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倾大宋- 第4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箐也是惊愕万分,一张俏脸别的通红,不住摆弄衣带,不知如何回应。

    朱琏淡然一笑,道:“好了,说了半天你们也嫌刮噪,就说到这里吧!你们安心学业,要知道女子亦可扬名,莫要辜负了大好年华。”

    在众多女学生复杂又兴奋的目光中,朱琏又温声鼓励几句后才走。

    到了副山长公厅坐下,朱琏笑眯眯地道:“今个,真是不虚此行,光是看到周箐缝制行具,就让人满心欣慰。”

    李清照很谦虚地稍躬身子,平静地道:“孩子们多半勤奋,也是她们自己的造化。”

    “居士说的是,听我家哥哥唠叨过装具,我们妇道人家不太懂,看哥哥的那份重视,又有那女学生解释,我也算是明白了。”友琴莫言笑眯眯地道,心里已经打算好了,给予书院资助,把禁军的这份活计接下来。

    “看来还是相公说的对,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啊!”朱琏叹了口气,目光转向李清照,淡淡地道:“想必,居士早就知道留都的风传?”

    李清照心中不觉沉重,默默地颔首,连友琴莫言的脸色也不好看,毕竟牵扯到王秀,她也是知道点内幕的。<;>;

    “这事本不是大事,官塘中也说压下去了,关键是如何处置三个毛头小子,这才是麻烦事,一点也不让人消停。”朱琏一阵叹息道。

    李清照稍作沉吟状,她作为教书育人的女讲学,也不好评论朝廷事。再说,按照她的本心,还是想要法外开恩的,毕竟是三个年轻人,又不是谋逆大罪,一腔热血而已。

    友琴莫言跟王秀日久,作为郡国夫人,多少明白朝野那点勾当。不要说三位年轻人身份敏感,单是牵扯到战和的大策,如同千根线、万缕丝,理不顺、梳不开的破局,许多人唯恐避之不及,搞不好真是两头得罪,讨不了半点好处。

    朱琏见李清照沉默不语,自然明白怎么回事,淡然道:“北侍军都虞侯司承办,却未能作出最终决断。”

    下面的话没有说,其实也很好理解,朝野上下错综复杂的关系,三位将校本应按律办理,以免引起战争,却引起了朝野大辩论。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除了王秀的名望能最终盖棺定论,连李纲也不行,但王秀始终没有表态,依然是对外界舆论不闻不理。

    王秀到底是怎样想的?她没有得到书信,也不大能拿得准,很难把握王秀真正的心态。

    友琴莫言心中嘀咕,嘴上却说道:“娘娘,自然有两府处置,这又不是军国重事。”说到这里,忽然意识到,这件事不算军国重事,什么事算呢?急忙改口道:“自然有都虞侯承办,家国自有律法。”

    “算了,不说这些了,想想就烦心。”朱琏也没有兴趣,索性不去想了,一切到最后有王秀为主心骨。<;>;

    “是啊!不如再去看看别的堂斋,或许还会有惊喜出现。”友琴莫言顺势岔开话题,不愿在此事上煞了风景。

    本书来自品书

第九五三章 张启元的杀招() 
却说,张启元风尘仆仆赶到了军前,刚刚见到兀术,就迫不急耐地道:“郎君,为何大军不进?”

    兀术笑咪咪地起身迎接,显得尤为地热情,非常客气地道:“子初成功让南朝入瓮,可是大功一件啊权倾大宋958章!”

    张启元很无奈地看了眼兀术,叹了口气道:“郎君,夏国主被在下说动,提前介入了陕西,正是大金对南朝打击的绝好时机,郎君一旦出动,王大郎将黯然收场,大好时机不容浪费啊!”

    “他们的北侍军很完整,锐卒如林,我们很难打下来。兀术也很无奈,北侍军严阵以待,要真的开打,对女真人来说是得不偿失的,他就算有心也不能不权衡。

    他和张启元不同,需要从女真人最高利益考虑,万一把大宋行朝惹急了,真的爆发沿河大战,恐怕金军主力会陷入泥潭,不能对西北战事进行影响。

    “郎君失算了,王大郎是要一鼓作气,灭亡党项人,取得凉州的战马。郎君坐山观虎斗,不如直接接入他动弹不得。”张启元在临行前,就和兀术商议了,要趁着大宋发动战争最关键时刻他们折戟沉沙,此正是大好时机。

    “恐怕还不到时候,我们正张通古被刺伤。”兀术的心思变了,他必须从全局考虑。

    张启元是人才不假,军事上却和他无法相比,金军主力决不能用在沿河五路。

    “什么,张大人被刺伤?大好机会啊!”张启元瞪大眼睛,顿时抓住了一根稻草,恨不得立即进攻。

    兀术何尝不知道是机会,可他仍然有忌惮,本就是讹诈点好处来的,要真开战真要人命。

    “郎君,可以沿河开战,仍然达到效果。”张启元目光闪缩,脸色却非常狠厉。

    他也看出兀术的不愿,只能压下心中的恨意,临时改变自己的计划,生死一遭,有些事也能看得明白。<;>;

    兀术眉头微挑,他也是经验将领,稍加琢磨就明白,玩味地道:“你是想直接援助党项?”

