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为气形质之本,无极而有极,自无归有,有必归无,无能生有。
有无相生,无有尽时。太极中于四象两仪之母,其性属土,天地万物皆以土为本,故万物之旺,由土而生,万物之衰,由土而归。
在人五脏属脾,脾旺则人之四肢百骸健全,取诸形意中为横拳,内包四相,即劈、崩、钻、炮之拳,共为五德,又称之为五形。
只见常乐将身体下沉,腰塌劲,头顶劲,目平视,内中神意抱元守一和而不流,口似张非张,似合非合,舌顶上腭,谷道内提,此势取名一气含四象,谓之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之中,返先天之真相,退后天之纯阴,复本来之真面目,归自己之真性命,而谓之双修。
心以动而万物生,其理流行于外,发著于六合之远,无物不有,心似静,其气缩至于心中,退藏于密,无一物之所存。
两仪者是太极流行绵绵不息,分散而生也。太极左伸则为阳仪,太极右伸则为阴仪,所以阳极必生阴,阴极必生阳,阴阳相生,则生生不息。
天为之一大天地,人为之一小天地,天以阴阳相合而生三才。
三才为天、地、人三才之相。
人以三才而生三身。
三身为上、中、下三丹田,三田往返,阴阳相交,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即道家之金丹。
而拳术之理亦是如此,而且拳术左分为阳仪,右分为阴仪,阴阳伸缩,生生流行,绵绵不息,即拳内动静、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之玄妙。
所以数不离理,理不离数,数理兼用,方生神化之道,体用一源,动静一理,分而言之为万法,合而言之仍归太极之一气,形名虽殊,其理则一。
常乐避开光头少女一击,翻身跃开,立定之后,左足不动,右足向外斜横进步,两手攥上拳,左手阳拳,停在左胯,右手随足进时向里拧劲,拧成阴拳,如托物之势。
接着顺胸上起,往前伸出,头顶身拗,目视右掌大指根节,谓之鸡骨妥、龙身、熊膀、虎抱头。
鸡骨妥,独立之势。
龙身,三曲之形。
熊膀,顶直立之劲。
虎抱头,两手相抱似猛虎离穴之意。
总而言之,即中庸不偏不倚之势。
“再来!”常乐冲着光头少女叫道。
第197章 器与道()
光头少女看向常乐,眼神变得更加深邃。
器,上而通乎道!
形而上者曰道,形而下者日器。
形是人身整体形态,形而上者是精神意识思想性情,形而下者是筋骨皮肉四肢百骸,凡人练习武术,如果把四肢百骸筋骨皮肉,练到最高的程度,就可以与思想意识相结合,可与道合。
在光头少女眼中,常乐现在,就有些以武合道的意思。
技,精而入乎神!
技是艺术,神是玄妙,一种技艺练到精巧的程度,即可进步到变化奥妙的程度。
凡一事一物,都各自有体有用,体是有形的原动本质,用是无形的灵活作用。
器和技,常人可以由练习,达到高妙的目的,而道和神,只有大明智的人,加以钻研的功夫,才能彻底明其究竟。
岳武穆精忠报国,至正至刚,其浩然之气,诚沛然充塞于天地之间。故形意之精,非武穆不能道其详。
常乐以弱敌强,然而意志刚强不屈,其人气概浩然,如同云行雨施一样,弥漫于天地之间,而聪明睿智,因此能以之合道。
本来习拳修道,就都可以由小及大,比如由芥子之小,推进扩大到与天齐,又比如滥觞小流,可以漫延成为江海。
拳技虽然微小简略,未尝不可通幽微而达于广泛,怎么不能达到大道呢?
