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威胁到这些世家的生存时候,他自然而然的就会被出卖。
或许自己从一开始就做错了什么······
不过现在也没有后悔药吃了。
“起来吧。”杨坚伸手搀扶起来元谐。
火光明暗不定,照在他们两个的脸上。
元谐泪流满面,杨坚却是目光坚定。
“既然你不降,那我们还并非没有一战之力。”杨坚淡淡说道。
元谐有些惊讶的看向杨坚。
杨坚拿起元谐手中的佩剑,系在他的腰上:“就算是真的战败了,至少证明某杨坚不是个懦夫,曾经浴血厮杀。”
元谐深深吸了一口气,郑重一拱手:“愿为殿下效死。”
杨坚转而看向旁边的骨仪。
骨仪手中的剑也垂下,同样神情坚定:“愿为殿下效死!”
“好,那我们就和南蛮轰轰烈烈战一场!”杨坚哈哈大笑。
风中带着火的热气和夜晚的凉意,让人分不清这是在战场还是在梦中,而杨坚带着自己的亲卫撑起来将旗,聚将的鼓声在短暂的停顿之后再一次响起。
黑夜之中,混乱的战场上,最后的北周军队正在聚集。
——————————————……
“困兽犹斗啊。”裴子烈站在巢车上,看着火光冲天的战场。
就在一炷香前,杨坚放火烧掉了自己的中军营寨,带着大概四五千的死忠之士直接后退到大河岸边,背水结阵,意图已经很明显,就是要和汉军背水决战。
而韩擒虎一马当先,汉军前锋突破已经快烧成灰烬的周人中军营寨,向前突进,另外曹忠和唐孝两部也从左右两翼包抄过来,不过面对人数已经所剩无几的北周军队——相比于十万兵马的汉军,四五千人的确连零头都算不上,裴子烈倒是并没有打算用上全力,他还是很谨慎的抽掉了曹忠麾下五千兵马配合于玺北上结阵。
薛延陀人闻讯已经南下,显然他们还期望着能够履行自己作为盟友的义务。可是看到眼前战场上的变乱,也让他们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勇气。
第一四六一章 不走心的劝降()
面对汉军十万大军,薛延陀人的五千骑兵根本不敢向前进,但是他们显然还想看看现在的局势。
薛延陀部可不比草原上嚣张纵横的突厥人或者柔然人,如果有五千骑兵,突厥人肯定会直接向着汉军发动冲锋,但是薛延陀人并没有这个胆量。
不过裴子烈也并没有真的忽略他们,于玺的目的就是阻拦薛延陀人,当然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或许称之为监视更为合适。
“报,都督,已经扫清杨坚残兵,韩将军请命是否向杨坚最后的军阵发动进攻?”一名传令兵飞快的冲过来。
“且慢,传令韩擒虎,先派人劝降吧。”裴子烈沉声说道,“某随后就到。”
短短一个时辰之内,战局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元浩和元滂都带领本部兵马投降,韩擒虎、曹忠和唐孝已经率领汉军在杨坚的西、北和南三个方向列阵,而东面就是涛涛大河。
杨坚已经没有退路,除非大河能够转瞬之间就能结冰,让杨坚可以渡河。
因此裴子烈倒也不害怕杨坚这一次还能跑掉。
若是杨坚最终愿意为了保全这些将士的性命而放下兵刃,自然也能减少汉军的伤亡。
裴子烈也很清楚,现在大汉已经抽掉了关中的多半数主力北上,这些兵马以后还要用来和宇文宪的决战上,因此现在能省一点的肯定就要省一点。
杨坚又见到了牛弘。
上一次见牛弘应该还是在长安太学的时候,那个时候杨坚是太学的老学长,代表陛下或许用先帝称呼更为合适前来太学视察的时候,太学之中推选出了杨素和牛弘这两个佼佼者接待杨坚。
杨坚就是在那个时候看中杨素的,可惜“奈何明月照沟渠”,杨素并没有看中杨坚,连带着弘农杨氏都是“煮熟的鸭子飞走了”。而牛弘,杨坚也有印象,甚至还记得此人后来前去汉中任职,最后还把汉中拱手让给了李荩忱,进而导致整个西北的坍塌。
若是换在几年前杨坚刚刚上位的时候,杨坚肯定会咬牙切齿,恨不得直接就把牛弘碎尸万段。
但是现在,事已至此,当杨坚看到牛弘的时候,却根本已经提不起什么想要杀他的心。
四面楚歌,不过是这样的场面了。
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杀不杀一个牛弘,还有什么区别么?杨坚还不至于小肚鸡肠到这个地步。
牛弘郑重一拱手:“大汉威烈将军、领银州刺史牛弘,见过隋王殿下。”
“银州刺史?”杨坚咀嚼了一下这个名字,苦笑一声。
银州才丢掉没有几天,大汉已经把银州的行政区划划分好了,甚至银州刺史都已经就位。
南蛮的行政效率,杨坚不得不承认。
“你来想说什么。”杨坚沉声说道。
牛弘微笑着说道:“四面楚歌、凄凉之地,隋王殿下如今的处境大家都看在眼里,某想来说什么,想必隋王殿下也已经很清楚了,恐怕不需要某再多赘述。”
杨坚怔了一下,不由得笑道:“古往今来,劝降的人当中,舌绽莲花的有、晓以利害的有、重金许诺的有,但是像你这样都懒得解释的却少有。”
牛弘一摊手,笑着说道:“军中想要着急用殿下和殿下麾下的首级来领军功,所以某这劝降只是来走个过场。而军中裴帅奉陛下之命,还是想要多保留一些将士性命,因此某还是得走一遭。”
杨坚苦笑一声,一时间竟然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
事已至此,他已经能够感受到牛弘话语之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的怜悯之意,好像牛弘前来这里,只是给他一个求生的机会,想要来拉他一把。
不过看背后滔滔河水,这样的想法似乎也没什么错。
“殿下,我等还有一战之力,追随殿下时至今日,历经艰险,决不投降!”
