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马英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响马英雄传-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忠之事!天下如此之乱,就是因为有机会做皇帝。推倒了一个皇帝,就会生出无数个皇帝,上到国家重臣,下到乡绅强盗,人人都想做皇帝,天下安有不变之理?这种推翻一切,毁灭一切的行为,实是世界上最可怕之事!我们飞蛾军只要能报效国家,能让朝廷按我们方式改造这个国家也就是了!”

    段鸿羽道:“先生能确定朝廷会重视你们的意见?”

    上官金鹏道:“只要我们的力量足够大,又忠于朝廷,我相信他们会采纳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兵力像李自成那样强大,官府就会对我们另眼相看了!”

    段鸿羽道:“可天无二日,飞蛾军有朝一日若真能作大,必将受到官府猜疑,到时难免会像对待梁山好汉一样加以清除了!”

    上官金鹏道:“如果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老夫便是激流勇退也无憾了!”

    段鸿羽道:“在权力诱惑面前,谁都无法把持,难道上官先生确保能不变为第二个曹孟德?”

    上官金鹏叹道:“现在谈这些还为时尚早,我们能不能做大还未可知,但我想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一定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毕竟这是我一生的梦想,我如果想要做官,就不会落草为寇了。此外,我也向弟子许诺过永不称王,倘若我违背了诺言,不用别人,我的那些弟子都不会放过我的!”

    段鸿羽道:“倒不知上官先生的理想天国是个什么样子?”

    上官金鹏道:“一个国家最重要便是武功和财富,这是一个国家的两条腿,失去一条,便形同废人。武力犹在财富之前,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便如揣着万两黄金在黑夜里行路一般,不但不是好事,还是个巨大的灾难。比如南宋,如果南宋遍地都是乞丐,绝不会引来外敌入侵,就是因为富甲天下,才招来了亡国的命运。”

    段鸿羽道:“不错,南宋确实是自招杀身之祸!”

    上官金鹏道:“我国物产广博,远胜外邦,唯一的弱点便是武力不伸。必须改文治为武功,以军立国,把国家变为军队的附属,不久必可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武装,只要补上我国这一致命短板,就可以称雄于世了!如果真能实现以军立国,我国一旦拥有了世界上最强之武功,天下财富便尽归于我,何愁帝国不强?国民不富?”

    段鸿羽暗道:“按上官金鹏计划,新的大明帝国将是一个横行扩张的军事帝国了!”

    上官金鹏道:“采用这种军事制度不但可以使我国避免被异国征服,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民族的性格,不出百年,一个忠诚勇武,强悍高傲的民族就会出现在世界东方。到那时,不要说蒙清、蒙古不敢对我国虎视眈眈,只怕还唯恐避之不及呢!世界各国,还无一国比得上我国繁荣进步,满清和蒙古也只是在武力上胜过我们,其它均无法战到上风。只要我们拥有一支永不蜕变的强大军力,现今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第六十一章 纵谈时局() 
段鸿羽道:“没想到上官先生如此迷信武力!”

    上官金鹏道:“不是我迷信武力,而是武力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如果武力都无法解决的问题,用其它任何办法都不可能奏效。”

    段鸿羽道:“袁崇焕也曾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关宁军,可最终还是失败了。”

    上官金鹏摇摇头道:“袁崇焕建关宁军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已,大明并没有把此事上升到国策的高度,终究是长久不了的。我们所宣扬的武功不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也是目的的本身,甚至是一种信仰。可以肯定的讲,即使现在的关宁军可以打败清军,不出五十年,依然会垮下去。这支军队不过可以使大明再苟延残喘几年,终究难以挽救灭亡的命运。只有以军立国,才可能最终解决我国武功废弛的问题。此外,袁崇焕这个人忠诚可嘉,其实不是真正的帅才!无他还好,有他,明朝只会亡得更快!”

    段鸿羽问道:“何以见得?”

    上官金鹏道:“袁崇焕是一将才,而非帅才。如果打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没几人是他的对手,可一旦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大决战,他便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了。就拿宁远之战来说,那片战场可以说就是属于袁崇焕的,不要说努尔哈赤,就是成吉思汗来了,也得败在他的手上,这就是他的能力和价值,可一旦出了宁远城,让他守镇整个辽东,甚至是整个国家的安全,就是个巨大的灾祸了!”

    段鸿羽道:“袁崇焕能打败努尔哈赤,守住孤成,确是一代名将!”

