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令色,汝送我入虎口,何来天意,莫非汝是天乎?”
张继先见这个老头还不悔改,不由呵斥他。
“小老儿不是天,只是通晓未来之事,小老儿知道小友你必定会死,所以才助你死,小友还要感谢我。”
“一派胡言,是人会死,连五岁的孩子就知道,难道杀生就是助天?”
“既然连五岁孩子都知道,天师为什么看不开。我非太一,不知天意。”
张继先听后,隐约感觉到一丝端倪,跪倒在地:“愿仙师解惑。”
“汝是何人?”
“张继先”
“张俊是谁?”
“张俊是谁,张俊是谁?张俊是谁!”
张继先嘴里嘀咕,眼神从迷茫中越来越亮。
他大笑起来,他想通了。
他和张俊就是两个人,只不过他拥有的是张俊德记忆。
就算张俊不存在,张继先也一样存在。
“多谢仙师救我,不知仙师如何称呼。”
他隐约猜出为什么自己没有成仙,估计陷入到太一的陷阱中,自己放弃了成仙的机会。
“称呼?姓名吗?我从来没有名字,两千年前,我是一只黑色的鸟,无名无姓。”
老人很感伤的说道,悠悠岁月,带给他太多悲伤。
“黑色的鸟,黑鸟,玄鸟。”
张继先想到这里,不由再次叩首,向这位商人祖宗叩首:“小道无知,愿天尊责罚。”
玄鸟接受了他的行礼,却没有处罚他,而是淡淡的说:“我的族人连累了你,于是让我来解脱你,三年之期已经满了,你也应该醒了。”
张继先这才想起,那个三年不能成仙的处罚,天界惩罚果然玄妙。
“小道,有一事,不知道该不该问。”
“你说吧。”
“为什么天尊没有出手相助呢?”张继先很好奇,这位商人的祖宗,在商周争夺天下中,没有漏过脸。
“天命在周,周革商命,此乃冥冥之中的天命,我不能相助,也相助不了。”
张继先没有想到这些天尊,既然也会迷信天意。
“什么是天意。”
“有始有终,传万代亦有终时。帝辛运气不好,半是天命,半是**。八百诸侯,六百皆朝镐丰。”
“那么封神呢。朝代的命运不能改,那么人的命运?”
玄鸟不再说话,只是淡淡说:
“生而正直者,死后为神,受万世之香火,享千秋的祭拜。”
张继先没有说话,比起在红尘中苦苦挣扎,或是在地府受罪,当神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知天上究竟是怎么一番光景,比起这凡间,又是如何?”
张继先还真没有见过仙界,按照书籍的记载,仙界应该很美。
“天上亦有凡间,只不过比起这里,多了一份清淡之心。”
玄鸟的话,让张继先大惊,他以为仙界就只有仙人。
“仙界究竟是怎样的情况,愿天尊详言。”
“此中妙趣,难与君说。”这话就是婉转的拒绝,按照他的修为,想描述仙界不过简单的事。
张继先见玄鸟不愿再谈,恭恭敬敬的告辞了。
他离开首阳后,不由望着满天的星空发呆。他很好奇仙界究竟是什么样子,仙界里面的凡间又是何种模样。
现在他只有一个目标,成仙,自己去看看九天之上的仙界。
同时,他对太一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如果不是玄鸟下凡提醒,他估计就遭道了。
不但如此,他好奇,事情已经过了三年多了,若是惩罚,那么就时间就多了,而且,为什么一定要在这首阳。
首阳,不食周粟,看来这位玄鸟表面对周朝没有什么不满,心底却是有些怨恨吧。
以谢仙火和自己的身份,要请动这位仙尊下界,明显是不可能的。
看来这位仙尊完全是为太一作对而来,这些天尊已经成仙这么久,怕是也没有放下一些东西。
第三十一章张林联手 相救党人()
回到阔别已久的龙虎山,张继先感慨万分。
这三年,虽然修为没有提升,但是心境早已经不是三年前那位下山的小天师可以比的。
再次坐上琉璃法座,望着面前的上百位正一弟子,他感觉到寂寞。
这些人都不是他传授出来的,他对这些弟子也说不上喜欢。
他有了收徒之念,想再次游历,不但要帮自己寻到一个弟子,还要帮李奇找到传人。
李奇传剑之恩,他是一定要报答的。
不过他还没有起身,道君皇帝又召他上京了。
张继先没有办法,带齐法器,再次向汴京出发。
