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说:“谁不期望儿女出息。如果我的女儿关凤还很小的话,我就叫她认三婶做母亲,以后就三姐妹一起去做皇后妃子。”
关羽还是老实道出了他是看中儿女前途。关羽还是跟天下所有父母一样,总是想给儿女有个好前途。
诸葛亮问道:“关将军舍得让女儿到曹魏去吗?”
关羽说:“我的女儿去服伺汉朝皇帝,又不是去服伺曹操,怎么不行?就像我降汉不降魏的那样。行!”
这时,关羽的老婆在旁边插话说:“你们男人争功名,分汉魏。我们女人想享受,不讲究汉何魏。如果现在汉献帝招我关凤去进宫,我马上催关二爷送女儿进京去。”
关羽从曹操跑回刘备这儿来时,他的老婆曾经讲他傻,怎么不留在京都,留在京都了,儿女就有刚好的前途。跑回刘备这儿来,还不知道是么时候散场的呢?
夏侯涓说:“二嫂说对。如果我的女儿真的能入宫当贵人,我就大办酒席,请你们来喝十天酒。”
关羽转头问张飞说:“三弟,你同意办酒席吗?”
张飞说:“真的有这样大喜事,我请客饮酒一个月!”
关羽说:“到时,大哥可要放假的哟。”
刘备支支吾吾的说:“到时再说。”
刘备一听关张二人这么一说,心里不由一擅抖起来。
刘备虽然跟关张二人结拜兄弟,但是他们二人的老婆可不是跟刘备的老婆结拜姐妹的。他们的老婆为了儿女的前途,可能顾不上刘备的利益。她们要强逼丈夫跟着她们走的。唉,老夫少妻,男被女欺!老公听老婆。
他想,要是关张二人都听老婆的话,为了儿女的前途,都跑到京都城里去了,那他还有谁来当搭档的呢?不行!他的想办法来揽住他们的心才行。怎样揽法?他一时想不出来。
这时,诸葛亮说:“张夫人,你不用去许昌的了,不久的将来,刘皇叔就能当上皇帝的了。”
原来,诸葛亮也怕张飞随老婆跑到曹操那儿去,刘备这儿就少了一个大将了。再说张飞还离开刘备,那么其他大将就学张飞另投新主了。真的出现这样现象,刘备集团就垮台了。诸葛亮相当宰相就泡汤了。所以他就急中生智的讲了这样的话来的。
刘备非常满意诸葛亮替他讲出了他的理想。这个理想他是不敢轻易对人说的。只有诸葛亮能够看透他的心意,并且又把他的远大理想讲给他的两个结拜兄弟听。这两个兄弟明白了他的抱负,他们才死心踏地的跟他打拼。
夏侯涓说:“大哥已是皇叔,怎能成为皇上的呢?”
诸葛亮说:“皇上无能,皇叔就顶替嘛。主公真的当上了皇上,我孔明一定说服皇上招张飞的两个女儿做皇后和妃子。”
夏侯涓说:“军师先生讲话可要算数的哟。”
诸葛亮说:“亮一定不错食言!”
关羽的老婆不心甘让张飞的两个女儿享受到洪福,于是她就说:“大哥现在已经年过半百了,怎么好要刚刚两三岁的侄女当贵人呢?”
诸葛亮说:“不是主公要侄女当贵人,而是给太子招贵人的。”
夏侯涓说:“那,太好了!大哥的儿子阿斗几乎跟我的女们同龄。就怕大哥不敢当皇帝。”
关张二人都讲,大哥姓刘,完全有资格称帝的。关张两人就是希望大哥刘备赶快当上皇帝,好让他们享受荣华富贵。
夏侯涓说:“要那样的话,我就不带两个女儿跑去许昌的了。在这儿参加选秀算了。军师先生你可要记住自己讲过的话哟。”
诸葛亮说:“亮要对天地发誓,一定促成刘张姻缘。”
后来,诸葛亮果然在刘备死后,上表全刘禅封张氏二姐妹为皇后妃子。就是诸葛亮对张氏二姐妹有过恩,在诸葛亮死后,张氏姐妹念起诸葛亮的大恩大德,又招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为驸马。这是后话先说。
夏侯涓虽然嘴里这样说,心却懂得她已经嫁给张飞了,两个女儿姓张,曹操这个堂兄不一定帮她的。最好刘备在一处称皇,真的将她的两个女招去当皇后贵妃。这样她的两个女儿就富贵一辈子了。
刘备听他们几位的对话,就懂得他们就是想让他称皇,好沾光的。于是他笑了说:“要是有一天我真的做了天子的话,我就封两个侄女做太子的一后一妃的了。”
