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司马懿将搭载扶手上的手抬了起来:“我没有见过袁绍,对曹操也不是很熟悉,但是从他们过去种种的政治决策上来看,袁绍在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这十个方面与曹操相比都是处于下风的,他唯一比曹操强大的就是他所占据的底盘以及手中的军事实力,但这些都不足以保证他最后能够获得胜利,还有可能形同虚设。”
“十个方面?你详细说说看。。。”胡昭对司马懿的话显然起了兴趣。
“所谓道者乃自然也,袁绍的繁文缛节过多,这些成了他下属之间的无形屏障;而曹操则摒弃了这些和部下打成一片,所以往往能够真正赢得帐下文武的尊重,这就是所谓的道胜;
所谓义者乃公理之根本,袁绍出师无名,在世人眼中所率领的不过是些叛逆之军,若是向天子所在的许都开展正面进攻就是大逆不道;而曹操不管是否真心效忠汉室,最起码他手中握有大汉天子,王道在他的掌握之中。此乃义胜;
所谓治者务必要刚柔并济,袁绍只知道以宽治宽,久而久之法度的严谨性就会大幅度弱化,一旦局势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他就会手足无措;而曹操在政治上的严谨性就比袁绍要强得多,法令严明,这样对政令的统一性有着决定性的巩固作用,此乃治胜;
所谓度者要表里如一,袁绍表面上善待臣子,体现了他宽宏大度的姿态,实际上他内心对臣子是十分猜忌的,这一点从他没有底线的将子侄摆在官职顶端就可以看出来;而曹操虽然也重视曹氏、夏侯氏这些宗亲,但是用人唯才的方针却与袁绍有着天壤之别,曹真、曹仁、曹休以及夏侯兄弟都是能征惯战、有勇有谋之辈,另外李典、乐进、于禁乃至刚刚收降的张辽、臧霸等人曹操皆委以重任,相比袁绍不切实际的高抬袁谭、袁尚、高干之流,终将会饱尝苦果,这也就是两者与军事精髓对比上的最大差距。
所谓谋者需要当机立断来支撑,袁绍帐下众多谋士的想法很多,甚至有一些是很好的谋略,不过一旦遇到不同意见或者两派相争的时候他就会难以做出决定,等到他下定决心的时候往往时机已经错过了;而曹操在表面上不是很有利的情况下果断东征徐州,并且敢于出奇招致胜,获取了徐州的广大土地,对日后渗透青州、威胁袁绍右翼是十分有利的,此乃谋胜。”
无独有偶的是,与此同时远在许都的郭嘉在曹操军议上刚刚与司马懿说出了几乎是相同的话,赢得了曹操极大程度上的欣赏,他继续分析着:
“袁绍偏重了物质与名利,这就导致让贪慕虚荣、自吹自擂甚至于华而不实的人纷纷前去投靠。而您诚心待人,从不以名利对人才进行诱惑,而是礼贤下士以实际才能招揽人才,这就是德胜;
袁绍每每看到穷苦潦倒之人都会忧虑形于色,但却不能够真真正正的去考虑这些问题,也不会真正意义上去解决这些问题。而您不同,每每有大事发生时,您都会从宏观的角度去处理问题,给予百姓以实际意义上的馈赠,即使是看不到,也能够及时想到并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的处理,从而赢得了名望,这个仁字也是袁绍所不能及的;
袁绍帐下虽然谋士众多,却因立储之事派系林立,彼此之间争权夺势、相互诋毁以至于达不到君臣一心。而您以仁德很好的约束了帐下文武,使得军令政令得到统一,根本就看不到官员之间为名利与私人恩怨之间你争我夺的恶劣现象,此乃明胜;
在面对对错之时袁绍往往不能够及时分清,即使分得清他也很少能正确的处理它们。而您以理推利、以法惩弊,在文治上也是大大领先与他的;
虽然在河北的诸次战役之中袁绍都取得了胜利,但是也都依仗张郃、高览等智将的功劳,他自己毫不懂兵机之事,只是以多胜少。而您则擅长以少胜多,调遣有度、用兵如神,士兵们对你心悦诚服,自然上下一心,无坚不摧,从而也能让敌人胆寒,这就是武胜。”
郭嘉分析完后一旁的荀彧频频点头,他没有想到郭嘉居然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扩展了这么多内容出来,真是个名副其实的鬼才。
“综上所述,袁绍虽兵多将广,但自古以来凡有德者,譬如文王姬发、高祖刘邦。以少胜多、凭寡克众的例子比比皆是,您的恩德和智慧不在他们之下,击溃袁绍并非难事。”
事实上曹操根本就没有向袁绍苟合的意思,他只是在找一个能够平复臣子乱潮的方法,郭嘉的话有力有理有节,足以达到自己心内想要得到的效果。
曹操站起身,抽出了腰间的利剑重重的刺向地面,底下企图言和的人都低着头不敢说话,曹操大声说道:“传我的命令,三军进入战备状态,准备和袁绍决一死战!”
