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连蔓儿不由得看了连守礼一眼。三房没能分家出来,固然有连老爷子的原因,但是连守礼的态度不够强硬,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天助、人助都是外力,人最重要的是要自救。就比如刚才,天助、人助都有了,但是连守礼自己不够给力。这是他的事,谁也无法替代他。
连叶儿说了话,但是她人轻言微。就比如连蔓儿出去说话,也要张氏、连守信支持她。而连蔓儿又比连叶儿幸运的多,连蔓儿有兄弟姐妹,都和她站在一起。
不过,连叶儿能够挑破周氏一直在欺压她们娘俩这个脓疮,就算连老爷子不太高兴,也不得不有所举动。
晚饭,连家上房摆了四桌酒席,男客两桌在东屋,女客两桌在西屋。吴玉昌、吴玉贵兄弟、里正、连家的两边紧邻,还有几位村老都来了,谁都没空着手,或酒、或肉、或是尺头等。
这些礼,自然都是周氏收着。
女客在西屋,周氏坐主桌,王氏也被让到主桌,王氏就拉着张氏和连枝儿一起坐了,周氏也没说什么。连蔓儿坐的另一桌,何氏、赵氏、赵秀娥也在这一桌上。在地下端菜伺候的是古氏、蒋氏、连叶儿、连芽儿、连朵儿。
就有人让古氏也上桌吃饭,被周氏给拦住了。
“她是大媳妇,带着人待客是她的本分当做的。这是大户人家的规矩。”周氏这话像极了连老爷子的口吻。
“是。”古氏端着菜,脸上含笑。以前做秀才娘子的时候,都是她坐着,别的人忙着,现在做了太太,反而要她在地下伺候人。刚才为这事,连老爷子和周氏还特意找她过去,说了半天,就是让她“谦恭”、“贤德”、“做在前吃在后”。
连蔓儿看着古氏来来去去的忙碌,心中就想,这是连老爷子吸取了过去的教训,所以在严加管束大房的人了。
这样其实也不错。
第三百三十九章入伏
为了连守仁的事,连家上房很是欢喜、热闹了几天。大家都在憧憬着这件事对将来他们的生活将会带来的美好变化,并期待着更大的喜讯快些来临。
宋海龙送来的银子,由周氏收着。那天从连守仁〖房〗中搜罗出来的财物,银钱也全部留在了周氏手中,只将衣裳、尺头让古氏她们拿了回去。
连老爷子和周氏吸取了过去的教训,打算将银钱的进出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对于连守仁、连继祖、古氏和蒋氏婆媳要出门也控制的很严格。
自然有人不满,却不能改变什么,连家大多数人都是满意、高兴的。
这些,对连蔓儿一家的影响甚小。早点铺子每个月的收入颇丰,她们开始一点点地兴建自己的庄园。
第一步,她们从河岸边挖了一条水渠,引水进了自家的庄园。水渠采用的是明挖,修筑完成后用青石加盖。水渠先穿过菜园,然后经过一个新挖的蓄水池,之后则是穿过房场,然后在她们的庄园上蜿蜒而过,最后又流入河里。
河岸的入水口处,还兴建了水闸,可以在汛期的时候控制水量的大小。这条水渠的主要目的是用来灌溉菜园和庄园内的花草树木,另外还有一个目的,是要给即将兴建的宅子里引一汪活水。菜园内的蓄水池同时也做沉淀池,经过沉淀流入宅子的水将会更加清澈。
庄园的蓝图是鲁先生帮着画的,他将连蔓儿一家的想法融合在一起。又加上他的风水知识,大家一起商量着决定的。最后做出的规划,甚至让连蔓儿有些喜出望外。
