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鸿口上答应,心中一一记下。
二人又回到大殿,待陈天鸿收起三样东西后,丁显带着他走出书堂,指着一黑一白两根擎天柱说道:“此二柱叫‘鸿钧柱’,一阴一阳,取意为‘一阴一阳之为道’,乃是元皇祖师亲自所立。五千年前,元皇祖师于此地立此二柱时,以此二柱为凭,传下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法旨神谕。”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陈天鸿默默牢记心间。
丁显呵呵一笑,道:“师兄,我们一起走走。”
“谢谢丁师兄!”
一路上,丁显将修真巨派封神殿的组织结构,以及或明或暗的规则说予陈天鸿听。
* * *
自封神殿创派立宗以来,便形成了以“玉清殿”、“上清殿”、“太清殿”三大殿为最高层级的核心架构,亦是一门所在的绝对核心。三大殿,即意味着三脉独立的传承。
玉清殿,乃是九圣之首、封神殿创派祖师“元皇”的嫡传一脉。上清与太清二脉,是由元皇的左膀右臂“通玄子”与“太玄子”两位祖师爷所立。二位祖师爷亦是仅次于九圣的人族古贤。
“通玄子”祖师爷,传闻其道法神通,犹在元皇祖师之上。因其在御兽一道,一如兽神下凡,无往不利,是故又被世人称之为“兽神”、“兽皇”等神誉。所立上清殿,传承底蕴深厚,内在实力深不可测。宗门最为倚重的“器堂”与“兽堂”、“宝堂”,皆归此一脉执掌。
“太玄子”祖师爷,传闻其智慧凌驾于九圣之上,终其一生,最是精通“丹道”。所传的“丹经”之“天、地、人”三卷,衍化传承了“丹堂”、“百草堂”、“白云堂”三脉。所以,完全执掌封神殿丹药的“太清殿”一脉,足可与另二脉传承鼎足而立。
元皇祖师所传的玉清殿,主要执掌“书堂”、“阵堂”、“术堂”三大堂。若仅从各自执掌的堂殿来看,无疑是上清殿最强,太清殿次之。然而,玉清殿历来是一门之重的地位,从无人能撼动。
五千多年的传承长河中,时至今日,封神殿已传到第十七代掌教圣武真君。在十七位掌教中,太清、上清二脉各出过两人,其余十三人皆出自玉清一脉。
这自然是有其根本原因存在。而这一根本原因又是人人皆知。属于封神殿的六大“天卫”,皆归玉清殿执掌,此执掌大权从未旁落。所以,强如上清殿,只能被稳稳压制一筹。
在漫长的传承岁月中,除了宗门核心所在的“三大殿、九大堂”组织架构外,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堂殿势力。如,位于“震界”的“长生堂”、“大宰院”、“摘星殿”,位于“巽界”的“天罗堂”、“昭天宫”、“重阳宫”,皆有金丹境长老坐镇,内在实力是仅次于九大堂的存在。
还有各山峰上存在的大大小小的势力帮派,有一些亦不容小觑。如位于千界塬西面的“光明峰”、“五岳峰”、“神木崖”,位于千界塬南面的“金庭峰”、“灵墟峰”、“丹霞峰”,等等。
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有争斗的地方就有江湖。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皆遵循“丛林法则”。优胜劣汰,自然之理。
* * *
一个内含无尽传承底蕴的门派,其传承渊源犹如一幅雄奇壮丽的画面。那怕是其冰山任意一角,足可大书特书万卷文字。
丁显看似轻描淡写的解说,已是很清晰明了的带陈天鸿入门了。陈天鸿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似乎,只有自己所在的北面,没有强大的势力帮派出现。不过,他没有问,只是默默记在心里。
说话间,二人不知不觉来到黑色的那根鸿钧柱近前。
站在天柱下,天地万灵,皆是渺小如蝼蚁,令人心生恻隐。修真大道,仿佛宇宙之浩瀚,无可穷尽。修士短暂的一生,欲窥天地长生之奥秘,确与登天之难无异。
天柱周围布满着一个个大小一致的方块形光幕,由低到高的颜色依次是白、绿、蓝、紫、红、橙、黑,颜色光幕呈圆环状缓缓旋转铺开,呈金字塔形状布列,好似彩虹堆叠。每一个小光幕方块的正中心,有一点不同于光幕的亮点,像极了点燃的一盏明灯。方块上最多写七个蝇头小字,从红色光幕开始,最多写四个字。
而在红色区域内,某一块光幕上,赫然写着两个字:金螂!
