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一笑道:“还是先希望李师爷这背后的刀子不要捅的太狠吧。”
瑞婆婆道:“府督还指望着元老招揽江湖各路高手,对付‘六龙帮’和‘扬刀盟’,姓李的想陷害元老未必容易。”
“对付‘六龙帮’要看影盗闇三人的手段,‘扬刀盟’有‘中州’四大帮派这些宿敌倒能牵制牵制,只不过眼下局势与前几日不同,已不适宜和这两个大帮开战,府督应全力解决权位才是。”元老顿了顿又道:“其实府督若能当上皇帝,这些麻烦不解自解。只可惜府督为人心胸狭窄,只有做大事的狠辣却没有做大事的气度,以其善于过河拆桥的作风再加上李师爷在背后煽风点火,处处邀功,谁伺候他们都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我所能依仗的只是一身武功和对武林局势把握,可惜我武功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前些天濒死之状无力多想,武林中各路高手的名单以及延请之法也被李师爷套了去,眼下我已失了护身之法,但凡行事有一点纰漏被李师爷抓住,他必然会放大百倍,而以府督的性子结果如何委实难言”
“‘仗义每多屠狗辈’,这读书人太过阴险,咱们混了一辈子可别栽在他手里。”
“老夫现在固然虚弱,但他们若敢对我动手我必拉他们陪葬。唉!”元老说着突然叹了口气接着说道:“我好好的阁主不当,这把年纪跑来这里跟他们玩过家家,想想也是好笑,都怪当初那几个不成器的弟子太莽撞,否则哪用得着过这般火中取栗的生计。”
本章完
第139章 背后的刀()
元老、瑞婆婆二人早已走远,李师爷却又折返而回。
“你想说什么,还要避开他们?”武经国问道。
“事与他们二人的利益相关,不得不避开,学生一介文人,惹他们不起。”
“你不赞同方才司寇元焽的主意?”武经国一笑,不置可否,直接进入话题。
“非也,元老方才所言的确有些道理,只可惜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好主意往往会适得其反。”
“怎么讲?”
“先皇二十二日驾崩,‘誉王’二十四日继位,府督若要动手最好的时机便是在这个时段,现在‘誉王’已经继位,再要动手许多大臣必然会反抗府督。单单皇帝这个身份带来的力量便不容忽视。”
武经国点了点他头,他心中也的确这么认为,先皇驾崩那日他便向任思勰和骆镶提出自篡,可惜这两人没同意,他于是也没敢乱动。“看来在对局势的把握上司寇元焽还是不如你啊。”
“非也,元老文武双全,人老成精,文不在学生之下,武更非我这等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可比。奈何他不尽心为府督虑事,可惜可惜。”说着李师爷直摇头。
武经国嘴角泛起一丝笑意,淡淡地道:“是啊,人皆有私心,哪能奢求人人都如李先生这般全为本督考虑。”
李师爷听出武经国话中有异,‘噗通’跪倒,叩头道:“启禀府督,学生也有私心。”
“哦?这倒是想不到。”
李师爷叩头道:“学生奢求一生富贵平安,犬子将来衣食无忧。”
武经国点了点头道:“人之常情,这也算不得奢求。起来吧。”
李师爷起身道:“这一切学生只有跟着府督才能有所保障,离开府督学生不过是一个废物,旁人尚有几亩薄田耕种,学生便是连种地这种活都做不好。所以学生害怕、惶恐。。。。。。”
“害怕什么?”武经国问道。
“害怕府督万一听信他人胡言乱语做出了错事。府督对学生有知遇之恩,学生全家又仰仗着府督,一旦府督失手学生也只好自刎相陪了。”
武经国微微笑了笑,李师爷的这些话也就能相信一半,然而李师爷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便只打算让武经国相信一半。
“你是怕我起事失败连累到你吧。”
“是!”李师爷直认不讳,这倒让武经国微微一愣。“前几日动手府督胜算有七成,此时府督若再起事则七成要败。”
这番言论与元老相反,武经国微微一笑道:“这是怎么说的。”
李师爷道:“府督身在皇宫,起事成功与否第一步只要看‘内都府’‘金衣卫’‘龙禁卫’以及‘兵部’即可,边关兵力再强那也是下一步的事了。”
武经国点点头,这事明摆着的,但凡稍有点脑子都能想得到。
李师爷继续道:“前几日,‘誉王’未曾继位,‘内都府’是府督的人,骆大人和任大人虽未同意起事,然而只要府督下手够快以他两人平日对府督的敬畏至少不会添乱,而且仓皇之下他们也未必能想透其中利害关系,所以阻挠府督计划的可能并不大,‘龙禁卫’见钱眼开的多,我们先前能收买,此时也多半能收买,即便收买不了,我们尚有武林好手对付,只要缠住一时半刻解决‘誉王’不是难事。”
“嗯。”
“可如今局势却又不同,府督若是此时起事恐怕新皇已有所防备,说不准最大的阻力便是府督的得力助手,您的两位义子任大人和骆大人,若在关键时刻任大人的‘兵部’或骆大人的‘金衣卫’来个救驾有功,他们自然而然成为继府督之后皇帝之下的朝廷第一人,到时候府督怎么办?”
