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行- 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牛金星赶紧说道:“诚如宋军师所料在二十八或者二十九日攻城魏家而且臣以为,陛下进城之后,当入居乾清宫,名正言顺,不必择别处”

“嗯”李自成不置可否的点点头,转头问李岩道:“李公子,你说呢?”

李岩想了想后说道:“《易经》上说‘大哉乾元’,又说乾为天为君,坤为地,为后故明朝修建皇宫,皇帝所居之宫取名为乾清宫,皇后所居取名为坤宁宫‘清’与‘宁’均是平安亨通之义,故两宫之间为交泰殿,盖取《易经》泰卦之义,象曰:‘天地交,泰’刚才牛丞相建议陛下入居乾清宫颇合正理然而学生却是别有担心,不妨另考虑一处宫殿”

“哦?这是为何?”这下不禁李自成不解,就连牛金星也是颇为不服的问道:“请李公子解惑”

李岩想了想这才说道:“依学生看来,崇祯虽是亡国之君,然与历代亡国之君不同崇祯性情刚烈,人所尽知城破之时,他绝不会投降,也不愿被俘受辱,必将自尽于乾清宫中,或自缢,或服毒或**,甚至他会将后妃们都召到乾清宫中,一起死于火中,轰轰烈烈殉国所以学生才恳请陛下考虑另一座宫殿为驻跸之处,方免临时忙乱”

“啪”的一声响起李自成的手用力拍在了面前的桌子上,赞赏的说道:“好李公子不愧是河南的才子啊,遇事思虑周详,沉着果断,不愧是孤的军师”

众人也纷纷出言赞赏夸奖李岩的能干,只有坐在上首的牛金星眼里闪过了一丝嫉恨的光芒,只是他掩饰得很好,这道光芒只是在眼中一闪而逝

李自成继续问道:“既然乾清宫不太合适,那李公子以为孤栖身何处为好啊?”

李岩微笑道:“想那崇祯皇帝身为大明天子,他在乾清宫歇息的时间也是很少的,很多时候都是在暖香阁或文华殿歇息,暖香阁嘛,人气太少,学生以为还是文华殿为佳,文华殿为紫禁城内一处重要宫殿,在左顺门之东,东华门内不远文华殿……”紧接着,李岩就滔滔不绝的说起了文华殿的好处

李自成点点头道:“嗯,这个文华殿孤也曾多次听到它的名字,看来确实是很有名的”

此时,牛金星也出言赞同道:“李公子所言甚是,看来是本人欠考虑了据闻,文华殿始建于永乐年间,原来不常临御嘉靖践祚,将文华殿重修建,换成黄瓦,此后为春秋经筵所在地,也往往在此处召见大臣殿之正中设有臣工朝见的宝座,宫中习称金台,一般召见是在东西暖阁殿中横悬一匾,上写“学二帝三王治天下大经**”十二个字,为神宗御笔这文华殿和后边的谨身殿,加上文华门及其他房屋,成为一个完整的宫院,十分严密而且文华殿与内阁很近内阁在午门内向东拐,是从文渊阁划出来的几间房屋,为辅臣们值班之地我大顺虽然恢复唐宋以来的宰相制,称为天佑阁大学士,不用辅臣五至七人,以首辅为主,共襄国事,组成内阁制但是丞相府人员众多,不能都在紫禁城内午门内向东的内阁仍将为牛丞相在紫禁城内的值房,便于闯王随时召见,商议军国大事倘若陛下以文华殿为宫中临时驻跸之处,则内阁可以说近在咫尺故微臣无知,冒昧建议,请闯王进紫禁城后驻跸文华殿,不必考虑其他”

牛金星此话一出,众人心中都微微惊异起来,这个牛金星的度量还真大啊,李岩刚刚推翻了他的言论,他立马就能虚心接受,一点也不生气,难道说宰相肚里真的能撑船么?

“哈哈哈。。。。。。。。。”李自成大笑了起来,“好啊,难得牛丞相有如此度量,孤甚是为高兴,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等到咱们攻入了京城,孤的寝宫就定在文华殿”

看到李自成这么高兴,牛金星也趁机凑趣道:“闯王,你可是说错了,待到攻入京城之后,您的称呼可就要改改了,届时您就该自称为朕了”

李自成一听,不由心中大乐,但面上却是蹦起了脸训斥道:“诶。。。。。。。。你牛丞相你这是什么话,没影子的事你可别乱说孤领着大伙打天下那是为了给全天下的百姓找口饭吃,可不是为了当皇帝的,你再这么说孤可是要罚你的”

对于李自成即系那个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心里众人都在心里嗤之以鼻,不过表面上还是要配合一下,众人纷纷进言劝解

李自成推脱了一下后这才假惺惺的答应下来,待到攻入北京城后就立即登基称帝。。。。。。。。)

—://。。

第四百七十二章惶恐的崇祯

更新时间:201341017:54:13本章字数:7094

说完,刘宗敏坚决而大步的走出了大厅,态度说不出的坚决,看到刘宗敏出去,大厅里有几名副将也跟着他走了出去

“嚣张跋扈,太嚣张跋扈了”

