你冒报多了,人头税收不起来,你得补交上来!如果发现哪个甲长在普查当中作假了,就要追究他的责任,轻者免职,重者送官府治罪!

    甲长们很快就把普查人口冊交上来,诸葛亮已统计,整个隆中地区仅有两百多户人家,人丁八百九百人。人丁太少了,今后得要发展人口才行。不过,他懂得当务之急就是他先把自己的田地弄好,有收成,只有自家收成好了,家里的财富才能逐渐殷厚起来,才能有足够的钱财供弟弟读书,才有钱财留下来给自己以后去读书。

    诸葛亮开始招雇农夫来当佃农。史书讲诸葛亮为出山之前是在隆中亲耕,其实并不是他亲自下地去劳动,而是去隆中当地主的,因此他才有钱来请人当他的书童诸葛亮不但管辖两百多户的佃农,还要管家中的几十个仆人。平时他要不单要处理好佃户之间的纠纷事,还要安派好家里的农事人事,其中有好多的治理地方和兴地方的措施,都是诸葛亮那时想出来的。诸葛亮就是在辍学的那5年间,他治理隆中得来经验体会,以及何如理财等等技术,在他以后管理荆州或者巴蜀国,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后人有诗云;

    孔明声声喊仁治,

    实是心想捞货币。

    当官哪个不贪财,

    最笨田螺会吃泥。

    手机: 电脑:

第61章 严峻骇人的村规() 
野心家诸葛亮;第61章 严峻骇人的村规

    那一晚,诸葛亮正在油灯下看书,书童跑进来报告说,马甲长来求见先生。濠奿榛尚

    诸葛亮马上放下手中书,出门来问马甲长,这么晚了,还来找他,有什么急事?

    马甲长说:“我甲里的几个姓朱的人合养的牛刚刚被人偷走了。我是来请里正去帮破案抓贼。”

    诸葛亮说:“你带他们去追,还不行的吗?”

    马甲长说:“我来请里正大人去跟我们一起去抓贼,有了你在场作证,抓到的贼,才不敢抵赖。要不然,我们抓到了贼,他来说我们乱抓人的。因为我们是一个甲的人。”

    诸葛亮想一想,马甲长讲的有道理,于是他就跟马甲长去追贼。

    马甲长手举火把,在前面带路,两人一路小跑。甲长懂得里正脚有点不便,才小跑来照顾诸葛亮的。多亏马甲长路熟抄,所以很快的赶上了前面沿着牛脚印追贼的那一班人。

    诸葛亮和那班人继续追去。虽然有火把照路,但是田埂的小路不好走,诸葛亮走不惯,踉踉跄跄,总是跑在队伍的后头。马甲长怕诸葛亮不跟他们追贼,就慢步陪着诸葛亮跑。后来,诸葛亮跑累了,就大步走着。

    诸葛亮见甲长跟旁边,就打听以前里正是怎样处理抓到的头牛贼。

    马甲长讲,以前蒯公当里正的时候,当头牛贼被抓到时,就把贼的右手大拇指砍掉,再罚他交出来五斗米来给去抓贼的人聚餐一顿。

    诸葛亮听了,觉得贼偷牛一次,被抓到了,只看他一字手指,加罚五斗米。这样处罚头牛贼,太轻了。因为砍掉一只手指,贼是还能做贼,还能去偷第二次牛,去偷第三次牛。如果再被抓到,还不是在被砍掉一只手指,被罚五斗米。相对来说,偷盗一头牛,可值十几担谷子的呀。就是头牛贼被砍掉三只手指,他只要偷牛成功一次,他就能捞到几十担谷子。也就是说,头牛贼做偷的成本太低了。诸葛亮心里想,处罚做偷的人,一定要从严出发才行,让贼做偷的成本高得他不能承受才行。

    诸葛亮又众人追贼追了大半夜,诸葛亮只觉得很困,很想睡觉。这时跑在前面的人突然喊道,牛!有一头牛在前面吃草!