    “不错,在下也认为郎君南下,与其直接进攻三京,不如给党项实惠,嵬名仁孝继承王位,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恐怕他挡不住南朝的进攻,毕竟王大郎准备了十年。”

    张启元撇撇嘴,沉声道:“郎君无需多少大军,只要在河东大河东岸驻扎三万人,一支兵马出天德军,南朝西侍军必然受挫,王大郎必然俯首。”

    兀术做了个请字,自己想回到座位上坐下沉思,张启元并意,也做到了一旁静静等候。

    诚然,张启元对大宋行朝相当了解,甚至接触过西北作战的兵棋推演,他又对夏有过情报研判和实地接触,直接出兵的方式,不算是新鲜,甚至很多金大臣都设想过。

    但是,他们并不认为大宋能灭亡夏,只需要坐山观虎斗,两边讹诈好处,却没想过阻止宋军的西进。

    李乾顺的突然挂掉,夏政权内部不稳,宋军战术得当,新兵种的出现夏军连战连败,似乎真的顶不住了。

    兀术不由地打了个冷战,张启元说的有道理啊!夏内部不稳,宋军强悍,真的要另作打算才行,两边消弱、相互讹诈的策略,似乎有点行不通了。

    如果,在坐视不理的话,待宋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再想搬回来就难了!夏有着存在的理由,决不能被宋吞并。

    他不敢想象,大宋行朝得到整个定难和河西,那会是怎样的局面?可以肯定的是,一支强大的马军必将横空出世,他不敢再想女真人的命运,王秀就是个笑面虎。

    “郎君,军情紧急,时不我待啊!”张启元淡淡地道,既然改变了主张,那就雷厉风行,他从来不是磨叽的人。<;>;

    就在张启元力图改变策略,对王秀战略截胡时,杭州玉泉山书院,发生了一场辩论,王门子弟分歧日深。

    辩论堂内是唇枪舌剑,刘仁凤神色淡然,洪真也是面带微笑,两大山长泾渭分明。

    原来,洪真带着中山书院学生团,来杭州进行访学,两大书院的学子,进行了一场施政国策的大辩论,发生了首次面对面的碰撞。

    一身青衣便服的费苏进来,能坐的地方,早就挤满了学生,还有杭州的士人,甚至连过道上挤满了人。辩论台上,双方各五名学生,唾液横飞,正在激烈地辩论。

    辩论的题目他是知道的,当今边事与三位将校处置。

    正方,是以行事孟浪,却法外有情;反方,是以法不同情,当明正典刑。

    他对学生辩论不感兴趣,以他的见解很简单,三个贼厮鸟破坏山长大策,引发对朝廷战略的危机,决不能轻饶,就算有王门子弟也不行,那厮更应该严惩。

    “解斋可来了,咱们出去说话。”

    正在想着,张陵、赵非从人群中挤了过来,那是满头大汗啊!尤其是胖墩张陵,不是一般地痛苦。

    “鸿阜兄好不容易来了,自然要清静一下。”费苏呵呵一笑,明显到了辩论尾声,再不出来就全场了。

    三人出来到了花谢旁,赵非笑咪咪地道:“我就说人山人海,鸿阜好不容易跟洪山长回来,来听哪门子辩论,早该回研究院,给火器课的学生讲解黄药,也比呱噪强。”

    费苏瞥了眼张陵,笑咪咪地道:“你和四郎这一去行在,研究院又去了老谷子,就剩下长德挑大梁,真的很不容易啊!黄药进展速度太慢了,我都为你们焦急。<;>;”

    张陵抹了把胖脸,无奈地道:“钟山初创,又是先生寄予厚望所在,实在是分不开身。倒是谷子这厮远渡重洋,在海外大展手脚人羡慕不已。”

    “黄药干系重大,不能不加度,至于老谷子也不是去逍遥的,那是去鬼门关向淌个来回。”费苏一直希望黄药稳定,能装备部队,尤其是海船战舰,可惜一直没有太大进展,着实让人郁闷不已。

    赵非看着费苏,道:“你怎么这么晚才来?”

