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笑着要带小太监去换裤子,却被小太监一把拒绝,他从袖子里又拿出一卷圣旨,朗声宣道:“吴王知礼明义,大义参天。曾于乱军之中解救颍州之围。相父(刘福通)临终托孤,寄大望于吴王。然朕观四方,庐州之危仍在,还望吴王速速率兵攻克庐州,完成相父遗愿,解除帝都之危。朕当于三日后亲临洪都,犒赏三军。为三军践行。”
这一道圣旨一出,不管是李善长他们这些谋臣,还是徐达这些武将,脸上的神情都有些不太好看。
小太监宣完旨,抬起袖子擦擦额头上的汗,细声细语的喃喃着:“累死了~李大学士,带我去换裤子吧。”
李善长带着小太监回去换裤子,众将与谋臣见小太监走了,立马炸开锅。
“这是什么意思?攻打庐州?我们在庐州的情况韩林儿又不是不知道。当时兵强马壮尚且打不下庐州,现在刚刚与陈友谅大战完,士兵疲惫,将领凋零,还要我们去打庐州?要打他韩林儿自己去打啊!”
“就是,什么狗屁爵位,还不是虚头八脑的东西。先给个名号给咱们乐呵乐呵,然后就要我们去拼命,当我们是三岁孩子啊。”
“哼,亲自犒赏三军?这个韩林儿,恐怕是担心元帅功高震主,迟早将他取而代之,这是巴巴的跑来夺权来了。”
“说得对。打仗流血的时候,他躲在后方吃香喝辣,朱元帅在前线跟着士兵们一起吃糠咽菜。现在打赢了,他韩林儿跑出来往军前一站,告诉大伙他才是将士们的主人,朱元帅只不过是个打工仔。怎么便宜的事儿都让他占了?”
众将领你一言我一语,埋怨讽刺挖苦的声音一浪接一浪。
只有熟知朱元璋性格的几位高级将领与谋士没有说话。
刘伯温摇着扇子斥退群情激昂的将领后,神色坦然的走到朱元璋面前,低声问道:“主公打算怎么办?”
朱元璋笑笑:“怎么办?通知全军,准备迎接陛下圣驾。”
刘伯温道:“你就不怕陛下是来夺权的?飞鸟尽走狗烹。元帅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吗?”
朱元璋瞧了瞧身边仅剩的几个人:“我不怕。人心比爵位可靠多了。”
这话一出,徐达、汤和等人都咧开嘴笑了。
朱元璋说的不错,倘若这韩林儿真是为了夺权而来,那他们绝对会让韩林儿体验一下什么叫绝望。
可惜的是,韩林儿根本就没机会体验徐达他们带来的绝望。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没错,又出现了),几个水军将领从朱元璋那里回去,见到水军主帅俞通海,向他汇报了韩林儿前来犒赏三军的事情。几个人鹦鹉学舌的把大家的猜测一说,俞通海当时就不干了:“朱大哥仗义豪情,他韩林儿算个什么东西?你们几个,过来……”
摇曳的烛火随风摆动,一群好不容易洗白的海盗们再一次聚在一起,嘿嘿嘿的讨论起他们最熟悉的套路来。
三天后,朱元璋率领一众将领,早早的立在岸边,等候韩林儿的大驾。可是他们左等右等,上等下等,从清晨等到黄昏,也没有等到韩林儿的大船。
直到暮色降临,才见到自己派去颍州保护韩林儿的廖永忠幽幽漂来,同船的还有水军主帅俞通海。
二人上了岸,一前一后噗通一下跪倒在朱元璋面前,异口同声的跟亲兄弟一般道:“臣有罪!”
朱元璋疑惑不解:“你们何罪之有?”
廖永忠一边捶打着自己的胸口,一边揪着自己的头发,浮夸的演技发挥的淋漓尽致:“臣有罪啊~陛下的小船,在江心的时候,翻船了。臣几次下水前去打捞,陛下的脚被水草缠得越来越紧,臣……臣没用……陛下他……溺亡了……”
俞通海跪在一边,趁朱元璋愣神的时候,冲着他身后的将领们挑了挑眉毛,露出一排大白牙。
众人这叫一个汗啊,俞通海这家伙,竟然自己做主,弄死了韩林儿!
廖永忠依然在痛苦的撕扯自己身上的衣服,马景涛的演技都没他好。这要晚生个几百年,那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就没莱昂纳多什么事儿了。刘伯温与李善长对视一眼,都抿着嘴笑了起来:这个廖永忠,陆上的功夫一般般,可是到了水里,那是一顶一的厉害,就连俞通海都不一定是他的对手,什么下水几次,韩林儿的脚被水草缠的越来越近,要他们看,那水草估计就是廖永忠缠的!
