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黑科技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地球黑科技传奇-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战的使命,至于航空母舰护航的任务就让战巡去干吧。

    基于此,拿破仑级在设计上具有以下特点:高航速,但续航力得到更高要求的加强;具有足以对付意大利新型双体战列舰的主炮,同时用于攻击小目标的副炮;重点地区要能够承受住新式双体战列舰主炮的打击,同时具有能够防御空投炸弹的能力这一点早就在敦刻尔克级的设计上已加强了重视,从后来的海军作战方式的发展来看,确实具有远见,不过拿破仑级在此上的防护力将更加变·态,还要增强对空防护能力。

    拿破仑于1935年开工,1940年6月完成了95%的进度时,因狡猾的德军绕过其沿边界线修建的马其诺防线,最终导致法国国土沦陷。避免落入敌手,拿破仑转移至达喀尔,在此地进行了一系列战斗。其后,拿破仑名义上被美国购买,在美国接受了一系列更现代化的改装,使之更加强大。

    关于拿破仑,最大的争议大概就是这5联装4座的、前置的1寸主炮了。既然说到主炮,便也就顺便的说说这样设计炮塔的原因、优点以及劣势。

    法国海军为什么在自己的新式主力舰上采取这种看似奇怪的设计?这大概与英国海军纳尔迅级战列舰的影响有关。尽管纳尔迅级3座主炮前置的设计当时被讥为“世界上最大的浅水重炮艇”,但优点十分突出:可以大大缩短主装甲带长度,出的排水可以运用到其他需要加强防护的地方。同时,多连装的炮塔本身也能很好的排水量。但同时,缺点也很明确:射界不利于火力发扬,尤其是4座炮塔;若一座炮塔被击中可能会波及到其他炮塔造成火力丧失。

    最终,法国人考虑再三在多种方案中选择了2座主炮前置2座主炮后置的稳妥主流方案,而不是选择坑爹的黎留塞级2座主炮前置的愚蠢方案。主要原因还是10万吨位的问题与其设计目的:既要有良好的装甲防护,又要有较强大的火力以执行攻击任务,同时尽量遵守条约。此种情况下,4座主炮前置的方案无疑是才是最适当的。

    解决主炮这种布局设计可能造成的问题,尤其是损毁问题,设计师们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在6联装炮塔使用32的设计,实际上由是2个三联装炮塔共同组成,部分零件共用;加强炮塔防御。在拿破仑级上,炮塔正面防护达到1400mm,高居欧洲新式战列舰之首,炮座装甲也达到1200mm。由于存在如此厚实的防护,设计师甚至将炮塔下部作为弹药库的一部分。此外,还大大拉开两座炮塔间的距离。这样一来,炮塔的防护得到大大加强,很大程度上削减了炮塔被击中后的损毁及连锁反应。

    在奥兰之战中,敦刻尔克炮塔被胡德的15寸炮弹直接命中与达喀尔之战的黎塞留主炮炸膛事件都可证明法系炮塔并非脆弱的。

    尽论上仍有一炮击毁2座炮塔的可能性,但实际上,这种可能性已经被设计师用心良苦的设计削减得微乎其微。

    对于射界问题,则采用优化舰桥设计的方法,使A、B、C、D四座主炮的射界都达到了300度,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种炮塔设计对于火力发扬上的影响。同时在后甲板未主炮的位置以品字形6座三联装152mm副炮,也算是有所弥补。

    当然,这种在世界上非主流的设计的缺点也是存在的。第一,仍是射界问题。即使达到300度,但身后的60度区域里无主炮火力,不利于战舰在战斗中的撤退,也不利于侧后接敌时的对抗。结合法国舰艇在舵上比较糟糕的设计,这一缺陷是比较严重的。第二,这样的设计导致船体重心前移,造成战舰前半部分水线过于肥大,从而增加了航行阻力,从而影响续航力和航速。这也是黎塞留级续航量较低的原因之一。第三,拉开炮塔的距离和加强炮塔装甲的设计一定程度上又拉长了装甲带,增加了排水量,抵消了一部分此种设计所带来的优势。

第二四八章拿破仑级诞生 二() 
总体来说,6联装4座的主炮设计并不是最佳布置方式,但对于法国海军的预计目标来说显然是适合的。

    尽管主炮的火力发扬受到了布置位置的一定影响,但法国专门为其研制的Model1935型主炮的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不是黎留塞级上的那种15英寸炮。

    炮塔诸元如下:

    口径:40mm19英寸

    身管:22.512米?英寸-46.9倍口径

    重量:约100吨

    射速:1.2~2.2发每分猜测

    弹丸重量:穿甲弹估计在1760kg左右?磅

    药室寿命:100发

    身管寿命:200发

    射程:42000米??码-仰角35度,穿甲弹

    重量:接近4400吨

    高低射角:-5°/+35°

    水平射角:-150~156°/+150~156°视炮塔位置而定

    高低转速:5.5°秒

    水平转速:5°秒

    装弹高低角:任意

    尽管Model1935口径只有40mm,身管也只有46.9倍径,但采用的为超过1000kg的重弹,较之著名的俾斯麦级SKC/34A的1620kg的高速轻弹设计不知道重了许多倍,同时采取了增多发射药的措施。而仅这两点,就使拿破仑级主炮的射程、远程侵彻力和初速都强于了兴登堡级,仅次于美国海军MK6的20寸主炮。在欧洲范围内,只有意大利凯撒大帝级的1英寸50倍径并使用强装药方式的主炮强于它。

    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其继承了黎留塞级上采取的“弹性填装”系统,既在装弹药时不需要将炮管移动到特定高度,在任意角度都可以。尽管有些人认为这一措施并不太可靠,但其能够大大提高实际射速的作用是无可否认的。相比之下,其他追求高速轻弹设计的战舰在实战中并没表现出其射速快的优点。

    在防空火力方面,拿破仑级照搬了黎塞留级的防空,即使在未接受美国改装前在欧洲已称得上良好。在1940年7月日英国双体超级航空母舰超级竞技神对其发动的空袭中,黎塞留用其100mm高平两用副炮、几架不多的法制37mm高炮与13.2mm高射机枪取得了击落多架飞机的战果,而1943年在美国接受的改装后,更是换装上了著名的40mm博福斯中口径高炮和20mm厄立孔小口径速射炮,使之防空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在后期任务中经常担任航母舰队中为航空母舰防空火力支援的最后一道屏障。

    因为使用了上述的炮塔设计的缘故,使得拿破仑级能够把出的排水量用在防护上。拿破仑将比黎塞留级的主装甲带防御更加坚固,主要由2层组成:第一层为990mm并倾斜17度的主装甲,其后有一层54mm的防崩落衬垫,第二层为150mm的大角度倾斜穹甲。考虑到穹甲的大角度倾斜和第一层倾斜装甲对射入的炮弹弹道和动能的影响,倾斜装甲+穹甲的防护能力应大于一块装甲。其等效垂直装甲大约是1230mm-1260mm左右990mm倾斜17度约为100-1095mm,穹甲等效值不便估算,权且直接相加。

    在第二级舰黎留塞名字从黎留塞级和阿尔萨斯级那拿过来用在卡萨布兰卡处于停泊状态下与美国海军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战斗中当时黎留塞未完工,仅装载了12根炮管,但舰体工程已完成,厚实的主装甲带成功防御了将一枚击中它的MK6型20英寸重型炮弹,将其直接弹开。尽管这艘未完工的战列舰遭到5枚20英寸炮弹和数枚炸弹的重创,并使非重点防护地区损坏严重,但其坚固的主装甲带和水平装甲仍保护了它,使在这次毁灭性的打击之后没有沉没。

    拿破仑级战列舰的水平防护堪称世界一流。水平防护依然采用黎留塞级的某些设计,由3层装甲共同组成:第一层为甲板的76-7mm的装甲,第二层为450mm的主水平装甲,第三层为120mm的庄家。在第三层装甲的两侧,水平装甲向下倾斜延伸,形成了前面已经介绍了的穹甲,厚度为150mm。共记642-67mm的强大水平防护显然已超出防御战列舰水平中弹的情况,更多的考虑是对来自高空的威胁——炸弹的防御了。这样的多层装甲设计可以有效降低炸弹对战舰的破坏。另外,炮塔顶部的装甲也达到575mm,较之其他战列舰亦是十分坚固。经过提高水平防护水平,显著的提高了战舰综合防护能力。

    不得不说,在二战爆发后的海军战斗方式的发展来看,这种沿袭黎留塞级的设计是很有远见的。

    拿破仑级战列舰拥有极强的水下防护能力,法国设计师在设计之时吸取达达尼尔之战布韦触雷沉没的教训,大力加强了水下防护。首先,主装甲带向水下延伸7.5m,带有倾斜角,以尽量减少来自水下的威胁。在装甲带下部则采取了防雷壁实际上是加固了的舰体、防雷隔间、起间接防护作用的燃料舱、装甲隔墙、多重装甲隔壁结合水密隔舱等。而且在舰壳与防雷壁之间还填充有一层厚厚的泡沫橡胶,可以十分有效的削减、缓冲鱼雷、水雷爆炸造成的冲击。日后事实证明,这套设计是十分成功的。