张飞怕关羽抢去机会,就马上给刘备一杯酒说:“现在我就先给大哥这位亲家敬上一杯酒了。”
刘备饮了酒说:“我说话算数的。真的有了那一天的话,我还招关平、关索两兄弟为驸马的呢。”
当时刘备两个女儿,不过他的两个女儿比关羽的两个儿子小得多,所以没有马上成亲,要等这两个女孩子长到十五岁才能成亲。他讲这样的话,就是要稳住关羽夫妻的心。
关羽马上说:“那我也学翼德三弟,也给大哥定亲酒的了。”
刘备也很乐意的饮了关羽敬过来的两杯酒。
后来,刘备为了防止夏侯涓煽动张飞跑去曹魏,他一称了汉中王。就马上将张飞的两个女儿封为太子的贵人,再后来。刘禅继位称皇了,就将张氏两姐妹分别封为一后一妃,可惜。刘备的两个女儿,在长坂坡之战中失踪了,关羽的两个儿子才没有福气当上驸马的。这都是后话先说的了。到后来就是因为张氏两姐妹做了后妃,才有夏侯霸跑来投降西蜀,当上国丈舅,做大将军姜维的副手。
正当大家一边饮酒,一边讲笑话的时候,突然有士兵进来报告说,外边有个商人求见主公。
刘备只好宣布散席。
后人有诗云;
夏侯涓有大理想,
养育靓女嫁献帝。
刘备怕失左右臂,
许偌日后封二女。
手机: 电脑:
第196章 孔明创建军法()
野心家诸葛亮;第196章 孔明创建军法
刘备和诸葛亮回到大堂来,有一个贩牛的商人在等刘备。濠奿榛尚
诸葛亮不等刘备的示意,他就自觉的离开。因为商人来的目的就是向刘备捐献财物的。如果他在场,商人想跟刘备讲机密话就不敢开口的了。商人或是富人要给刘备捐款,就是为了日后刘备成气候了,当王称帝了,他们就来跟刘备讨要一官半职来当。
古人懂得这般的投资革命,后来有钱人纷纷仿学这般。在中国的近代史里,那些借口要为革命资助的富人商家,无不是为了假装支持革命,其实就是为他们自己或他们的子女后代谋个前途而已。
刘备到底跟商人讲了什么话,诸葛亮是不得而知的。但是,第二天诸葛亮再去见刘备时,却见到刘备拿着公牛尾的长毛来织帽子。
诸葛亮的确想不到一个军队的统帅,既然像一个妇人的那样把时间用牛毛织帽子。
诸葛亮想,这样的统帅,怎能带军队打得胜仗的呢?怪不得刘备出来闯荡世界这么多年了,还是像丧家犬一样东奔西跑,没有一块栖身之地。这都怪刘备身边没有人提醒他,督促他的。
诸葛亮心想,我就晓以利害去劝告他才行。
诸葛亮走到刘备跟前,先问刘备在忙什么大事?
刘备讲他没有什么事可做,闲得很了,才拿昨天商人送给的公牛尾长毛来织帽子。
诸葛亮说:“主公,无大志的大男人,才玩妇人的手工艺。”
刘备一听了,就马上扔掉手中的牛毛,说:“军师,实是没事干了,我才玩此东西。”
诸葛亮说“主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主公和曹操相比如何的呢?”
刘备说:“我比不上曹操的。”
诸葛亮说:“主公现在手下的兵力只不过是几千兵,万一曹操带兵来攻打新野了,你是如何迎敌的呢?”
刘备说:“我正是为此事忧心的呀。但是不知怎样做的呢。”
诸葛亮说:“主公可以征兵的呀。”
刘备说:“我们没有居民的户口簿,是没资格去征兵的。”
诸葛亮说:“那我们就出钱去招兵嘛。”
刘备说:“历来都是官府派人下去抓壮丁来当兵的,我们花钱能买到人来当兵的吗?”
诸葛亮说:“能!”
接着诸葛亮讲,他的诸葛家族就是有人自动去当兵,才出现名人的。如今,战乱连年,民不聊生,会有没吃没穿的青年人,听到去当兵,又能拿到银子,又能吃上饱饭,立了功了,还能当上军官的通告。他们会踊跃的跑来当兵的。
刘备说:“那就需用很多的经费喽。”
诸葛亮说:“花钱招来的兵,兵的质量就会好得多的了。因为自愿来当兵的兵,他们懂得他们来当兵的目的,一是谋功名,二是拿军饷。因此,他们来到了部队,就自觉遵守军纪,打仗,勇敢冲锋。唯有这样做,目的才能实现。有了这样的好兵,军队肯定是英勇无比,直往无敌。”
刘备说:“一下子动用很多的银子,几时捞的回来?”
