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我主沉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班直守卫的范围,就是大内,包括东华门、和宁门、西便门、丽正门和东便门的守卫,外面靠近大内的范围,则是殿前司所属踏白军守卫了。

    枢密院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对班直的要求很明确,身份清白,忠心耿耿,至于说是不是最,不必刻意的要求,毕竟大内外面,有数万军士守卫,不会出现什么危险。

    丑时三刻,吴邵刚一行抵达和宁门。

    宫门已经打开,班直严阵以待,手执长枪长矛守卫,吏部和兵部的官吏,则是在东华门与和宁门的前方,手里拿着名册,核实每一个大内官员的身份。

    吏部和兵部的官吏,不可能认识每一个大内的官员,不过这不是问题,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每人都有一个象征身份的玉牌,吏部和兵部的官吏,认牌不认人。

    玉牌的数量是固定的,不多不少,某个官员若是玉牌丢失,没有及时的禀报,不仅进不了大内,还会遭遇到严厉的责罚。

    文武官员已经开始一次东华门与和宁门,文官在前面,武官在后面。

    不要以为了东华门与和宁门,就到大内了,其实不然,此地相距大内还有五百步左右的距离,四周没有的建筑,就是一些花草树木和小的山坡。

    东华门与和宁门的文武官员,还要在宦官的带领之下,慢慢步行,此时的文武官员,不能够抬头四处张望,只能够低头跟随在宦官的后面。

    当然朝中三品以上的高官,情况又不一样了,他们大内的次数多,对这里很是熟悉,特别是二品以上的官员,他们在东华门之后,会走一条专门的便道,提前来到大内。

    吴邵刚等人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整个的殿前司,有这遇的仅仅是都指挥使马华轩。

    接近卯时的时候,吴邵刚终于看到了大内。

    大内分为外朝、内廷、东宫、学士院和宫后宛五个部分。

    外朝有大庆殿、垂拱殿、延和殿与端诚殿四组大殿,大朝在大庆殿举行。

    吴邵刚一行需要到达的地方,也就是大庆殿。

    内廷是皇上与诸多官员议事的地方,也是平常早朝之地。

    学士院是前往大内给皇上与太子授课的翰林学士所呆的地方,可不要以为给皇上或者太子讲课,可以早出晚归,没那么简单,你必须呆在大内,皇上日理万机,听课需要抽出时间来,皇上有时间的时候,翰林学士才能够开始授课。

    朝中官员,只有资格外朝和内廷两个地方,其余地方没有旨意不准,至于说宫后宛,那是皇上与皇后嫔妃生活的地方,官吏进去就是找死。

第九十六章 打算法() 
卯时,应该参加大朝的文武官员,全部都在大庆殿外面集中了。

    正月的清晨,气候寒冷,吹过的风是刺骨的,不少人身体哆嗦,不停的搓手。

    可不要以为大朝会在卯时开始,此刻距离大朝还有一个时辰的时间。

    在这一个时辰的时间之内,诸多的文武官员,就要在大庆殿的外面卖冻肉。

    这就是权势,皇家的权势和威严。

    没有谁觉得不公平,大家早就习惯了,历年都是如此。

    只是今年参与大朝的人多了一些,主要是殿前三司所属的诸军的统领,悉数参加大朝,还有部分的武官,以前没有资格参与大朝,这一次也参加了。

    大宋的朝廷,完全是文官的天下,武官在这里没有多少发言权,最高的军事机关枢密院,同样是文官把持,左右丞相都是枢密使,兵部协助枢密院军事事宜,兵部尚书、左右侍郎全部都是进士出身,他们都是读书人。

    大宋的军队,皇上直接掌控,枢密院负责落实皇上的旨意,兵部负责落实枢密院的敕书,说到底,掌控军士命运的,都是读书人,而且大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读书人。

    军官没有的机会到枢密院和兵部,取得功名的读书人才有资格。

    指挥作战的统帅,必须是文官,武官不得担任主帅,只能够做副手。

    由此可见,大宋的武官,身份远低于文官。

    吴邵刚年轻,身体好,乎寒风,可那些文官就不一样了,有的人跺脚,有的人搓手,绝大部分都是缩着脖子,甚至有人开始打喷嚏。

    吴邵刚虽然是低着头,但是他用余光观察周遭的一切。

    文官与武官的队伍是分明的,文官在左边,武官在右边,中间隔着近一米的距离。

    几乎没有文官朝着武官的队伍张望,倒是有不少的武官,看向左边的文官。

    左为尊,文官的地位明显高于武官。

    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奇怪。

    汉朝的时候,刚刚夺取天下的刘邦,不耐烦陆贾总是要求他读书,于是说马背上夺得天下,看那些书有什么用,想不到陆贾毫不示弱,说出了一句延续几千年的名言: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也就是这句话,道出了文官与武官的区别。