“对,决不投降!”
“背水一战,和他们拼了!”
几名将领们都同时向前一步。
“殿下三思!”骨仪此时也沉声说道。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所有还有勇气跟在杨坚身边的人,都是做好了和敌人共存亡的准备的。他们不接受失败,更遑论接受投降这个结果,更甚至他们都已经做好了在青史上留下忠义之名的准备。
因此让他们投降,他们绝对不会接受!
牛弘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一幕,所以只是笑了笑。
杨坚有些迟疑。
他当然是不愿意投降的,就算是自己真的投降了,李荩忱难道还会轻易饶恕自己?但是这几千跟着自己的将士,就这么全都随着自己战死,杨坚心中有愧。
毕竟是他一步步带着他们走到今天的绝境的,这些将士对得起自己,可是自己对不起他们啊。
“殿下,万千将士之命,还有殿下远在长安之家人,难道殿下都不打算在乎了么?”牛弘再一次开口,每一个字都像是针一样扎在杨坚的心口上,“将士们都还有家人在期盼着他们回去,殿下的妻子也都在等待着能够再见殿下一面,难道殿下就打算这样带着他们赴死,然后让他们和妻儿老少们天各一方?”
这话说出来,杨坚彻底沉默。
周围的将士们却都目光坚定。
杨坚对他们多有提携,这些年赏赐恩惠也不少,焉能在这个时候背叛杨坚?
让他们低下头颅,他们不愿意。
这个时代的人,有的时候单纯的令人敬佩。
杨坚闭上眼睛没有说话,元谐和骨仪都向前一步,准备把牛弘直接撵走。
杨坚却霍然睁开眼睛,摆了摆手。
“殿下!”骨仪和元谐同时悲呼。
杨坚霍然抽出佩剑:“本王连累三军,心有愧疚,唯有自刎以谢天下,诸位,放下兵刃吧!”
话音未落,杨坚挥剑就要自刎,不过元谐反应最快,直接扑了上来,硬生生将杨坚扑倒在地。
“哐当”佩剑掉在地上。
元谐和杨坚两人狼狈的滚落下点将台。
牛弘显然也没有想到会发生眼前这一幕,不过他的反应很快,径直扑上来,抽出来腰间佩刀,直接劈砍在了杨坚的将旗上!
“你想干什么?!”骨仪大吼一声。
而牛弘一脚踢在旗杆上,刀已经深入了旗杆之中,旗杆已经经不住他再这么重重一脚踢上来,应声而倒。
第一四六二章 可能会被打()
骨仪眼睁睁的看着旗杆倒塌,一时间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而牛弘拍了拍手,看着那些目瞪口呆的北周将领们:“刚才隋王的命令你们也已经听见了,放下兵刃,立刻投降!”
“凭什么!”将领们同时高声吼道。
“我们不投降!”
“隋王的命令你们不打算听从么?!”牛弘朗声道,“隋王旗帜已倒,尔等还有什么好期盼的?!”
“殿下!”骨仪等人只能先去搀扶杨坚。
而牛弘径直看向晕晕沉沉还被元谐搀扶着的杨坚:“殿下,如今如何打算?”