    众人急忙跑上前去。只见牛正在一座坟墓前面不远的草地上吃草。那座坟墓看来是新埋死人的,坟的周围还堆放很多纸做的旌旗,幡条,祭塔,还有一个盖棺材的大纸罩,纸做的供品淋漓满目。

    几个火把一齐向那头牛伸过去。大家在细一看,正是他们合养的那头牛。可是贼却不见了。

    诸葛亮吩咐留下两人看管牛,其他的人就继续往前追去。又追去半个时辰,往前追的人返回来说,他们大概追了五里多路,还是没有追见贼,看来这个贼跑去很远的了。

    诸葛亮思考了说:“你们一发现牛被偷了,狗也刚刚叫起来,那就证明你们就是紧随贼的后头追的,再说贼赶牛是跑得很慢,应该离你们不远的。我看,贼不是跑去很远,而是躲在这儿附近的。”

    马甲长说:“这儿一派平地,只有这座新坟墓,贼能躲在哪里的呢?”

    诸葛亮说:“你们就去一个一个的翻开纸做的旌旗,幡条,祭塔,盖棺材的大纸罩。贼可能就躲在这些东西的底下。”

    马甲长说:“我们怕碰那些鬼用的东西。”

    其他人听到里正叫他们去翻开鬼用的东西,都纷纷的退缩到很远,生怕里正催到他去翻开那些鬼用的东西。

    诸葛亮见到众人不敢碰那些纸做的祭品,他就说:“马甲长,你身上有火镰吗?”

    马甲长说:“有。”

    诸葛亮说:“打火去烧那些东西!”

    马甲长遵命,马上用火烧着了鬼用的东西。

    一个黑影从正在燃烧的大罩底下钻出来。众人齐喊,抓贼!接着七手八脚的把那个人绑起来。一盘问,那人正是他们追的偷牛贼。偷牛贼被推倒诸葛亮跟前来,众人让里正作出处罚他。

    诸葛亮问众人,你们想如何惩罚他的呢?

    众人都说,砍掉他的脚,砍掉他的手!

    诸葛亮问为什么这样做?

    众人说,只有严惩做贼的人,以后谁也不敢做贼偷牛!

    诸葛亮说:“本里正同意!”

    偷牛贼被按下地来,只听到他大叫一声,他的右脚被砍掉,接着他的左手又被砍下来。

    诸葛亮回到家后,他不由找来蒯公移交给他的那份村规民约。本来诸葛亮早就阅看这份村规民约了,只是诸葛亮把读书看成自己的生命,所以他才迟迟不阅读这东西。现在他不得不读这东西一下,然后他就对这东西进行一次修改。

    旧的村规民约有十条,前五条就是强调村民是怎样团结起来保护自己的村子,后五条就是何如保护村民自身利益。诸葛亮看了,觉得这样的村规民约根末倒置,村民就是首选关心的是自身的利益,后才是关心大众的利益。他要重新更改村规民约的,必须颠倒过来。

    诸葛亮提笔来写新的村规民约。他写的村规民约的第一条就是关于**。旧文是;抓到**者,杖打五十大板,罚交一只羊。其人父母亲前去女方赔礼道歉云云。

    诸葛亮刚看完,就觉得处罚太轻了。**往往能引起男女双方家族的仇杀。一个地区如果发生了家族仇杀,老百姓就觉得不安宁,就要带全家外逃的了。这样这个地区的人口就马上减少。**犯一定要从严惩罚,同时犯者的家人也要连累到,这样平时家中的父母才能对家里的子女管教严格。只有家教做得好了,社会犯罪才少。于是诸葛亮把旧的村规民约修改为;

    第一条**女子者,从严处罚,割掉其的**,使其绝子绝孙。其家人服劳役一百天。另罚他交给公家两只羊。

    第二条盗窃耕牛者,从严处罚,砍其右腿左手,另罚交给公家一只羊。其家人服劳役五十天。

    第三条偷盗田地里的庄稼者,罚其以四倍赔偿物主,砍掉其一指。另罚交给公家五只鸡。其家人服劳役三十天。

    第四条偷鸡摸狗者,罚其交二两银子,其家人服劳役十五天(当时一只鸡卖,还不到一两银子)。

    第五条无故打人骂人者,罚其交二两银子,其家人服劳役十天。

    第六条保护村子,人人有责。一旦有敌匪来偷袭村子时,村民一听到更夫打锣,马上操家什到村口去集中,齐心齐力击退敌匪。若有村民故意躲避不参加护村的,大众可以去烧其之房子,将其赶出村子里去!