    这句话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只不过被后来的读书人极致化了,用来拼命削弱武官的地位,宋朝的时候,这等的情形更加的突出,就连应该是武官负责的打仗进攻等事宜,都是文官取代,也难怪有宋一朝,军队基本都是孱弱的。

    终于到了辰时。

    十二名班直出现在大庆殿外面,每人手里拿着皮鞭。

    为首的班直甩动手中的皮鞭,打在地上,清脆的鞭声在四周回荡,接下来其余班直一次甩动皮鞭,打向地面。

    清脆的皮鞭声音在大殿外面回荡。

    看见这一幕,吴邵刚微微点头,他曾经在一本书上面见过,此举为鸣鞭,从北宋时期就开始了,皇上上朝以及出行,都要鸣鞭,一来展现皇家威严,二来提醒官吏集中精神,三来警告宵小回避。

    鞭声尚未完全消散,鸿胪寺官员开始高声唱皇上驾到,百官跪迎。

    宋朝的官员见到皇上不用跪拜,唯一的例外是大朝和早朝的时候,跪拜必须双膝着地。

    吴邵刚皱着眉头跪下了,这是他穿越之后第一次下跪,很不情愿,不过如此的场合,他一个人若是不跪下,的将是无法预料的后果。

    大朝终于开始。

    三品以上的高官,了大庆殿,其余的文武官员,依旧在大殿之外。

    吴邵刚的位置几乎在最后面,在这个位置,不可能看到皇上。

    不过皇上想要看到某个人很简单,因为皇上的御台很高,不仅能够看清楚大殿之内的情形,也可以一眼看见大殿外面的情形。

    皇家威严无处。

    吴邵刚对这样的大朝,没有丝毫的兴趣,他索性低着头,看着地下,至于说大朝有些什么,与他没有丝毫的关系。

    鸿胪寺的官员站在大庆殿前方的台阶上面,开始大声的宣读圣旨,这是皇上新年的第一道圣旨,无非是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万事平安,文武官员勤勤恳恳,认真劳作等等。

    大朝的时间其实不长,因为不讨论具体的事情,就是皇上与文武百官见面,顺便告诫大家几句话,倒是早朝,有些时候时间延续很长,官员甚至可能在内廷发生争执。

    吴邵刚身边是殿前司所属踏白军统领常明全。

    常明全与吴邵刚的态度完全不一样,看上去颇为激动,而且一直都是抬着头,试图看到大庆殿内部的情形。

    吴邵刚感觉到好笑,但也能够理解,他毕竟是穿越之人,对这些事情乎,常万全可不一样了,到大内,本就是非常激动的。

    圣旨太长了,足足宣读了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

    鸿胪寺官员宣读完毕圣旨,文武官员再次跪下,领旨谢恩。

    吴邵刚感觉到不耐烦了,参加这样的大朝有什么意义,纯粹是耽误时间,难不成皇家的威严,需要从这些地方体现出来吗,有那个闲心,还不如多多关心百姓的生活,多多崛起的蒙古草原。

    不一会,鸿胪寺的官员再次走出大殿,手中依旧拿着圣旨。

    这一次,鸿胪寺官员宣读圣旨的时候,吴邵刚集中了精神,禁不住抬起头。

    他听到了一个词:打算法。

    这个词,在南宋是很有名气的,也是卫国公、右丞相、枢密使贾似道提出来的。

    所谓的打算法,就是针对合州与鄂州之战的,具体的做法是,朝廷派遣官员,赶赴各地清理参与作战的诸军的支出,诸军需要全力配合,清算的方面包括的收入支出,每一路大军被抽调征伐的时候,朝廷都会专门拨付军饷,这些钱财是可以使用的,但除开这些钱粮,其余的钱粮都是不准征收和使用的。

    打算法要严惩的文武官员,就是在征战过程之中,动用了地方府库的钱粮,或者是临时征收了百姓的钱粮,不管这些钱粮是不是用于军需开销,主帅以及主要将领一律严惩。

    罪名也很是明确:侵盗隐匿罪。

    听到侵盗隐匿罪这个词的时候,吴邵刚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

    这是一个异常严重的罪名,绝非千年之后的理解。

    大宋律之中的重罪,包括五项,分别为谋反、杀人、忤逆、**以及侵盗。

    寻常的百姓,被确定为侵盗隐匿罪,那是可以直接处死的。

    战争时期,钱粮消耗巨大,钱粮缺乏,以至于影响到作战,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动用地方府库的钱粮,这是有可能的,只要及时的禀报,且说明情况,那就应该允许,当然这里面有贪墨的情况,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贾似道提出来的打算法,没有的例外情况,凡是动用地方府库的钱粮,一律定罪,这绝不合理,也不会让人心服。

