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名匪首骂咧咧的嘟囔了一句,然后伸出蒲扇大的手掌,照着年轻人的脸上扇了下去,年轻人虽有防备,还是被匪首打倒在地,脸上留下了五个清晰的指印,口鼻中都留出血来。
打倒了年轻人之后,匪首呲了呲牙,轻蔑地说道:“就你,还盗亦有盗!”又向前走了两步,然后蹲下身子,直直的看着倒在地上的女子,匪首的兴致又上来了:“哈哈,老子好久都没沾过荤腥了,来,来,来,让某先亲一口。”
随着匪首下流的语言,他的一双大手已经伸到了女子身前,抓住了女子的衣领,只要一个用力,就能撕裂她的衣服。
“都给本侯住手。”元起的声音乍然响起。
听到元起的声音,正在兴奋的搜寻着马车内值钱物品的红巾贼们停了下来,面带凶煞的转过身,想要看看究竟是谁在喝止他们。
那名匪首也是一脸的不耐烦,骂咧咧地吼道:“谁他妈敢怀老子的好事?”
当这些红巾军转过身来,看清楚坐在马上的元起之后,一脸的凶相立刻变成了无尽的苦涩。这些红巾军都是在伏牛山一战中侥幸逃脱的,怎么能不认识元起呢?元起勇冠三军于万军从中斩杀张少的壮举,就仿佛是一根致命的铁钉一般,牢牢地钉在他们的心坎上,随时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本以为以后再也不会见到这位催命的小霸王了,谁成想今天竟然在这里再次相遇!
“将军饶命啊!”为首的红巾贼首从凶神恶煞变成了温顺的绵羊,噗通一声跪在元起马前,苦苦地哀求着。其余的十几个红巾军也反应了过来,纷纷跪倒在地,向着元起不停的磕头,希望元起能够饶了他们。
元起冷冷的看着眼前的这些败类,冷声说道:“你们认识本侯?”
匪首连忙把一连串的马屁拍了过去:“将军这是说的哪里话,虎威将军,呃,不,骠骑将军的大名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啊?将军百战百胜威震天下,俺怎能不识得将军呢?俺们今日一时糊涂,做下了错事,请将军饶了我等的狗命。”
一众红巾军也连声求饶:“是啊是啊,将军就当俺们是个屁,放了吧。”元起冷峻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么说,你们都是伏牛山一役中的逃兵了?”
一众红巾残部忙不迭地点着头。
“哼,那你们想必也知道某当初定下的规矩了?让你们自己说,迫害百姓,欺压良善,该当何罪?”元起依旧冷冽的说道。
一众红巾军讪讪的低下头,嚅嚅道:“这,这…”
元起扬起了手,眼神中不带丝毫的怜悯,声音冷酷的仿佛是来自九幽:“明知故犯,罪加一等!斩!”
身后的十几个天归营精锐得到了元起的命令,整齐划一地抽出钢刀,然后同时策马前冲,冲到一半的时候又同时弯下腰来伏在马背上,把手中钢刀的锋芒对准了红巾军的脖子。
看到元起下了必杀令,一众红巾军也不在心存幻想,都站起身来企图反抗,但是他们的反应和动作都太慢了,和百战精兵的天归营相比,还是太弱了,刚刚站起身来,天归营精锐的钢刀也到了,一道道血箭从红巾军们的喉咙处射了出来,仅仅一个交锋,十几名红巾军全部横尸当场,每个人的身上只有一道伤痕,一道在咽喉处的致命伤痕!
策马冲锋,一刀毙命,天归营精锐们的动作,完美的诠释了快、准、狠这三个字的精髓。
“啊——”倒在路边的女子见到鲜血四溅,忍不住大叫了一声,随后因为受惊过度,竟是昏迷了过去。
听到女子的惊叫,元起才反应过来刚才只顾着杀贼了,却忽略了这三个被害者的心里承受能力。
翻身下马来到女子身前,元起伸出手搭在女子的手腕上,虽然元起不是什么名医,但是他长年习武,一些基本的常识还是知道的。通过脉搏,元起明白女子确实是因为受到了惊吓而昏厥,心中十分惭愧。
女子身旁年纪小一些的少年,已经被眼前的血腥场面吓的面无人色了,反倒是那名先前被打倒在地的年轻人,自从元起出现的那一刻,就恢复了先前的平静,然后安静的看着元起下令杀贼、翻身下马走过来、为姐姐诊脉等一系列的动作,最后,他在元起的脸上看到了一丝歉然之色,显然是元起因为考虑不周,使自己的姐姐受到惊吓而昏厥而歉疚。
年轻人爬起身来,随手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整理了一下仪容,这才向元起弯腰行礼:“多谢将军救命之恩。”
元起的心神都在昏迷的女子身上,也就没留意身边这个年轻人,直到他开口答谢,元起才转过头看向了年轻人,语气中带着内疚的说道:“先生不必言谢,是某考虑不周,让你们受惊了。”
听着元起的话,年轻人的双眼中闪过一丝异彩,赞叹道:“久闻骠骑将军、冠军侯待人亲厚,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元起随意的说道:“些许微名,何足挂齿。先生过誉了。”
两人正说着话,昏迷中的女子苏醒了过来,刚刚睁开眼睛,就着急的向身旁看去,看到两个少年都是安然无恙,这才放下心来,口中说道:“孔明,石霓,你们没事?”
