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将军,这碎石,虽然块头不大,但是胜在尖锐虽然我们的将士很少在这些碎石下收到致命伤,但是却会对我们的将士照成不小的影响。”
“碎石”似乎徐膺绪没有去关注这个碎石到底产生了什么问题,而是有些呆滞。
“将军?”吴义不禁提高嗓门喊了一句,毕竟这里是战场,意外随时可能发生
“哦”徐膺绪似乎才发现现在自己所在的环境十分不妙,所以急忙回神。
而此时,虽然没有月黑风高,但是有人,却默默地潜入了宣府镇。
“您是”这名神秘人士,在谷王府的门上看似随意的敲了几下,很快谷王府管家就前来开门。
“你觉得呢带我见殿下”这名神秘人语气暴躁,感觉有些不耐烦。
“是是是”这管家一点架子都没有反而还是很客气的弯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神秘人点了点头,走进了谷王府。也不要管家带路,算是驾轻就熟的向一个方向走去。
“卫千户!”城外,一声撕心裂肺的喊声,惊动了很大一片人。
“怎么了?”徐膺绪急忙拍马,循着声音而去。
当然,这话说归说,但是实际上徐膺绪知道,肯定是卫帆出事了。
等赶到那里,徐膺绪才看到卫帆胸口中箭,身上多出被碎石擦伤,整个人惨不忍睹。
“卫千户”徐膺绪都有些于心不忍
“将军,将军!你救救我们卫千户啊!”虽然在周围的士兵并不知道徐膺绪的身份,但是他们的举动明显的显示出卫帆在军士的心中还是有些地位的。
虽然有些于心不忍,但是徐膺绪还是默默的摇摇头。
“怎么了?”吴义没有骑马,算是一路疾跑跑到了这里,等停下来的时候还有些气喘吁吁。
“吴千户卫千户他”
“老卫!”吴义的眼泪瞬间就充满了眼眶,虽然吴义强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但是那泪珠,还是慢慢的溢出。
“风沙挺大,迷了眼睛”徐膺绪也不禁揉了揉眼,算是掩饰了一下。
“是啊风沙,好大”吴义也算是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很快掩饰了过去。
“传本将军的命令,卫帆、吴义千户所所有将士,后撤休息!”
这仗,不能这么打下去了。
自己这短时间训练的儿郎,就要这么白白在沙场上送命。
徐膺绪真的是舍不得。
等喊完命令,徐膺绪拍马就向中军大帐赶去,城楼上的弓箭手也知道这是个大目标,很快就有箭矢跟了过来。不过徐膺绪是拍马急行,窜出去的距离已经有些远了,箭矢也显得无力。
“注意防御,全体后撤!”因为普通将士们不知道徐膺绪的身份,所以吴义又重复了下徐膺绪的命令,证明确实应该这么做。
“王爷,我们家王爷是您的亲哥哥,这次也算是长兄有难,希望王爷您帮上一把”在谷王府,那个神秘人似乎就是在游说谷王。
“这件事情,过于重大,本王也难以决断啊。”谷王朱橞当然不会轻易答应这档子事。毕竟这开城就是造反,现在他也不知道局势,自然不会轻易决断。
“谷王殿下我们王爷说了,他还有几个兄长会参与进来,现在他就是为了给他的几个兄长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谷王听了这个不禁来了兴趣,说道:“还有那些哥哥会参与进来,本王可否可以了解?”
