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张采云道,“没敢往跟前去,怕她俩看见我。”
“就她俩人,再没别人了。妞妞应该在吧。”连蔓儿就道。
“你大嫂没带妞妞,就她俩人。”张采云看了连蔓儿一眼道。
“那男的啥样?”连蔓儿想了想,就问,“今天二郎娶媳妇,我大伯娘她娘家也来人了。那男的,可能是谷家的啥人,要不就是我大嫂家的兄弟啥的吧。”
“你大伯娘家那几个亲戚,我都看过。我记性好,那男的肯定不是。”张采云道,“你问他啥样啊,穿的挺好的,个不算高,就比你大嫂高一点。人长的挺瘦,脸挺白净,长的人模狗样的。”
连蔓儿微微皱了皱眉。
“算了,都告诉你得了。”张采云突然道,左右看看没人,这才又压低了声音。“你知道因为啥我看她俩人不对劲啊?那男的,他拉你大嫂的手来着。
连蔓儿睁大了眼睛,这个年代讲究男女大防,男女之间拉小手,其中一个是有夫之妇,另一个却不是她的丈夫,这个问题很严重。怪不得就连神经有点粗的张采云都一下子看出有问题。
“那、我大嫂……”
“你大嫂把他的手给甩开了,”张采云道,“可她也没跑,没骂,也没打那个男的。她、她还不知道塞给那男的点啥东西。”
这样的话,让人不想想歪也不可能了。
蒋氏,竟然有……情夫?
连蔓儿想起来,她和张采云跑去新房的时候,本该在那里陪着新亲的蒋氏,并不在场,后来,有好长一段时间,她都没有看到蒋氏,直到赵秀娥的嫂子吃亏,蒋氏带着妞妞和连朵儿从院门那走进来。
“那是啥时候的事?”连蔓儿问张采云。
“我比他们先回来的,席上正热阄的时候,你们家那几个孩子,跟赵秀娥她嫂子正抢菜吃,过了好一会,你大嫂才回来的。……对了,我娘还夸你机灵那,让赵秀娥她嫂子吃了暗亏。”张采云笑道。
“那你没看见连朵儿和妞妞是不是在跟前?”
“哦,我回来进院子的时候,看见连朵儿带着妞妞在门口那个啥木架下玩那。”张采云想了想道。
“采云姐,你看见她俩了,她俩没看见你吧。”连蔓儿有又问。
“没,我眼神好,看的远,走路轻。”张采云道,随即干咳了两声,“咳咳,我是上了一段墙头才看见的。她俩肯定没看见我。”
连蔓儿抚额,张采云走山路习惯了,性子又野,爬墙头什么的,可以想象。
“采云姐,要是再看见那男的,你能认出来不?”连蔓儿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能,现在能,时间长了,我怕就记不住了。”张采云道。
“行,那咱俩现在去找找。”连蔓儿就拉着张采云往前院走。
“咋找?”张采云不解。
“我估计,那男的肯定也是今天来赴席的。前院现在还有些人没走,都是跟我们家,要不就是赵家特别好的。”连蔓儿想,如果是蒋氏的情夫,是不是会舍不得走?很不一定。“不管咋样,咱俩就找找看。”
“行,咱俩就去找找。”张采云跃跃欲试。
走进前院,几个屋子里都有人声。
“咱俩就装是找我哥。”连蔓儿道,五郎正在后院那边吃饭,肯定是找不到的。
有了这个借口,连蔓儿就一间间屋子找过“都不是。”张采云道,有些失望。
刚才房间里的,大多是连家的亲朋好友,只剩下一间屋子,那里面应该是赵家的人。
“最后一间,找不着就拉倒。”连蔓儿道。
掀开最后一间的门帘,好大一股烟味就了出来,连蔓儿忍不住可是了一声,抬手扇了扇面前的烟雾,用眼仔细打量里面的人。这屋子是最大的一间,炕上、地下都是人。
一屋子的人,连蔓儿只认识两个,一个是赵秀娥的大哥赵富贵,一个是悦来酒楼的武掌柜。
这些人听见动静,都朝连蔓儿看了过来。
“这不是连家三姑娘?”武掌柜就笑道:“上这干啥来了,找人?”
“找人,这可巧了,我们这位周捕头,所有人都归他管,有啥人找不着,尽管找求他。”赵秀娥的大哥拍着身边一个年轻的男子肩头,哈哈笑道。
显然是喝多了。
“武大叔。”连蔓儿笑着招呼,“我哥和我弟跑前面来了,我娘有事找他俩。”
“……没上这来,你去右边第三个屋子看看吧,你爹在那,看他们小哥俩是不是去那了。”
“哎。”连蔓儿眼角余光瞥见张采云已经闪到了一边去,就答应了一声,放下了门帘。
张采云抓住连蔓儿的手,就往后院走。
连蔓儿感觉到了张采云的紧张,忍着没有问。直到走进后院,张采云回头看看,没人跟着她们,这才停了下来。
“那人……就在刚才那屋里?”连蔓儿问。
张采云点头。
“是哪个?”
“就是、就是那个周捕头。”张采云道。
“没看错?”
