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倾大宋- 第3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想,道家入世能为天下,朝廷还能不优待?不想佛老处处投机。

    “西南夷、南海、扶桑、高丽,嗯,还有党项和鞑靼诸部,就看这盘棋如何下了。”王秀的目光转向李纲,这可是一盘大棋,考验棋手的掌控力。

    李纲和王秀对上目光,捻须沉思、品味其中万般滋味。王秀胸中的确是大手笔,收复故土不过是其中一环他万分的惊讶,也不能不为之叹服。

    云浩真人看了看王秀等人,不由地笑道:“今日二位大人与四位君子聚会,贫道去准备素饭,还望各位大人不嫌粗鄙。<;>;”

    “四君子?”王秀一怔,不免看向了云浩真人,目光中颇多疑惑。

    “大人难道不知,大人和张大人、沈大人、蔡大人被誉为四君子。”云浩真人似乎很淡定,波澜不惊个模样。

    王秀看了看李纲,又看了看脸色各异的张启元、沈默他们,却不知如何说才好。

    张启元有些无奈,他也是苦笑不已,竟然和王秀并称君子,不知讽刺还是荣耀。

    吕颐浩捻须笑道:“我倒是听说过,也是最近才传开的,朝野把四位做比,风评为君子,也是一件雅事。”

    张启元脸色那个,却又摇了摇头,似乎不太在乎,沈默和蔡易也是有几分异色。

    “道长请自便,待会还要讨几杯酒吃。”云浩真人去了,王秀不免多看张启元几眼,才正色道:“真的很新鲜,看来我的消息很闭塞。”

    “四位也是俊杰之士,当之无愧。不过,下步当如何?”李纲对什么四君子不感兴趣,他关心的是国事。关系北伐成败的朝廷内政,因为内政得失直接影响国力的发展。

    内政又直接关乎到收复河山的成败,不容半点马虎,他可以放任王秀经营域外,但内政他不能有丝毫放任,必须要经过全体执政公议,也是他坚持的底线。

    诚然,王秀可以嚣张,也能够跋扈,却要在满朝公卿的掌控内,绝不能有半点差池。

    “海外风浪易搏,朝廷暗流难治,一步错步步错,庆历、熙宁无果,究其内因是用人不当,急功近利。”张启元悠悠地道,他毫不避讳前朝得失。

    王秀不免又看了眼张启元,他不能不承认这厮见解独特,庆历、熙宁变法最终失败,就是触动了各方利益,他之所以小心翼翼就在于此。<;>;

    但是,他也很有成功的信心,既得利益阶层成长起来,具有新思想的代言人形成气候,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那时旧势力中的保守者想反抗也晚了。

    “无论再多艰辛,官制改良必须推行,最的是借鉴汉制,官员增设必须有制度,决不能任由增添,朝廷的常参官更要严格控制,哪怕是天子也不能随意。还有,公使钱制度也要改革,不能发到个人手中,而是由户部直接拨到衙门,由衙门的度支按照公务拨给,审计院和御史台监督。”

    不要说李纲和吕颐浩,就是张启元、沈默、蔡易也吃了一惊。公使钱是朝廷官员的办公经费,可以聘请幕僚也可以当灯烛纸张费用,但那都是没有准的东西,用不完可以留给自己,绝对是一笔大大的财富。

    每年,节度使的公使钱达到两万贯,直学士知开封府也有一千五百贯,要是真被收走了,很多官员会不满意的,甚至会引发实施新官制的反对浪潮。

    李纲很欣赏王秀的谨慎,到目前为止各项法度都慎之又慎,小步地向前迈进,能不触动各阶层利益就不触动,

    “公使钱牵扯太广,能否从长计议?”他也是利益的牵动着,不能不考虑,毕竟每年万贯的公使钱,不是小数目啊!

    王秀没有看李纲的脸色,拿起砂壶斟上茶,平静地道:“朝廷的公使钱发到个人手中,能用者不过一二,结果户部还得支付衙门的贴钱,朝廷每年要多付出数百万贯。”

    “何止数百万,我看千万还差不多。”张启元冷不防来了句,语气透着几分决然。

    他并不喜欢王秀,甚至愿意取而代之,却不妨碍他认识到政策的进步性。当然,他也有另一层打算,能成了固然是好,不成也能打击王秀其成为官僚士大夫厌恶的对象,你从人家的饭锅子里抢食,岂能不遭人嫉恨。

    王秀诧异地看着张启元,他绝没想到竟然是这厮挺他,感觉人生最大的玩笑莫过于此。<;>;

