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命大臣依旧是朱元璋次女宁国公主驸马梅殷。这梅殷也算是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留下的大杀器,毕竟有驸马身份,生活无忧。能征善战,还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是朱元璋在十六位驸马中最喜欢的一个。
现在梅殷却没有带兵在沙场之上,而已安心在山东做着学政。要说洪武年间的学政位置上,可以说是一个隐藏能人的位置。
方孝孺就是陕西学政,还有梅殷。
其实山东学政这个位置算是很有讲究,只要朱允炆一道诏书,基本只消一日,就可以直接把梅殷提到山东总兵的地位上。总领山东军马,完全就是京师的屏障。要想绕过山东就要翻过高耸的太行山脉,或者从塞外、海上迂回。
显然这些绕行路线都是不现实的,历史上的靖难之役,朱棣也是死磕山东,在拿下山东一大部分土地的时候才绕过济南直扑江淮的。
朱允炆的策略就是不能让任何乱军接近江浙地区。本来江浙就是大税收的重要来源,加之大明的京师就是南京,在江浙地区腹地。但是江浙地区多平原,却无屏障,很难阻止住迂回。
“皇上,这份遗诏,臣认为似乎……颇有怪异……”刘三吾看完之后酝酿了半天才用出了这个颇有怪异的词。
朱允炆的思考被刘三吾暂时打断,不过在听到刘三吾说的“颇有怪异”之后差点没忍住笑出来。
“这份遗诏,找个锦盒装起来,然后先一步送到凤阳。”朱允炆见几人都基本看完了遗诏之后说,“云奇,这件事交给你,朕要你亲自赶到凤阳,而且要光明正大的赶去,做出似乎凤阳出了事的样子。
“再说这个伪造皇爷爷暴崩原因的问题,就说日前微服的时候遇刺,刺客趁乱遁走。”朱允炆直接搬出了一个虚拟的刺客,用来掩盖朱元璋受到的伤是箭伤的问题。
“妙哉,皇上英明。”黄子澄但是不轻不重的拍了朱允炆一击马屁,然后接着说,“皇上,臣以为,这个荣国公梅殷薨亡前,诸藩王不得随意清君侧,需有加盖大明天子铃印的密诏方可起兵,倘若……”
朱允炆挥了下手,让黄子澄打住,自己说道:“朕曾经和皇爷爷说,这清君侧不加限制,必将成为大明稳定之祸。所以可能是皇爷爷自己也认为似乎有些不妥……”
其实这样的附加条件几乎是没有的,因为这铃印,也不是完全无法仿造之物,但是也算是增加了一些以清君侧的难度。黄子澄没有说出来的部分里,还说了如果大明天子宣布诸王退兵,诸王不得以任何理由继续“清君侧”,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退守封地,违者视为谋逆论处。
其实朱允炆很想直接把清君侧从《皇明祖训》里去除,但是有找不到一个好的借口,加之现在他还是太小了,刚刚束发,以尚未冠礼之年龄登基,还是小心谨慎为妙。
“云奇,朕想,这遗诏是否可以稍微修改一二。”朱允炆接着说,“朕想在这‘王国所在文武衙门军士,今后一听朝廷节制。护卫官军王自处分。’之后加一个‘为期三年’。”
“回皇上,请恕臣直言,这遗诏不适宜更改。即便外人不知道原本遗诏内容,但是要是太上皇陛下泉下有知,必然会责备臣等没有劝谏皇上!”云奇没有答话,倒是方孝孺直接跪了下来俯伏而语。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说:“朕知道了,那就这样吧。云奇,你马上赶到凤阳,有必要的话可以带上一些金吾卫的将士。北地大军回师的基本都是骑兵,朕怕到时候镇不住。毕竟在这江淮,水网密集,步兵还是略强于骑兵。”
“臣遵旨。”云奇接旨行礼,转身就离开了谨身殿。
“齐院士,你等下以枢密院的名义,起草一道密旨,秘密发给现任山东学政的荣国公梅殷。密旨的内容就是:加荣国公梅殷山东总兵节制山东全境兵马。同时传朕一道口谕给荣国公,就说如果山东面临战事,公布圣旨便是。
“詹尚书,你带人去领出在狱中的凉国公蓝玉,派人秘密送其北上辽东,同时也给他一道密旨——加蓝玉为枢密院院士,封梁国公,加辽东巡抚,节制辽东所有军马。同时告诉他,在燕王谋反之后,即可公布这道密旨,直取北平。
“刘首辅,这安民告示,朕就交给你了。首先要保证京师的安定,同时让朕的子民们不要过度悲伤,一切按照皇爷爷的遗诏,从简,不去扰到朕的子民。丧服三日可除,若影响到喜事操办,官府可以酌情补偿些一点银两。
“还有钦天监,等皇爷爷驾崩的事情公布之后,让钦天监开始测算日期吧,皇爷爷的葬礼,朕一定要好好安排。虽说皇爷爷遗诏说节俭为上,但是朕在节俭的基础上依旧不失排场!”
