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剑与润之、朱德等坐在前排,一名漂亮女兵声音甜美报幕,首先是女生合唱,十送红军,五月的鲜花。乐队伴奏不太规范惨杂在一起,有风琴、小提琴、二胡,还有铜号之类的西洋乐器。随后的男女独唱不断掀起**,现场掌声雷鸣、群情振奋。史无前例的演出带来一股别样的韵味,让现场的人们如醉如痴。几乎每支歌曲都唱两遍,观众依然不依不饶,文工团首场演出大获成功。
最后文工团长艾红星道:“同志们,今天晚上汇报演出的歌曲,有三分之二大家是第一次听到。这些旋律优美的歌曲都是欧阳总参谋长填词,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欧阳总参谋长献歌一曲。雷鸣般的掌声顿时响起,欧阳剑无法推辞只好上台。“同志们,今晚文工团的演出非常精彩,优美的旋律奏响了新的一年的号角,预示着我们红色根据地蒸蒸日上。”
“为了给大家助兴,我清唱一首著名的蒙古民歌,歌名叫做《鸿雁》,这首歌是描写蒙古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反对暴政争取自由的故事。“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旋律缠绵铿锵,意境悠长,辽阔的大草原、彪悍的蒙古汉子似乎呈现在大家面前。尤其是欧阳剑略带沙哑的、有磁性的嗓音,把大家带入天苍苍野茫茫之中,”一曲唱吧,洗星海第一时间记下了简谱,现场又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新年过后,军委鉴于文工团一炮走红,认为文工团的演出非常成功,尤其是对于提升部队的凝聚力,陶冶官兵的情操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随即军委下令文工团下部队巡回演出。作曲家洗星海认为欧阳剑肚子里还有货,在其拼命纠缠下,欧阳剑只好把自己所知道的歌曲和盘托出。有些歌曲根本记不清歌词,也就意为很多经典歌曲旋律依在,可是歌词变了。
第182章钢铁()
欧阳剑在瑞金过完旧历年才回转云水县城。回到云水县城第一个好消息是:云水县城钢厂第一座炼钢高炉投产。高炉是去年年底赫尔曼从美国买回来的一座小型炼钢炉,每次冶炼废旧钢铁10吨。这是一期工程,根据规划三年后要完成4期工程,达到每天冶炼40吨废旧钢铁的能力。高炉也具备把铁矿石冶炼成钢材的条件,但是江西没有铁矿石,因此按照计划只能冶炼废旧钢材。
回到云水县城次日早晨,在冶金研究所所长林一凡陪同下,一行人出云水县城前往西部山区。逸马沿着四通八达的山区道路奔驰了大约一个小时,来到一座悬崖前。悬崖高度大约有七八十米并不险峻,悬崖前面是一块平地,平地大约有两个足球场的面积。钢厂选择在这里,一是这里地势与外部的通道顺畅,二来此处悬崖有一个天然的巨大洞穴在悬崖处凹陷进去。
工程部队就是利用这个洞穴,构建了一期炼钢炉的厂房,洞口被石块砌筑,并形成一个拱圆形门洞。两侧施工部队依然施工,那是为后期炼钢炉准备的厂房。路上林一凡介绍道:“总参谋长,高炉是去年10月份从美国运回来,经过半年的紧张安装、调试正式投产。赫尔曼年初运回来一船废钢材,大约有1万吨废钢铁。我们把能用的废钢铁挑选出来卖了一部分,剩下一部分储藏起来。无法利用的废钢铁集中回炉。”
“我想知道,从美国运回来的废钢材可利用率有多少?”“大约百分之七十,百分之三十无法再利用必须重新回炉。”一行人到达钢厂进入洞穴厂房,厂房内很简陋马达隆隆作响,一台蒸汽锅炉正在运行并提供强大动力,炼钢炉旁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忙碌。在林一凡介绍下,欧阳剑与钢厂厂长见面寒暄。简短的介绍结束后,厂长亲自陪同并引导参观。
林一凡一边参观一边介绍道:“炼钢的焦炭是萍乡出产的,目前萍乡煤矿的焦炭厂已经投产,它生产的焦炭专门供应钢厂。炼钢炉的动力主要来自两台20吨的蒸汽锅炉,虽然落后但是比筹建发电厂划算,战争状态下发电厂无法生存,采用蒸汽锅炉作为动力,此举非常实用。目前我们所有工厂的动力都采用蒸汽锅炉而且自成体系。”
欧阳剑点点头问道:“蒸汽锅炉在战时是无法购买的,什么时候我们自己可以生产锅炉?”“估计明年我们的锅炉厂能投产,主要生产20吨以下的锅炉,满足兵工厂和重要工厂之需没有问题。此外我们第一座机械加工厂也准备投产,估计3年后我们就不用进口机床了。伴随我们工业体系的不断扩大,急需各种技工。为了满足日后工业发展,目前我们已经筹备了一座综合技术学校,估计年底能开学。”
欧阳剑戴上特制的墨镜,观察钢炉冶炼情况,炉内跳动的火焰、奔腾的钢水,展示出动人的画面。随后欧阳剑又接见了几名德国来的工程师,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纷纷赞扬在如此简陋、恶劣的地方建起了炼钢炉。并对中国工人的干劲和施工速度,由衷的钦佩。接见完德国工程师,林一帆喜滋滋道:“德国人在工程制造、机械加工等领域,的确经验丰富,他们加盟使我们的制造水平提高了很大一块。尤其是德国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令人钦佩。”