“谷王殿下请恕小人不知道这机密之事。每次商讨或者看这类信件,小人,也是需要回避的”
“这件事情先不急,先让本王考虑一宿,明早就会告诉你本王会怎么做”谷王朱橞也不回死,因为这个别的藩王参与的信息,他是确实不知道,“今晚你就在谷王府客房暂住一宿,等明日一早,本王自然会召见你。”
第九十三章 举将平代(第一更)()
抱歉
今日第一更
晚些时候还有一张
***********
“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虽然在宣府镇已经战的热火朝天,但是朝堂之上还是依旧的井然有序。
此时虽然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井然有序,但是朱允炆却异常不轻松。
其实这次就是关于发兵的问题。这个宣府镇,还有谷王朱橞在。虽然在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中,谷王朱橞是见朱允炆“大势已去”打开的金川门。但是实际上,要是朱橞不开金川门的话,这京师在支撑上个两三个月完全没有什么压力。而且就当时的情况来看,朱棣攻城的军队都不一定比京师里的军队多,更何况还有各地的勤王军队。先不说可不可能翻盘,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如果不开金川门,朱棣在历史上根本就很难才能进入京师。
所以这谷王朱橞,朱允炆是打心眼里不想去信任他。而且他收到报告之后,就让人急传口谕给晋王朱棡,让他提防点朱橞。
当然,这点就算朱允炆不说,朱棡也会去注意。毕竟朱桂和朱橞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朱棡他虽然身为朱桂和朱橞的大哥,但也只是同父异母而已。
朱允炆现在就是在纠结要不要派出李景隆,因为李景隆是无论如何不能留在朝廷里的。但是现在又不能不照顾到黄子澄的意思。
虽然实际上黄子澄在朱允炆看来也还是一个草包。但是现在的局势,让朱允炆不得不去用那些忠心的草包。
最少朱允炆觉得,虽然这些人不一定有用,但是最起码可以信任。加之朱允炆相当不认为自己有朱元璋的那种精力。
所以朱允炆自己刚刚监国就直接设置了内阁,虽然现在一直没有将内阁这个机构改为常设,但是实际上以及已经和六部五寺一样成为了很重要的部门。而现在内阁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给朱允炆提供一些可以信任的人,虽然不一定都是很有能力的,但是泛泛平庸之辈也不算很简单了。
朱允炆另外一个想法就是让朱元璋留给他的顾命大臣梅殷带兵。虽然梅殷这个人其实在各种史料传记上总有种存在感不是很足的感觉,但是朱允炆相信朱元璋的眼光。最少朱元璋的眼光是无可匹敌的。原来他还不怎么相信,但是自从来到大明,他愈发坚定了这个念头。
但是现在梅殷所在的,就是山东学政的位置。而且也不是以梅殷本名出现。这也算是朱允炆留下的一个后手,之前朱允炆就已经将密旨送到了梅殷那里,密旨就允许梅殷在任何他觉得必要的时候,巡抚山东河南两个省,节制两地军马。
要知道山东河南两省都是很大的。甚至那时候的山东是包括辽东半岛在内的。当然,辽东都司的后手,其实是在山海关的蓝玉。
朱允炆的本意是想收回朵颜三卫的实际控制权,但是是被劝住了。因为宁王朱权和燕王朱棣其实没有什么交情,也就是朱棣要是起兵的话,还要兼顾自己的大本营北平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所以朱允炆才觉得头疼,现在这种有些一环套一环的,总让他觉得有些不妙。
“诸位爱卿平身。”朱允炆说着,稍稍的虚抬双手。
“谢皇上!”
“诸位爱卿,今天朕很愤怒。日前在东陵收到来自大同镇的急报,朕的一个好叔叔,代王朱桂自称收到朕的密诏,起兵清君侧。
“朕确实派人给他送了一份诏书,那是召见他进京问话的诏书。前段时间宣府镇被北元鞑子围困,代王收到急报却拒绝出兵。当时晋王殿下奉高皇帝旨意在大同练兵,最后无奈带着操练的步军驰援宣府,最后解围。
“代王朱桂,伪造诏书,起兵谋反,意欲篡位,乃罪大恶极。现在朕决定派一得利大将统军五万,前去平乱。不知诸位爱卿有没有什么人选推荐?”
沉默。
绝对的重磅消息——高皇帝尸骨未寒,代王就伪造诏书谋反。
先不说谋反的罪名,光是不孝和大不敬,就足以要了朱桂的脑袋。而且朱桂其实是北边比较弱的一个藩王了,这次出军其实就是一种镀金。
但是在这不长不短的时间里,居然没有人提名任何人。
朱允炆不禁有些郁闷,看来这个提名,反而有些麻烦。
“齐爱卿,你身为兵部尚书,不如给朕举荐一个统军之将率军平叛?”朱允炆稍微再等了一会,直接那齐泰这个兵部尚书作为了突破口。
“回皇上,以臣的愚见,不妨让宋国公、颍国公、开国公他们北上。毕竟北边的情况这几位国公都比较熟悉。”齐泰稍微一思考,就报出了这几个人。
朱允炆是很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几个人,要不是宋国公、颍国公那样半截入土的,要不就是开国公那种祖上荫福的。统一一下特点,就是不怎么需要功勋和镀金的。
当然,这一块蛋糕,自然不能就这么浪费掉,但是诸臣也想不到什么好的人选去替代。
“皇上,臣有一个人选。”本来黄子澄是站在靠后的位置,但是自从整个内阁和枢密院的上朝位置前移之后,现在黄子澄仅仅是站在六部五寺最高长官之后。
“黄爱卿请说。”朱允炆都不想听黄子澄说的,因为他都知道,黄子澄自然会找理由推荐李景隆。
“皇上,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国公李景隆,出生将门。从小熟读兵书,耳濡目染刀兵之事。现在李李国公为凤阳太守,同时为枢密院院士,臣以为可以让他出战。”
朱允炆基本上没听黄子澄说什么,但是在黄子澄说完之后,也是小小的笑了一下。
“刚才齐尚书所推荐的几员老将,朕已经给他们安排了别的事情,短时间也没法带兵平叛。这李国公倒是可以。黄子澄,这举荐之人要是没有你说的那么好的话,怎么处理朕也不必多说了吧。”朱允炆倒是提醒了一下,当然,这个提醒也是例行的。
“臣保证,李国公自然能顺利平叛。”黄子澄跪下行礼道。
“黄爱卿平身,除了这件事之外,还有何事要议?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皇上,臣有本奏!”