“绝对没看错。”
“哎……”
“哎……”
两个小姑娘长吁短叹了一阵。
“蔓儿,你打算咋办?”
“这事,咱还是先别说吧。”连蔓儿道,“万一……”
万一是误会那,这种事在这个年代可是要人命的。不论是哪个女人,沾上一点,这辈子就毁了。
“那我能跟我爹娘说不?”张采云问。
“我说不让你说,你能板的住吗?”连蔓儿扭头看张采云。
张采云有些扭捏了,她还真板不住。
“跟我大舅、大舅妈说说没事,就是,千万别和别家的人说。”连蔓儿嘱咐张采云。
“这我肯定能做到。”张采云保证。
张庆年一家三口没回三十里营子,直接就从镇上回家去了。连家众人,除了二郎和赵秀娥这对新婚夫妇,连守义和何氏也打算在镇上住一宿,其他的人都回了三十里营子。
回到家,周氏打发连秀儿和赵氏送了两盆杂烩菜来。
“哎呀,你奶这次咋这么舍得。”送走了连秀儿和赵氏,张氏看着盆里的菜,有些惊讶地道。
连蔓儿好奇地往盆里看了看,就见里面有肉,有丸子,分量还不少。
“娘,你一直在厨房,没听说赵秀娥她嫂子那件事?”连蔓儿道。
“后来听说的。”张氏将两盆菜收起来,“说是好悬没打起来吗,后来没事了。忙的脱不开身,要不还想去看看那。今天老赵家可丢了脸。”
看来张氏了解的不详细。
“娘。”连蔓儿就将事情的经过都和张氏说了,最后道,“是我给我奶出的主意。”
“怪不得。”张氏这才明白过来。
“娘,我再跟你说件事。”连蔓儿见屋里只有她和张氏,就凑到张氏耳边,将蒋氏的事说了一遍。
“这是真的?!”张氏显然被吓到了,脸色都有些变了。
“是真的。”连蔓儿道。有些秘密存在心里难受,果然还是说出来比较好。
张氏似乎有些脚软,扶着炕沿坐了下来。
“娘?”
“蔓儿,这事都谁知道?”张氏呆坐了一会,才问。
“采云姐,咱俩,采云姐回去肯定告诉大舅和大舅妈,我嘱咐她不能跟别家的人说。”连蔓儿就道。
“对,这事不能说。”张氏道,“蔓儿,以后只要不出啥事,这事就烂在咱心里。……你爹也不能说。”
“嗯。”连蔓儿点头答应。
一夜无话,第二天,连蔓儿正从铺子里往外倒水,就见一辆马车从官道上驶了过来。
“可来了!”张氏喜道。
第二百零九章新妇
马车走近了,这是一辆带棚的马车,坐在前面赶车的正是一脸喜气的二郎。
二郎昨天成亲,按照三十里营子这边的老礼,这第二天早上,新媳妇是要给公公婆婆磕头敬茶的。连守义和何氏昨晚上留在了镇上,可是连老爷子和周氏老两口在老宅子里,所以二郎今天一早,这是带着新媳妇回来,给连老爷子和周氏磕头来了。
二郎赶着马车,走到早点铺子前面,就把马车停住了。
“四叔、四婶。”二郎招呼道。
车帘子从里面被人掀开,连守义、何氏从里面探出头来,然后是赵秀娥。原来连守义和何氏也坐在马车里。这马车里倒宽敞,三个人坐着也不挤。
新娘子赵秀娥有些腼腆。
“外边冷,快把车帘子落下。”张氏和连守信就忙道,“爹和娘正等着你们把,你们赶紧回去。”
“那行,我们先回去了。老四,你俩也快点来。”连守义冲着连守信挥了挥手,就将车帘子落下,让二郎赶着马车进村了。
“这谁家的马车,还挺气派的。”张氏一边说,一边赶紧回了铺子,“蔓儿,你们先回去吧。我和你爹就来。”
连蔓儿正想赶回去凑热闹,就和连叶儿、小七一起,追着马车的后面往老宅跑。五郎比较稳重,要帮着张氏一起收拾了,才肯回去。
马车一进村子,一群半大孩子好像突然从地底下冒出来似的,也撒着欢的跟在二郎的马车后面跑,还有的跑到马车前头,倒退着身子往车里看。他们这是想看新娘子。
可惜,车帘子遮的严严实实的,他们什么也看不着。
被这些孩子前后这一簇拥,二郎不得不放慢了马车的速度。
等到马车在连家大门口停了下来,就看见已经有一群小孩挤在大门两边,都伸着脖子、兴高采烈地盯着马车,就等新娘子下车了。
果然,不论哪家有婚嫁这样的事,对于小孩子们来说,都是喜悦的节日。
连守义和何氏先下了车,就呵斥着让这群孩子们走开。呵斥的人并不认真,被呵斥的也嘻嘻哈哈,没谁会走,只是都不再往前挤了。左邻右舍的人们也都走出来,站在自家门口往这里张望。
二郎扶着新娘子赵秀娥下了车。赵秀娥的脚落地的时候,露出了一点鞋尖。
“好一双小脚!”