“德国是工业大国、人才济济,也许是天意,赶上欧美经济萧条,否则我们哪有这样的机会。什么最总要?人才最重要!要严格要求我们的工程师、技术员,虚心向德国人学习。下一步我们的技术学校也要聘请德国教师,储备大量技术人才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目前我们时刻面临战争的危险,无法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但是战争总有一天会结束的。只要我们储备了人才、技术,战后的工业化进程就会产生跳跃式的发展。也许日后中国利用战争的契机,能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反侵略战争做准备,而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
“总参谋长,你的话总是那样振奋人心。我不会辜负你的期望,我会加倍努力!”林一凡有些激动。欧阳剑接道:“别看日本军国主义嚣张,如果他胆敢发动侵略战争,一定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日本毕竟国土狭小,资源奇缺。尤其是他的人口不足以支撑长期战争消耗,只要我们下定抵抗到底的决心,哪怕打他十年,也要让日军在华夏的土地上碰的头破血流,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而眼前的一切是我们取得胜利最起码的条件”欧阳剑的自信,再一次感染林一凡。
“总参谋长,一开始你筹建钢厂我有抵触情绪,原因是江西没有丰富的铁矿资源,筹建钢厂等于无米之炊。可是你的眼光居然瞄向美国的废钢铁,尤其是欧美处于经济萧条时期,花费少量金钱便能囤积大量钢铁这是最聪明的办法,现在我才明白,你的目的是囤积大量废钢铁为战争做准备。””是的,未来几年我要全力进口美国的废钢铁,能进来多少要多少。”“目前各行各业都需要钱,我担心后续资金出现短缺。”
“林工,我们赚钱的日子在后面那,钱你不用担心。虽然我不是商人,但是从洋人口袋里掏钱,我还是有把握的。现在对于进口废旧钢铁,你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把可以直接使用的钢材归类,集中储藏便于机械加工。至于从新需要冶炼的钢材,也要有目的的冶炼新的品种。此外你们冶金研究所要研制锰钢,锰钢的优点不用我说你应该清楚。”“难怪德国兵器部门大量需要锰矿,锰钢不仅有耐高温的特点,用锰钢制造的枪管、炮管能防止锈蚀,其使用寿命提高一倍。”
“此外,锰钢耐腐蚀特性,可以减少武器保养的费用,延长武器使用周期。”说到专业知识林一凡侃侃而谈。“林工,眼下我们有了钢铁原料,你们钢铁研究所要动手研制钢盔和军用水壶。尤其是钢盔,战时可以保证士兵的安全、减少战损。钢盔的难点在于正面和侧翼防护,此外还要做到轻便。”“我立即成立研制小组,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成果!”二人一边参观一边攀谈,走遍了钢厂的每一个部门。”
当太阳的最后一抹光辉,淹没在西方的地平线,二人骑马回转云水县城。次日,欧阳剑借着视察钢厂的东风,决定系统整合各个部门召开会议。地委书记毛泽覃、兵器总负责章汉夫、冶金总负责林一凡及个专项领域负责人到场。这次会议很重要,他要制定3年发展规划,并对各部门下达硬性指标,督促其务必完成任务。有两个专项研究项目人员没有到场,一个是青霉素研制小组,一个是原子能研究小组,这两个项目属于高度机密,不可能在公开场合曝光。
欧阳剑出台3年规划自然是有根据的,虽然日军加紧侵略步伐,但是国际形势及日本内部的情况,目前不具备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条件。何谓日本鬼子就是精明透顶,他们的野心是伴随条件的成熟一步步展开的。因此说日本在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绝不是偶然的。首先日本关东军在东三省日益稳固,东三省作为日本的后勤基地日益发挥作用,而国际形势是德国的强势崛起,老牌帝国英法不断退让,而此时美国单边主义大行其道,由此才给了日本树立起吞并中国的雄心壮志。
欧阳剑非常清楚,德国的迅速崛起,其野心给了日本人信心。由于英法采用绥靖政策,致使德国人野心逐渐膨胀。明年德国要出手收复萨尔,伴随英法不断让步,后年德国要出兵占领莱茵非武装区。德国在欧洲穷兵孰武,自然给了日本人做了榜样,因此后来出现德意日轴心国是水到渠成。日本一步步挑衅中国政府的底线,同时为加紧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伴随内外部条件的成熟,日军在37年爆发全面侵华战争绝不是偶然的,是完全有预谋的、是必然的。
