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诀!”
顶,扣,圆,毒,抱,垂,曲,挺,这八字又各有三事,共二十四事。
分别是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
肩扣则气到肘,掌扣则气力到手,手足指扣则周身力厚。
脊背圆则力摧身,前身圆则两胝力全,虎口圆则勇猛外宣。
心毒如怒猫捉鼠,眼毒如观兔之饿鹰,手毒如捕羊之饿虎。
丹田抱气气不外散,胆量抱身临变不变惊,两肘抱肋出入不乱。
气垂则气降丹田,肩垂则力摧肘前,肘垂则两胝自圆。
两胝宜曲,曲则力富,两股宜曲,曲则力凑,两腕宜曲,曲则力厚。
挺颈则精气贯顶,挺腰则力达四稍,挺膝则气恬神怡。
其九事即身,肩,臂,手,指,股,舌,肛。
在身,前俯后仰其势不正,左侧右斜皆身之病,正而似邪邪而似正。
在肩,头欲上顶肩须下垂,左肩成拗右肩自随,身力到手肩之所为。
在臂,左臂前伸右臂在肋,似曲不曲似直不直,曲则不远直则少力。
在手,右手在脐左手齐心,后者劲塌前者力伸,两手皆覆用力宜均。
在指,五指各分,其形似钩虎口圆开,似刚似柔力须到指不可强求。
在股,左股在前右股后撑,似直不直似弓不弓,虽有支绌每见鸡形。
在足,左足直出歌侧皆病,右足势斜前踵对胫,二尺距离足指扣定。
在舌,舌为肉稍卷则气降,目张发竖丹田愈壮,肌肉如铁肉坚腑脏。
在肛,提气肛门气贯四稍,两髋缭绕臀部肉交,低则气散故宜稍高,内中股足稍有不合观者察知可也。
常乐行此拳,一要塌腰,二要缩肩,三要扣胸,四要顶,五要提,六要横顺要知清,七要起躜落翻要分明。
塌腰是为了尾闾上提阳气上升督脉之理。
缩肩是为了两肩向回抽劲也。
扣胸是为了开胸顺气阳气下降任脉。
顶是为了头顶舌顶手顶。
提是为了谷道内提。
横者起,顺者落,起者躜,落者翻也,,起为躜,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起为横之始,躜为横之终,落为顺之始,翻为顺之终,头顶而躜,头缩而翻,手起而躜,手落而翻,足起而躜,足落而翻,腰起而躜,腰落而翻,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起是去,落是打,起亦打,落亦打,打起落如水之翻浪。
常乐先入无极境,此时三际心,断四相飞空,心志超然,如入太空。
他只觉得一切富贵贫贱生死,恐怖之心均无,由此境入太极境,将灵性守定宝座。
然后他再由此境入两仪,即阴阳,呼吸,呼阳吸阴。
呼吸时长呼短吸,气贯丹田,贯气之法由鼻吸气入腹,用意送至丹田,呼时也是用意将丹田之气送出鼻孔。
其呼吸之时系用意而不在力,气之出入,不缓不急,绵绵若存。
常乐仔细看,信息中的内容,多讲阴阳五行,变化之灵。
天有阴阳,始能化生万物而不穷。
拳有阴阳,始能翻转变化而有劲。
常乐包肩,裹胯,缩尾,肩包则胯合,胯裹则裆合,尾缩则内实。
如此则身如竹瓦,而身法出矣。又,用力吸肛门或用力钩回肛门则尾自缩。总之缩尾一节则最重要,尤为重要者,动时忌放屁,放屁则底气泄而功力丢矣。将放时,提气收肛门,则不放矣。
所谓惊起四稍,血肉筋骨之末端为稍。
发为血稍,舌为肉稍,指为筋稍,牙为骨稍,四稍用力则常态猝变令人生畏。
血稍指怒气填胸,竖发冲冠,血轮连转,敌胆自寒,毛发虽微摧敌何难。
肉稍指舌卷气降,肾提气升,此即后升前降之意,提者吸,虽山亦撼肉坚比铁,心神勇敢,一舌之威落魄丧胆。
筋稍为虎威鹰猛,以指为锋,手撄足蹋,气力兼雄,指之所到皆可奏功。
骨稍有勇在骨,切齿则发,敌肉可食,嘴裂目突,唯牙之功,令人恍惚。
信息中言进出身要低,退步身要高,进步是足跟先落地,渐次踏至足稍。
退步是足稍先落地,渐次踏至足跟,所以如此,进则取其有劲,退则取其势稳也,进步先起足尖,退步先起足跟,。
而起是去,落是打,起也打,落也打,起落如水之翻浪,形容起落之用。
又,起是泻,落是补,形容起落之理。
泻是泻其力与气,补是滞其力与气。
起落不是空,必紧贴敌人之身,形起如蛰龙升空,落如霹雷震地,形容起落之猛,又起若钢锉,落如钩阻又,未起是摘子,未落是堕子,三意不相连,必定艺尔浅,形容起落之快。
而常乐所用拳势之动者为阳,静者为阴,出手为阳,收手为阴,进步为阳,退步为阴,刚劲为阳,柔劲为阴,发劲为阳,收劲为阴,粘劲为阳,走劲为阴,手足关节之伸为阳,曲为阴,分为阳,合为阴,开展为阳,收敛为阴,身躯之仰者为阳,俯为阴,升为阳,降为阴,气之呼为阳,吸为阴,而气之阴阳要与动作之阴阳相合。
如出口为阳,而气田呼是。总之,无论若何动作先离不开阴阳之理。
而所谓内五行要动,外五行要随,内五行指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肾水。
外五行指左耳木,右耳金,两眼水,囗火,鼻土。又,目通肝,鼻通肺,舌通心,耳通肾,人中通脾。