(本章完)
第177章 出兵武昌()
“廖永忠!你……”朱元璋刚想破口大骂,觉得背后气氛有些不对,回头一看,身后的将领谋士们一个个抿着嘴偷乐,心下当即就明了了。
廖永忠依然在进行着自己的表演,装的一副可怜兮兮后悔无比的样子,可是他越是认真表演,众人就越是想笑。
生米已经煮成熟饭,现在斥责他又有什么用?朱元璋冷哼一声,指着廖永忠说到:“本来你的功勋是可以封王的,现在,只能给你个侯爵了。”
廖永忠一听,更加撕心裂肺的哭了起来,他这一下演技大爆发,终于彻底逗乐了众位将军与谋士,一个个哈哈大笑起来。
廖永忠什么功劳?还封王?给他个侯爵他就应该乐的睡不着觉了。结果他倒好,心里乐成一团,脸上还要装作悲痛万分可怜巴巴的样子,巨大的反差在这个高大的水军将领身上形成奇妙的氛围,惹得连朱元璋都忍不住笑起来。
刘伯温与瞧了瞧李善长,两人明亮的眼神碰撞在一起,互相微微颔首,走到朱元璋面前径直跪下:“陛下不幸溺亡,此乃我江南义军巨大损失。然国不可一日无君,江南义军抗击大元欺压的战斗还没有结束,臣貌似恳请元帅登基大宝,继明王位!”
这两个人精,眼神真是贼尖,封王封侯,那是君主才能行使的职权,朱元璋只不过随口一说,两个笔杆子就已经察觉到朱元璋心中那丝丝野心的火苗,索性带着群臣大风一吹,彻底把朱元璋送上王位。
朱元璋一愣,还没来得及说话,徐达、汤和、冯氏兄弟、邓愈、傅友德、常遇春、朱文正、李文忠齐刷刷的跪倒在自己面前,像是早就排练好一样,异口同声的说:“请元帅继明王位!”
前些天来宣旨的小太监眼见局势动荡,朱元璋早就成了众人景仰的领袖,眼珠子一转,随即跪倒在地,跟着众将一起喊道:“请元帅继明王位。”
小太监很聪明,和众将一起喊朱元璋元帅,而不是韩林儿给他的封号“吴王”,这就证明他已经彻底与韩林儿决裂,不承认他的封号,与众将官穿一条裤子,虽然众位将官可能不愿意跟他一个爱尿裤子的人一起穿。
古代帝王都是一个德行,自己想做皇帝,还不能说,说出来那就是大逆不道,混乱臣纲,因此,这事儿还必须要一群大臣们来提,大臣们提了吧,还不能一下子就答应,必须装模作样的推辞几回,什么某某人比我更加适合啦,什么实在没有做皇帝的心啦,什么家里的猫啊狗啊死啦,皇帝假惺惺的推辞,大臣们心照不宣的继续“死谏”。(这种时候谁要不谏那就等死吧)来来回回这么几个回合之后,皇帝终于不忍心辜负一片大臣们的真心实意,大手一挥,满脸痛苦的说:“那就依众位卿家所言,朕登基继位!”(你看看,还没登基就称朕了。啧啧啧啧。)然后普天同庆,封赏那些不顾身家性命死谏的大臣们,基本上就是谁在奉劝皇上登基的时候越拼命,封的官职就越高,比如你死谏的时候,只是不断的磕头,那可能就给个上大夫的官职,而那个战功不如你的,在死谏的时候当场上吊以死明志,搞一出什么“皇上不登基,自己就吊死在大厅上”的闹剧的家伙,很有可能就封了侯。
可是朱元璋面临的情况不一样,且不说黄河以北,大元势力经过几年江南内战的时候修养生息,已然有了一战之力,光是江南地区,尚有张士诚的江浙盐商集团盘踞东南,中部地带,汉军最后的据点武昌与王保保盘踞的河南道交相辉映抵足而眠,这些都是统一王权道路上必须铲除的毒瘤,朱元璋想到这些就头疼,哪里还有心思跟众臣玩儿那些推来推去的游戏?所以群臣第一次奉劝他登基的时候,他便毫不犹豫的点点头:“成,就这么定了。”
就是这洒脱的性格,以至于后世对他多为诟病,说他狼子野心,早就憋着坏水当皇帝了,还有的人说廖永忠溺死韩林儿,全是朱元璋指使的,丫的早就看韩林儿不顺眼,必须拿掉。
而朱元璋脑子里想的只有一件事:韩林儿已死,江南政权必须有人接手,以统一的力量全力解放武昌和江浙地区,绝对不能让辛辛苦苦的革命果实落回到王保保的手中!不登基就得死,登基才能凭借江南政权的力量一统天下,赢得最终的胜利。
什么?你说朱元璋早就有心怀天下的霸主愿望?
朱元璋翻个白眼:天下,天下,那个时候我不杀他们,他们就要杀我呢。哪里有什么心思去考虑天下?别YY了,都洗洗睡吧。
事实证明,朱元璋的登基之举,是正确的。
明王出世,一统天下。
濠州城的红巾军、颍州城的禁卫军以及数不清的小伙抗元势力全部投到朱元璋的旗下,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朱元璋的大军,就扩张到一百五十万之多,军营中旌旗飞扬,站在山顶往下看,士兵的人数都看不到边际。
好在李善长沉着稳重,把这么多士兵的衣食住行安排的妥妥当当,否则光是粮食,就够朱元璋这个明王头疼的了。
“攻打武昌!”