第七十一章 凤阳烽火()
除了抱歉,我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对不起!
顺便补一个迟到的新年快乐吧!
****************
洪武二十六年,四月十一日。
如水般平静的凤阳。
在上次凤阳改为行在,诸臣均移凤阳之后。这个大明龙兴之地、身为中都的城市,再一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在凤阳内的中都皇宫还是那么宏伟而神秘,但是却没有人知道,大家认为其中居住的那个人,不仅不在凤阳,已经不在人世。
“大军入城,请无关庶民全部进屋回避!”十几骑快马,飞快了掠过凤阳的街道,溅起无数尘土,鸡飞狗跳。
遇到岔路就分出一骑转向岔路,很快,大军进城的消息传遍的全城。
此时的云奇,正在中都皇宫中焦急的等待。昨日,他就已经得到了快报——冯胜、傅友德、常升、王弼部众已经进入了中都治区内,现进行休整,明日即可进入凤阳城内。
“厂公,四位将军的哨骑已经进入凤阳城内下令清场。”一名小太监出现在了云奇所住的侧殿的门口。
“我知道了。”云奇点点头示意,“马上做好控制凤阳的准备。在皇上摆驾凤阳之前,万万不能出任何乱子。”
云奇知道,这次朱允炆准备再续朱元璋的手段,继续加凤阳为行在,在凤阳处理事务。毕竟京师虽然更加完备,但是其中的势力纠葛太多。
其实在凤阳这种地方,只要带上金吾二卫,基本上就能控制住凤阳。到时候真的有人不安分的话,直接大清洗就是了。倒是清洗之后可能会导致整个大明国家机器暂时性放缓,但是其实短痛还是比长痛好很多的。现在朱允炆就很想直接进行一番清洗,但是苦于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
“好了,我们去迎接四位将军吧。”云奇停止了漫无目的的踱步,径直向门外走去。
……
“臣云奇,参见宋国公、颍国公、开国公、定远侯……”从地位上说,云奇完全没有地位可言。虽然云奇是朱允炆最贴身和信任的人,服侍两朝帝王。但是这几位公侯确实实实在在的权贵身份。
“云公公也不必多礼了,这次我们闻讯回师,不知有何情况?”傅友德首先发话,毕竟傅友德再着四人中,年长位高,同时还更加稳重。
“四位按常安排好军队,然后随臣去行宫一议。”
……
“云公公,皇上没有来么?”冯胜进了行宫大殿之后,首先问了这个问题。
“宋国公,皇上事务繁杂,等我们这钟鼓齐鸣,点燃烽火之后。很快随着烽火,消息就可以传递到京师,但是皇上可能会再次设凤阳为行在,摆驾行在。”云奇直接说出了现在的情况,“倒是皇上派给臣一个任务,就是要控制住整个凤阳,保证不出差错。臣斗胆猜测皇上可能要借故清洗……”
冯胜傅友德他们互相望了望,显得有些不可思议和迷茫。
他们谁也没想到,本来恰似文弱书生的朱允炆,居然准备直接利用这次“机会”,肃清朝廷。
不过说到这里也是,这次确实是一个好机会去肃清那些站错队的大臣。直接一个遗诏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反正人都已经不在了,也没法追究。
“云公公,这太上皇的遗体已经送到了太上皇以前在凤阳时期的寝宫,几个参与这次救治的太医、大夫本侯也一并带到寝宫去了。”王弼因为去安排朱元璋遗体的事情珊珊来迟,不过总体来说,朱元璋遗体的事情算是妥善处理了。
“那我们也准备准备吧,宋国公、颍国公,这军队之事就交给你们,要按照皇上的意思,务必保证凤阳城内不出什么乱子。开国公,您去监督烽火的问题,一旦钟鼓齐鸣,马上就可以点燃烽火。定远侯,您就负责保护太上皇陛下遗体存放的那个寝宫的安全……
“臣先行赶往那个寝宫,大约半个时辰以后,整个计划正式开始。”云奇不经意间做了指挥,但是这四位也没什么意见。毕竟云奇也算是朱允炆派来的钦差,身背皇命。
……
“当!澎!”
“当!澎!”
……
“当!澎!”