第409章 论拳()
“器上而通乎道,技精而入乎神,惟得天下之至正,秉天下之真精者,乃能穷神而入妙,察微而阐幽。”
信息中认为,拳之用,器也、技也。
拳之体,道也、神也。
器技常人可习,而至神道,大圣独得而明。
至正至刚,则其浩然之气,诚霈然充塞于天地之间。
从来散之必有其统,分之必有其合,因此天壤之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必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
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亦归于一本。
拳势虽然有不同,但气却归于一。
下至足底,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肉皮肤,五官百骸,相连而为一。
常乐有些懂了其中之意,是说整个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整体。
大地间森罗万象,新陈代谢,没有一往而不返者。
物有对峙,势有回还,气主于一,也可分为二,所谓二,即呼吸。
呼吸即阴阳,用拳不能无动静,气则不能无呼吸,吸则为阴,呼则为阳。主静为阴,主动为阳,上升为阳,下降为阴。
阴气上行而为阳,阳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上行而为阳,阴气下行仍为阴,此阴阳之分。!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轻清者为阳,重浊者为阴,阳以滋阴,阴以济阳。
正所谓人不能无动静,口不能无呼吸,鼻不能无出入。
用拳还要讲三节,以一身言,头为上节,身为中节,腿为下节。
而以头面言,天庭为上节,鼻为中节,海底为下节。
以中节而言,胸为稍节、腹为中节,丹田为根节。
以下节而言,足为稍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
以肱而言,手为稍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以手而言,一指为稍节,掌为中节,掌根为根节。
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自空,下节不明,自家吃跌。
发为血之稍,血为气之海,不能离血而生气。
舌为肉之稍,而肉为气囊,气不能行诸肉之稍,即气无以冲其气之量。
至于骨稍者则为齿,筋稍者指甲。
人以五脏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性命之源,生气之本。
其名为心肝脾肺肾,心为火有炎上之象,肝为木有曲直之形,脾为上有敦厚之势,肺为金有从革之能,肾为水有润下之功。
所谓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为内三合。
而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膝合,为外三合。
“原来这就是六合!”
常乐算是搞明白了,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
然后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系外合。
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系内合。
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行百骸一在其中。
头为六阳之首,是周身之主,因此头不可不进。
手为先行,根基在膊,膊不进则手而脚不可前气聚诸亍腕,而机关在腰,腰不进,而气则不实。
腰贵于进,意贯周身,运动在步,步必取其进,上右必须要进左,上左必须要进右,。
龙形,有降龙之式,有伏龙登天之形,而又有搜骨之法,龙者真阴物,在腹内而谓心火下降。
信息中言龙向火中出是也,又为云,云从龙,在拳中则谓龙形。
此形式之劲,起于唇下陷坑处,又名任脉起处,与虎形之气轮回相接,二形一前一后、一升一降。
其拳顺,则心火下降,其拳谬,则身必被阴火焚烧,身体必无活泼之理,而心窍亦必不开。常乐先将左足尖向外扭,斜横着朝前垫步,足心欠起。
再右足扭直,足尖着地,足后跟欠起。
然后常乐两手如劈拳,右手出去,左手抽回。两胯里根松开劲,身子伏下,小腹全放在左腿上,如龙下潜之意。
他手仍与心口平。腰仍然塌劲。两肩松开,抽劲仍如前法式,稳住再换。
“轰!”