尽管江西的历史发生了变化,但是不足以影响整个大局。尽管国共之间提前举行和谈,但是日本认为中国的现状依然是军阀割据的局面,说白了国民政府充其量就是最大的军阀而已,因此并不影响日本图谋中国的大局。在这种局面下,日本朝野并不太在意江西,江西的共党不足以影响整体战略。日本人大错而特错的是,共党里一个关键人物日后改变了整个中国战场的格局。
人员到期后欧阳剑开门见山道:“同志们,目前九江云水县城已经初步形成工业体系。我们的兵器工业、重要工厂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了迎接残酷的战争,我们在重点发展领域务必要产生突破,因此我拟定了3年发展规划。三年发展规划要求落实到每一项,而且我要出台时间表。下面我就发展规划细则逐一讲解······。”
“同志们,我们是在与日军赛跑。日后云水县城基地所发挥的作用,将决定江西根据地的稳固,也就意味着我们能不能守住江西的问题。目前我们这小小的基地在世人眼中无足轻重,但是我断定他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坐的各位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大家要切记。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大家回去后要根据三年发展规划,尽快拿出可行方案······。”
钢铁的脚步虽然姗姗来迟,但是他给各行各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并使各行各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当下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大,钢铁产量是重要的衡量标准,这在世界范围内是通行规则。日本二战最高峰时钢铁产量为760万吨,是中国的150倍,美国的钢铁产量是中国的1200倍。就钢铁对比而言,中国有什么资格对抗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国主义?这是当时国际上的普遍看法。然而,果真如此吗?
第183章天意()
3月份河北承德发生了一件改变时局的血案,一座小山村发生血案引起轩然大波,可以说一个小小的导火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3月份一天,40名日军气势汹汹进入承德地区一座小山村,穷凶极恶展开杀戮,当时有一户佟性家族7口被杀,最后导致小山村29人被杀,整个村庄几乎被灭绝。此恶行一个月后被披露立即引起全国人民愤慨,全国人民控诉日军残暴的同时,又掀起尽快形成全民统一战线一致对外的浪潮。媒体几乎把焦点完全对准国民政府,并谴责国民政府拖延谈判进程是人为制造和谈障碍。
历史惊人的相似但又不同,由于承德一个小山村发生血案,就在全国人民愤慨再一次掀起抗日浪潮之时。一个小小导火索引起西部地震,以鄂豫皖三省剿总司令张学良为首,17路军总指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为辅,5月初在西安率先发表声明,决定与陕甘红军联合,组建北上抗日挺进军收复东北失地。此举无疑是一场10级地震,老蒋惊闻顿时傻了。张学良、杨虎城联手率先与陕甘红军达成和平协议,意为西部几省要摆脱老蒋的节制,若张学良、杨虎城与共党联手,后果将不堪设想。
事件的起因是年初张学良从国外考察回来,被老蒋任命鄂豫皖剿总司令给予安抚。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义愤填膺指责张学良不抵抗行为是卖国,在公开场合张学良也承认不抵抗命令是他下的。张学良背负巨大的压力只好出国避风头。年初张学良从国外回来,恰好赶上国共和谈进行时。张学良了解了共党在江西已经做大,便游说老蒋尽快达成和平协议。可是老蒋不仅听不进去还当众训斥他一番。
在南京期间张学良拜访了周恩来,系统了解了江西的情况,由此认为国共之间再次合作是唯一的出路,而老蒋以各种理由拖延谈判,无疑是想继续实施攘外安内政策。这几年,张学良本人包括麾下的东北军官兵,几乎就是过街老鼠,无论在哪里都遭到谴责,由此张学良决定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张回到西安后属下将领纷纷鼓噪,恰好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由于屡受老蒋排斥,矛盾日益加深,二人一拍即合,借着承德小山村事件,导演了联手行动,我们姑且称为“西安事变”,此目的无疑是逼迫老蒋尽快达成和平谈判条款,顺乎全国人民意愿形成全民族统一战线格局。
九一八后,20万东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