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家诸葛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野心家诸葛亮- 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葛亮很快的看完了遗诏。又递给太监。他不想拿招回成都宣读,而是给太监拿到成都宣读。这样就没有人怀疑他诸葛亮篡改遗诏的了。

    刘备又说:“朕本来就不是读书的料,但是对些事情还是略知一二的。人们常说:‘鸟将死,其鸣也哀;人将死,其言很善。’我本来就是想跟你等人一起共同灭曹贼,共同复兴汉室的。不幸的是我却与你们半途而别了。”

    刘备说到这儿,他很痛苦的留下了眼泪。

    诸葛亮马上伏下地来,也陪刘备流下眼泪。他说:“陛下,请您养息龙体,臣亮等人一定尽量尽犬马的效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刘备请诸葛亮起来了,一手抹眼泪,一手握住诸葛亮的手说:“我就要死去了,现在有一句心腹的话儿,要跟你说。”

    旁边站着的大臣,一听到皇上有重要的话要对诸葛亮讲,就挪步向前来,竖耳聆听金言。

    诸葛亮有跪下来说:“请陛下不要把心里的话藏起来,臣亮是用心听着的呢。”

    刘备哭着说:“你才能胜过曹丕十倍,必定能安邦治国,能成大事。日后看我的儿子能辅助的你就辅助,不能辅助的你就做成都之主。”

    这就是刘表当年很刘备讲托孤的事一模一样。

    诸葛亮一听,身上马上冒出大汗来了。因为刘备一言揭穿了诸葛亮心里的藏有的想法。

    诸葛亮老早就有了想学曹操,当丞相到死,然后把相位传给儿子,再有儿子学曹丕篡皇位。想不到刘备也想到这一层。可是刘备就是认为诸葛亮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儿子,所以刘备还是放心让诸葛亮当丞相。

    诸葛亮之所以冒出一身汗,手脚都发了抖。因为刘备先说要他诸葛亮辅助刘禅,后才说让他诸葛亮替代刘禅当西蜀国的皇帝。这还完全是违心话的,天下事没有人笨到把皇位传让外姓人的。刘备讲这样的话,就是试探诸葛亮他的心机的。要是诸葛亮若是一时失言答应了刘备的所说,他身后站着的李严、关兴、张苞、赵云等人就马上把他杀死的。如果他们以讨逆理由杀了诸葛亮,他们就是拥立新君的最大功臣,就能当上丞相的了。

    诸葛亮哭拜在地上说:“臣亮愿以肝胆涂地,也才能报得陛下知遇的恩德。臣亮岂有不敢不尽股肱的效力,尽效忠贞之节到死为止!”

    刘备说:“丞相此话让朕死而瞑目了。老天爷会记住丞相的誓言的。”

    刘备此话就是将诸葛亮的话变成了誓言,似的诸葛亮以后不敢萌生篡位之心。他讲了这句话之后,又指着诸葛亮身后的李严等人说:“朕已经把托孤的大事全都交给了丞相(诸葛亮)、兴业将军(李严)了,诸位也不要怠慢;而辜负了朕的期待!众大臣齐跪下说:“臣等一定牢记陛下的圣旨!”

    直到今天,诸葛亮才懂得刘备之所以封给李严为兴业将军的封号,原来就是刘备要把兴儿子的大业的愿望,寄托在李严的身上。怪不得刘备指定李严跟他诸葛亮一起做托孤大臣的。

    接着刘备又指着赵云说:“朕与卿相遇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了今天,不想在此地分别。卿以后就要多多想到朕跟卿的故交情,早晚帮朕看好朕的儿子,不要辜负朕的话!”

    诸葛亮马上听出刘备讲此话,就是讲给众大臣听的。因为赵云就是刘备最信用的大将,也是赵云曾两次解救了幼主刘禅。刘备在临终又将刘禅托给赵云帮看护,这就是要把荆州籍的大将赵云指定为刘禅的一层保护网,防止的李严这样的西蜀籍武将等其他人想要谋害刘禅。看出刘备为儿子编制的保护网是多么的严密紧凑的呀。刚才刘备讲让他诸葛亮替代刘禅的话,统统都是放屁。刘备是多么阴险狡猾的呀。

    赵云哭拜说:“臣子龙愿效犬马之劳,尽力扶稳社稷江山!”

    之后,刘备又有说:“朕不能一一对你们做吩咐了,希望你们要自爱团结!”

    刘备说完了这句话,很安心的闭上双眼,只见他大叫一声:“天为什么不助我的呢!”就断了气。

    刘备死时是63岁,诸葛亮那年是43岁。

    后人有诗云;

    刘备立国为儿孙,

    开国功臣不甘心。

    江山社稷众人创,

    岂是姓刘一家人!(未完待续。。)

    。。。

    。。。

第301章 虎符之争夺() 
刘备停止心跳了一会儿,太监就大声的宣布,皇上驾崩!

    诸葛亮马上执行他的权力,命令李严马上成立治丧小组,主持治丧事务。

    李严问诸葛亮,他主要去做什么?