庄园的核心建筑当然是住宅,住宅的前面是菜园,穿过菜园就直接到了早点铺子的后院。住宅四周,将会广值树木,包括沿河的杂树林。宅子后面还会继续栽种果树。
主院大体还是沿用农家大院的结构,另外还有东西两个跨院,将会兴建打谷场、牲口棚、猪圈、鸡栏、鸭栏。菜窖、酸菜作坊等。
已经进入初伏时节,天气一天比一天热,每天一睁眼就能听见窗外的知了叫声。直到入夜才会停息。这几天,连守信正在带着人修建水渠。张氏和连蔓儿母女几个都很忙。
她家的鸡鸭喂的好,刚入伏,这些小鸡小鸭就开始下蛋了。
连蔓儿家的鸡依旧养在老宅,蛋大多下的鸡圈里,连枝儿一般在家看家,随流就捡了。至于鸭子,都是将蛋下在河边杂树林,那里有五郎和小七给它们铺好的舒适的草窝。捡鸭蛋的活计被小七承包了,他每天从私塾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提个小篮子去杂树林捡鸭蛋。鸭蛋越多,小七就笑的越开心。
这些小母鸡、小母鸭第一批下的蛋个头都比较小。连蔓儿开始还很担心,等之后第二个、第三个蛋个头渐渐大起来,她才放了心。
张氏却对那些小小个的鸡蛋爱不释手。
“可别看这个头笑,这是鸡开张下的头个蛋。这蛋最补人了。”庄户人家,管鸡开始下蛋叫做开张,就像新买卖开始营业那样。
张氏将这些小鸡蛋分了几份,一份给王幼恒,一份给吴家兴家,都是五郎和小七去镇上上学顺便捎去的。
最后一份才是留给自己家的。鲁先生教书辛苦。五郎和小七念书耗神,连守信每天看铺子、领着人挖渠也很累,连枝儿和连蔓儿正在长身子,都需要吃。
这天早上起来,连蔓儿就分到了一碗荷包蛋,正是母鸡下的头一个蛋。别看蛋个头小,但是蛋黄并不小,而且颜色金黄。张氏在水中还加了糖。鸡蛋吃进嘴里很香。
“好吃吧?”张氏看连蔓儿吃的香,就笑着问。
“好吃。”连蔓儿点头。
“今年咱这鸡鸭下的蛋,我不打算卖了,都留咱自家吃吧。”张氏就道。庄户人家养鸡生蛋,一般舍不得自己吃,几枚鸡蛋到集上卖了,可以换回家里需要的油盐,鸡蛋攒的多了,还能扯回几尺花布,给家人添件衣裳。
不过今年,连蔓儿家已经不缺卖鸡蛋、鸭蛋的几文钱了。以前没有鸡鸭的时候,她们还要买鸡蛋吃的。
“行啊。”连蔓儿点头“娘,以后咱家每个人每天至少吃一个鸡蛋,鸭蛋咱就都腌起来吧。腌的鸭蛋好吃。”
“这开张了的鸡鸭,也不用每天一个,隔天下个蛋,咱这六口人,加上鲁先生,这蛋还真够咱每天吃的了。”张氏就笑道。
要鸡鸭多下蛋,吃的饲料必须跟上。那些鸭子不用操心,每天多半天泡在河里,它们吃的很有营养。可是那些小母鸡活动的范围并不大,增加营养的饲料要人为想办法。
五郎和小七每天下学,都会绕道从田里回来,一人挖一篮的野菜或者割一篮的青草喂鸡、喂鸭、喂猪还有小牛。连蔓儿如果有空也会下田去挖野菜。
一碗荷包蛋,又就着小米稀粥和咸菜吃了两个三和面的小卷子,连蔓儿往外面看了看,估计着地里的露水落了,就提了篮子、拿了把挖菜的刀,打算下地去挖野菜。
“蔓儿,等会,我收拾完了跟你一块去。”连枝儿就叫住连蔓儿道。
“姐,今天你别去了。”连蔓儿摆了摆手道“我一会挖一篮子菜回来就够吃的了,你不还有那老些针线活计要做吗,你在家做活计吧。”