杨坚看向牛弘,再看向已经倒在地上的旗杆。
他也没有想到牛弘会来这么一下。
这个看上去懒洋洋还有些文弱的使者,似乎早就已经有所准备。
周围的将士们尚且还都清楚发生了什么,但是更远处的军阵之中已经爆发了混乱。显然将士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而将旗倒塌绝对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就代表厄运。
这一战,本来就是绝望的挣扎,现在就连隋王殿下都已经放弃了,那我们真的还有必要坚持下去么?
杨坚淡淡说道:“牛君这走一遭,怎么看都不像是走走过场。”
牛弘笑了一声。
事已至此,杨坚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杨坚看着牛弘:“你这也算大功一件了。”
牛弘摇了摇头:“某觉得,某回去了会被打。”
杨坚怔了一下,明白了牛弘的意思,不由得笑了笑。
只不过他的笑很是凄凉。
刚才如果不是元谐的动作快,他早就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当人曾经经历过无限逼近死亡的那种绝望和无助之后,一切反倒是都已经看淡。
既然自己现在很难再死一次,命运如何,也只能听天由命。
而李荩忱,现在应该就是天吧?
——————————
牛弘有没有被打不知道,不过至少裴子烈还是很兴奋的。
杨坚最终还是低下了自己的头,率领四千多残兵败将向裴子烈投降,杨坚这么一投降,薛延陀人也灰溜溜的走了。如果他们再不走的话,汉军很有可能会冲上来把他们收拾掉。
自己总算是赶在了宇文宪派遣援兵以及薛延陀人南下增援之前解决掉了北方的战事,这是最让裴子烈欣慰的。
至于生擒杨坚······恐怕大多数将领们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场景,他们更期望能够拿着杨坚的脑袋去请功。只不过裴子烈知道自己不能这样做,因为这样明显不利于陛下后宫的和谐,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杨坚的存在也是李荩忱和大汉朝廷愿意看到的。
毕竟长安城中还有很多和杨坚有利益纠葛以及人情往来的人,杨坚若是死了,他们多少都会有兔死狐悲的感觉,毕竟这些世家之间虽然讲利益,但是也不是一点儿人情都不讲的,大家当然也会害怕杨坚走后,李荩忱对他们清算。
李荩忱也好,主持朝政的杨素、陈叔慎等人也罢,从整个长安和关中地区的考虑出发,都是希望杨坚能够活着。
现在大汉需要的是稳定,是能够从之前的北周顺利向大汉过渡,而如果这些曾经代表了北周的人存在,甚至还能现身说法,那么也自然能够让社会各界更容易接受这个现实。
更何况李荩忱的手中已经有不少吉祥物了,再多一个也没有什么。
而且还有一点李荩忱不能不考虑,那就是杨坚所代表的汉人的复兴力量。北方沉沦鲜卑人的统治之下已经百年,在这之前纵横北方的也都是草原上南下的蛮族,而杨坚所代表的实际上就是北方想要寻求将鲜卑人取而代之的汉人力量。
事实上,历史上的杨坚也的确做到了复兴汉人王朝。
而杨坚所做的这一切,和李荩忱所做的实际上是一样的,只不过主导者不同罢了,杨坚的背后是北方的汉人世家,而李荩忱的背后则以巴蜀和东南的汉人世家为主,但是双方的根本目的实际上有很多共同点。
杨坚应该算得上是北方恢复汉化的一个先驱人物了,毕竟在之前宇文邕时期的鲜卑化之中,很多北魏时期建立起来的汉化制度都被推翻了,而杨坚的确遏制了鲜卑化的进展,甚至在他的统治下,关中地区的鲜卑化已经开始倒退,曾经被改成鲜卑名字的汉人,尤其是世家大族,又开始以汉名行于世。
李荩忱不管怎么说也不能无视杨坚在这些事情上的功劳,因此也不会太刁难杨坚。
李荩忱不会刁难杨坚,裴子烈自然也就不会刻意为难这位皇帝陛下的老丈人。
杨坚被请到了中军大帐之中。
裴子烈在上首,曹忠、唐孝和韩擒虎等人已然在列,甚至元晟也和元浩、元滂两人站在一起,只不过元浩两人畏畏缩缩,一直在向元晟身后躲,显然对于杨坚,他们是心怀愧疚的。
杨坚深吸了一口气,看向裴子烈。
这还是他第一次和这个几个月以来最大的敌人打照面。
就是这个年轻人,带着十万大军,将他一路驱赶到了今天这样的绝路上。
而这样的人,这样的大军,在大汉不仅仅只有一个,不仅仅只有一支。有的时候杨坚真的不由得感慨,李荩忱的手中到底掌握着多少力量,他又是如何做到的。
“杨公请上座吧。”裴子烈微笑着说道。
随着杨坚投降,北周这一脉算是彻底断绝了,自然也就没有了什么所谓的隋王。
不管宇文宪情不情愿,现在北周的正朔已经落在了他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