陈天鸿从一开始,一直盯着那块光幕,视线从未移开。一旁的丁显全瞧在眼里,只是笑而不语。但他看见陈天鸿的面容微微抽搐几番时,有些不忍。
“七种颜色的任务,难度自然是天差地别。若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分,大概是开元境修士最多可完成绿色任务,神意境修士最多可完成紫色任务,其余三色的任务,非金丹境修士而不能。
只不过,金丹境修士已是修士的强者形态了,有了一大批追随者。金丹境修士修炼所用的灵材资源,有的是人供奉。所以,没有那个金丹境修士会轻易离开自己的洞府,去完成这些任务了。
当然,也不乏有人运气好,能有意外的收获。”
“如何领取任务?”此事丁显已经说过,但实际到了近前,陈天鸿发现人是无法靠近那些光幕的,故有此一问。
丁显道:“不瞒师兄,唯有开元境高阶的修士,方可领取这些任务。因为领取任务的前提是境界能够达到‘驱物’,方可。”
“何谓‘驱物’?”陈天鸿无意中模仿着书上的某些对话语句,半疑惑的问道:“是师兄他们可以御剑飞行的那种样子吗?”
“对!”丁显道,“师兄乃是掌教真君的亲传弟子,想必是得到了最高深的‘御剑’法诀。宗门中没有多少人敢班门弄斧了。”
说话时,无意看向陈天鸿。陈天鸿正好也盯着他。虽然不能完全确定,但丁显言不由衷的话,还是让陈天鸿听的清晰。
陈天鸿自知没有实力与能力,去讨“金螂”这个趣,也就打消了多余的念头。看看天色,忖度着回到洞府,大概快要天黑了。于是决定早些返回。
“谢谢师兄提点!”
“重明师兄言重,我只是奉明珠长老之令行事!今日,天色不早,师兄返回洞府尚有一段距离。莫不如,早早返回。”丁显顿了顿,觉得话有不妥,补充道:“虽说宗门的核心领域是安全的,但也很难做到保证完全安全。每年有妖兽伤人的事件,着实不少。所以,师兄一定不要大意了。”
陈天鸿点了点头,朝丁显行一礼,便转身离开,心道:“原来,丁师兄如此对我,竟是奉命行事而已。如果他不奉命,会不会与今日早晨将我打出丹堂的那个胖子一样对我?”
不知何故,陈天鸿对丁显反复强调的两次“奉令行事”,有着异样的感受。好在,至少在现在的心里,他是无比感激丁显的。
小马驹安静地跟在一侧。
经过丹堂时,陈天鸿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向丹堂望去。他的内心稍起波澜,但也谈不上有多大的仇恨。他只是在想:自己这个掌教真君亲传弟子的身份,究竟在什么人面前有分量,在什么人面前没分量。
良久,丹堂走出一位少年,正是早晨与陈天鸿说话的那人。
陈天鸿见有人出来,才移动步子,朝北面山道走去。无意中,双拳紧握,骨节发出清脆的响声。但是,他的内心没有怒火。
一人一马来到山道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陈天鸿心中一急,小跑步跑起来。大约到了山道中段时,右边山体中悄然出现了一道巨大的身影,如一块移动的灰云,朝陈天鸿与小马驹笼罩过来。
灰云轻轻掠过山道,紧接着化成一片暗色虚无状,向九阳山脉的后方游去。而山道上赶路的人与马,不见了踪影。
第三十一章 铺路()
突如其来,毫无征兆。
陈天鸿与小马驹被掳走了。
一人一马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陈天鸿慢慢反应过来,发现自己被夹在一个灰色的锯齿间,动弹不得。小马驹被夹在相邻的锯齿间,不声不响,鼻中不断喷着红雾。自己与小马驹所在的空间,是一片暗灰色虚无状。
他想呼喊“救命”,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好像凝固了似的,压迫的自己发不出任何声音。心想反正没人来救自己,喊也白喊,索性不喊了。努力转动身子,纹丝难动。几经折腾,再也没有多余的力气去挣扎。稍后,静下心来,仔细感受,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是静止的。可看小马驹喷出的红雾,又像是极速飞行时的情形。
大约不到一刻钟,天空中传来“扑棱棱”的扇翅声。少顷,暗灰色的空间打开一角,一束淡蓝色光亮照进来,异常刺眼。在稍稍适应后,定睛看去。
一片淡蓝色光幕下,摇曳着两道站立的身影。左边一人身形佝偻,额头上似有一个很大的肉瘤,遮住了双眼。右边一人,身躯挺秀,那怕是隔着光幕,依旧像是用美玉雕刻而成。
“此子着实古怪的紧。此次,看他还能如何逃脱。”
“为了这么一只蝼蚁,我不得不再次利用金螂。说起来确实惭愧。”
“圣武真君将‘开天魔剑’传授给了闭门弟子。看起来,确实想细心栽培一番。只是可惜啊。元、陈两家,恩怨太深,不是一代师徒恩能解决的了。莫不如让我们彻底替他们两家了结了这场恩怨。”
“哈哈~”
“哈哈~”
两个人谈话后,得意的笑了起来。
陈天鸿听的着实是一头雾水了。首先,从光幕上传来的谈话声,竟然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他无法辨别谁说了那句话。其次,一人竟然说“元陈两家”之间有恩怨?这完全刷新了他那一点点模糊的认识。
恰恰是“元陈恩怨”一事,让陈天鸿精神高度集中。他不敢去多想,竖起耳朵细听,生怕漏掉一个字。可就在此时,佝楼人递给玉身人一个方盒。玉身人十分珍惜的拿到手里,不停抚摸,爱不释手。
“师兄明知此神通乃是九大宗派封禁之神通,为何仍要执着于修炼它?莫非,师兄真以为能克制‘七分归元剑气’神通?”