三年不见,道君皇帝认不出眼前这个天师了。
他发觉,这个年轻的天师已经成熟了,不再是自己印象中的那位小孩子了。
“这次召先生进京,只是京师已经三个月未曾下雨,希望先生能来祈雨。”
提到祈雨,道君皇帝就是不爽。
那群白痴大臣,非要逼着他斋戒。
幸好他身边有神仙,不过林灵素又和蔡京闹翻了,林灵素非要处置蔡京才肯求雨。
不想斋戒,也不想抛弃蔡京,于是下诏把张继先请过来。
张继先听后,行礼说:“臣遵旨。”
说完,道君皇帝连忙安排宫人,让他们满足一切张继先一切要求。
张继先第二天就开始登台求雨,第十日便下雨。
道君皇帝,大喜,再次设宴。
在酒席上,道君皇帝估计喝多了,笑眯眯的向张继先说
“久闻卿家精通诗赋,不知今日是否能一见。”
张继先离席,行礼谢绝。
可是道君皇帝已经喝醉了,非要他写。
没办法,宫人端上纸笔,张继先思考了半刻钟,写下一首律诗。
“何心慰黎民,山川朝出云。
精诚动天地,丹恳在词文。
南亩苗初槁,西郊雨已纷。
林峦添郁郁,草木共欣欣。
休怪芝田茂,其如羽服勤。
穹苍岂私曲,汉俗足妖氛。
途路尘埃息,轩窗暑气分。
丰年慰农叟,盛德谢吾君。
枝润惊林鸟,厨清绝楚蚊。
上真何以报,惟把宝香焚。”
道君皇帝看后,不由大喜,借着酒兴,将这首诗用瘦金体誊写一番,送给张继先。
张继先跪倒在地,将皇帝墨宝接过,放好后再谢谢徽宗。
回到崇道观,张继先将这墨宝裱起来,好生收藏。
这张纸的价值可不简单,不好生保管,有人就可以打小报告。
这才回到观里,林灵素就派人来请他。
张继先虽然记恨林灵素把自己困在地府,但是想到林灵素也是道家高人,不去失礼,就来到林灵素府中。
在府中,两人聊了很久,最后张继先还睡在林府。
第二天,道君皇帝心情不错,再次邀请张继先来宫中,一起游玩。
不过这次他想到自己似乎冷落了林灵素,于是将林灵素也叫上了。
这皇宫内院,风景自然非同一般。
张继先虽然三年中也是饱览风光,不过那都是天然的,而这宫中风景,人工雕琢,别有一番滋味。
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一块碑。
石碑,在宫中不多,但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道君皇帝一笑而过。
而张继先和林灵素却免冠稽首行礼,这恭敬的样子,就好像那碑有什么神奇。
道君皇帝不由好奇的望了望,那碑上没什么独特的,写着几个人的名字。
这个碑,道君皇帝认得,是蔡京弄得元祐党人碑。
道君皇帝对上面那几个人都没有兴趣,既然蔡京想弄,就让他弄去吧。
不过这两位神仙对这碑行礼,他就好奇问:“两位爱卿,这碑上刻得都是奸臣的名字,你们为什么拜他们。”
张继先想了很久,才缓缓开口说:“元祐诸臣皆负天下众望,乞圣度从容。”
张继先不敢明说,毕竟这关系时政,虽然他对苏轼比较同情,但是他一方外人,还是不干涉朝政为妙。
林灵素就没有这些顾虑,现场作诗一首:“苏黄不作文章客,童蔡反为社稷臣。三十年来无定论,不知奸党是何人?”
道君皇帝见这两人都这么说,想想因为苏黄这些元祐党人得罪两位神仙,明显不合算。
他点点头,示意他会处理这件事的。
看见皇帝表态,**两人相对一笑。
这些都是林灵素安排好的,林灵素本来就是苏轼的弟子,这次苏轼遭殃,他准备报答。
而且还是自己的老对头蔡京向苏轼下手,林灵素必须帮忙了。
不过就凭他的力量,想扳倒蔡京明显是不可能的。
于是他想到张继先,张继先这个有道高人一定会帮自己的。
请来张继先后,他先是道歉,说自己一直没有好好招待张继先。
在喝茶的时候,他不由流泪。
张继先自然好奇的问,这位高人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哭了。
“贫道想到吾师的遭遇,不由悲从心来,让天师见笑了。”
张继先想了很久,也想不通,林灵素的老师是仙人,怎么可能有什么灾难。
难道是谢仙火,但是感觉和谢仙火无关。
“不知羽士大尊师出了什么事?”