    上官金鹏道:“当然是一代名将,也可以说是我大明朝最出色的将领之一,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人能比得上他。不过对此人的使用,一定要加以控制,否则,立功的是此人,坏事的也是此人。袁崇焕最大的错误便是修建了宁锦防线,耗废了帝国大量的白银!其实我国有一条长城防线就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在长城外面再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另建一条防线。试想一下,如果这条防线能够挡住清军,山海关也一定能挡住,修它无用。如果根本挡不住清军,修它更加无用。是以无论它能不能挡住清军,都是一条多余的防线。如果朝廷觉得山海关不安全,可以加固山海关,或在山海关后修一道防线,在山海关前建造防线,实是自取灭亡!”

    段鸿羽道:“从今天看来,这条防线确定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呀!”

    上官金鹏道:“不错!明军在关外经过一系列战败后,已不具备与清军抗衡的实力,可袁崇焕不识时务,还在关外和清军针锋相对。他自己曾说过对付清军‘守为正着’,可他修建宁锦防线的措施并不防御战,而是进攻战。山海关和宁锦防线不能简单视为两条防线,而是代表了两种军事谋略。如果袁崇焕全心经营山海关,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利用构筑宁锦防线的人力物力打造一支野战军团,不出二十年,大明就可以重振雄风。可他一味进攻,将前锋提到锦州一线,最终招致大败。”

    段鸿羽道:“宁锦防线拖住了清军,倒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上官金鹏道:“虽然如此,可明朝本就不强的军事实力被分散在锦州、宁远、山海关等几个孤立的据点,实际上已犯了分散兵力的重大错误。当年萨尔浒大战就是因为杨镐分散兵力才招致大败的,没想到袁崇焕犯了相同的错误。试想一下,小小几座孤城都能挡住清军,若将重兵屯于山海关,清军决不可能讨到便宜!”

    段鸿羽道:“袁崇焕这样做倒也延伸了帝国的国土!”

    上官金鹏道:“辽西地区久经战乱,所得不及所耗,于我国其实已无多大价值。两国交锋,不在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于两国军事力量的转化。我国军事力量不如清军,采取防御策略是必要的,利用有限时间努力改变双方军事实力差距才是当务之急。只要我国军事实力的增长快过清军,总有一天会重新占据优势,到那时再发起反攻,失去的国土就会重新回到我们的脚下!”

    段鸿羽道:“难道筑坚城不是改变双方军事实力的一种吗?”

    上官金鹏道:“倒也算是,不过这种力量只是被动力量,要想真正打败清军,必须依靠进攻,而进攻则需要一支强大的野战军团,而可悲的是,我们一直也没建立起这样一支军事力量,而把白银全扔在对敌无关痛痒的城墙上了。这种在关外筑城最可怕的便是很容易被敌人围城打援。在松锦大战中,洪承畴率十三万精锐被皇太极消灭在松山,可以说完全是这条灾难防线所带来的恶果。试想一下,如果明军将所有军事力量屯于山海山,进可攻,退可守,清军根本没有包围的机会,只能强攻,以清军的实力,只能在坚城下碰个头破血流。山海关与京师近在咫尺,就算清军绕过山海关,明军也可以从容回救,与清军在关内决战。可以肯定地讲,明军在关外与清军决战,无论天时、地利,还是人和,都处于全面劣势,而在关内决战则各种有利条件都在我方。如果说在关外决战有三成胜算的话,在关内便有五成。可惜的是就是因为宁锦防线,才使明军不得不冒巨大风险出关,与清军展开生死决战,终至大败。”

    段鸿羽道:“在关内和关外作战,军队士气也完全不同的。在关外作战,因为还有退路,是以士兵缺少决一死战的勇气,无不想跑回山海关,只要稍遇挫折,就会招致大败。而在关内则不同,京师就在身后,我军已无退路,只有舍命拼杀。明英宗时,明军出长城与蒙古人交战,结果损失了五十多万精锐大军。可在北京城下,于谦仅凭少数残部就击退了也先强大的蒙古铁骑,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六十二章 两军对垒() 
上官金鹏道:“正是此理!松锦大战是明清两国一场事关生死的大决战,而它恰恰是由两座不起眼的孤城引起的,并发生在对清军有利的地域内,这足以看出发动这场战役的清朝是有预谋的,而明朝显然没有对两国的最终对决进行总体策划,完全是因为偶然事件仓促冒险,焉有不败之理?这次惨败使明朝输掉了最后的赌注,如今的面临的时局才会如此严峻。表面看来,这次战败是崇祯、洪承畴的过错,其实早在袁崇焕构筑宁锦防线时,就已经为这场惨败埋下了祸根。以清军的战力,未必就攻不下锦州和宁远,他们就是要采用围城打援的策略,攻明军所必救,一步步将明军诱出山海关加以分割消灭。这条宁锦防线已由防御清军进攻的坚盾,转变为绞死明军的套锁,实在是可悲可叹!大明朝所有的精锐军团几乎全部都是在这条防线外面被清军歼灭的,白白闲置了一条世界上最坚固之防线,真是愚不可及了!反观清军,数次入塞都没有强攻京城,是何等谨慎?双方统帅之高下显而易见了。”

    段鸿羽道:“明朝现在势如累卵,已经无力回天了!”