    第七条严禁通匪,严禁引匪来攻打村子。若有此败类人,大众即将其绑起来,先打死此人,后再报官府。再将其家人送官府治罪。

    第八条知道敌匪来攻村而不报者,以私通匪论罪,将其送官府治罪,将其家人驱赶出村。

    第九条小心用火,严防火灾。故意纵火,点烧民房,烧毁公屋者,大众即将其绑起来,丢入大火中烧死。其家人被驱赶出村子里去。

    第十条人人要维护村公物。存心损坏村路桥梁、凉亭、寺庙者,按轻重罚银子,勒令其家人服劳役。

    诸葛亮连夜把村规民约制定出来,次日,诸葛亮叫来了甲长,

    告诉他们说,新村规民约制定出来了,你们先看一下吧。

    甲长们看了,心头都大吃一惊,因为文中字句都充满血腥味,新村规民约比旧的罚得重多了,动则就杀人,烧死人。他们说新村规民约处罚比旧的重得多。

    诸葛亮说,就是罚得重了,才没有人敢起来闹事犯罪。

    甲长又讲,官府规定每个壮丁每年只服劳役二十天,里正你在新村规民约里,动不动就罚人服劳役,哪有多的劳役给他们做的呢?

    诸葛亮说,没有官府的劳逸,村里就勒令他们在村里做劳役工,叫他们去修路修桥,修理路边的凉亭,或者叫他们挖田垌里的水渠。反正村里的劳役多得很。只有叫犯罪的家人去服劳役吃了骨头,他们做家长的才早晚教孩子遵纪守法,才没有年轻人乱闹事的。你们拿这新村规民约,到各家各户去宣讲。

    甲长说,我们那去张贴还不行吗?为什么非要我们到各家各户去宣讲?

    诸葛亮说,有很多村民不识字,你们张贴,他们是不去看的,即使他们路过村规民约,也看不懂是什么。所以你们还是挨家挨户读给村民听。

    就是诸葛亮制定出严厉的村规民约,后来隆重的治安才好转起来。

    后人有诗云;

    少年孔明当里正,

    制定法规惊鬼神。

    今日隆中试手段,

    他年汉蜀法严明。

    手机: 电脑:

第62章 孔明遭偷袭() 
野心家诸葛亮;第62章 孔明遭偷袭

    诸葛亮将村规民约公布出去了几天,村里都没有什么反应。濠奿榛尚他就认为民众都接受了这个新的村规民约。于是,他就很安心的在家里,关起门来读书。书是在叔叔拿来的。

    这一天,诸葛亮读书累了,他走出书房来活动,走到后院,突然看到远处一张弓和一壶箭。远远看去,那张弓很眼熟,他走过去,捡起来一看,弓把上却有一行小字:随心应手,箭箭穿孔。

    诸葛亮笑了,这是他买给孙兵拿去打猎用的弓箭。但是他一转想,怎么弓箭飞来落在这儿的呢?他已经讲过,这副弓箭就是送给孙兵专用的了。孙兵又怎么偷偷的将弓箭丢到后院来的呢?莫非孙兵又跑去别的的方了?要罢工减退还会来的呢?要是孙兵跑去别的地方了,孙兵应该临别之前,来告诉他里正道别一声,因为他诸葛亮毕竟对孙兵有恩的呀。而孙兵却爬上后山上来,再把弓箭从山上丢下来还他。

    诸葛亮不再多想,他拿起箭壶来看,又看见壶里有一条小竹片,竹片上写着;夜间有猛兽来偷袭,请提防。看完小字,诸葛亮心里觉得很好笑,孙兵怎么知道夜里就有猛兽来他这儿呢?莫非孙兵看见附近有老虎出没了吗?要是这样的话,他不得不在夜间里,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