武经国道:“两位大人是本督一手提拔起来的,又拜我为义父,顶多袖手旁观,不至与我为敌。”
李师爷略做沉默,缓缓地道:“其实他们的心思如何能够瞒得过府督?早在此前府督便做了万全的打算,否则也不会将请来的高手原路都遣回去了。若学生所料不错的话,府督当时便防着两位大人倒戈,贸然请来许多高手会让皇上有所误会,使府督与皇上之间的关系难以调和,更会给有心人蓄意栽赃的口实,所以不如遣返了再做打算。‘六龙帮’暂且无暇顾及,对付皇上‘兵部’和‘金衣卫’如相助则用不着各路高手,若是他们阻挠,即便杀了皇上也只会便宜了别人,到时候无论拉哪个王爷做皇帝这拥虿之功足以炳耀千古。更何况我们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敌人‘六龙帮’,难保他们不会在府督背后捅刀,毕竟以‘龙神’和启宗的交情,朝廷有变,他拥立新皇也能说得过去。”
武经国长吁一口气道:“是啊,无论救驾还是拥戴,这个功劳都太大了,又太过容易了,不得不防啊。”
“府督高明,虑事周详,学生刚刚想到府督便已经做到了。”
武经国笑了笑道:“以先生的意思,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办?”
李师爷道:“学生以为绝不能给任何人这种大功勋,反正时机已失,府督不如再等一等。”
“怎么个等法?”
李师爷道:“府督腹有乾坤,必定已做了安排,学生浅见,何须画蛇添足?”
“说来听听,有用没用本督自会判断。”
“皇上初登大宝,立足未稳,正是用人之际,此时向皇上示好较易获得皇上第一好感,以后更易得到皇上信任,此举若是成功府督权势与先皇在时无二,自也不用冒险起事,若败尚可利用府督在朝中的权势架空皇上,让他做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只要他手下无人就算再有能耐也不足为虑,就算架空皇帝这招仍然失败,府督亦可弃车保帅,辞官归故里,皇上乐得重掌大权自不会多加计较,府督虽权势不再,富贵一生仍不是问题,这样比起事安全得多,更容易得多。。。。。。”
李师爷正说着,忽见武经国脸色不悦,当下不着痕迹的接道:“退一万步来讲,只要府督暂不起事任大人、骆大人和其他大人便永远和府督在一条船上,只要在一条船上,皇上想要对付府督其他大人势必也会受到牵连,为保自身权位诸位大人也会跟着府督共同进退,这时府督若再起事,被皇上压制久了的他们再想倒戈皇上也会认为他们不过是趋炎附势之辈未必领那个情,他们也未必敢得罪府督,闹个成了只有小功一件,败了血本无归两头不讨好的买卖,反而实心实意跟随府督起事的可能要大一些,府督起事无后顾之忧也更容易成功。”
武经国点点头道:“听起来似乎这样做较为稳妥,怎么司寇元焽却说必须开战,越早动手越好。”
李师爷道:“这便是元老的私心了。”
“讲清楚。”
“是!府督请想,元老武功盖世,对于他们来说起事才能将其功劳最大化,如果府督当了皇帝他居功至伟,弄个将军当一当不成问题。”
“他就那么有把握起事能成?”
“成不了也没关系,元老孑然一身,武功又高,失败了顷刻间就会跑的无影无踪,上哪去找他?从上次一战‘龙禁卫’各位大人全部殒命,只有元老的人跑了回来可见一斑,他逃跑的本事定然异于常人。”
武经国点了点头,道:“本督不起事他不也要权有权,要钱有钱,何必多此一举?”