    不过,他隐约地猜测道张启元的用心,不是一般地毒辣,这是可进可退的策略,比竭力反对或是博取利益更可恶,他不能不多看张启元几眼。

第七三一章 上清云霄观4() 
蔡易品了口茶,淡淡地道:“子初说的正是,要说正四品繁忙职事的公使钱,就达到一千五百贯,连清闲衙门的正四品官也有一千二百贯。百度暖色虽说,朝廷严格控制官吏数量,确认然有增无减,在职的常参官有多少,每年需要多少公使钱?就说不要说郡县官员了。”

    各军州和县监官吏,公使钱是不多,但架不住地方上的猫腻多,一任郡县就算是清廉如水,光是明面上就能收入多少?这是朝野上下显而易见的。

    “话虽如此,但牵扯太大,不像是三省合流,重厘职事那么简单。”沈默看了眼蔡易淡淡地道,任重道远,他可不那么乐观。

    三省合流是大趋势,逐渐形成执政内阁,当然没人反对,相反对他们也有好处。大家都是聪明人,仔细权衡都能明白,加强文官的权力,对他们百利而无一害。

    “朝廷每个职事,都要以律法形势定下来,无故不得随意变更,官吏设置就要负责本衙门事务,绝不以它官判本衙门事务。就算难度再大也决不退缩,从开封到江宁,还能退到何处?难道真要去博望军?”

    王秀情绪有点激动,他决定要改变世情,大宋,不,是汉家退让的太多,最终连血性也化成烟云,他要从根本上去改变,官制或是公使钱,不过是一个比好的环节,甚至没让他放在心上。

    李纲惊愕地看着王秀,毫有感于王秀迸射出的那份激情,他不含糊地道:“为天下谋,某又岂不尽绵薄之力。当年范文正公的新政,神宗大行皇帝改制,无不是无疾而终,文实若无妙招,断不可意气用事。”

    王秀面色舒展许多,尽管李纲的话模棱两可,但毕竟是做出了承诺,这一步确实不易。

    他能感受到李纲的善意,当年范仲淹和神宗皇帝锐意官制改革,面对的是整个大宋官僚集团盘根错节的抵抗,范仲淹主持的新政,可谓是万水千山,需要天子不遗余力地。

    可惜,仁宗皇帝的退缩,仅仅三个月便告终结有志之士婉转叹息。<;>;

    神宗皇帝在王安石变法失败后,一个人艰难地推动着大宋官职改革,终究是阻力重重,换汤不换药,官制改革最终在未能触及官僚集团利益的情况下无疾而终,给有识之士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究其根本原因,是厚重的养士政策,发生了某些偏转本来利于时代发展的政策,产生了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

    想要去改变,必然触动整个既得利益阶层,就算你是天子,就算你是名满天下的大儒,面对庞大的官僚阶层,也是力所不能逮的结局。

    其实,无外乎亢员和俸禄,超出了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公使钱是其中的大头。

    人非圣贤,公使钱一旦归衙门支配,将会让大臣个人利益受损,连李纲也不能释怀,就不要说沈默他们了。

    就满朝文武来说,公使钱是收入的一部分,还是相当大的部分,十年寒窗苦和闻鸡起舞,无外乎就是荣华富贵,还有闻达诸侯,既然是自己应得的利益,为何要放弃?

    “我看公使钱还是暂时一放,如今虏人似乎要对朝廷不利,当务之急是要防秋。”吕颐浩也意识到僵局的产生,他不得不转移视线,公使钱废立可不玩的,搞不好大家一起玩完,王秀是他看好的后辈,不能倒在这个上面。

    王秀也明白吕颐浩的好意,公使钱的改革是官制改良的三大要点之一,绝对的重中之重,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他也顺着话道:“虏人肯定要取河北的,然后派出使臣议和,没有多大新鲜事。”

    李纲看了眼张启元,轻轻地颔首示意,他和王秀的战略指导有些分歧,倾向于张启元。

    张启元会意,慢悠悠地道:“文实,真要放弃河北?”

    王秀看了眼张启元,以沉默代替回答,放弃河北已经是两府的秘密决定,张启元提出来必有深意,他需要谨慎应对。<;>;

    “放弃河北,对两府诸公的声誉打击太甚,不知文实可考虑过?”张启元说的非常诚恳,无论他有私心还是秉公,河北的再次丢失,对两府的打击都是沉重的,这是实话。

    “那也不得不舍弃。”王秀能感到张启元的真诚,他才说出真心话,无论他心中如何戒备,他们都有共同的敌人。

    张启元目光复杂,却没有犹豫地道:“文实也是身经百战,难道就看不到一点希望?”