济水经由温县流入黄河,灌溉着温县的万亩良田。
由于眭固被驱逐,这里被曹操所控制,加上曹操已经决意不计代价与袁绍决一生死,河内与冀州直接接壤,随时会爆发战争,这里的局势也变得极为紧张。
而与此景象格格不入的是,斗笠男子完全不受外界影响,坐在河岸边竖起吊杆在垂钓。
郭淮握着剑从他的身后走了过来:“玉玺里的东西已为刘备所得,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斗笠男子巍然不动的坐着,被宽大袖子所隐藏的手握着吊杆的端头,斗笠依旧遮住了他几乎全部的表情,只露出了微微扬起的嘴角:
“看样子他还是无视了我的警告打算干涉我和司马懿的事情,那么我和他之间的合作关系就到此结束了,接下来等到曹袁之战来临吧。。。”
(本章完)
第122章 乾弍回:理悉时局,消顾去虑()
曹操树立了与袁绍决一死战的坚定立场,为了确保他能够在日后的战争之中赢得先机,他特地让自己手下最为优秀的战略谋士:郭嘉、荀攸与自己一同制定战略计划。
而相对而言极善处理朝廷政事的程昱、荀彧二人,则帮助曹操调度粮草、稳定朝政。
郭嘉站在地图前,仔细看着每一座城池、每一条河流、每一处凹谷和每一座山峰。
他双手抱胸,右手夹在腋下用手指不停的转动着手中的黑子,而地图上黄河以北布满了他自己所放置的白子,黄河以南则都是黑子。
光凭地图上棋子的数量上来看:白色的棋子有着几乎以十倍于黑子的压倒性优势。
“还在想怎么能够打败袁绍吗?”
荀攸从他的身后走了过来,看到他在图上所列的阵势后,绕到了郭嘉的对面拂起袖子,伸手将袁绍已经调动并且部署在河北十万人马,以白子的形式进行了重新调整,随即对郭嘉说道:“根据曹军的探马来报,率领前军的是颜良、文丑,而高览、张郃以及鞠义等人作为中军,从这次的动静上来看袁绍这次是倾尽全力与曹操决一死战了。”
听了荀攸的话后郭嘉默不作声,仍旧在转动着指尖的黑色棋子。
荀攸见他面无表情,便继续说道:
“你可是在曹操的面前夸下了海口,现在军中全靠着你那‘十胜十败’鼓舞着士气,大战将至,你要是想不出稳妥的办法,我想到那时兵败如山倒就不可避免了。大话仅仅是在唇齿之间,可有的时候要付出的代价却是难以想象的。”
这时郭嘉方才抬起头注视着荀攸:“的确,与之相比曹操手中的人马与袁绍而言几乎是一比十的对比,但颜良、文丑不过一介莽夫,根本不值得去担心。而放眼袁绍帐下我担心恰恰是那‘河北七龙枪’的三人,尤其是有勇有谋的张郃,这个人可不能小看。”
“呵呵,居然能够让你奉孝老弟都赞不绝口,相比这个张郃一定不是沽名钓誉之徒。”
荀攸这时的神情渐渐开始严肃起来,他将象征着颜良和文丑两人所率领数万人的棋子推至了黄河边上:“如我所料不差,不久袁绍就会命令颜良文丑二人先后率军强渡黄河,分两路直下白马和延津,如不能把他们挡在那里并消灭的话,等到袁绍后续的大军一到我们就会失去主动权。”
“不错。”
郭嘉放下了手臂,将手指间一直玩转的黑子直接放在了官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据点上:
“最后的决战之地就在以官渡为中心的地带,如果作战区再往南移的话许县也就没有必要再去防守了,曹操也就再也无力阻挡袁绍的步伐了,到那时还是让他迁都或者投降吧。”
正巧此时,军中传令急忙走到帐门口地郭嘉和荀攸汇报说:
“启禀两位军师先生,先前受主公之命管辖城北粮草大营的王模和周奎贪赃枉法,私自将粮草倒卖,现已被主公正法。”
郭嘉问道:“那么现在由谁主掌军备以及粮草调度?”
