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世凯跪下磕头:"谢皇上信重,臣绝不让朝鲜失之我手。"

    看着袁世凯退下,丁云桐伸个懒腰,现在要好好思考工业化的步骤了。

    所谓工业化,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前世的苏联两个五年计划下来,就从世界第五位和欧洲第四位,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这是因为苏联毕竟还是有沙皇俄国的工业底子在,说俄国工业差,那是相对于英法德等而言,事实上还是有较强工业实力的,弱的是工业母机的制造能力,跟中国的一穷二白还是有区别的。

    所以丁云桐把工业化的目标,定在初步建立工业体系上,工业总量的追赶目标应该是欧洲列强里工业实力最差的意大利。

    但这已经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要知道前世的日本,这样掠夺,这样玩命发展,最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还没追上意大利呢。

    到了1913年,日本制造业只占世界份额的1,而意大利是2。4;人均工业水平也不如意大利;钢铁产量25万吨,不到意大利93万吨的三分之一。更是不到奥匈帝国的十分之一;唯一超过意大利的,只有能源的消耗量。

    当然对中国来说,人口,资源、土地、消费市场都远远大于日本,追赶起来应该不会这么辛苦。

    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三个前提。

    第一。绝对的中央集权。

    如果搞民主协商,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一人一个几把,各尿各的尿,到最后只会一事无成。只有中央集权,才能全国一盘棋,调动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力量办大事。而要做到中央集权,就必须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这就有独裁的必要性。

    第二。要有合适的外部环境。

    西方发达国家必须市场饱和,要有强烈的出口**,不仅仅是工业产品,还包括机器设备和制造技术。前世的苏联工业化,正好碰上经济危机,西方资本需要投资出路,尤其需要用出口来带动经济和就业,使得苏联能够成功"抄底"。

    第三。要有发展的资金。

    有了决心,有了好的环境,但自己还要有钱才行。别人的机器设备再好,技术再先进,愿意卖给你,你也得有钱买才行,那钱从哪里来呢?

    丁云桐认为,自己通过一系列措施,初步实现了中央集权,暂时没有公开的反对派。第一个条件满足了。

    而此时的西方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德国和美国,工业生产规模急剧扩张,但却没有足够的消费市场,生产的东西没地方卖,殖民地早就被英法抢光了。德国正是因为没有地盘,消费市场都被英法占据了,才会打第一次大战。如果中国搞工业化,那么西方,尤其德国和美国将成为最好的供货商。所以第二个条件也满足了。

    最麻烦的是第三个,钱从哪里来。

    华夏银行的那一亿多白银,可以解决眼前的困难,但从长远角度来讲,还只是几个小钱而已。要知道,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可不是几亿,几十亿就能够用的。

    当工业化开始时,中国将从西方引进技术、机械设备、外国工程师,甚至会整厂整厂的引进。将会兴建大量的钢铁厂、水电站、化工厂等,包括电讯、冶金、农机、化工、机床、电力、石油和煤炭等所有方面的工矿企业,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初步完成重工业的建设,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这一切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从哪里来呢?

    所谓资本的原始积累,都是血淋淋的,对于落后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十九世纪末,沙皇俄国的工业化是依靠残酷掠夺农民,用粮食来换工业品,出口贸易的一半以上是谷物。

    苏联的工业化也是靠掠夺农民来获取资金,而且更加的残酷血腥。就是以国家核定的低价收购粮食,苏联政府强制收购的谷物价格仅相当于其成本的13。2%,土豆价格仅相当于其成本的7。5%,然后通过不断的出口粮食,以获取资金推进工业化。

    同时取缔农民对余粮的拥有和贸易权,但这个"余粮"事实上没有任何标准,其实也强行夺取了农民的口粮以满足定额。因此大饥荒在所难免。

    原先许多专家倾向于,最保守估计仅在1932至33年就饿死了五百万以上。但后来解密的1937年的克格勃档案,"粮仓"乌克兰是最严重的灾区,共饿死了七百多万人。导致2006年11月28日,乌克兰议会通过决议,认为这是一种"种族灭绝"。但就在同一年,苏联向美国出口了四万吨的小麦,以换取资金和设备。

    通过掠夺来的粮食出口,苏联向西方换取五年计划所需的各种工业设备,甚至包括整套工厂设备,比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哈尔科夫拖拉机厂、哈尔科夫电机厂、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联合企业、第二巴库联合企业、尼科波尔特钢厂、莫斯科“阿芙乐尔”钢铁厂等等。