坐在首位上的李自成气得身子直发抖,众人在一旁皆不敢劝解

最后还是牛金星出言劝解道:“闯王,刘将军为人耿直,适才他只是一时糊涂,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就饶恕他一回”

“哼,捷轩为人太过暴烈,又不服管教,日后若还是这般脾气,难免要吃大亏”李自成毕竟和刘宗敏做了多年的兄弟,又经过牛金星的劝解,他的气慢慢的消除了大半,也就趁势就驴下坡不再言语了倒是那位拍马屁拍到了麻烦的姓郭的谋士此刻却是吓得面色有些发白,那刘宗敏在李自成的手下中可是威望最高的一员武将,手下数万兵马,哪里是他这个靠耍嘴皮子跟着闯王混饭吃的人能比的,现下得罪了刘宗敏,日后恐怕有的是苦头吃了

李自成叹息一声,靠在了椅子上闭目不已,看到李自成兴致不高,宋献策眼珠子一转,笑道:“此事就算过去了,咱们还是商议一下进入京城后闯王登基之事贫道以为,登基还是在北京为好,长安虽然是千年古都,但北京毕竟是大明三百年国都,积累的龙脉之气也是非同小可,因此贫道以为在北京登基还是很适合的”

李自成的心里虽然对刘宗敏的离去还是有些芥蒂,但宋献策此言却着实挠到了他心中的痒处,因此他也顾不上谦虚了,转头道:“献策,你把这个道理讲出来让大伙听听”

宋献策含笑道说:“贫道遵命”又转向下首的诸位同僚,接着说道:“往年献策未遇真主,混迹江湖,卖卜京师偶于春秋佳日,云淡风清,偕一书童策蹇出游,或近至钓鱼台一带,远至玉泉山与西山,如卧佛寺、碧云寺、香山红叶,均曾饱览胜境,与方外之交品茗闲话以献策看来,八百里太行山至北京西山结穴,故西山郁郁苍苍王气很盛,特明朝国运已尽,不能守此天赐王气耳我皇上奉天承运,龙兴西土,故《谶记》云:‘十八孩儿兑上坐’如今定鼎长安,不仅是因为陕西乃皇上桑梓之地,山河险固,亦应了‘兑上坐’之谶钓鱼台与玉渊潭地理相连,恰在京师的兑方圣驾驻跸此处,亦是‘兑上坐’之意且西山王气甚盛,明朝运衰不能享有,而大顺义师自西而来,此郁郁苍苍之西山王气遂归我大顺所有”

在李自成跟前议事的众人都自诩有从龙之功,一个个在恭敬谨慎中面露微笑,纷纷点头,心中也在盘算着入京城后能捞多少好处

尤其是李自成,听得是满面春风,频频点头,可是就在他高兴万分的时候眼睛环视众人,却无意中看出众人都十分高兴,唯独只有李岩,虽然也面带微笑,但笑中又带着勉强分明是另有心思

这却是让李自成回想起来两个月前,在西安商议称王后就向北京进兵的决策时,虽然主张从陕西兴师北京,不同意马上就远征幽燕的文武官员并非只有李岩一人,但却以当时李岩的谏阻最为坚决这件事曾经很让李自成心中很不痛快,这也是为何李自成称王封官时牛金星封了丞相,而李岩只是当了个有名无实的军士的原因

原本李自成是打算让李岩兼任兵政府尚书的,但后来李自成又改变了主意,只任命他在建立的军师府担任军士,只是他虽为正职,但实际权限却是在宋献策之下此刻李自成的脑海中像闪电般地又想起来这件不愉快的往事,不禁在心中暗暗寻思道:

“奇怪我大顺军一路胜利,此刻已经到了北京城外,数十万将士全都欢欣鼓舞,为什么惟独李岩却是另有心思呢,难道他不高兴我早日登基吗?”

只是李自成的性格颇为深沉,虽然对李岩很是不满,但在面上却丝毫没有将这种不满流露出来,随即望着军师说:

“献策,你的好意见还没有说完哩,再说下去,说下去”

宋献策接着说道:“况且,钓鱼台和玉渊潭一带,不仅有泉水从地下涌出,故名玉渊,还有玉泉山和来自别处的水也汇流于此,碧波荡漾,草木丰茂,为近城处所少有,倘若闯王驻跸此地,则最为合宜”

“好”

众人纷纷称赞起来,献媚的话仿佛不要钱般涌了出来,听得李自成摇头晃脑的高兴不已

李自成又问道:““诸位,适才大家都在谈论孤若是入驻紫禁城后,居住何宫为宜,有人主张孤居住乾清宫是理所当然,有人则是建议居住在东华门内的文华殿,应紫气东来之兆,而献策则是主张住钓鱼台,诸位又有何主张啊?””

“啊。。。。。。。这。。。。。。。。”

余下的人则是面面相窥起来,他们虽然喜欢拍马屁,但现在这事已经扯到了两位军师和牛丞相之争里,他们又有谁敢妄语,搞不好那可是要倒大霉的

看到众人都不说话,李自成心中不禁有些不喜,沉声问道:“怎么,你们都不说话吗?”

