懊悔过后,元起立刻写了一道诏令,派快马火速赶回燕京,让水军都督甘静带领两万麒麟军精锐,开动新式战船沿海南下,前来助阵。练兵已久的麒麟军,这次终于有用武之地了,想必六万水军自甘静以下,都已经憋得嗷嗷叫了,这次就让他们前来战个痛快!
第二百四十五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尴尬的笑了笑,元起连忙岔开了话题:“依某看,这种弩炮想要达到最佳效果,用普通的木头是不行的,一定要用枣木才行,枣木质地坚硬,虫不易驻,耐水行也很好,是制作弩炮的不二选材。”
王冶子等人的思维,立刻被元起的话拉回到弩炮的选材上来,再也顾不得对元起的幽怨了。其实,将作监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探求**,极为强烈,他们以亲手造出这个世界所没有的东西为骄傲,这种特质,在普通人的眼中,可能有些偏执、有些古怪,但是元起知道,这种特质,正是他们探寻未知的动力,放在后世,几乎每一名有成就的科学家身上,都能找到这种特质的影子。
思索了片刻,王冶子开口说道:“不错,枣木对张力的承受能力,也要远高于普通的木材,如果用枣木来制作弩炮的话,甚至不用改良,弩炮的威力和射程,也会再上一层楼,没想到君侯对将作之道,竟然也有涉猎啊。”
元起嘿嘿一笑,然后把后世宋朝的三弓床弩原理,简单给王冶子等人讲解了出来,并点明三弓床弩的特点,是一枪三剑弩,也就是说,三弓床弩可以配备四支弩矢,一根粗如标戟,另外三根则是和长剑的体形类似,作战的时候,既可以选择力量性的标枪弩发射,也可以选择速度性的三根剑弩发射,还可以同时将四根类型不同的弩矢同时发射出去。
随着元起的讲述。王冶子等人的思维顿时被打开了。后世的很多东西,人们不是没有制作出来的智慧,只是没有人会往那个层次上去想罢了,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导致的,并不是人们没有这个能力。当然,马钧的思维还是比较超前的,他可以触类旁通,发明翻水车等等利于农耕的器物出来。
在元起的讲述中有了一种顿悟的马钧,迫不及待的转身向身后的弩炮走去,他有一些想法,需要经过和弩炮实体的对比之后,才能下定论。因为太过沉浸于对弩炮的改良,马均甚至都忘记了向元起行礼告退,直接把元起当做了空气。
元起有些惊愕的看着马钧的背影,随即摇头笑了起来,这简直就是后世人们口中的工作狂啊,一心只会扑在研究和工作上,整个心思除了研究之外,再也没有容纳其他东西的地方了,连对上司基本的礼仪都给忽略了。在后世,元起见过不少类似的人,他们是企业中的中坚力量,企业靠着这样的人,不停地开发产品,进行利益创收,但是这一类人,却很难得到升迁,因为他们的脾气秉性,让上司对他们是又爱又恨,在依赖他们技术的同时,却不会给他们升迁的机会。不过,元起的心胸很是豁达,他对马钧,只有爱,而没有恨。
王冶子在旁为马钧辩解着:“君侯,德衡(马钧的字)作物成痴,倒不是有意怠慢君侯……”元起大度的一挥手,笑呵呵的说道:“某能理解,某也没有要责怪德衡的意思。本来,某还想讲述其他的几样东西给德衡听,现在看来,只能劳烦王大人转述给他了。”
一听到元起还有其他的稀奇物的讲述,王冶子的心思立刻被吸引了过来,吩咐一名工匠去招呼其他的弟子,然后亲自跑到房中,端了一把椅子出来,顺带还给元起拿来了一壶茶,正是元起研制出来,让太始商会贩卖的六阳雪名茶。敢情,王冶子是怕元起说到一半口渴,那可就太扫兴了,看王冶子的样子,是准备把元起肚子里的东西,一股脑全给挖出来一样。
随后,被王冶子派去招呼其他弟子的人,也回来了,跟在他身后的还有十个人,这是王冶子的亲传弟子,算上正在一旁的弩炮边苦思冥想的马钧,一共是十九人。这十九个人都是王冶子手把手教出来的,每个人都有着不凡的技艺。同时,他们也都是燕京大学毕业的学员,对元起的忠心也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元起也不担心新式武器的研发,会在研发过程中被泄露出去。
其实早在两年前,元起就对将作监的管理进行了规范,对将作监军器这一部分的生产,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核心机密只掌握在王冶子、马钧等少数人手里,每一种武器的核心构件,都由他们亲自完成,大多数工匠只是铸造一些看上去很平常的部件而已,根本就不知道核心部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另外,对武器整体的安装,则是由另一批工匠来负责,他们只负责安装,不参与铸造。元起就是采用这种流水作业、分而治之的办法,尽可能的保证军中那些跨时代的新式武器,不被其他的诸侯探秘到详情的。迄今为止,除了天归军和飞龙军名扬天下的斩马刀和罗睺龙角枪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之外,其他的先进武器,依然是元起一人独有,其他的诸侯想破脑壳,也仿造不出来。而斩马刀和龙角枪,没有元起独创的天归八斩和飞龙九式,根本也发挥不出什么威力,就算其他的诸侯效仿成功了。也是鸡肋般的存在。