    日本明治维新同样如此,进行地税改革,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政府向地主征收货币,地主却向农民征收实物。而政府又滥发货币导致通胀,使货币贬值,最后农民受到极重剥削。同时政府将税率订的极高,是同时期西方国家的好几倍。通过重税来剥削人民,进行原始资本的积累。直接的证据就是明治维新初期十年内,平均每年农民暴动达到了24次。

    在这一点上,颇像前世的天朝,通过重税来剥削人民,暂时性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并以此来供养一个庞大的官僚集团,来维持政府的统治。

    两者的区别是,明治维新的利益集团是财阀和寄生地主。天朝则是世袭官僚集团,以及与官僚结合的洋买办与土财主。

    总而言之,要想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金,就必须压榨农民,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以饿死几百几千万人为代价,征集粮食,以换取西方的技术和设备。毋庸讳言,这不是长久之计,但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工业化,这是必由之路,没有别的捷径。

    无论是帝国主义,还是哪个主义,虽然披着不同的外衣,但在这方面本质相同,手法类似。区别的只是谁比谁更残忍,谁比谁更血腥,当然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独裁者在上,万民皆是蝼蚁。蝼蚁也是生命,蝼蚁饿死个千百万,又有谁会同情。

    丁云桐决心已定:"要想有大炮,就不能要黄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但接下来该挨饿了。"

第九十一章 出使朝鲜() 
更新时间:2014…01…18

    思路定了,丁云桐决心再准备几个月,就全面启动。在这几个月里,要做好几件事。

    第一。联络西方各国,尤其是英法德美四国,为工业化做好外部准备。中法战争的胜利,极大的遏制了西方的贪欲。想要在中国身上占便宜,得掂量掂量是否愿意付出代价。这样各个强国只能暂时把注意力放在经济上。

    第二。将原先的户籍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强化,重在落实。派出巡视组,抽查地方,哪里落实不到位,当地一把手斩立决。

    第三。所有宣传部门要做好一切准备,歌颂盛世,粉饰太平。要组织一些老艺术家,如豫剧、越剧、黄梅戏、淮剧、秦腔、川剧、泸剧等等,下地方,走基层,田间地头,村镇集市,进行慰问演出,宣传天子恩德,皇帝的关怀与温暖,口号"圣上与大伙儿心连心!",用这种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宣传皇帝的亲民形象。

    第四。军队要抽调一部分,组成快速反应部队,随时应对非法聚集行为。将各种危害社会稳定和谐的可能性,扼杀在萌芽当中。

    第五。选定四川作为特区,首先实施余粮收集制,因为这里本来就是重要粮食产地。而且丁云桐觉得目前手上的武装部队数量有限,十几万巡防营加上几万近卫军。假如全国一起上马,到处造反,烽烟四起就麻烦了。

    同时政策实施过程中,也需要积累大量实践经验。

    比如,如何阻止人民私藏粮食,拒不缴纳?

    如何让人民互相监督、互相揭发、互相告密?

    人民造反应该怎么镇压,既要杀一大批人,又不能全杀光,这个尺度该怎么把握?

    假如粮食没了,怎样有效阻止人民逃荒流动?

    假如饿死几百万人,怎样掩盖消息,封锁新闻?

    万一消息泄漏,该怎么应对,宣传工作该如何开展,该如何强有力的"辟谣"?

    。。。。。。

    这些都将是新形势下的新课题,直接考验执政能力。所以有必要设立特区,以获得经验,只要工作顺利效果好,才能逐渐推广到全国。

    本来丁云桐是想把越南作为第一个目标,但想想还是不妥。越南搞的太惨,对其他地区有一个不良的示范效应,比如越南的南方,朝鲜,缅甸,泰国,甚至包括中亚,未来的征服难度会加大。

    丁云桐想好了:"死一个也是死,死一千万也是死,少死几十万也不会有人夸我慈悲。

    死一个人跟没死人,这感觉差别很大。但死一千万跟死五百万,心理上感觉完全一样。

    饿死个几千万吧,就算是饿死一个亿那又怎样,中国照样人口大国。

    就假装当初虫子们没有进入妈妈们的肚子,就假装天朝的计划生育提早了一百年,就假装饿死的都能上天堂,到时候你们还得感谢我!此时的四川人口达到四千多万,数量居全国第一,就准备饿死它个一千万吧!英烈们已经教导过我们,只要社会主义真,革命自有后来人,中国人民是永远也杀不完的!"