天下事物不外聚散分合,但散的起始必有来源统系,分的终了,必有当然总归。
天地间诸多种类,纷纷扰扰,虽种类不同,总不外一本散为万殊,万殊终归一本,这是事物必然的道理。
而且武技拳术事,也很繁难,其中主要,内则是气,外则是势,当在战斗之时,双方所用的一切诡诈奇异的变化,在外表,无所不是用势,在内容,无所不是用气,即便用势,虽然有诡诈奇异的不同,但是内容的用气,是一致的。
一贯即是上下,左右,前后,内外,合而为一也,不但体质合一,即其精神意识,也是无所不贯。
守如处女,动如脱兔。
不动如山,难知如阴。”
气主于一,实分为二,即呼吸,呼吸即阴阳,阴阳即清浊。
人在出手打敌时,有发出必有收回,发则为动,收回停止为静。
凡捶必用力,必以气促使拳乃发出,然气有呼出必有吸,一呼一吸,而阴阳清浊上下升降,随之生出,若加细分析,阳气中分阴阳,阴气中也分阴阳。
然阴生于阳,阳生于阴,比如呼之后必吸,吸之后必呼。,上升到极点必要下降,下降到极点必要上升,武术进步退步,出手回手,也是一阴一阳,所以武术不能脱离阴阳。不但武术脱离不开阴阳,凡所有事物也都脱离不了阴阳。
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
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者为阳,浊者为阴。
阳以滋阴,阴以滋阳,统言为气,分言为阴阳。
气不能无阴阳,即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乃对待循环者,若能将清浊、升降、呼吸、出入,分别清晰,对于拳术即可心领神会,但呼吸升降,要出入自然,不可呆板固执。
而身之节无定处。三节者,上中下也。身则头为上节,身为中节,腿为下节。
头则天庭为上节,鼻为中节,海底为下节。中节则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下节则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肱则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手则指为梢节,掌为中节,掌根为根节。
自项至足,莫不各有三节。
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动辄跌倾,即气有所发,全身贯通,上下左右相互策应,分言之,则头颈背腰臀肩肘腕胯膝手足爪,发气各有所在,合言之总归一气。
再说发、齿、舌,本不能攻敌,爪甲虽能进攻,不过抓捏而已。
此四者对于战斗似无意义,此仍只知用力,不知用气之田。
殊不知人当用力之际,必先发动内身之气,故有怒发冲冠,咬牙切齿,闭口藏舌而不言,或暗呜叱咤而发威,或摩拳擦掌而作式。
若自表面观看,实乃本人个自发威,若究其发之所以上冲,齿之所以切切,舌之所以叱咤,爪之所以摩擦,皆内身之气,有以促使之也。
五要论:
拳者,即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
五脏者,心、肝、脾、肺、肾。乃性之源、气之本。
五脏之性,各有不同,分属五行各有其义。火性炎上,心好高而喜胜,故配其属火。木性舒散。故其枝叶四布,肝喜通畅,故配其象木。金性刚坚,而能溶化为至柔之液体而始终不失其坚,其变革之性,胜于水火木土,人之气,贮藏于肺,气之性至大至刚,故以金配肺。
土性敦厚,能生万物,能容万物,脾与胃合,胃能容受,消化饮食以生气血,是脾胃之性,均属敦厚,故以脾配土。
水性润下,肾司人身之水,故配。肾象水。其所以配五行合五脏者,取其性气之用,非所其有形之质也。
其在内也,胸为肺,乃五脏之华盖。故肺动,诸脏不能静。
两乳之中为心,而护以肺。盖心居肺之下,胃之上。
心为君火,心动而相火无不奉合焉。两肋之间,右为肝左为脾。
背脊十四节为肾位,分五脏而总系于脊。脊通一身骨髓。
而腰为两肾之本位,故肾为先天第一,尤为诸脏之源,故肾水足,而金木水火土咸有生机。
常乐虽然对于手搏之技,只是粗略了解,但是,以他筑基境的境界,这是将这简简单单的形意拳,使得出神入化,很快便压制住了光头少女。
这样的情况,却是光头少女,所始料不及的。
不述实际上,常乐现在的心思,已经并不完全放在,光头少女这个对手的身上了。
在与光头少女的对战中,常乐的心中,渐渐有所明悟。
他似乎隐隐约约,抓住了一丝灵光。
手搏之技与修真之间,还真是有些共通之处。
第198章 上风()
通过与光头少女的对战,常乐心中似乎有所明悟,拳术修炼,自有其内部完美的数理结构,包括一贯,二气,三节,四梢,五行,六合,七进,八身,九步。
而这每一部分,又不是截然分开的,各自独立,却又互相包含,在每部分中,都包含着作者,圆融的武学思想。
通篇看似分为九部,而气势一贯,返本归源。
常乐灵光涌现,悟出拳理十则,一为三节,二为四梢,三为五行,四为身法,五为步法,六为手法、足法,七为上法、进法,八为顾法、开法、截法、追法,九为三性调养法,十为内劲法。
拳术追求所谓的“整劲”,即从上至足底,内有脏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肤、五官百骸,相联而为一贯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
如何达到整劲?