良久,李岩才躬身道:“闯王,其实依学生浅见,您进城后入驻哪里这都是小事,现在最主要的是要拟一个入城后的章程出来,要约束众将士,不得擅自杀害城中百姓和官员,不得掠夺城中财物,这才是最重要的”

李自成甚为不喜的说道:“李岩,孤待你夫妻不薄,为何在此文武欢呼胜利之时你偏不高兴?你在西安时坚主持重,谏阻孤称王幸而孤不听谏阻,执意称王现在如何?果不出孤之所料,我大顺应运龙兴,天与人归,取明朝江山如摧枯拉朽,今日顺利到达北京城下倘若听了你的谏阻,岂不误了孤的大事”

李岩被李自成训斥后只是低头不语,显然还是在坚持自己的看法,李自成看到后是不悦也没了心情,立刻站了起来拂袖向后堂走了过去,只留下还在发愣的众人

当晚,李岩回到自己的房间后,他的结发之妻汤氏看到夫君心情不佳,不禁上前询问,李岩将今日的事情说了出来,汤氏不禁劝解道:“夫君你如今贵为大顺军师,凡事自然要为闯王着想,闯王称王那是好事,你为何要劝阻呢,还有今日人人都劝闯王登基称帝,为何唯独你要劝闯王要约束众将士加强军纪你这不是在给大伙上眼药吗?也无怪闯王训斥你”

李岩的妻子汤氏出身于杞县豪门之家,知书达礼,贤良淑德,是一位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平日里李岩对她甚为尊敬可今日李岩却很生气的说道:“你懂什么?你也不看看当今行事,如今我们大顺虽然已经来到北京城下,但大明边军主力却依旧在宣大、山海关、关宁一线若是崇祯将那些兵马调回来与我们决一死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而且尚有那庞刚在山东、河南一带虎视眈眈,人家占据了五省富庶之地都没敢登基,咱们大顺只不过在陕西那个贫瘠之所找了个立脚之处,闯王就迫不及待的要登基称帝,若是传了出去不是让旁人笑话吗?闯王他太急了啊”

汤氏一听,觉得也甚有道理,但又不知如何安慰丈夫,只好轻叹一声对李岩道:“夫君,妾身只是个女儿家,于家国大事并不知晓,但妾身却知道一句话;那边是“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又道是“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相公您素为闯王所重用,却不知为此招来了多少人的嫉妒,相公啊咱们还是急流勇退”

适才汤氏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劝李岩赶紧离开李自成,要么另寻明主,要么干脆归隐山林,饶是李岩一向以大胆著称,一时间却也被吓住了

李岩又惊又怕的瞪着汤氏喝道:“娘子,这话你在为夫这里说说也就罢了,可千万不能让别的人听到,否则你我夫妻大祸不远矣”

且不提李自成磨刀赫赫的准备攻打北京城,北京城紫禁城内的崇祯却是如临万丈深渊,无论是城内还是城外,所传来的的消息都让他几近绝望

崇祯十三年七月一日晚,崇祯坐在暖香阁的龙案前,看着城内城外送来的密奏,心中一片凄苦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依为长城的京营竟然在数日内全都一哄而散,奉了他的命令巡视北京城防的王承恩来报,十多万京营现在竟然全都不见了踪影,现在的北京城防全靠数千名太监和北京的青壮来防守,这个消息对崇祯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

“城中城防真的如此不堪吗?”

崇祯的声音如同黑夜中孤坟里冒出来的声音,是那么的阴森

在崇祯的龙案前,王承恩跪倒在地上不住的给他磕头,哽咽道:“皇上,确实如此,此刻北京城里已经无兵可派了啊”

“哈哈哈。。。。。。。。。”

崇祯惨笑了数声,两行热泪流了出来,“十数万京营,每年耗费朝廷数十万两银子,可临了却全都跑得干干净净,这就是咱们大明的兵吗?”

“皇上保重龙体啊”

过了良久,崇祯突然问道:“曹化淳和洪承畴呢?他们有什么消息过来吗?”

王承恩默默流着泪,轻轻的摇了摇头,崇祯凄然道:“崇祯二年,鞑子进犯,来到北京近郊,何等危急可是袁崇焕一接到勤王诏书,留下一部分人马守宁远,他自己率领满桂、祖大寿等大将与两三万精兵,火入关,日夜行军,迅来到京师,扎营于广渠门外,使北京城转危为安以袁崇焕为例,洪承畴明知京师危急,他率领江南精锐,从南京乘船只需六七日即可抵达北京,一部分守城,一部分驻扎城外与逆贼作战,北京可以万无一失你想,洪承畴和曹化淳二人能在六七日之内会来到么?”

提到袁崇焕,王承恩伏地不敢回答近几年来,由于辽东战事日益崩坏北京朝野中私下议论袁崇焕的人多了起来,都说袁崇焕是一位少有的人才,崇祯先听了朝臣中的诽谤之言,随后又中了敌人的反间计,枉杀了他,自毁长城他知道皇上近几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