“二郎的媳妇真俊!”
远近围观的人发出了赞叹声,不知哪家一个泼辣的媳妇小跑过来,在二郎和赵秀娥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已经伸手将赵秀娥的裙子提了起来。
这下大家伙不仅看见了赵秀娥的两只脚,还看见了一截花裤腿那媳妇赞了一声,嘻嘻哈哈地走了。
二郎和赵秀娥都是满脸通红,但是那媳妇没有恶意,村里凡是有新媳妇,大都要经过这一一回,谁也恼不得。而且,得到越多的赞叹,这新媳妇,还有这户人家,才越有面子。
院子里有人迎出来,连守义就让三郎把马车拉进院子里照看,带着二郎和赵秀娥往上房走去。连蔓儿、连叶儿和小七随后跟上,也有胆大的、好奇心重的孩子也跟了进来。
上房屋里,连老爷子和周氏都收拾的利利落落地,板板整整地坐在炕上。地下,摆着两个草编的垫子。二郎和赵秀娥进了屋,就跪在垫子上,冲连老爷子和周氏磕头,叫“爷、奶”。
“快起来吧。”周氏道。
何氏就扶着赵秀娥站了起来,二郎也跟着起了身。
周氏从怀里摸出两个早就准备好的红封,递到赵秀娥手里。这算是给新人的见面礼,也有人通俗地管这个叫“改口费”。
然后,就是何氏领着赵秀娥认人。先是长辈,从连守仁和古氏开始,然后是连守礼、赵氏、再然后是连秀儿。
赵秀娥都叫了人,每一回都能接到一个红封。连家没分家,各房没有四房钱,那红封里的钱,自然都是周氏准备的。连蔓儿看着赵秀娥手里捏着的红封的形状,就知道里面装的是铜钱。那样小小的一个红封,能装下的铜钱非常有限。
连家不富裕,这红封只是个形式。
“老四两口子咋还没到,我刚路过铺子的时候,还让他们快点来。”连守义道。
“同辈的都见见,蔓儿,你去催催你爹和你娘。”连老爷子就道。
同辈的人都是平礼相见,也没有改口费红封。
连蔓儿去叫连守信和张氏,才走到大门口,迎面就遇上了,又一起回来。
“娘,爷和奶,还有大伯娘、三伯娘她们,都给改口费了,咱预备了没?”连蔓儿就问。
“早预备下了,昨天你爷和你奶就嘱咐了。”张氏拿出一个红封来,给连蔓儿看了看。
“那就好。”连蔓儿放心了。
连守信和张氏进屋的时候,赵秀娥已经在炕沿上坐了,见他们进来,并没有立刻起。
“这就是你四叔、四婶。”何氏哈哈笑着道。
赵秀娥忙站起来,就和二郎又给连守信和张氏磕头,张氏将赵秀娥扶起来,将红封塞到她手里。
一屋子的人都各自找地方坐了,赵秀娥挨着周氏坐,大家伙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话来,多是询问赵秀娥如何如何的。赵秀娥似乎话不多,又或者是新媳妇面嫩,脸一直红红的。二郎坐在不远处,脸上带着傻笑。
连蔓儿听见外面一声声的鞭炮响,就从上房出来。小七正和六郎在院子里玩。
“二姐,你躲开点,我们放小鞭儿。”小七向连蔓儿道。
昨个的喜宴上,放了几挂鞭炮。一挂鞭炮里,总有些没有被点着,就落在地上。鞭炮放完了之后,早就守候在旁的孩子们就会冲到跟前,在一地的碎纸和鞭炮屑里,将那些没炸的鞭炮捡起来。
小七捡了些,昨天点了几个玩,不舍得一起放完,把剩下又存放起来,现在拿出来点。
之所以叫小鞭儿,是因为这种鞭炮很小,在连蔓儿看来,不过两厘米长,而且非常细。里面的药当然很少,点着了后,爆炸的声音短促,并不够响。但是在庄户人家的孩子眼里,却是难得的玩具,很珍贵。
小七一手拿着一个小鞭儿,另一只手上是点燃的柴禾棍儿。用柴禾棍儿点燃小鞭儿上的引线,看引线要烧到尽头了,立刻将小鞭儿扔出去,啪的一声响,小鞭儿在空中炸开,小七就咯咯地笑。
“二姐,你玩不?”小七点了两个,就让连蔓儿玩。
连蔓儿正觉得无聊,就从小七手里接过柴禾棍儿,和一个小鞭儿,先在熄灭的柴禾棍儿上吹了一口气,等它从灰色变成红色,就照小七的样子把小鞭儿点燃了,扔到空中。
连着放了几个,连蔓儿觉得不过瘾。
“等过年,咱买大点的鞭炮放。”连蔓儿就将柴禾棍儿递还给小七“嗯,嗯。”小七的眼睛都亮了,“二姐,要是咱爹娘不给钱,就用我的工钱。”
连蔓儿回了西厢房,连枝儿比她回来的早,已经在炕上做针线了。连蔓儿也爬上炕坐下,拿了块粗布,学最简单的平针。
“有点像样了,过两天缝被衬,你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