    王秀有点纳闷,还能有什么希望?人家数十万大军严阵以待,河北各路可是大平原,大宋那什么去拼啊?几十万步军北伐,到了大平原上任人宰割?简直是笑话。

    “子初可有良策?”李纲淡淡地问道。

    张启元双目闪过隐晦地光芒,很平静地道:“倒是有一策,不知成不成。”

    “既然大家都在,何不说来听听。”李纲笑咪咪地道。

    王秀感觉很不对劲,但也想不太明白,索性道:“子初兄有良策,还望赐教。”

    “不敢。”张启元见王秀态度软化,眉头一扬,似乎颇为享受,朗声道:“既然虏人能攻伐我河北,那朝廷也能收复河东,一来一往平局。”

    “妙啊!”吕颐浩抚掌大笑,欣喜地道:“虏人主力汇集河北,朝廷大军自河东北上,必能拿下二路,一得一失,两府诸公也不会再被责难了。”

    他是纵观全局,却不能不重视士民非议,河北的丢失很可能酿出乱子,进攻河东未尝不是好办法。河北是一马平川,河东却是关山险要,大宋很可能取得重大的成果。

    李纲颔首捻须,笑吟吟地道:“子初的策略不错,只要西军和京西大军配合得当,完全能夺回河东。<;>;”

    “河东有虏人数万大军,他们的主力南下,也会很快河东增援。”蔡易不太赞同出兵河东,实在是太冒险了,把女真人当傻瓜啊!人家不能派马军西进吗?

第七三二章 上清云霄观5() 
“这就是关键所在。百度暖…色…小…说…网”张启元回答的干脆利索,朗声道:“北侍军在河北投入兵马,造成死守河北各军州的态势,河东方面化作佯攻,待虏人全部投入战场,一切都好办了。”

    李纲不断点头,张启元的办法不能不说精妙,很有可能建功河东,正色道:“虏人主力被缠在河北,朝廷以西军为主力,必能收复河东。”

    “这法子倒是不错。”沈默难得看了眼张启元,目光中充满了戏谑。

    王秀遽然明白了,原来李纲和张启元来段双簧啊!他们肯定早就算计好了,合着来说服他了。

    不过,他也并意两人的算盘,而是算计张启元建议的可行性,自己竟然身在局里没想到。

    利用即将爆发的河北战事,对河东展开军事行动,不能不说是虎口拔牙,却又有很大的可行性。

    连他也未曾考虑夺取河东,就不要说女真人了,恐怕女真没有几人相信,大宋行朝敢主动进攻,甚至密谋夺取河东,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他们不去打大宋行朝,就是格外的开恩了,怎能去相信宋军的反攻?

    张启元的计划看上去很有可行性,他也有几分看好,却仍在有很大的犹豫。也是,关键点是河北如何缠住金军主力?西侍军和北侍军怎样配合,在最短的时间拿下河东?两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投入到河北的兵力不能太多,要能吸引金军主力,投入河东的兵马又不能引起金军,至少在完成突破前,不能让女真贵酋发现真实意图,否则绝对是场灾难。

    他稍加沉吟,断定成功可能性只有四成,实在让人犹豫不决。

    “很有建设性的提议,但我有两点疑问,首先是朝廷必须向河北投入部分主力,造成北侍军甚至殿前司主力决战态势,到底要投入多少人合适?还有,西侍军和北侍军一部,要怎样做才能让虏人相信,我们在河东发动的是佯攻。<;>;关键点在当我军推进到一定纵深,有没有能力挡住虏人反扑?”

    对于王秀的反应,李纲和吕颐浩是赞赏的,两点疑问谁也绕不开。因为,战争绝非儿戏,一点考虑不足会导致满盘皆输,尤其是李纲对河东尤为敏感,当年他调度十八万大军解围太原,却遭到毁灭性的失败。

    宋军反攻河东,固然能利用河北拖住金军主力,但人家以马军当先,调动速度是很快的。你完成不了纵深突破,便无法遏制对方反扑,只有控制纵深的要点,才能延迟对方反攻,组织力量进行机动防御。

    “还有一点,这场反攻就算能达到目的,以朝廷目前的财力,能不能支撑下去?”沈默提出自己的观点,他站在经济角度来说,打仗就是烧钱,没有足够的钱财打个鸟啊!

    十万大军的驻扎费用,那就是一日千金,要是进行防御战,那会飙升到万金,还不算那些牛皮,牛筋和铜铁的消耗,简直让人受不了,这才是通俗的算法,真打起来又是一套计算方式。

    “识之兄说的有道理,看规模是数千里战线,动用大军肯定超过三十万,就不要说那些民夫了。现在,侍卫水军主力船队正向崖州大寨集结,虎翼两军全部南调,肯定无法给予河北有力支援,能出动的战船也仅有数十艘,无法对虏人后方形成威胁。”

    蔡易从侍卫水军立场阐明观点,在侍卫水军的远征作战中,有担负支援北侍军的职责,还是在金军背后发动登陆战,在燕山东部实施袭击。

    由于王秀坚持南海征服计划,李长昇率战队出海,李宝、上官谦立即组织第二波南下大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