无缘无故的,钟鼓齐鸣。荡漾的钟鼓声,很快传遍了整个凤阳城。
路上在军士监视下匆匆走过的路人不禁停下脚步,放眼欲穿般看向了凤阳城中的中都皇宫。
狼烟袅袅,传扶摇而上。
“这是出什么事情了?”路人不禁左顾右盼,期望得到一个答案。
“老先生,请问这中都皇宫中是不是太上皇陛下居住的?”一个带着书童读书人有些不肯定文起了路边的老者。
“小伙子你是路过凤阳去京师备考的吧,这太上皇陛下,在咱凤阳,也是陛下的家乡,住了好些日子了,想当年……”
没等着老者说完,这读书人直接对着中都皇宫的位置跪下了。
“小伙子,你这是为何?”老者有些看不明白,中断了他的回忆问起了这读书人。
“礼记有云:……”
老者有些不悦,打断了读书人的话:“俺糟老头子只想知道原因,不要给俺拽文……”
“钟鼓一般情况是不能齐鸣的。只有行大典,或者是皇上驾崩的时候才会用到。显然……”读书人也到没有生气,直接说明了原因。
“太上皇陛下!”老者马上跪在了地下,热泪已经开始夺眶而出。
随着书生和老者跪了下来,整个跪向中都皇宫的人开始扩散开来。
凤阳狼烟一起,整个凤阳以东以南的狼烟纷纷四起。定远、五河、盱眙、来安、滁州、天长、**、仪征、江浦、镇江府、扬州府的狼烟,纷纷扶摇而上。
“皇上,皇上!”本来朱允炆刚刚用完午膳,在等内阁前来议事,结果先看到的就是匆匆忙忙的刘三吾。
“刘首辅,怎么如此慌张?”朱允炆倒是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冯胜、傅友德、常升、王弼他们就能回师凤阳,所以暂时没想狼烟上想。
“皇上,江对岸的狼烟已经升起来了!”刘三吾自然没有那么平静,有些急切的说。
朱允炆倒是心里一震,说道:“马上通知锦衣卫,京师戒严,然后齐鸣钟鼓,颁安民诏!”
第七十二章 国丧(一)()
临近期末,复习中
更新不稳定见谅,实在是不好意思
月下给大家赔个不是……
**********
一切都是相当井然有序的,虽然朱允炆知道现在的锦衣卫已经不堪重用,但是在这种特殊的时刻里,锦衣卫却能发挥出他无可替代的作用。
等安排下去以后,朱允炆像瘫了一样,整个人软在了座椅上。他明白,很多事情,都要重新开始了。
“来人,传令金吾两卫,做好行军准备。穿戴好孝服,然后先一步北上凤阳。”
这次金吾两卫去凤阳也是为了控制局势。在京师这种地方,就算锦衣卫除了岔子,也很难闹出什么大事,但是在凤阳,说不定就会可怕很多。金吾两卫的存在,就是为拱卫凤阳皇宫。等再迁凤阳之后,把握整个大明未来的东西,都在凤阳皇宫之内。
“皇上,请您更衣……”一个小太监捧着从内织染局拿来的素服。
朱允炆默默的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外面的钟鼓一起鸣响,悠长的声波荡漾皇城。
很多在办公的大臣先是不觉得,然后才发现现在的点儿并非上朝之时,为何鸣钟敲鼓。而且这钟鼓之声,却并非先后击响。而是采取了同时鸣起的方式。
第二响……第三响……
等鸣到三响,此时才有大臣反应过来。
“不会是太上皇驾崩了吧……”
“圣旨到!诸卿出来接旨!”洪武门上,传旨太监的声音传遍了大明的各个行政机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闻凤阳烟火传讯,太上皇暴崩于凤阳,诸卿务必归家易服,然赴凤阳祭奠。再改凤阳为行在,各部各寺各堂各司从五品以上官员必赴凤阳,不需主官留守。钦此!”
“真的是太上皇陛下驾崩了……”听完圣旨,有人陷入了呆滞状态。
“太上皇陛下……”除了在呆滞的和急忙赶回办公地点,处理完手上事务,等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派发素服的。也只剩下不多不少一批人,直接哭丧了起来。
其实对于大明这个新兴的王朝,尚未遇到过天子驾崩一事。结果这次朱元璋的驾崩作为整个大明第一次天子级别的国丧。虽然之前就遇到过一次皇后马氏的丧礼,但是也不会有这次的级别高。
朱允炆觉得麻烦之处就是在于必须要赶到凤阳去祭拜。虽然在满期之后必然要拉回孝陵安葬,但是从京师到凤阳的路上其实变数很大。
这次朱允炆也不先行前往凤阳,而是等百官基本离开之后,在慢慢悠悠赶往凤阳。对于他来说,现在的稳定,远远的要比声望重要。可以说现在的朱允炆已经想到了即将到来的战争,但是现在的他并没有做好十足的准备。历史上朱棣那个“脸斗士”实在是很难去对付。历史上靖难之役那种突然莫名其妙的飞沙走石、旗杆折断,让朝廷大军士气顿失。
现在朱允炆所安排的就是那种天罗地网。即便是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