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体百骸,终归于一气。
形意拳有六艺,可依此练达一贯之态,六艺为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六艺合一称为“六合”,初步修证到“体整如铸”的境地。
此外操拳重呼吸,呼吸即为阴阳,“浑而言之统为气,分而言之为阴阳”。
阴阳相依相成,互相转化,熟解阴阳之理,拳术莫非太极。
“吸在海底呼在天,呼吸二字紧相连,有人解开呼吸意,打遍天下是真拳。”
一吸阴气入于阳,一呼阳气入于阴,眼一翻阴气落玉枕,鼻一抽阳气落额角,这种阴阳变化即正是鹰、熊二意。
呼吸是联系人体内外的门户,所以至关重要,但是虽然分为二气,练习时意、气、力相合,浑然如一,也不能在此处胶着。
常乐即通过实战明了三节,便也明白了“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的原则。
正所谓上至头顶,下至足底,四体百骸,总为一节。
上节不明,无依无宗。
中节不明,浑身是空。
下节不明,自家吃跌。
三节之论不可忽视,然而起、随、追三字形成一体,三节犹是一节。
而“四梢足而气自足”,四梢齐的根本目的仍在于完整一气。
心者为心,窝者为肺,骨之露处皆为肾,筋之联处皆为肝,肉之厚处皆为脾,常乐把把不离鹰捉,上肢三节劲力的贯串,腕、肘两处关节打开,则肩部力量贯穿至手指。
步步不离鸡腿,说得是下肢,三节劲力的贯串,敛臀提肛剪子股,合裆掩膝鸡形步,则下肢力量抱住,下盘自然稳固,力量由脚下传至躯干。
“势势不离虎扑”说得是中节,三节劲力的贯串,虎抱头一领,尾间骨一卷,则脊椎拱起,如弓之张满,蓄势待放,周身劲整,如虎扑人。
上中下三节合成一体,此时方能体会“一贯”的意味。
四梢不是说肢体之梢,而是言气之梢。
四梢足则气自足,四梢齐则内劲出。
五指揸开,求其甲欲透骨,舌顶上腭,求其肉梢充足,咬牙切齿,则骨梢惊起,怒发冲冠,则血梢饱满。
在内五行合五脏,全是一气之内运,在外有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外五形,五形合一处,则五体锻成一体,三节总为一节。一动无有不动,一合无有不合,静中有合,动中更要相合,能在运动中做到相合,这才是武术中的“六合”。
静止能合,动之则散,还仅仅是纸做的老虎,不堪一击。
三节合一,则体整如铸,四梢饱满,陡然警起,则毛发如戟,待五行有了切实体验,则经络敏感身如铅灌,皮肤筋肉张弛有度,周身内外无不相合,则肌肉如一。
一通百通,常乐对于拳术上的理解,很快就进而理解到七进,何为七进?头、膊、腰、步,合左右共为七进。
腿、臂左右易分,腰似乎难分左右,太极拳中将腰分为左肾、右肾,则容易区分了。
头是唯一的不分左右,“头为六阳之首,而为周身之主”,这便是形意拳身法的,虎抱头之秘,进身必要先进头。
头为先导,头领身进,以身带步,以身催手,这也是此拳发力之秘。
“未及其进,合周身而毫无关动之意,一言其进,统全体而俱无抽扯之形。”归根结底,进法还是一个“一贯”状态,上下合为一气的状态。
论身法,有纵横高低进退反侧八种,一切变化,都在身法。
有谚云:“手法打庄稼,身法打行家”,所以此八法至关重要,即“机关在眼,变通在心,而握其要者,则本诸身。”
起为横,落为顺,这是此拳练习之初所必须掌握的,身法、手法都要做到起横落顺、起钻落翻,而步法与之相反,要做到起顺落横、起翻落钻。
退步高,进步低,高则扬其身,为起为展,低则秀如蛋,为束为落。
进如纵虎,放其势一往而不返,收如伏猫,领其气而回转伏势。
常乐依“纵、横、高、低”之法,创编了挥浪、游龙、白鹤、惊蛇四秒,其所表现的就是八法之“高则扬其身,低则抑其形,横则裹其力,纵则放其势”。反侧者则是照顾四门,所谓“一扭四门清”是也,反身顾后,后即是前,侧身顾左右,左有亦不为左右。
常乐出拳以单把为主,出手不仅有前进后退、回身调头,还走三角、四门、八方、圆形、s形,总之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而步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
身法很重要,而身法的发挥,则又全靠步法的承载,所以步法实乃为第一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