看着眼前十九个出色的工匠,元起的心中感到很是踏实。有这些能工巧匠的存在,元起就已经领先其他诸侯一步了,随着在燕京大学中学艺的生员们逐渐成熟,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良匠出现在他们的队伍中,逐步扩大将作监的规模,等到一、两年之后,弩炮等先进武器,就可以成批量的生产,大规模的配备到军中了。
伴随着心中的喜悦。元起详细的讲述出了另外两种战场上的大杀器原理。第一件。名字叫做天女散花,其原理和后世的地雷差不多,只是内部的填充物和地雷不同,是利用火油配合一定数量的硝碳、硫磺等混合物。填充到西瓜大小的铁弹中。然后或用手抛。或用抛石机抛射,也可以埋在地下做成触发物,一旦铁弹的外部受到剧烈的撞击。或者是引信被触发,就会发生爆炸,铁弹表面的铁皮被炸开,破碎成细小的铁片,向四面八方激射,故名为天女散花。这个东西,是元起根据后世地雷的原理想出来的,其难以攻克的问题在于,如何调配铁弹内部的填充物比列,以及铁弹适合的厚度,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既要保证能够被炸开,又要保证内部的填充物受到震动之后会产生爆炸。元起不敢保证,这个东西一定能被研制出来,但是在后世的历史上,明朝时期,曾经出现过触发式的水雷,说明古人对火药的运用,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技术,这种技术,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的,必定是经过成千上百年的实践,才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方法。现在元起的手中掌握了扶余的油田,完全可以利用凝固状的火油,配合硫磺、硝碳研制出全新的火药,一种比首发于隋朝时期的三元体系更加全面的火药。
相比于天女散花,元起讲述的第二件杀器,就切合实际的多了。这是一种新式的战船,和汉代常规的楼船以及艨艟战舰不同,元起提出的这种造船方式,整个船舷与船底之间,是呈现倒三角形状的,而不是常规的平底形状。这种战舰和后世的战舰已经有些类似了,更利于乘风破浪,极大的加快了战船在水面上的航行速度。为了把新式战舰的速度发挥到极致,元起提出,应该采用比手划桨更为先进一些的方式,即为脚踏划桨。人类腿部的力量远比手臂的力量要大,因此采用脚踏的方式,是肯定比手划桨的方式更能加快战舰的航行速度的。对于能够发明出脚踏翻水车的马钧,元起坚信这一点肯定难不倒他。
同时,元起还单独提出一种应广泛安装在战舰上的大型武器——拍杆。所谓拍杆,就是利用杠杆原理,再加上机械力量的辅助,将两根坚硬且粗长的木杆,成v字形安装在战舰上,一根木杆用作固定,另一根木杆则是杀敌的武器。拍杆运作起来的时候,固定作用的木杆静止不动,而杀敌作用的木杆,则是在杆头上绑上重物,然后从高空呼啸落下,对临近的敌船造成杀伤,或者击破敌船的船体。就像是一支巨大的苍蝇拍,狠狠的拍击苍蝇一样;又像是后世的建筑工地的吊车,失去控制后从高空落下一样,其威力不言而喻。
天女散花、弩炮在加上装备拍杆的新式战舰,如果这三种跨越时代的武器能够被研制出来,然后装备到军中,那元起的马、步、水军三军的战斗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等到那个时候,元起的部队,就会变成半机械化的部队,足以在这个时代纵横天下了。
第三百一十二章 吓唬()
中原,官渡的宇宫军大营中,宇宫照烈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袁丁战败的消息,当即召集麾下文武众人,一起商讨下一步的进军战略。
现在冀州北方的三个郡已经落入了元起的手中,可以说已经有三分之二个冀州落到了元起的手里,宇宫照烈开始有些着急了起来,他可不想最后一点好处也捞不到,让元起全据整个冀州。尽管在元起的牵制下,宇宫照烈已经从袁丁手中夺下了青州半部,还在泰山和孙策的口中夺食,拿下了荆州北部的上庸等三郡,可宇宫照烈还想在冀州分一杯羹,毕竟冀州是中原第一大州,冀州的每个郡都有着惊人的富庶。