    不合理的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要么就是军队贪腐之情况非常严重,到了必须要狠下决心整顿的时刻,所谓乱世用重典,要么就是有人想着算计他人,排除异己。

    只有这两者可能性的存在,不会有其他的可能性。

    历史上的贾似道,是著名的奸臣,影响很不好,这样的一个人,难不成会下狠心去整治贪腐,似乎不大可能,那么剩下的就是排除异己了。

    吴邵刚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不管是合州之战还是鄂州之战,最大的功劳被贾似道获取,特别是黄州之战,斩杀千余的蒙古鞑子,这个功劳,被贾似道获取,因为是贾似道英明的指挥,可实际情况绝非如此。

    从蒙古使者郝经那里,吴邵刚已经知道,贾似道根本不敢与蒙古鞑子作战,就在蒙古鞑子兵分两路进攻SC与京西南路的时候,已经吓破了胆,派遣使者与蒙古鞑子议和,后来亲自领兵出击,驰援鄂州之时,更是多次派遣使者,前往黄州与忽必烈接触,恳请议和,承诺拿出钱财,忽必烈因为草原部落的内乱,必须要回到草原继承汗位,故而同意议和。

    此事被贾似道完全隐瞒,给皇上和朝廷禀报的时候,大肆宣扬自身的功劳,夸大朝廷大军取得的胜利,甚至说是大败蒙古鞑子皇上异常的高兴。

    参与作战的诸多统帅,不可能个个都是瞎子,什么都不知道。

    贾似道未必不心虚,心虚的情况之下,那就要出手整治人都屈服。

    难道这就是打算法的真正目的。

    想到这里,吴邵刚不寒而栗,不敢多想了。

    南宋朝廷已经处于风雨飘渺之中,若不是忽必烈忙于稳定草原,恐怕京城临安早就危险了,南宋也将提前灭亡,这个时候,身为卫国公、右丞相、枢密使的贾似道,没有想着如何加强自身防御能力、抵御蒙古鞑子的进攻,却开始在内部排除异己,稳固自身的权势。

    如此,南宋的灭亡,就是老天注定了。

    吴邵刚闭上了眼睛,内心隐隐觉得不舒服。

    不过是瞬间,他睁开眼睛,眼睛里面闪过一丝的光芒,他似乎明白自己穿越的意义了。

第九十七章 不要深入() 
打算法清理的重点就是此事由策应大使吕文德直接负责。

    吕文德还需要兼顾京西南路、荆路和荆路。

    淮南西路和淮南东路由两淮制置使李庭芝负责。

    其余地方则由朝廷临时派遣人员负责调查。

    这个消除传出来,已经是二月初。

    参加了大朝之后,吴邵刚的全部精力几乎都投入到城外军士的训练之中,他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同时也感觉到了机会的降临,贾似道的打算法,推行下去之后,肯定是会算计和整治一些官员的,这就必定让地方上的某些职位空缺出来,吴邵刚若是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争取到地方上去,那就能够无所顾忌的壮大自身实力了。

    吴林来到军营,禀报说江州知州李思琦大人专程到家中来拜访了。

    这让吴邵刚很是吃惊,李思琦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回到京城。

    放下手中的事情,吴邵刚迅速回家。

    李思琦正在堂屋等候。

    见到吴邵刚,两人拥抱大笑,此刻的两人,内心已经没有了芥蒂。

    李思琦明显瘦了一些,毕竟身为地方主官,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需要做出决定的时候更多,远没有当谋士那么舒坦。

    吴邵刚同样也瘦了一些,毕竟每天都要参与训练之中。

    简单闲聊和问候,李思琦很快转入正题。

    “吴兄,不瞒你说,此番我回到京城,乃是接到了吕文德大人的信函。。。”

    吴邵刚的表情迅速变化,变得严肃起来。

    “怎么了,是不是京城发生什么事情了。”

    李思琦很是吃惊,他心目之中的吴邵刚,都是宠辱不惊的。

    “李兄,京城的确发生了一些事情,若是我预料不错,吕大人此番找你会京城,是想着你跟随前往去的。”

    “不会吧,我到江州尚不足一年的时间,还没有能够做出什么事情来,这个时候离开江州,岂不是灰溜溜的。”

    “吕大人可不会关心你是不是灰溜溜的,你以前是吕大人的谋士,这一次恐怕又要帮助吕大人出谋划策了。”

    “吴兄,京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可不要瞒着我。”

    “我就是想隐瞒你,也做不到,卫国公提出的打算法,你应该听说过吧。”

    “我知道,这打算法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