    诸葛亮就交代李严去负责指挥工匠们做皇上的灵柩,做皇上的挽幛,做皇上的幡旌;起稿吊唁,起稿祭文等等,凡是丧事需要用的用品,要准备齐全。

    李严自认为自己得到了重用,就顾不上吃去布置人做。

    就在李严忙上忙下指挥大小官员如何搞皇帝丧失的时候,诸葛亮却叫来了所有的太监,对他们训了话,然后命令他们把皇上生前所用的东西,交出来。太监不单把刘备生前珍爱的玩具,日常生活的用具交出来,而且还把刘备生前带在身边的玉玺,还有虎符,一一交出来。

    诸葛亮叫卫士把那些玩具用具,集中在一块,由卫士队长保管,而那块玉玺跟半边的虎符,他就收藏在自己身上。皇帝要办事或者调动兵马,就下诏,在诏书上盖上玉玺印,即能调动全国的兵马。虎符是皇帝用来监督掌管兵权大臣,不让掌管兵权大臣乱调动兵马而谋反。

    玉玺就是皇帝专用,是皇帝的权力象征,谁也不能乱用。这个东西,刘备活着时,都是由他最信用的太监保管。

    虎符本来有两半,合起来就成一个虎头。虎符在平时是由皇帝管一半。由掌管兵权的大臣管一半,当调用兵马的时候,调动兵马的文牒必须盖上两个半的虎头。这样带兵的将军见到一个完整的虎头印。才带兵马来集中,听令上战场。假设文牒上只有一半的虎头,带兵的将军就要拒绝调令。

    晚上,李严回到自己的宾馆,他的儿子李丰(李丰已经是成年人了,李严为了让儿子有历练,经常带儿子在身边。帮他处理一些事情)就给父亲斟上一缶茶。

    李严结果茶水,没有马上饮。而是放下茶几。叹说很累。

    李丰就问父亲,白天去干什么,才累得连茶都没有心思饮?

    李严就把他白天所干的事,讲给儿子听。

    李丰却说父亲力气白忙了。

    李严讲他这样干。就是为了巩固权力。

    李丰却说:“父亲,你是顾命托孤大臣,你不应爱去做这些事。”

    李严问儿子,他应该要做的事什么事?

    李丰说:“父亲应该去跟太监要玉玺跟虎符来保管,以后回到成都,父亲再把这两样东西交给新君,这样父亲才是拥立新君的忠臣。”

    李严觉得儿子讲的很对。

    李严连饭不吃的,差卫士去叫来太监。

    李严等到太监都到齐了,就命令他们把皇上生前所用的东西。拿来交给他掌管。

    太监们都说,早上,他们已经把那些东西全都交给了丞相。现在大人想要用这些东西的。就去跟丞相领哟。

    李严顿时感到自己比诸葛亮行动迟了。他只好说:“那些东西已经在丞相那儿,我就放心了。你们就去为皇上守灵吧!”

    李严并不是为争夺玉玺,他就是为了争要虎符那一半。因为整副虎符一旦落到诸葛亮手里了,以后李严想掌管兵权的,就无法实现了。同时李严非常害怕诸葛亮把兵权揽在手里了,那他李严就没有话语权了。他这个托孤大臣就等于摆设。

    李严等待太监们离去以后。就跟儿子商量,怎样办?

    李丰就建议父亲以假装关心诸葛亮为借口。去跟诸葛亮要到玉玺跟虎符来保管,等回到了成都,再交给新君。

    诸葛亮见到李严打着灯笼来访,就连忙引进宾馆来。

    诸葛亮请李岩落座之后,就问李严有何事来的?

    李岩说:“严听太监说,他们已经把皇上的玉玺和虎符交到丞相这儿来了。可是真的吗?”

    诸葛亮很警惕地看了李严一眼,直截了当的说:“正方是来来讨要这两件宝器的吗?”

    诸葛亮心里说,好厉害里哟,你是我的下级,胆敢来跟我争要宝器。

    李严连忙说:“严不敢私自拥有宝器,只是丞相日理万机,不能精心护卫宝器,唯恐宝器有失。严特来跟丞相商量,是不是将宝器先护送回成都。如果要先护送宝器回成都的话,严愿意派手下得力的将军随队护送。保证万无一失。”

    诸葛亮说:“宝器不能先回成都,要等到大队兵马护送皇上的灵柩回成都时,宝器与之同行。这才能万无一失!”

    李岩说:“丞相,严手下的将军各个都是武艺高强。丞相是不是把宝器交予严帮保管?”

    李严亮出他手下有强兵强将。试探诸葛亮怕不怕。

    诸葛亮说:“正方,我与你都是皇上的托孤大臣,我的名字是排在你的前面,按理来说,宝器应该先由我来保管。如果我无能力的话,再由你保管。现在厅已经黑了,宝器不能随便出门。再说我的卫士队里的卫士,更是身怀绝艺,一人顶十人。谁还有胆量来冲击我的卫士队?赶来的,有来无回,碎尸万段!”