传令回答:“现由陈群大人引荐的任峻担任。”
“知道了,退下吧。”
荀攸让传令退去后,看着满脸心事的郭嘉似乎是看出他的心思,他走到郭嘉的身旁:
“我知道你一直对陈群抱有偏见,但是他自从来到了曹操身边后并没有什么可疑的行为,据我所知先前曹操想要任用王模周奎的时候他是极力反对的,现在看来他的坚持是正确的,你就不要再对他事情耿耿于怀了,我们现在要面临的问题要比他的事情严峻得多。”
对于荀攸的话郭嘉自然能够分得清轻重,可他的眼神看上去依旧很冷峻:
“您说的没错,但是往往河水表面上越平静,下面的暗涌就越凶险。。。”
与此同时,身在阳翟的司马懿和胡昭也密切关注着曹操即将和袁绍展开的这场大战,尤其是司马懿,他每日守候在竹木桥边等着郭嘉自许县传来的情报。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无论谁胜谁败都无所谓,他此刻唯一在意的是刘协的安危。
黄昏之下,夕阳的深红色光芒洒遍了许县皇城内的每个角落。
这似血液一般的光照让人闻起来不禁感觉充满着血腥的气味。
刘协站在城楼栏杆的扶手边,单手放在雕刻精美的虎头石造围栏上,他一边伸手轻轻抚摸着石刻虎头,细细的观察着它的瞳孔、它的表情、以及它那难以隐藏的尖锐獠牙。。。
刹那间,一个身影从他身后的屋顶上跳了下来,他手中利剑的尖刃以极快的速度朝着刘协的后背刺了过去,而刘协似乎并没有察觉到身后的危机,依旧低头看着面前的石刻虎头。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也就在他的尖刃即将碰触到刘协后背的衣衫时,突如其来的另一把剑将他的剑给挡开了,等到他意识到自己身边不知何时出现的那个人时,那把挡开了自己攻击的剑已经横向抡到了自己的眼眉前。。。
只见夕阳下的坚硬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黑影迅速向后撤步避开了眼前的这把剑。
然而他的后撤步似乎稍稍晚了一点,等到他退后数步时,自眼眉骨处流淌下来的血液染红了他的左眼,他伸出左手摸了一下自己流血的部分,然后冷眼注视着挡在自己面前的人。
眼前这个手执利剑保护刘协的人,正是虎豹骑青龙营的统帅官:曹真。
短暂的打量了曹真后,这个人意识到自己没有可能在他的保护下杀死刘协,便转身跳上了屋檐准备逃去。然而等到他刚刚跳上屋檐的时候,早就守候在那里的另一个人举起来了手中的长戟径直劈向了身着黑衣的刺客。
刺客没有想到屋顶之上还有人阻挡,匆忙之间没有防备,因此还未站稳便被被来者一戟打中了胸口,结结实实的从屋顶上掉了下来,重重摔在地上。
屋顶上的人跳了下来,趁着刺客打算起身反抗之前再次一戟打掉了他手中的利剑,随即将长戟抵在了刺客的脖子旁,他伸手搓了一下鼻梁居高临下的瞪着刺客:
“敢在我们中军虎豹骑的地盘上撒野,我看你是不想活了。”
这时曹真将剑收回了鞘中,单膝跪地向刘协请罪:
“末将救驾来迟,请陛下降罪!”
始终站在原地没有动一下的刘协此时缓缓侧过身,轻轻弯下腰将曹真扶了起来:
“将军何罪之有,若然不是你和曹休将军英勇救驾,朕早就人头落地了。”
刘协在曹真的陪同下来到了刺客的身旁,低声询问道:
“是何人指使你来行刺朕的?”
那刺客没有吐露一个字,曹真见他两腮略有抖动,当即对控制住他的曹休大声说道:
“文烈!他要自杀!”
等到曹休反应过来时已经太晚了,刺客已经将舌根咬断,鲜血自嘴角大量流出,很快就闭上了双眼毒发身亡了。
后来曹真将这件事禀告了曹操,引起了曹操的注意,他内心里有着很大的疑虑:
大战在即,有谁会在这个时候对天子不利呢?
这件事郭嘉同样用飞鸽传书告诉了司马懿,司马懿得知后十分牵挂,他几次想要离开阳翟去刘协的身边,但是都被胡昭给拦住了,他警告司马懿说:
“不要忘记了,你昔日拜我为师的时候所立下的誓言,目前来说曹操要与袁绍抗衡,手中的天子是一张有利的护身符和出师之名的保障,相信他是不会对刘协不利的。”
为了安抚司马懿的不安情绪,胡昭特地解释说:“更何况曹操身边有郭奉孝在,他是不会让你所担心的事情发生的,所以你就安心在这里研习,不要再有其他的私心杂念。”
虽然表面上司马懿同意了胡昭的说法,但是内心还是久久不能平复。
(本章完)
第123章 乾叁回:力退孙吴,分兵入青()
自从刘协遇刺的事情发生后,朝廷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众人对指使刺客的幕后主谋猜测不断,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下根本没有办法达成统一的言论。
为了大战之前再次发生这种对自己极为不利的事情,曹操特地加强了部署在皇宫的虎豹骑守卫,命令曹真、曹休所率领的青龙营不得有任何的闪失。
事实上,曹操的内心似乎早就认定了刺客的主使是谁。
天子一死,对曹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