两个少年都是说道:“二姐放心,我们没事。”
元起却被女子的话震惊了,孔明?难道眼前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就是诸葛亮吗?迟疑了一下,元起对着先前和自己说话的那年轻人说道:“敢问先生可是孔明先生诸葛亮?”
年轻人微笑着回答:“不才正是诸葛亮,却不知将军如何得知草民贱名?”
另一个少年人插嘴说道:“二哥,咱们先扶二姐回马车上休息吧。”
诸葛亮向元起拱手告罪,然后和少年一起扶着女子回到了马车上。
片刻之后,诸葛亮又回到元起身边,拱手说道:“将军,适才倒地的女子乃是家姐诸葛玲,少年是不才的三弟诸葛均,我们姐弟三人从徐州逃难而来,意欲投奔江东,我家大哥诸葛瑾在江东做幕僚。谁料半路遇到劫匪,若不是将军出手相救,我们姐弟三人恐怕就要惨遭毒手了。”
确认了诸葛亮的身份之后,元起心中欣喜不已,自己一直苦苦找寻这位卧龙先生,却毫无结果,原来诸葛亮是徐州人士,后来才搬到南阳居住的,难怪自己之前一直找不到他。
听着诸葛亮的诉说,元起心中一动,说道:“某听闻江东孙策正在和严白虎交锋,眼下恐怕去不得江东,况且这一路之上毛贼甚多,先生姐弟三人一路行去,怕是不太安全。”
诸葛亮叹息了一声道:“将军说的,亮也知晓。只是我们姐弟三人身上的盘缠快要花光了,若是在此盘桓不去,生计难有着落啊。”
元起认真的看着诸葛亮说道:“若是先生愿意,某可为先生盖一座房屋,一应吃穿用度,均从骠骑将军府支出,如何?”
诸葛亮天性谨慎,听到元起如此优渥的条件,反而迟疑了起来,斟酌着说道:“未知将军要亮做些什么?”
元起笑道:“先生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好,就是求学。”
“求学?”诸葛亮疑惑地问道。
“没错,求学。某将书写一封书信给荆州牧元表,让他安排你进入鹿门书院,拜在庞德公门下求学。”元起轻描淡写的回答着。
能够拜在庞德公门下求学,可以说是每一个士子的心愿,诸葛亮自然也不例外。但是他却没有盲目答应下来,而是追问道:“学成之后,亮又该怎么做?”
元起双目中闪过一道精光,直视着诸葛亮,然后笑着说道:“哈哈,孔明你也太婆婆妈妈了,学成之后,自然是找个梧桐树,翱翔于九天之上了,难道要找个如意郎君,把自己嫁出去?”
诸葛亮听完元起的话,内心激动莫名,说道:“亮本一介布衣,声名不显,能得将军如此抬爱,心中实在惶恐,今又蒙将军搭救,万分感谢。”元起微笑着说道:“万丈高楼平地起,今日一介布衣,来日你觉得会是什么?”
诸葛亮也笑着问道:“将军举荐亮拜入庞德公门下求学,就不怕某愚蠢不堪,坏了将军威名?”
元起眉头一挑,哈哈笑道:“某只尽心种梧桐树,些许虚名,不提也罢。”
诸葛亮也开心的笑了起来,虽然元起的意思是招揽自己,但是把他比作凤凰,自己当然很开心了。自己现在是什么?落魄文人。可不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风云人物(虽然自己认为自己是,但是别人没有认为自己是啊),元起就给自己这么大的面子,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绪在心中滋生起来。别的不说,就凭今日元起救命之恩,他就不可能在日后站到元起的对立面去,但诸葛亮还是笑道:“将军大才,亮佩服!”