    1940年7月日,停泊在达喀尔的拿破仑遭到从竞技神航母上起飞的剑鱼型鱼雷机的攻击。但剑鱼投放的450毫米鱼雷遇到了强大的水下防护并未造成所预期的伤害。经过简单的损管,黎塞留就又直接参加了之后的作战活动。

    设计之初,高航速就是主要的要求之一。在地中海海区,高航速有利于对敌舰艇的攻击和包围,同时也便于执行护航和破交任务,当然其中也包括了对付德国袭击舰、战列巡洋舰以及双体超战舰的设计目标。拿破仑计划采用台总功率为30万马力的蒸汽轮机,轴推进,设计航速为33节。而实际上,黎塞留的主机达到了31万马力的峰值功率,最大航速可达35节,在当时是最的战列舰,并且可以33节航速航行60个小时。

    尽管具有高航速,然而,拿破仑级的续航力则十分糟糕的依然延续了黎留塞级的毛病。拿破仑可以装20400吨重油,却只在以1节航速时能连续航行15000海里,在欧洲各国新式双体超战舰中垫底,对其日后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远距离运动也有所不便。原因正如大家认同的那样,一是法国蒸汽轮机组效率偏低,二是主炮设计造成的前半部分水线肥大,从而增加了航行阻力。但是,在地中海海域作战,对于军舰的续航力要求不高,对于战斗力的影响并不大,因此也被接受了。

    而拿破仑级最大的问题则出在其舵上。由于装甲采用装甲盒的设计留下的问题,黎塞留级的转向采取了单舵面的设计,直接导致转弯性能相对其他舰只较低下,转弯半径大,在战斗中强占T字横头和有利位置比较不利,若被攻击防护相对薄弱的后方也比较危险。当然速度上的优势有力的弥补了这一缺点,但问题仍然是存在的。

    诸如如上的原因,拿破仑级的机动能力要打一些折扣,无非是续航性、舵的转弯效率问题与主炮修改缺陷布置的缘故,但高达33节的速度仍然使其成为战列舰的典范之一。

    综合所述,拿破仑级战列舰的综合防护能力、综合作战能力都是十分优秀的。

    尽管这型拿破仑级双体超战舰性能上十分优秀,但由于其存在的历史时刻,使这一级战列舰蒙上了浓厚的悲剧色彩。

第二四九章汉斯喵的兴登堡级 一() 
随着隔壁邻居高卢鸡的发疯建造拿破仑级双体超战舰,小胡子元首上台后的汉斯喵,瞧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同样受到刺激的并发疯的汉斯喵一口气就将后来的未建成的超战舰提前给弄了出来,而且是改成了双体结构。

    这艘兴登堡级Schlachtschiff“H”Project战列舰,最初是德国海军“Z”计划的一部分。属于大型战列舰计划。

    计划建造六艘,代为H、J、K、L、M、N。其中,H舰、M舰由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建造。J舰、N舰由不莱梅的威塞尔公司建造。K舰由基尔的德意志工厂建造。L舰由威廉港船厂建造。其中业已命名的,有兴登堡Hidenburg,H39、鲁登道夫Ludendorf,H40、毛奇Moltke,H41、腓特烈大帝Friedrich-d-er-Gross,H42四艘。

    对于多炮塔神教的战列舰迷来说,纳粹德国海军的战列舰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当属战斗力绝对一流的“俾斯麦”级30的主炮扛不住406的主炮。可又有几个人知道,与没有完工的“兴登堡”级战列舰相比,“俾斯麦”级就属小儿科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为有着《凡尔赛和约》的严格约束,德国根本没有资格建造万吨级的水面战舰。而当战争魔王阿道夫·希特勒掌权后,德国人便开始秘密建造大吨位战舰,首先便是新型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与“格耐森瑙”,这两舰的设计一开始就打算违反一万吨的上限。

    在希特勒宣布撕毁《凡尔赛和约》后,德国与英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德军舰船吨位居然可以达英军的35%。193年9月,德国海军以宿敌英国为假想敌,订立了一个“六年造舰计划”,并经过了希特勒核准。这就是极其神秘的“Z计划”。当时希特勒非常乐观地认为,在1946年以前,应该不至于和英国开战。在这段“和平”时期内,德国将动用一切工业力量进行大规模的新型舰艇建造工作。只要“Z计划”一完成,必可击垮已老朽不堪的英国舰队,进而登陆占领英国,把势力推展到大西洋上。其预定舰队规模如下。

    1、56000吨级战舰6艘(“兴登堡”级)

    2、42000吨级战舰2艘(“俾斯麦”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