诸葛亮说:“手下有好兵,军队时时弄到金银财宝。不愁板不回成本。”
诸葛亮分析讲,花钱招兵,一时用军费,但是得到一批勇敢的兵,就能一当十的了。有了自觉遵守军纪的士兵,我们还要颁布新的军纪,规定军中的一切缴获要归公。也就是讲,军队不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是有所缴获,统统交到军库里来,不得私自占有。那样的话,就不用多少时间就捞回投资的本钱了。当然,对那些上缴得多的士兵,还是给以表彰,奖给银子,提拔他们上来当军官。这样做了士兵们就拥护我们上层领导了。
刘备说:“军师说得好,照此着做!。”
以前,刘备要扩军,都是采取抓壮丁的方法。所以军队中的士兵,思想不纯洁,打仗时,怕死就逃跑,打了仗,捡到巨额钱财的又逃跑回家。不敢逃跑的士兵,又私藏缴获品,不肯上交。每次打完仗,他都是命令当头头的人搜士兵的身,将缴获品收缴上来。搞得怨声载道,小兵开小差。如果采用了诸葛亮的这一套,这个矛盾,迎刃而解。
刘备告诉诸葛亮说:“库里的银子;只够招3ooo名士兵。”
诸葛亮说:“能找多少就招多少。招来的新兵就交由我来精心编队,训练他们。”
刘备当然交给诸葛亮来训练新兵的喽。因为他需要考核一下诸葛亮是否会训练兵士的。如果诸葛亮不会操练士兵,那么诸葛亮就不配当军师了。不过,诸葛亮现在又讲要对新招的士兵进行编队。于是他就问诸葛亮为什么还要精心编队呢?他从来不编队过,军队要扩充的,就是任由5人为一伍,5个伍为一队的随意编队。
诸葛亮讲,所谓精心编队就是根据新招来的壮丁的贯藉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编队。同一屯或同一村的人,就把他们编在一伍,甚至分在一队里。
刘备问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诸葛亮讲,打虎亲兄弟,打仗父子兵。因为亲人在一起了,碰到危险的时候,就能冒死相救的。虽然新兵不是亲兄弟,也不是父子的关系,但是他们朝夕相处,产生好友情,危险时刻,拼死相救。这样的话,军队打仗,减少了伤亡。
刘备讲,军师说的很有道理,就按照军师所讲的去做了。现在军师就起稿征兵文告吧。刘备又要考核诸葛亮是否会写文告的。
诸葛亮很快的写出了文稿;
征兵告示
为了抗击来犯之敌,保卫广大民众的家园,荆州兵团新野部队决定招收一批新兵。现将招兵的事项公布如下;
一征召对象凡是15至3o岁的壮丁,会武艺者特欢迎。
二凡应征者,一次性发给安抚费2两银子。
三入伍后,每天免费供给三餐饭菜,任吃。每月的军饷是一两银子,三个月发一次。
四服役期间,立军功者,提拔当官,功越多官位越高。
五入伍满1o年者,即可返乡为民,离军时发给安家费1o两银子。愿继续当兵者,军晌增发,每月3两银子。
六告示张贴即日接受报名,直至满额而止。
特此公告
刘备对第五条不满,他讲,士兵入伍十年,还未算老。而且战斗经验很丰富,正直军中的战斗主力。这是然他们退役回家,太可惜了。
诸葛亮讲,士兵服役十年,他们大多数都已经成家生孩子了,都有顾家的观念。他们一上战场,总是想着如何保住活命,好回家跟老婆孩子团员。因此,这些年纪大的老兵,打仗就没有刚刚入伍的年轻人那样的勇敢,那样的舍命冲锋。养这样的老兵,不如换掉他们,征新兵进来,他们没有家庭的顾虑,打起仗来,为了争取立功,就拼命的冲锋杀敌。军队里的年轻士兵多了,部队的战斗力才强。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么讲,他才觉得,历代兵役制,留士兵在军中到老,是有非常的弊端。他同意了诸葛亮的主张。
最后,刘备又派诸葛亮带1oo人的队伍下乡村去征兵。这是刘备考核诸葛亮的工作能力,也是考察诸葛亮贪不贪财。因为一大笔的资金由诸葛亮掌握开支。如果诸葛亮贪财的话,他就会从中贪污的了。
后人有诗云;
欲要强兵军必富,
军款来源敌辎物。
强令缴获全交公,
军库金帛满丰富。
军官执法施赏罚,
士兵战场相监督。
铁律施用军强大,
官兵寇匪视律祖。
手机: 电脑:
第197章 孔明改革兵役制()
野心家诸葛亮;第197章 孔明改革兵役制
诸葛亮为了树立威信,他决心做到自己不贪钱。濠奿榛尚
诸葛亮是自己做到不贪财,但是要求手下一百的士兵也不贪钱,难哟。因为1oo人是不能集中一块儿去执行任务,而是要分成小分队到各个村去宣传征兵。让各个分队带钱去招兵,就难免发生短款的。
出现短款,责任归到诸葛亮身上,他不会管钱!或者是贪污了。
诸葛亮为了快一点完成任务,他把1oo人分成2o各小组,每组5人各去一个比较大的村子。在一个村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