连枝儿的针线好,现在张氏每天忙着铺子里的事,家里大多数的针线活计,就都交给了连枝儿来做。
“那也行,蔓儿,你别自己个下地,你找个伴一起去。”连枝儿就道。
“我找叶儿。”连蔓儿从屋里出来,就找连叶儿。
“叶儿,下地挖菜去不?”连蔓儿问连叶儿。
上房还是老规矩,几房人口轮流照管家务,今天轮到连叶儿出去挖野菜。
“去。”连叶儿答应了一声,也提了篮子,跟连蔓儿一起出来了。
天气还早,地里的露水刚落下去,而太阳还没有那么毒辣,一般的庄户人家孩子,都会趁着这个工夫下地挖野菜,下地照料庄稼的人们,也都选在这个时候,等到晌午太阳毒了,大家伙也就都收工回家了。
入伏了,田里的景象与春天的时候又不一样。青杆已经长的有一人高了,花生正在开花,地头的草长的相当茂盛,红的、黄的各色的野花或是星星点点、或是一丛丛一簇簇地盛开着。
连蔓儿没有急着进地里去挖野菜,她拔了一颗狗尾巴草在手里,一边慢慢地趟着路边的草丛走,就有蚂蚱被惊的或是跳、或是飞起来。连蔓儿瞅准了跳起来又落下去的肥蚂蚱的所在,轻手轻脚地靠近,俯下身,飞快地用手一扑,就将蚂蚱扑住了。
然后,连蔓儿就捏着蚂蚱的身子,用狗尾巴草的草径穿过蚂蚱背后脖子上的那一条软甲。连蔓儿眼睛尖、脚步轻,手快,一会工夫那根狗尾巴草上就串了整整一串的蚂蚱。连蔓儿又在草径的一端打了个结,防止蚂蚱逃跑,就将这一串蚂蚱丢尽篮子里,另外又拔了一颗狗尾巴草,继续逮蚂蚱。
蚂蚱对于母鸡来说,可称得上是高蛋白、高营养的饲料,最能催蛋。入伏,草窠里的蚂蚱就多起来,连蔓儿逮蚂蚱,专门逮那些没有翅膀的绿色蚂蚱,这种蚂蚱肉多,虽然很能跳跃,但是没有翅膀,飞不起来,比较容易逮。
而那种灰色的身子,背上有一对灰色的硬翅,硬翅下有漂亮的、半透明的,或是鲜红、或是翠绿的纱翅的蚂蚱,能够一下子飞的很快、很远,就不是那么好逮了。
足足逮了三串蚂蚱,连蔓儿才和连叶儿进了地里挖野菜。快要挖满一篮子的时候,她们就遇到了二丫、春妮、春燕几个。
几个小姑娘相互打了招呼,就一起从地里出来。
“天还早那,咱歇会再回家呗。”二丫就道。
太阳还不晒,有清风徐徐地吹过,青草香混杂着花香,连蔓儿也就没急着回家,几个小姑娘坐在地头,叽叽喳喳地说起话来。
“蔓儿,叶儿,你俩咋来下地来挖野菜那?你大伯不是要做官了吗?”一个小姑娘看着连蔓儿和连叶儿,出声问道。
连蔓儿和连叶儿对视了一眼。
“啥当官不当官的,我也不懂。当官就不吃饭、不干活了?再说,要当官也是我大伯,我们又不当。”连蔓儿就道。
“蔓儿,就算你大伯不当官,你家现在有钱了,还用你下地干活?”又一个小姑娘大声地问道。
庄户人家的孩子,大多心直口快。
“干活才能赚钱啊。”连蔓儿笑道。
“蔓儿,我娘说我懒,总让我跟你学,说你看人家蔓儿,人家家里有钱不,人家还不是啥活都干。”另外一个小姑娘咯咯地笑着道。
“我家有啥钱,我家花钱的地方多。我哥和我弟都在念书那。”连蔓儿就说了一句,也没再多说。她知道,现在在村里人眼里,她家是有钱人了。
“念书是花钱。”一个小姑娘就点头道。
“蔓儿,你老姑的事,定下来没?”二丫凑在连蔓儿身边,压低了声音问。
第三百四十章谁家小儿女