第七十二章 挖人()
元起命人在南阳郊外给诸葛亮姐弟三人盖了三间房屋,在房屋未盖成之前,诸葛亮姐弟三人就暂时先住在太守府中。
在太守府中相处了十几天之后,元起和诸葛亮通过逐渐的深入了解,渐渐都对对方生出了敬佩之情。元起发觉自己低估诸葛亮了,即便是没有经过庞德公的传授,诸葛亮的才能也可以称得上是卓尔不凡了,有一种人是天生的妖孽,在某个领域可以无师自通,进而达到其他人望尘莫及的地步。显然,诸葛亮就是这种人,他在有着远超常人的智慧。其实严格说起来,元起本身也可以归划到这一类人中,他在武学方面的天赋,简直比妖孽还妖孽。
而诸葛亮佩服元起的地方,除了元起为人处世的原则、待人亲厚为民着想的品性之外,更是被元起浩瀚如大海的才学所折服,随意一句话都可能饱含深意,看待问题的出发点往往立意新颖,而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常常出人意表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两人之间在这短短的十几天内,彼此的默契急速增长,友情也达到了目前所能达到的临界点,几乎是无话不谈,甚至常常秉烛夜谈到深夜,然后两人就在同一张床榻上抵足而眠。
十几天之后,荆州牧元表的书信来了,信中言明愿意举荐诸葛亮到庞德公门下求学,并且经过初步的询问,庞德公也答应了此事。
收到元表的书信之后,诸葛亮依依不舍,说心里话,现在他是真的有点舍不得离开元起了,不止是因为自己的姐姐和弟弟在元起身边,更主要的是,现在诸葛亮已经把元起当成了良师益友,舍不得分开了。
元起心中自然也是十分不舍,但是大局观一向出众的元起,还是忍痛帮诸葛亮收拾好了行囊,然后亲自送诸葛亮离开了宛城,一直送到南阳郡的边界,这才与诸葛亮告别。元起明白诸葛亮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求学,如果不让他去求学,而是把他留在自己身边,那简直就是杀鸡取卵,这样的蠢事,元起可做不出来。
诸葛亮走后不久,郊外的房屋也盖好了,诸葛玲和诸葛均就搬到了郊外居住。元起每隔三五天,总要过去看看,如果发现姐弟二人有什么需要的东西,第二天就会派人给送过去。对诸葛玲姐弟两人的照顾,几乎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让姐弟俩心里都十分感激。
空闲下来的时间,元起再次投入到了探索人才上,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第一位来投靠自己的能人,却不是自己找来的,而是自己送上门来毛遂自荐的。
当时元起正在军校场观看军士们训练,一名穿着普通士兵衣甲的人走到元起面前,要求投在元起麾下。这个士兵让元起很好奇,询问之后才知道,这个人竟然是鼎鼎大名的魏延魏文长!
在魏延之后,又有一个人也是送上门来投效的,这个人是元起的岳父锦尚举荐来的。锦尚怕元起在南阳孤掌难鸣,所以把自己昔日的一位学生推荐了过来。这个人叫顾雍,字元叹,是吴郡人,早年间曾在锦尚门下求学十年,和锦尚情如父子。得到了锦尚的推荐信之后,顾雍一点犹豫也没有,就跑到宛城来投靠元起了。元起自然也知道顾雍的大名,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政治和内政型人才。
元起见到顾雍之后,也是无限欢喜,当即就授予他从事的职位,负责管理南阳郡中一应大小政事。
更让元起喜出望外的是,顾雍来到之后,还给好友鲁肃写了一封信,让鲁肃来南阳看看。当时鲁肃是临淮郡的豪强,收到顾雍的书信之后,来到南阳逗留了几日,暗中体察民情,见到元起深得民心,是可以托付终身的明主,于是回到临淮散尽家财,全部换成武器和粮草,装满了三十车来投靠元起。
元起和鲁肃一日长谈之后,当即任命鲁肃为幕宾,负责协调文武官吏之间的调度。
此后半年,元起只提出治理南阳的大略方针,然后完全放权给顾雍和鲁肃,两人在对元起的方针进行详尽的核实与补充,然后在宋琼等人的帮助下,把元起的政策完美无缺的实施下去。
在众人的努力之下,宛城恢复了原来的繁华,城中百姓安居乐业,成为了这个世界少见的几处世外桃源之一。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会,荆州牧元表召集各地官员前往襄阳进行集会。这种场合元起以前也是经常参加,毕竟他是北平太守,年底的年会怎么可能少得了他呢?只是今年的年会与以往却不尽相同。以前元起是在幽州参加年会,幽州牧是自己的父亲元鹰,而今年却要在荆州参加,主持者则是荆州牧元表。
为此,元起特意从秘宝中,精心挑选出来一件玉佩,这件玉佩有延年益寿的功效,长期佩戴可以减缓人体的衰老。
把玉佩装在精美的盒子里,元起带着赵虎和二十名天归营精锐就出发了。一路向南,元起一行人快马加鞭,经过几天的行程之后,进入了襄阳地界。
刚一进入襄阳,就能感受到极具年会意味的气息扑面而来,街边到处都是贩卖各种东西的小商贩,熙来攘往的人群,就好像是永远也不会断流的长江一样,在街道上奔流不息。
放缓了马速,元起等人一边兴致盎然的观望商贩们贩卖的各种物品,一边缓缓向前行进着。忽然,一队人马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