    1882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少年,在中国的西南划了一个圈。不久,将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坟,奇迹般地聚起座座粮山。。。。。。。

    3月26日,清晨,黄海上,一支威武的舰队,正在匀速向朝鲜仁川方向驶去,军舰的船头上都挂着黄龙旗,这正是丁云桐派往朝鲜的新舰队。

    但这黄龙旗和原先有一点不同,张牙舞爪的黄龙嘴里,衔着一颗闪闪的红星,这是根据皇帝圣旨而做的修改。

    丁云桐的意思是:近卫军就是那颗红星,包括陆军还是海军。朕是真龙天子,近卫军是朕嘴里的宝贝,红星照朕去战斗嘛。

    此时,新任中国驻朝鲜全权代表袁世凯,就站在旗舰青龙号的甲板上,默默的眺望着远方的海天一色。

    在几百年的时间里,黄河的出海口一直在江苏北部,浑浊的河水直接排入黄海,使其海岸线一带呈黄色,黄海之名由此而来,直到1855年黄河决口,才改道山东北部。

    此时的黄海上,一片宁静安详,静谧的就像一个人工湖。平整的海面,就像一块光滑的绿色大理石地板,在前方无边无际的延伸,在后方却被军舰的白色航迹分割了。

    几只海鸟在空中来回的盘旋,微风中送来阵阵的腥味。袁世凯闻着这股腥味,不禁心中感叹:"这人生际遇之离奇,实在难料。不久前,还在大陆南端的越南战场,现在却要到大陆

    的北方。中国自古以来抵御外寇,都在西北,界限分明。哪像现在这样,万里海疆门户洞开,一旦有事,世界诸国应声而来,浩瀚大洋犹如康庄大道。李白诗云千里江陵一日还,那是妄言。可如今处处火车轮船,真正是千里之遥却朝发夕至,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啊。"

    想到这,袁世凯不禁雄心万丈,扬声道:"大丈夫立世,自当纵横四海,处千年之变局,立不世之奇功,方不枉此生,岂能老死在炕头!"

    "好气魄,袁大人好志向!"后面有人击节叫好,原来是舰队司令刘步蟾。

    他笑着走过来:"袁大人,此番赴朝正可大展宏图。"

    中法战争期间,为了显示中立,英国召回了海军教习琅威理。战争结束后,中方重新提出了申请,但琅威理一时还未能到任,舰队训练都由刘步蟾负责了。

    袁世凯赶忙说道:"不敢当,下官几句狂言,让将军见笑了。不知朝鲜何时能到?"

    "快啦,估摸着过了晌午就到了。"

    "那真是万分庆幸,幸亏今日风平浪静,若再像前日那般浊浪排空,只怕到了朝鲜,下官就难保天朝威仪。"

    说着两人都笑了起来,但他们说话都很小心,不敢乱开玩笑。他们都知道军舰上也有军法处的密探,万一有什么不该说的传到皇上耳朵里去,京城里发生的事大家可都心知肚明啊。

    午时,舰队终于抵达了仁川港。

    中国驻朝副代表马建忠,以及朝鲜官员御史鱼允中,工曹参判金弘集等,已经在港内守候。在等待的人群中,甚至还混杂着一个身着朝鲜装束的日本人,正是日本驻朝使馆的参赞铃木金太郎。

    在礼炮声中,中国舰队的七艘军舰以整齐的间隔,鱼贯而入港口。军舰上彩旗飘飘,大炮林立,官兵双手皆放背后,排列两舷。舰身全部银灰色涂装,在正午的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雄壮威武,气势磅礴。

    码头上的人们个个挢舌难下,惊叹中国海军军容之盛。马建忠等人笑逐颜开,而铃木金太郎则是面色凝重。

    袁世凯事先已被皇帝告知,这鱼允中虽然与闵氏集团交情深厚,是"闵门八学士"之一,但他与金弘集都是亲华派,也是日后亲华的"事大党"三巨头中的两个,与亲日的"开化党"誓不两立。因此,袁世凯对此二人极为客气,着意笼络,宾主相谈甚欢。不仅是谈论政事,也包括诗词文章,要知道这些朝鲜官僚,其儒家文化功底可丝毫不亚于中原。

    在仁川休息一夜后,第二天,一行人开始前呼后拥着前往朝鲜首都汉城。

    汉城原名汉阳,意思是汉江之北。定都之后,改称汉城。汉城的大西门,又称敦义门,因为朝鲜的宗主国是在西方,所以大西门也作为正门,中国来朝的大臣都从西门入城。

    在大西门外,有一座迎恩门,专门用来迎接天朝使臣,是中朝宗藩关系的铁证。前世甲午战后,迎恩门被拆掉,建起了独立门。按照规矩朝鲜国王是应该在迎恩门跪接使臣的,但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