常乐换式,将右手如劈拳搂回钻出。左手出去,两手仍如劈拳,惟两腿调换,左腿抽至后边,如右足式。
他右腿进至前边如左足式,两腿抽换之时,与两手同时起,如飞龙升天之意,落下四梢俱要齐,抽换之时身子不往上起,头暗含着顶劲,身子总有上起之形,乃随着意而起。
常乐再换式,两手起落,两腿抽换,两肩两胯松开抽劲仍然如前,惟换式钻手之时,眼跟着手往上看,下颊往前伸,又往上兜劲。
信息中又言虎形有伏虎离穴之式,而又有扑食之勇。
其在腹内为肾水,清气上升,虎向水中升,又为风,风从虎。
在拳中而为虎扑,起落不见形,猛虎坐卧出洞中。
如果其拳顺,则清气上升,而脑筋足,若其拳逆,则浊气不降,而诸脉亦不贯通。
督脉为百脉之原,督脉一通,诸脉皆通,即此意。
常乐仍是先将左手右手俱往前,往下斜着伸直,身子仍是阴阳相合着,抽住劲不可有移动,再将右足极力前进。
他不等落地左足即提起,紧靠右足踝骨,两手与左足亦同时搂至小腹处,手心向上。
然后常乐把两肘紧紧靠胁,腰下塌劲,搂提起落总以腰塌劲为主,不然的话身体不能轻灵,他顶提身体相合,仍如前法,稳住此式,无论远近束身一跃而去。
“轰!”
常乐再出左足,斜着往前进步,右足跟步与练炮拳相同,两手顺着身子钻上至下颏处,往前连钻带翻,两手腕均向外扭劲,向前扑出,两手与心口平。
他两肩又向外开劲,又向后抽劲,左足直着与手同时前进,左足跟步与练炮拳相同。
常乐再进换右式,先将左足直着往前垫步,与炮拳垫步相同,两手一齐与左足垫步,同时落至小腹处,与劈拳单手落法相同,此时不过两手齐落,与足如一。
然后常乐两眼再看右边,远近将眼正住,不仰不俯,身为股,地上为勾,眼看处为弦。
“哈!”
常乐再进步法,两手如左式,扑出均皆相同,回身向左转勾右足,进步与炮拳相同,两手与扣右足时,一齐落至小腹处,两手仍与左足同时扑出。
“轰!”
风声大作,气流震荡。
第410章 行拳()
“吸天地之灵气……”
常乐正身而立,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看向前方。
他按照信息中要求的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这几个要求,放松自己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
然后他将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随后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
所谓“先在心,后在身。”,常乐在做两臂前平举时,先意识到怎样举,然后才随着徐徐举起。
常乐右脚尖外撇,身体同时右转,随转体时重心渐渐移于右腿,右腿屈膝微蹲,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右提。
于此同时,他将右掌随转体自下经腹前而上,在右胸前向右向里向左抹转一小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两掌相对如抱球状,右肘稍坠略低于腕,两臂呈弧形,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稍先于右臂到达。
“呼!”
常乐动作虽缓,但是他的拳脚却依然带动巨大的声响。
他右腿继续渐渐下蹲,左脚向左前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脚尖斜朝西南,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
而当他左脚前迈时,则身体稍向左转,左脚跟一经着地,身体即渐渐右转,左肘稍屈以左小臂向左上弧形掤出,左掌高与肩平,腕微里屈,掌心斜朝右面上方。
此时常乐右掌向前,而右弧形下采至高与胯齐,掌心朝下手指朝前坐腕,指节微向上翻,眼向前平视。
他将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身体微左转,右脚经左踝内侧弧形向前提起。
在随转体时,常乐左肘向左后方微下撤,自然带动左掌下移于左胸前,随下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右面下方。
他的右掌同时向左弧形抄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左掌成抱球状,两臂均呈弧形。眼神略顾左臂后撤,即渐渐转向右臂前方。
“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