连蔓儿左右看了看,挨她最近的有连叶儿、二丫、春燕和春妮姐妹俩,其他几个小姑娘或是自己说话,或是跑到旁边去摘野花玩,注意力都不在她们这边。
二丫是连家的亲戚,春燕和春妮是连家的紧邻,连家的许多事情,她们都知道。
“还没定。”连蔓儿就小声答道。
自从连枝儿定了亲,周氏对连秀儿的婚事就更上心、着急了,早就放出口风,要人上门说亲。连守仁捐了监生,说是不久就有官做,就有人上门给连秀儿说亲了。
现在的监生、未来的官老爷的亲妹子,嫁妆颇丰,姑娘正是说亲的好年纪,这几样加起来,在许多人眼中,是很不错的条件。
“刘家村的那个也不行吗?”二丫就又问。
前天,王媒婆上门,给连秀儿说亲。说的是刘家村的一户殷实人家,那户人家家里也有两百亩田地,一个像连家这样的大院子,家里三个儿子,四个闺女。给连秀儿说的是家里的老大,年纪十七岁,据说相貌、人品都极好。
“你二姨奶说不行。”连蔓儿摇头道。
二丫的二姨奶,就是周氏。刘家村这户人家,日子过的相当好,一家子都是老实巴交的人。连老爷子对这门亲事极赞成,就是连守信和张氏听说了,也觉得很好。但是周氏却并不喜欢。
“婆婆太年青。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四个妹子,你要是嫁进去,这当牛做马的,得啥年是个头。”地是不少,可还是庄稼人,弄不好他还得让你下地啥的。”
这是周氏背着人。私底下跟连秀儿说的话,被连蔓儿不小心给听见了。
自家的闺女就不想她去伺候婆婆,帮扶弟妹们。娶进门的媳妇,却总想着怎么拿捏、使唤,为她做牛做马。从不想人家也是别人家的闺女。
啧啧,连蔓儿听见的时候不由得摇头,周氏的双重标准,还真是让人无语。
“二丫,你娘不昨天还给我老姑说了一个?”连蔓儿对二丫道。
“嗯。我娘回去说是不成,也是我二姨奶不愿意。”二丫就道。
二丫的娘,也就是吴玉昌的媳妇。她给连秀儿说的是镇上的一个秀才。这秀才今年有二十二岁了,曾经娶过一门亲,已经过世了,所以打算续娶一房。这秀才家中有父母。都已经年过半百。秀才上面有一兄一姐,下面有一弟一妹,兄姐和弟弟都已经成家,一家子只靠着几亩薄田,还有就是这秀才卖字、做馆为生。
吴玉昌的媳妇来说这门亲。说是这秀才虽成了亲,但是先房并没有留下一儿半女,连秀儿嫁过去也和结发夫妻差不多,而且那秀才文采、人品都极好,以后极有可能高中。
连老爷子极喜欢这门亲事,连守信和张氏知道了。也觉得连秀儿能够嫁给一个秀才,说起来还算是高攀。
但是周氏不乐意,差一点当着吴玉昌媳妇的面,就落下脸来。
“我秀儿一个黄花大闺女,是缺啥少啥了,要去给人做填房?他一个秀才算个啥,我大儿子还是监生那。”送走了吴玉昌媳妇,周氏立刻就道。
当然,这还不是她拒绝这门亲事的全部理由。周氏嫌弃这门亲事,是因为秀才家过的穷。
“一大家子,将近十口人,那几亩地能干啥,就靠他教书的钱,日子过的紧巴紧掖的,他还得念书、考试啥的,那还得不老少的钱。秀儿在家就算没过上啥好日子,也没受过苦,干啥跟着他去受那个罪。说啥以后等他中举,跟着做夫人。那得猴年马月,秀才一辈子都考不上去的有的是。”
一连几个来说亲的,都被周氏以各种借口给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