随着朱元璋一道圣旨,徐达、汤和各自率领十万骑兵从洪都出发,浩浩荡荡的朝武昌挺进。
冯氏兄弟率领步兵五十万,撤离洪都,奔赴武昌。
邓愈与傅友德各自率领五万骑兵分兵两路,埋伏在江浙地区前往武昌增援的必经之路。
李文忠与常遇春随朱元璋行动,带领剩余的七十万大军朝武昌逼近。
一时之间,军容鼎盛,声势浩天。所到之处,百姓四处奔走相告,朱元璋解救穷人的大军来了,要攻打武昌!
武昌城内,一片哗然。陈友谅的亲戚朋友二话不说,卷起铺盖就跑了。
整座城内,只留下死忠于陈友谅的顽固汉军与张士信前来增援的东吴部队。
“想要打下武昌,做梦!”张士信自信满满的看着城内满满当当的守城器械,哈哈大笑,“朱元璋,我就在这武昌城下,让你体验到失败的滋味!”
(本章完)
第178章 朱元璋的弱点()
苏州城内,张士诚端详着面前的地图,地图上,代表朱元璋势力范围的红色图标已经连成一片,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朱元璋就从一穷二白、四处帮人打工的游侠,变成了江南首屈一指的诸侯,这个发展速度,着实让张士诚吃了一惊。
身后传来一阵响动,张士诚转过头笑道:“弟妹,这么晚了还不睡吗?”
敏敏特穆尔明亮的眼睛被烛火映照的光彩四射:“大哥是在为朱元璋的事情心忧吧。”
张士诚点点头,他跟敏敏一起相处了那么久,早就知道这是一个聪明过人的姑娘,有些事情,瞒是瞒不住的:“朱元璋的势力发展实在是太快,我弟弟张士信虽然有几分本事,但是狂妄自大,从来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这一次,朱元璋竟然一次派出这么多军队,恐怕武昌……”
敏敏特穆尔走到地图旁,黝黑的眸子一动不动,长长的睫毛时不时微微颤抖,忽然之间,她伸出右手,点在地图上的一点道:“我们走水路,攻打这里。随后与武昌首尾夹击,必定能够一举击败朱元璋!”
张士诚只是一瞥敏敏特穆尔指的地方,眉心就猛地蹙了起来:“敏敏……我知道你一直对三弟的死耿耿于怀,可是打仗不是儿戏,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好恶去指挥军队作战,那是拿着将士的性命开玩笑。你可知道,这里的守将跟朱元璋是什么关系?”
原来,敏敏特穆尔手指指的不是他处,而是洪都城。
敏敏特穆尔点点头,一脸认真:“我知道,洪都守将朱文正,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将领。说句不客气的话,即便是以防守闻名天下的大哥你,恐怕与这个朱文正比起来,还要略微逊上一筹。”
张士诚倒是不生气,反而点点头道:“倘若是我,手里只有不到十万人,面对三弟的百万雄师,我确实坚持不了那么久。”
敏敏特穆尔继续说:“倘若没有朱文正在洪都死守,拖住了友谅的大军,友谅也不会……”
顿了一下,敏敏拾起话头:“大哥你认为,鄱阳湖之战,最大的功臣是谁?”
张士诚目光一沉,盯着洪都说:“自然是洪都守将朱文正。朱元璋手下猛将众多,可是真正能够称得上帅才的,只有徐达与朱文正两个人。猛将易得,良帅难求。没有朱文正的坚守,就没有后来的鄱阳湖水战。论功行赏,朱文正当然是最大的功臣。”
敏敏同意:“没错,可是大哥你知道吗?鄱阳湖水战之后,洪都城里所有的将领都领了厚厚的封赏,可是唯独这个最大的功臣、朱元璋的亲侄子、万中无一的天才元帅朱文正,连一两银子的赏钱都没有得到。”
“这怎么可能?二弟从来都不是吝啬的人啊。”张士诚惊讶之中带着几分疑惑。
敏敏笑道:“这事说来也好笑。鄱阳湖水战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到了朱文正那里,功劳实在是太大,朱元璋想不到给他什么封赏合适,于是便开口问他:你想要什么封赏?朱文正答:请先封赏与我一起驻守洪都的将领们,我要不要都行……”
张士诚这才一拍大腿:“嗨!原来是这样!”
别人不了解朱元璋,张士诚可不会不了解,朱元璋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有一条,太容易相信别人。那朱文正明显就是客气客气,结果朱元璋竟然当了真,什么都不封给他,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敏敏特穆尔看着张士诚一脸哭笑不得的表情,郎朗说道:“朱文正经历此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