    上官金鹏道:“不然!明朝现今局面虽已大坏,可远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南北二京尚在,只要收缩战线,好好守住山海关,清军便是再过一百年也攻不进来。明朝现今的国力,已根本无力应付两线作战,当前首要任务便是加快剿灭李自成、张献忠,只要朝廷肯用能臣,并非无力回天。”

    段鸿羽道:“可现在朝廷里都在大谈议和,根本无人愿战!”

    一听“议和”二字,上官金鹏勃然大怒:“议和一事决不可行。主和者皆可杀!议和是对民心士气的巨大打击。试想一下,敌人所以与你议和,就是因为根本无法灭亡你。如果它可以轻松获胜,是绝不会提出和议的。就像南宋与金的议和,就是因为金朝看到南宋义军强大,灭亡南宋已无可能,才接受了议和的条件。有好多不明真相的人竟把宋金议和都归功于秦桧,真是天大的误会。秦桧之于宋金和议,实无任何功劳。南宋和议的条件是无数义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的殊死血战,金朝根本不会接受议和。是以,只有打出来的和平,绝无谈出来的和平。还有一点大家可能忘了,那便是棋局是由两个人下的,不可能只由一方任意而为。当年金朝最大的失策便是与南宋议和,没有集中全力灭亡南宋,最后才在蒙古和南宋的夹攻下惨遭亡国下场。以皇太极、多尔衮的英明,不可能想不到这点的。不要以为只有我们在历史中汲取教训,敌人也同样如此。如果没有金朝的前车之鉴尚可,有了金朝的教训,以皇太极、多尔衮的行事手段,是绝不会放过大明朝的,必灭之而后快,是以和谈一途,实不可取。更重要的是,一旦议和,又会使人产生侥幸心理,更加缺少同敌军一战的勇气,长此以往,就会使我国军心民心尽失。现今只有一条路,便是把那些主张议和者全部杀掉,任用忠勇敢战之人,做最后之努力。孤注一掷,死中求生,死为手段,生为目的,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段鸿羽本来想说服上官金鹏,让他加入义军,归到闯王的旗下,谁想不但没说服对方,反而险些被对方说服,暗道:“无论上官金鹏是敌是友,总之是个了不起的人,古人云‘三人行,心有我师焉。’我不如拜他为师,也可长些见识!”便道:“先生学识过人,在下想拜先生为师,不知先生可否答应?”

    上官金鹏大笑道:“老夫不过是胡言乱语,一个江湖游子哪敢乱谈时局?我也只敢在公子面前略谈一二,公子惊才绝艳,在下实不敢当!”

    段鸿羽道:“先生不必过谦,在下只是随先生学习救国之法,实无另外企图!”

    上官金鹏见段鸿羽诚心拜师,这才答应。段鸿羽行过拜师之礼,算是正式成为上官金鹏的弟子。

    此后几天,段鸿羽在飞蛾军中每日研读上官金鹏的著作,见识大有长进!在学习过程中,他越发感到担心,因为他发现上官金鹏并非像他想得那么简单,不管这些著作有没有道理,总之上官金鹏是个有想法的人,这套理论也很能蛊惑人心,有信仰的人不同于追求权势的人,是根本无法改变的。正因为信仰不同,飞蛾军和万刃山之间的一场血战将在所难免。每想到这些,段鸿羽就感到不寒而栗,他真希望自己能成为两军之间的桥梁,避免这场空前绝后的武林浩劫。

    飞蛾军和官军对峙数日,双方谁也不敢轻易出击。这天晚上,段鸿羽正在睡梦中,忽听外面喊杀震天,他赶紧穿好衣服来到上官金鹏的帅帐中。只见飞蛾军众头领分列两行,静等上官金鹏的号令。段鸿羽问道:“先生,怎么回事?”

    除上官虹英和林中笑外,飞蛾军上下对段鸿羽拜上官金鹏为师之事都大感怀疑,认为他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此时见他发问,无不投来恶毒的目光。

    上官金鹏道:“夏千寻他们仗着人多,已经杀进来了!”

    段鸿羽道:“敌军来势凶猛,不可力敌!”

    上官金鹏哼了一声道:“他们来了也好,省得我们去找他们了!”

    便在这时,只听有人高声道:“上官金鹏,你这奸贼,还不出来受死?”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