    诸葛亮也亮出他的卫士队。诸葛亮的卫士队是相当厉害的。诸葛亮也不怕李严身边的兵马。

    李严还想要说话,诸葛亮就叫来了副官说:“护送李大人回宾馆!”

    诸葛亮不想让李岩多说,他要立刻将李严打发出去。

    诸葛亮没有想到,刘备的尸骨未寒,李严就暗中起来跟他争权力了。以后可要对李严多加防范。

    再说李严回到他住的宾馆,对儿子讲了,他跟诸葛亮讨要宝器的经过。最后他说:“丰儿,看来我们李家是敌不过诸葛亮的。因为诸葛亮的地位和权力大过。今后他可能要对我下毒手。

    李丰告诉父亲不要怕,他自有主意解危机的。

    这就是李丰后来去认诸葛亮做师父,跟诸葛亮学兵书、经学、子学等等。因此。当李严(后来李严改名为李平)被革职之后,诸葛亮又把李丰提拔上来接班父亲。这是后话先说。

    后人有诗云;

    权力犹如一块糖,

    做臣都想尝一尝;

    大臣在前一手揽,

    小臣垂涎几丈长。(未完待续)

第302章 孔明试架空刘禅() 
诸葛亮率领众官将刘备的灵柩运回了成都。太子刘禅出城迎接灵柩。太监当场就宣读了遗诏。

    诸葛亮在遗诏刚刚读完,他就马上说:“国不可一日无君;请马上立嗣君,以承汉统!”

    众官也马上随和讲,丞相讲得很对。现在就拿上立新君!

    太傅许靖就马上来一把高椅子,放在刘禅的跟前,立即扶刘禅上去。许靖就是怕别的皇子被别的大臣拉来抢坐上去。他许靖当太子的老师,就是希望有一天看见他的学生能坐上龙椅。现在刘禅一坐上高椅子,接受百官的朝拜,那么刘禅就是西蜀国的皇帝了,他许靖头上就有了皇上师父的光环,就能享受到巨额的赏金。

    诸葛亮就是抢先提出马上立新君的主张,他就有了扶立新皇的大功劳。

    刘禅即位了,就按照太傅的教导,立即加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当益州牧。

    诸葛亮这样就把军政大权掌握在手里。可是,诸葛亮还是没有满足,他还想直接管控刘禅才行。他把刘禅打造成为一尊木偶,完全听从他的摆布。

    诸葛亮决定在遗照里做文章,叫刘禅唯唯诺诺的服从他的管教才行。因为刘备在遗照里,就有“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忽怠!忽忘!”的这么一句话。诸葛亮真的想不到刘备会笨到这样的程度,叫儿子当他诸葛亮的儿子。他诸葛亮当刘禅的父亲。就要完全做到位。父亲就是完全管控儿子,就像刘备在生前的那样,把朝廷所有的权力都抓在手里。不让太子乱来过问。

    安葬了刘备之后,诸葛亮就专门去跟太傅许靖商谈落实遗诏的事。他对许靖说:“太傅,你应该辅导皇上好好理解先皇的遗诏。”

    许靖将他已经叫皇上要认真学习遗诏,要牢记先皇的遗训;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诸葛亮问许靖,为什么只要求皇上记住这几句话的呢?

    许靖讲。那几句话就是遗诏的主要精髓。所以他当太傅就叫学生着重领会那几句话的精神。

    诸葛亮讲,那几句话不能作为指导皇上的行为准则。因为皇上现在只有十七岁。还很嫩,还不会办事,他还需要人帮、传、带。

    许靖能被刘备挑来做做太傅(太子的师傅),就是他的智商很高。知识渊博。当诸葛亮讲到刘禅需要别人来帮、传、带的话,他就马上听出弦外之音。他懂得诸葛亮就是想完全要管控他的学生——新皇帝刘禅。如果许靖是个有血气的男子汉,他就坚持自己的意见,坚持认为“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就是遗诏的精髓。但是许靖就是软骨头,他怕诸葛亮日后要整死他,因为诸葛亮现在已经是朝中权力最大的大臣。如果他许靖不配合诸葛亮的话,诸葛亮会找问题来治罪他的。他何必去冒风险的呢?再说刘备在遗照里没有指定他为托孤大臣。他是没有资格问政的。既然刘备没有指定他做辅政大臣,那他就完全服从诸葛亮的管制的了。反正他能一生平安就行了。所以他就马上说“丞相,许某是浅学才疏。一下子悟不出先皇的圣旨。现在听丞相的启发。才懂得遗诏的精髓就是那一句‘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忽怠!忽忘!’的话。”

    诸葛亮一听到许靖这样说,他就知道许靖和李严还没有互相通气,结成联盟来抗衡他诸葛亮的,要是许靖和李严联手起来针对他诸葛亮的话。许靖现在表现强硬才对。看来西蜀籍的旧臣还没有互相通气,结成联盟阵线。他诸葛亮就很容易的操从朝廷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