“‘七分归元’……‘九阴屠神’……”玉身人缓缓收起方盒,“该送他与血魔兽上路了。”
“血魔兽?”佝偻人大惊,可当他反应过来时,一只手掌已经摁在了他的头顶,“你竟然要杀我灭口?不怕我家大人追查下来……”
“这同样是我们交易的一部分!”
这下,陈天鸿终于分清楚那个人说了那句话。然就在一瞬间,淡蓝色光幕突然消失,眼前瞬间被黑暗吞没。黑暗中,仿佛有一只巨爪存在。
须臾,一个声音淡淡地说道:“金螂,将他消化的干净些!然后,你去‘巨龙山脉’避避,顺道将陈家夷为平地!以后,在我未召唤你之前,切不可再现身!”
下一刻,天地间寂静无声。
陈天鸿什么也看不见,只能拼命挣扎,努力寻找小马驹。忽然,身子一松,耳畔传来“啪嗒”一声,自己像是被丢进了稀泥中。慌乱中随手乱抓,发现周身全是粘稠之物,十分灼热。
这种粘稠之物,好似快要沸腾的“泥浆”,有着强烈的吸附之力。一旦陷入,越挣扎下沉越快。不动,亦会缓慢吞噬附着之物。。。
陈天鸿内心充满了无奈与绝望,伤心的闭紧了双眼,任凭自己陷入“泥浆”,被那散发着浓烈的死亡气息的“泥浆”所吞没。
他没有哭泣了。因为再也没有了哭泣的理由。
渐渐地,从窒息到能顺利呼吸,陈天鸿始终保持着清醒的灵海识念。而这一诡异的变化,让他颇感意外。慢慢地,不仅呼吸畅通,而且双目可视。
视线中缓慢出现了红、绿、白三点光芒,围成一个正三角。三点光芒交汇成一点,其色朱红,其艳如血,将正三角映射成正三棱体。围绕着那如血粒的红点,随着赤红光芒向正三角底部的散开,正三棱体渐渐形成一个“血之漏斗”。漏斗上方那粘稠如泥浆的淡红色之物,缓慢下沉到血之漏斗的正三角底部。
然后,渐渐有一丝丝赤红透亮的血液生成,顺着漏斗壁渗落,陆续汇聚到红点。
随着红点处积聚的血液越来越多,陈天鸿逐渐感觉到自己身上异样的反应。起初,耳朵位置有点灼热。随后,同样的灼热感依次顺着脸颊、肩、手臂外侧、小指指肚陆续蔓延。
这段位置,很特别。首先,是从两个耳朵同样的位置开始,身体的两边非常对称。其次,每一侧各有十九个小点是灼热中带有些许疼痛。最后,每一侧的十九个小点正好布置在了一条经脉上。只不过,这条经脉是被铸实了的。
当那种灼热感连通后,全身仿佛打开了两扇天窗,天地间无尽的灵力灵气涌了进来。令陈天鸿神清气爽。
陈天鸿不再像往常一样去享受这种美妙的感觉,而是默默地诵读起“经脉歌诀”。他顺着小手指的那句,轻声诵读道:手太阳穴小肠经,少泽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无疑,按照歌诀,小指才是起始点。可他清晰又肯定的确定,自己这条对称的经脉,是从耳边开始,即是从听宫穴开始。方向完全反了。但是,这个反了的方向,完全与“兽皮卷”所载一致。与“兽皮卷”不同的是,“兽皮卷”上的三十二条经脉,皆是源自于一点,或者说汇聚于一点,再向周围扩散。
陈天鸿自然而然的确定,这条打通的经脉乃是“手太阳经”。
其时,视线中血之漏斗的红点,已形成一滴殷红透亮的大血珠。血珠妖艳,像是经过无数次粹炼而来。漏斗外如血浆的粘稠物,快要消失了。
不多时,血珠慢慢摇晃起,渐渐分列为两半。正在此时,视线中的红、绿、白三点光芒渐渐暗淡下去。取而代之的是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