第九十四章 祸从口出()
向前一步的,就是内阁首辅刘三吾。
“准奏”朱允炆倒是有些怪异的看了看刘三吾。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刘三吾其实并不喜欢在朝堂上直接启奏,很多事情都是随着内阁送来的奏折里夹上一张纸说明。
“皇上,微臣既非言官,也非宗人府官员,但是微臣几天就要弹劾诸王!”
刘三吾已经年逾古稀,说话声音就不是很大,但是他这短短一句话,却让整个奉天殿内炸开了锅。
古语有云: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这藩王现在也就算是老虎了。虽然朱允炆一直想把这群老虎就算不打死也要打成一群病猫。
但是在这个代王起兵的这个关节点,直接说弹劾诸王。而且刘三吾本身作为内阁首辅,而内阁现在已经基本上说是凌驾于六部之上的存在。
“刘三吾,此事容后再议!”朱允炆的脸色马上严肃了下来,他其实是想保全刘三吾。因为他是现在朱允炆依仗的一批核心幕僚资格最老的。朱允炆以他为内阁首辅也就是想借助他的资格。
本来刘三吾就可以说是一介布衣,是在地方官员的举荐下进的翰林。可以说既代表了老牌儒生,又代表了民间势力。
虽然这些其实并不是很重要,但是朱允炆还是追求一个有理有据。虽然内阁选的都是自己这方的人,但是也可以算得上平衡。而刘三吾就是在这个相对平衡的天平之上,不靠近朱允炆那边托盘里的最重要的一枚砝码。
“启禀皇上,臣有本启奏。”也是在比较前排的一名大臣走出了队列,朱允炆定睛一看,是礼部侍郎张智。
“准奏。”朱允炆也没说想什么,直接准奏。
“皇上,臣以为刘首辅应该就把弹劾一事在这奉天殿里说了。没有必要遮遮掩掩,诸位同僚也可以都听听,刘首辅您为何要弹劾诸王。”
朱允炆又是一阵头大,张智明显话中有话,而且锋芒毕露,完全就是针对刘三吾而来。
“当然,刘首辅您也可以不去说自己的理由,但是微臣就也要管管闲事了。现在科道言官被高皇帝陛下所全部致仕抑或外调,科道空虚。张某不才,身为大明正三品侍郎,也为高皇帝陛下和皇上之信任。张某不能尸位素餐,看着刘首辅您就这么毫无根据的弹劾诸王。”
话说到这个份上,张智的意思就是如果刘三吾你今天不把这弹劾说说明白,那么我自然就会上折弹劾你诽谤诸王,这罪责也是刘三吾你担当不起的。就算皇上信任你,又体谅你年事已高,那么也最好落到一个致仕的结果。要是群臣在施加压力,那就真不好说了。
朱允炆的脸色已经慢慢变了,他以为这六部五寺,是大明最中枢的行政机构。其高层应该是有一定纯粹性的。没想到堂堂正三品礼部侍郎,居然在明知道皇上信任刘三吾的情况下针锋相对。如果朱允炆估计的不错的话,这张智就是那几个好叔叔的人。
“皇上,既然张侍郎都这么说了,那老臣也不能再和皇上容后再议了。”刘三吾的表情显得也有些悲愤,声音也不禁颤抖起来。
“且慢。”朱允炆暂时止住了刘三吾的话头,“刘爱卿你年事已高,本来朕是恩准你不必上朝的。结果你说身为内阁首辅,总领内阁事务,不上朝没发把最近的事情知道个真切,也不好去帮朕出谋划策、分忧解难,所以坚持上朝。
“朕说了,这件事情,容后再议,而不是不议。今天本来就是一个敏感的日子。皇爷爷尸骨未寒,就有朕的一个好叔叔起兵谋反。这平反大将也只是定了一个初步,此等大事还没有解决。刚才朕让你们提名你们怎么就一个个都不说话?
“刘首辅,那些事情,你就说了吧!”朱允炆也是有些气急,“让他们看看,那些拿着我大明子民的赋税给发的月例的藩王,结果却涂炭生灵!”
其实这个时候刘三吾才发现自己有点上头了,有些事情,确实也不太适合搬到现在的奉天殿上来说。
“臣”稍微犹豫了片刻,刘三吾在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