李师爷道:“府督请想,元老为了逃避‘钧天九鼎’躲到府督这里来,若是皇上信任了府督,府督下一步要对付的是‘六龙帮’,元老已经惹了‘钧天九鼎’,再与‘六龙帮’为敌岂非对他不利?他自知不是龙神对手,搞不好会命丧于此。若是皇上不信任府督,府督失势,对府督来说尚有生机,对元老来说府督用他们不着,他失去了府督权势的庇护只能重新被‘钧天九鼎’追杀,而起事失败了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被‘钧天九鼎’追杀而已,至于得罪了朝廷,他尚可借着与朝廷的敌对关系投奔‘天雄国’,有造反一茬,‘天雄国’只会重用于他,不会丝毫怀疑他的忠诚。如此起事成可为将军,‘钧天九鼎’胆子再大也不敢去军营杀朝廷命官,起事败也有了好的契机投奔敌军,也可为将军,更可避开‘钧天九鼎’的追杀,相反,府督不起事的话,元老则可能要冒死面对龙神,成了也不过是府督府中的首席幕僚,顶多给一些银子,与现在比并无实质性的好处,败了则是身死。对他来说起事百利无一害,不起事百害无一利。”
武经国又点了点头,他本来模棱两可,难以抉择,既怕新皇对他动手,又怕起事遭队友出卖,听李师爷一番话之后心中却渐渐明朗了起来,李师爷说的对,反正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不如先等等看,情况不对再起事也不迟。
“先生以为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
“送礼给皇上,此举有二,一者向皇上示好;二者对皇上的想法有所试探,他若接受礼物则罢,不接受的话我们也好做下一步的打算。总之起事随时可以,不必急在一时,待任骆两位大人与皇上有了嫌隙的时候把握更大一些。”
“嗯。”武经国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道:“该送皇上什么礼物呢?”
李师爷道:“‘外甥打灯笼照旧’,最好他能就此沉湎于女色,府督名为臣子,掌有实权,学那曹操‘奉天子令诸侯’岂不是好?只要得到皇上信任自有无数人忠于府督,为府督效力。”
武经国又点了点头。
“那便只能再麻烦卫帮主了。”
“是!学生这就派人去安排。”
本章完
第140章 举步维艰()
皇宫之中。
“皇上。。。。。。”太监王休欲言又止,他是皇上身边的太监之一,起草诏书离不开他。
“憋了半天,你想说什么?”皇帝一笑道。几天前的‘誉王’,如今的新皇帝殷九思,这个老成的少年近日来脸色有些憔悴,这也难怪,他几乎没吃过一顿好饭,没睡过一个好觉。
“皇上,按理说太监不可议政内臣不该多嘴,不过这话不说实在憋得慌,高括私自调兵目无国法,任思勰作为兵部尚书,居然私授旗牌瞒而不报皇上难道真不打算追究了?”
“他们也算是为朝廷尽心,只是莽撞了些,心倒是不坏。”
王休施了个礼又道:“那‘谭门’‘半步堂’的人是衙门海捕公文上指名逮捕的罪犯,‘扬刀盟’窝藏罪犯不说,更扣押了朝廷命官,这简直欺负到朝廷头上来了,皇上就这么放过了?”
“兵者不详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朕甫登大宝,不宜妄动刀兵。‘扬刀盟’是我朝子民,理应劝降为先,他们若肯就此安生做买卖,乃社稷之福,百姓之福。何况外敌窥伺神器已久,九边告急,朝廷缺粮缺饷,眼下朝野应当合力共抗外贼,哪能因小事自损子民。”
“皇上远虑,内臣拜服。”
皇帝笑了笑,显然这马屁比较受用。
“屋里烦闷,朕想出去走走,你自便吧。”
“是。”
皇帝站起来,许念恩跟随其后,快走到殿门口时皇帝忽然停下了脚步,回头道:“朕观王卿身形健硕,想必是练武之人,不知王卿能举起多少斤的重物?”
王休一愕,旋即恭恭敬敬回道:“皇上圣明,内臣功力浅薄,只能举两百多斤。”
皇帝点了点头,迈步出门。
“‘龙禁卫’庄则敬(赵硎)参见皇上。”‘龙禁卫’中伺候在外的庄则敬、赵硎一起行礼,恭恭敬敬地道。
皇帝挥了挥手,自顾走开,迎面一名浑身裹在铁链之中的‘龙禁卫’正在巡视,见皇帝过来,躬身行礼道:“‘龙禁卫’金铣参见皇上。”
皇帝点了点头,笑道:“听说金侍卫现在是大内第一高手,哪天有空让朕见识见识?”心中却道:“皇兄身边真是什么奇葩都有,这种裹的粽子似的货色也敢用。”
金铣躬身道:“遵命。”
皇帝点了点头,转身走了开去,行不多远,却见酆无常优哉游哉走了过来,皇帝看着他就头疼,足下一动,想要转身避开他向别的方向走去,哪料酆无常眼尖,已看见了他。
“皇上慢走!”酆无常开口便叫住了他。
皇帝一个头两个大,转过身,笑道:“是酆侍卫啊,有事么?”
酆无常道:“听说皇室有九种极高明的武功秘籍,五种天授的奇阵,可惜我们‘龙禁卫’中就见过一种阵法,还没能练成。皇上放着也是放着,不如借给臣看一看。”
皇帝一皱眉,许念恩跨前一步道:“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