“吾师东坡先生被蔡京老贼污蔑为元祐党人,被发配到岭南瘴地,想到这里,贫道不由失态,让天师见笑了。”
张继先没有想到林灵素竟然还是苏轼的弟子,看来苏轼这人本领的确不小。
张继先表示了同情,静待这位金门羽士。
林灵素见张继先没有岔开话题,于是就将自己的计划说出来,希望张继先相助。
张继先同意了,第二天就和林灵素表演了一番。
道君皇帝告别两人后,将林灵素让人抄写了一份,送给蔡京。
蔡京见形势不妙,连忙上奏乞骸。
道君皇帝不会因为这件小事让蔡京离开的,蔡京还是安稳的待在自己的相位。
不过元祐党人碑渐渐少了,整治元祐党人的氛围明显下降了。
林灵素见自己还是没有扳倒蔡京,不由恨的牙根痒痒的。
不过这次,让他认识到,张继先对自己是一件利器而不是危害。
看来自己应该多拉拢这位天师,扳倒蔡京这个老混账。
打定注意的他,不时的拜访张继先,希望和张继先结为一党,对抗蔡京。
ps:写到这里,第一部分北宋的故事差不多要玩了,这一部分有三十六章,天罡之数,愿诸位读者原谅我的数字癖
第三十二章沙门旧怨 劝上灭佛()
张继先对林灵素也改观了,除去旧怨不说,林灵素还算一个道门高人。
两人讨论雷法的时候,林灵素不避嫌,详细的讲述自己的神宵雷法。
张继先也对五雷法认识进一步加深,不由有些感谢林灵素。
林灵素笑着走出崇道观,他知道,这个小道士完全不是自己的对手。
神宵雷法对他没有什么重要的,比起成仙,他还是喜欢权势。
回到自己的府邸,接到仆人通报,说皇上要他明天去御花园觐见。
林灵素不知道这位皇帝准备干什么,无非就是蔡京反击,皇帝找自己去谈天。
到了御花园,他没有看见道君皇帝,却看见一个和尚。
他厌恶的皱眉,他不喜欢和尚。
“爱卿,你来了。”
道君皇帝笑呵呵的招呼两人坐下,开始介绍双方。
“林爱卿,这位是吐蕃高僧立藏。”
然后再次将林怀素介绍给立藏,见双方互相行礼后,道君皇帝再次笑着看着双方。
他敬了双方一杯酒,立藏谢绝了,以茶代酒。
看见立藏谢绝了这杯酒,林灵素眼中射出了仇恨之火。
他还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家里无钱,将自己送到寺院。
寺院苦闷的生活,师兄的欺压让他饱受伤害。
可是弱小的他无法反抗,只好将悲伤压在心里。
他后面学会了喝酒,酒真是一个好东西,让他忘记了苦恼。
借酒消愁,醉生梦死。
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他喝酒的事,被师兄发现了。
喝酒,很多和尚都喝酒,可是他们有能力保护自己。年幼的林灵素没有这能力反抗,被狠狠的打了二十戒棍。
这下子,他连逃避的地方都没有了。他下定决心,离开这里。
等到他再次回来的时候,一定要给这些和尚好看。他逃到苏轼家,当了一个家仆,不知道是不是他运气不好,他来了没有多久,就发生了乌台诗案。
没办法,他只好干起老本行,出家。和尚是不能去的,只有去当道士。
这一当道士,他就奇遇连连。不仅学会了种种道术,还有仙人传授自己紫霄雷法。
他凭借这个优势,觐见道君皇帝。
在尘世打拼了这么多年,他自然很懂道君皇帝心中的所思所想。
他说道君皇帝是长生大帝,应命下凡。称自己是青华帝君,是他的弟子。
道君皇帝很开心,于是赐号为“通真达灵先生”。
当然不只赏赐封号,还有赏赐道观童真宫给他。
位高权重的他似乎忘记了幼年的往事,但是看到立藏,有勾起了自己的伤心事。
他暗中思考,怎么灭去佛门,一报幼年之恨。
等到离开后,立马写了一篇灭释论,准备递给道君皇帝。
不过,他知道就凭自己的力量,说动灭佛力量不足。
他想到张继先,向让他同时上奏灭佛。
可惜张继先没有答应,反而写了文章劝他。
“瓢笠无情,云烟奚取。金门红雾,漫为天上之游。白石清泉,方保山中之适。萍梗偶成於会合,云泥各致其逍遥。一隔江山,屡移寒暑,闲名日起,浪迹时睽。靖惟道本自然,神非别有,明月周流碧汉,光本无形;白云来去青山,色非有迹。蚤入茧而蛾去,雀赴水而蛤生。变化斯须,循环影响,趋向不干於模拟,浮沉自得於方圆。万象有杀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