宇宫照烈把自己的意思隐晦的说了出来,表达了自己求战的**。宇宫照烈的心情,大家都可以理解,毕竟宇宫军和元起的燕军名义上是盟友,如果最后元起占据了整个冀州,而宇宫照烈却没能在冀州占据哪怕一个郡,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可是愿望是一回事,现实则是另外一回事。负责驻扎在黄河北岸,与宇宫军对峙的袁军主将审配,生性严谨,在官渡的北渡口星罗棋布的排下了大阵,把宇宫军所有可以渡河的港口都封死了,想要杀到冀州境内去攻城略地,审配就是亟待解决的一只拦路虎。而审配虽然没有过人的武艺,但却有惊人的胆识和过人的智慧,想要突破审配的封锁线,似乎只有硬碰硬的来一场对攻,而且必须一战而定击溃审配的部队,宇宫照烈才能把触手伸到冀州去。在兵力相差无几,甚至还略有不如的情况下,宇宫照烈知道。谁先着急渡河,谁就已经处于了劣势,半渡而击之,可以让审配十分轻松的把自己的大军击败。这就是宇宫照烈急于进军,却感到无处下手的症结所在。
经过短暂的沉默之后,被宇宫照烈誉为鬼才的郭嘉站起身说道:“主公,审配的收缩防守、重点布防。就像是一个坚固的乌龟壳,我军很难咬破它。可是越坚固的堡垒,往往越容易从内部土崩瓦解,我们应该想办法从袁军内部,击溃这座堡垒,啃掉袁军的乌龟壳。”
把荆州三郡的事务暂时交给夏侯惇代管。返回到宇宫照烈身边的宇宫仁问道:“我们又不是神仙,怎么才能让袁军的内部出现问题呢?难道随便吹一口气,就能把北岸的十三万袁军吹跑吗?”
宇宫照烈的另一大谋士戏志才开口说道:“子孝(宇宫仁的字)将军,奉孝并不是那个意思。依忠(戏志才名为忠)来看,奉孝应该是指袁谭那个二世祖了。或许,他可以成为我军取得胜利的一把钥匙。”
听了戏志才的解释,宇宫仁显得更加迷茫了。不解的问道:“袁谭是袁丁的长子,他怎么可能胳膊肘往外拐,把北岸的十三万袁军送进水深火热之中呢?”
宇宫照烈忽然长声笑道:“子孝,你啊,你的心思就好像是一杆标枪,直挺挺的没有变通,在战场之上,两军对垒之际固然可以冲锋陷阵。斩将杀敌,排兵布阵和把握战机的能力也不差,可论起运筹帷幄,你可就比奉孝和志才差得远了,他们两人的心思,简直就是九曲蜿蜒的黄河,能把你摔出十八条街去。你日后还是多向他们讨教讨教吧。”
转过头看向郭嘉,宇宫照烈笑着说道:“奉孝,你可是已经胸有成竹了?”郭嘉回以一笑,很是自信的说道:“主公。袁谭和他的几个弟弟一样,都是出了名的纨绔子弟,想让这样的纨绔上当并不难,主公只需给嘉调派五名死士,嘉就能让袁谭胆战心惊,越过审配,把布置在各个防线上的袁军撤回去,说不定,还可以借此挑起袁谭和审配的矛盾,把审配的指挥权架空。”说到这里,郭嘉忽然沉默了一下,脸上的微笑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坚定地神色,严肃的继续说道:“主公放心,这一次,嘉绝对不会再把事情搞砸。”
郭嘉的最后一句话,让宇宫照烈麾下的一众文武感到很不解,不知道一向神机妙算的郭嘉搞砸了什么事情。别人不知道,可宇宫照烈是很清楚的,郭嘉的心中一直在为没能成功刺杀孙策而自责呢。不过这件事仅限于宇宫照烈与郭嘉两个人知道,因此郭嘉也就没把话说开,这种话如果传扬出去,说不定立刻就会引发元宇宫联军的破裂,别忘了,孙策可是元起的首席大弟子,在燕军中,孙策的兵马都督周瑜可是率军三万来助战的,元起和孙策之间的感情,显而易见是十分坚实的。联盟一旦破裂,那宇宫照烈可就真的不能在冀州捞到一丁点的好处了,还会为自己树立元起这样一个强敌,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对于元起,现在手握四个半大州,麾下兵马三十余万的宇宫照烈,还是相当忌惮的,宇宫照烈清楚的知道自己和元起之间,早晚必有一战,胜者,就是壮汉新的代言人,而败者,不用多说,肯定是连身家性命一起搭进去。在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之前,宇宫照烈是不想和元起开战的。
很是默契的向郭嘉点了点头,宇宫照烈只字不提刺杀孙策之事,而是问道:“有几成的把握?”郭嘉细细的推算了一下,然后答道:“至少六成。”
听到郭嘉的回答,宇宫照烈哈哈笑道:“两军对垒,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这条离间计,别说有六成的把握,即便是有一成的把握,也可以尝试一下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