    本书来自品书

第九五四章 王门子弟的想法() 
“哎,解斋执掌两浙路通商,自然是事务繁忙权倾大宋959章。请大家¥网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张陵绝没有别的意思,纯粹站在费苏角度考虑也是一番好意。

    “还是鸿阜明白事理。”费苏心中得意,年不过而立,就加官同权海事司事,朝廷中又有消息传来,沈默有卸任海事司的打算,王秀有大用他的意图。

    他是有野心的人,知海事司是什么概念?那可是由重臣兼任的职事,沈默就是户部侍郎。纵然他资质不够,也能受到王秀的重视,做出令人满意的成绩,相信太府寺卿唾手可得,就算无法追寻王秀的路,也能按着沈默的路通向两府。

    正在说话时,一位蓝袍人疾步走来。

    赵非眼尖,扯着嗓子喊道:“直翁兄来晚了,正方丢盔卸甲,已经无力回天。”

    来者正是史浩,他出书院办了点事,就匆匆回来观看,不想赵非一句话让他失望万分,还是错过了。怀着失落的心情见礼,苦笑道:“紧赶慢赶,还是错过了彩头!”

    费苏在一旁笑道:“士子辩论并无新意,直翁兄不必执着?不如民生来的实在。”

    史浩不置可否地一笑,费苏显得非常异类,玉泉山书院比比皆是,又不是那么突兀,他早就见怪不怪了。

    “既然胜负即将揭晓,三哥他们也要出来了,等等吧!”张陵淡淡地道,他和史浩并无交集,谈不上感官好坏。

    “胜负已定?就算是丢盔卸甲,也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不到最后谁又能说?”史浩有几分惊讶,却不认为结束,学问辩论只能是不断推陈出新。

    “明正典章者无往不利,法岂能有情?”费苏淡淡地道,语气颇有几分不悦。

    史浩无话可说,费苏说的是公理,他和书院中宿儒讨论过,只是相当多的人认为,三位将校触犯军法,却其心可嘉、其情可闵,当从轻处置以免伤了人心,他也认为不应重处。<;>;

    让他感兴趣的是,更多的人要求重处,绝不能法外开恩,坏了朝廷制度,杭州乃至玉泉山风气使然,做出的论断反而和行在相反,不能不让他探究。

    “不过辩论事理而已,口才上佳者或可力挽狂澜,并非事理谁对谁错!”赵非眼看史浩的寂落,立即出言圆场。

    史浩对他报以感激地微笑,温声说道:“说的是,辩论多是口才,是非论断自有丹青史册!”

    “那可不是散场了,三哥和洪山长出来了。”赵非指着辩论堂笑呵呵地道。

    果然,辩论堂大厅正门开了,刘仁凤、洪真和各位讲学出来,学生们井然有序跟在后面。这也是书院的规矩,作为学生自然不能和师长并肩,最少要落后半步。

    刘仁凤显然看到费苏、张陵他们,他和洪真及尹焞、李侗等人招呼一下,径直向他们走来,笑道:“直翁兄姗姗来迟啊!哦,解斋怎么今个有空?”

    费苏面带微笑,拱手回礼道:“小弟见过三哥,我是俗务在身,比不得三哥教书育人,一代大儒风范。”

    史浩对刘仁凤还礼,对他们含沙射影的抨击,倒是非常感兴趣,王门子弟间的分歧越来越大。

    不过,这些矛盾都是能辩论的,并没有涉及太深层次,至少在关键时刻,他们还是能保持一致。

    “直翁兄没有听到辩论,太可惜了。”刘仁凤没有理会费苏的反驳,直接跟史浩说起了话。

    费苏翻个白眼,淡淡地道:“违反军法,扰乱大策,助长五季遗祸,还用辩论。”

    张陵无动于衷,赵非面带笑容,刘仁凤脸色很不好看,连史浩眉头微蹙,只是他也拿不定主意。<;>;

    “朝廷诸公论而行之,书院学子行而议之,他日诸公坐而论道,学生也可论而行之。先生常言,今日在书院潜心攻读的学子,实为朝廷栋梁之臣,辩论时政是历练他们能力,担起与天子共治天下的重任。”

    刘仁凤没有从对错上辩解,而是入手士人的培养,逻辑是相当严密的人无法找到嫌隙。

    费苏无法辩驳,你总不能说学生不是家国栋梁,那岂不是否定了王秀,他尴尬地笑道:“三哥说的是,有些学生是未来的社稷重臣,三哥兄培养栋梁,何尝不是伯乐。”

    有些,实在是意味深长!

    “伯乐?折杀人了。”刘仁凤摇了摇头道,并不以为意。

    “当得,至少是萧规曹随。”费苏轻轻地笑了。

    也算是轻轻地反击,刘仁凤是与王秀有分歧,但在书院上继承王秀的规矩。虽然,做了一些修改,总体上还是保持原貌,对学科之间的厚薄偏袒不甚明显,学生有充分发挥自己天赋与言论的空间。

    他也算被王秀影响,某些思想还是相对开放的,对那些新鲜的理论和技术,接受速度很快,甚至去主动求取。

    更何况,研究院为书院带来滚滚财富,也算是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书院凭借雄厚的财力成为天下第一大书院,他成为山长颇为自得。

    费苏很不理解,王秀为何选择刘仁凤,玉泉山、钟山是根本所在,但他不会傻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