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叩心-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十三章 洛阳风波() 
“刘盛、贾福、司马昭三位好久不见,不知何时来的洛阳“。刘盛三人在酒楼之中,吃的正欢快之时,熟悉的声音传来。

    话音一落,杨勇带着一位俊俏青年,走了过来。

    刘盛三人看见杨勇,连忙站起来大喜道:“杨兄,别来无恙“。

    “杨兄这段时间可安好“。司马昭问到。

    贾福看着杨勇两人,好像想起了什么,不满意的问道:“杨勇,你太不厚道了,走的时候居然都不打招呼“

    “一切安好,上次家中有急事,走的匆忙。一时间忘了和诸位打招呼,实在是抱歉“杨勇略带愧意的说完,对三人介绍起旁边的男子:“诸位,此人姓王名安。是我至交好友,从小一起长大“。

    三人细细打量王安,只见他眉清目秀,身穿深蓝色锦袍,体态略微有些偏瘦。王安见三人上下打量的目光,微微一笑语气温和的说道:“在下王安,见过三位“。

    “在下刘盛、贾福、司马昭见过王兄“。三人也连忙打招呼,相互认识。

    四人彼此客套完后,王安说道:“叫王兄太过于客套,不如就称呼在下的姓名。自从前段时间,杨勇从江陵回来后。就曾经在我们面前,多次提到过诸位。我能感觉到,他对你们的钦佩之情。今日能在此遇见,实在是三生有幸“。

    “承蒙杨勇如此厚爱,实在是愧不敢当。不知今日,你们怎么会到这酒楼来“。刘盛只感觉世间之事太过于巧合,语气之间有些疑惑的问到。

    杨勇看着刘盛三人一阵苦笑:“我们是逃难来的,在逃难的路上听说这里举行诗会,顺便来看看“。

    “逃难?“贾福听到这两个字,眼睛突然放光,显然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

    司马昭也是大感兴趣:“你二人怎么看,也不像是缺钱的人家,为何有逃难二字“。

    “这……“。王安看着他们两人兴奋的目光一阵苦笑。

    刘盛低头看到这一桌子饭菜,才反应过来。说了半天大家都还是站着的,对着几人指了指饭桌:“两位既然说是逃难而来,估摸着也没吃饭。如若不嫌弃这些残羹剩菜,那我们就坐下来边吃边谈。光站着说话,也不是待客之道“。

    五人重新坐好,叫小二多添了两副碗筷。几人推杯换盏,吃的好不痛快。

    酒足饭饱之后,杨勇指了指酒楼外,那连绵不绝的请愿队伍说道:“这些人如虎是狼,我们惹不起“。

    司马昭更加疑惑的说道:“这些人去请愿和你二人,逃难什么关系“。

    “你们可知,今日辽国使节,进京了“。王安接过杨勇的话,不直接回答司马昭的问题,岔开话题到。

    “辽国使节……“刘盛三人陷入沉思,思路回转。在城门外和催依依道别后,遇见一支三百人的异族骑兵,打的旗号正是辽国的旗帜。

    想到这里刘盛回答道:“今日上午和朋友迟行告别,在城门外看见一支三百人的异族骑兵,难道是……“。

    “若你没看错,那正是辽国使节“。杨勇连忙肯定的到,算算时间他也是上午,得到辽国使节进城的消息。

    此时三人想到方才入城后,无数人大声喊道:我等愿往,还我幽云十六州。之后有更多的人云集起来,一同奔赴皇宫大门处请愿。想想当时的场景,真让人震撼。

    司马昭想到那时的场景,只感觉热血沸腾,过了一会后又感觉头皮发麻试探的问道:“两位可是被当时的气势,给吓得落荒而逃“。

    “司马昭,我感觉你说错了,那气势虽然磅礴。但他们毕竟不是冲着我们这些人来的,有什么好怕的“。贾福听司马昭这样说,感觉他说的不对。

    王安继续苦笑道:“司马昭是说对了,我们就是被吓着了。哎,这真是内外交困之局“。

    “哦,内外交困之局?“。刘盛突然大感兴趣,连忙问到。

    王安看刘盛对这个话题很是感兴趣,连忙详细解释道:“我们二人先是被这群人气势所迫,然后又感叹朝廷艰难“。

    “这和朝廷艰难什么关系?要打就打,我泱泱华夏,还怕区区蛮夷之辈不成?你们这是不是有些,杞人忧天“贾福不解的问到。

    王安看着贾福说完也不急着反驳,用平淡的语气说道:“打?拿什么打“。

    “我朝确实打不起,更输不起“。司马昭也赞同到。

    王安看着司马昭微微点点头,嘴角之间露出丝丝笑意:“前些时日,在下表姐归来,告诉我百姓生活日益艰苦。南方突起洪水,受灾者不计其数。房屋倒塌,良田转眼间变成泽国。更有妻离子散者,每日以泪洗面。如此灾情,真让人垂泪。可叹,我本一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如今却又无法前往灾民处,尽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想想实在是让人心伤“。

    “更可叹,这万千学子只知城中繁华,谁又知灾民之苦。灾情范围之大,波及之广,世所罕见。朝廷为救灾,花费银子物质无数。朝中可还有财力物力人力,进行一场国运之战?“。王安说完,用略带伤感的目光看了看酒楼外的人群。

    司马昭看着王安略带伤感的目光,试探的问道:“难道朝廷就不管管?这衮衮诸公总有明白人吧“。

    “管?谁管?谁又敢管“。杨勇终于忍不住了,这段时日他压抑的太久,终于一口气道出了心中的郁闷。

    贾福更为不解:“他们怎么不敢?朝堂之上衮衮诸公,位高权重。我等升斗小民,哪敢不听“。

    “啊福,你想的太简单了。这件事,他们还真就不敢……“刘盛听王安说了这么多,勉强理出了些头绪。

    贾福看着刘盛,不解的说道:“既然你知道原因,那就好好和我们说说“。

    刘盛对着几人微微一笑:“为官者求的不过是三样,一为权、二为财、三为名。他们站立在朝堂之上,既不缺财也不缺权,唯有名“。

    听到刘盛说到这里,司马昭、王安、杨勇三人只觉眼前一亮神色间有些意动。刘盛继续说道:“为官者能做到这个地步,对名的**,最少不会低于对权力的渴望。能当官者大部分必定有功名在身,有功名者必定是文人,史书又是文人写的。此事站出来又必定会遗臭万年,就算官家感念你的好,又能持续到几时?以遗臭万年的代价,站出来反对明显不划算“。

    “刘盛解析正是针针见血,在下佩服“。王安连忙佩服到。

    司马昭也赞同道:“不错,因为他们不想背负这万事骂名“。

    几人正欲继续畅谈,只听酒楼小二高呼:“诸位士子,本店举行的诗会,即将在三楼举行,还望各位赏光“。

    几人听后,王安对着四人说道:“诗会要开始了,我们一起去吧“。

    “你们去吧,这段时间路途奔波,实在是太累。我打算过会就回住所,好好休息一夜“。贾福连忙拒绝到。

    刘盛看着他们,也拒绝道:“近日也确实有些疲倦,我想一个人出去转转。也好找个清净的地方,理理心中的杂念“。

    “既然如此,你们就好好休息。我随王安、杨勇他们,一起去看看这些士子的风采“。司马昭见他们两人都拒绝,想想这些日子也却实有些疲倦,要不是因为科举将近,想和这些士子们相互切磋备考,估计也早就和他们一起回去休整了。

    司马昭说完,三人连忙向刘盛、贾福告别。等三人上楼,贾福和刘盛打个招呼也直接走向住所。

第十四章 可怜人() 
刘盛一个人往酒楼外走去,此时以是傍晚时分,月明星疏。洛阳的夜晚分外繁华,大街小巷灯火通明,人影如织。

    见如此繁华,刘盛心中更是烦闷。埋着头往前走,不多时人渐渐稀少。偶尔有几户人家,打着灯光。再往前行,耳畔嘈杂声荡然无存。

    刘盛抬头一看,发现此处幽静,不知觉中已经身处一座小桥之上。此时夜深人静,唯有桥下,流水声清澈入耳。一时之间,让人忘记了忧愁。

    “李渺啊……李渺……你说你做什么不好,偏偏要做什么忠臣。为官二十多年,你已经为官二十多年了,你看看你现在都成什么样了,来……喝酒,继续喝酒。酒才是好东西,可以消愁、消愁“。一个醉汉,依靠在桥栏之上,说话颠三倒四。说完一屁股坐了下来,把一坛酒拼命往嘴里灌。面前有九小坛,其中大部分已经空空如也。

    刘盛顺着声音看过去,只见此人身材瘦弱,一双小眼透着一股子精明。因为喝酒太多,脸上出现醉酒后的红晕。

    李渺发现刘盛在看他,突然嘿嘿一笑,向他招招手:“相见即是缘,来兄弟,喝酒“。

    说完李渺在四周摸了摸,发现大部分都是空酒坛,不好意思的对着刘盛笑了笑:“不好意思,要不你过来自己找“。

    刘盛看着李渺的样子感觉好笑,走过去和他对坐。拿起一坛未开封的酒,就喝了起来。

    “你这人,有意思。就这样直接喝,也不怕我下药害你“。李渺看着刘盛不客气的喝酒,心中有些欢喜,指着他调侃到。

    刘盛看着他,不解的问道:“你害我有什么好处,你看看我像富贵人家吗?害我只怕,你反倒赔本“。

    “一看你就是穷酸……“说完抱着酒坛,一阵长笑。笑完后,问刘盛道:“我说兄弟,你既然是学子,为什么不去请愿“。

    刘盛一阵疑惑:“请愿?什么愿“。

    “我看你不仅仅只是穷酸,更是一个书呆子“说完李渺夸张似的摇摇头,看着刘盛的表情不像是装的接着说道:“今日辽国使节进京了,你们学子不都是满腔热血,报效朝廷吗?不请愿怎么体现出你们的忧国忧民“。

    刘盛听李渺话中满是挖苦,笑了笑说道:“请愿就一定忧国忧民?不请愿就一定是大奸大恶?我看未必“。

    “未必?“李渺重重看了一眼刘盛,一声苦笑。

    刘盛接着说道:“我只是一个书呆子,一未有功名在身,二没吃过朝廷俸禄。忧国忧民太过于沉重,不如怡然自得悠闲一生“。

    李渺听刘盛这样说这,在心中不由得高看了他一眼:“我若能早日明白这个道理,又何至于走到今天这般田地,你要是不介意我和你说一个故事“。

    “愿闻其详……“刘盛又喝了一口酒说到。

    李渺沉默片刻理了理思路:“这个人他叫李渺,二十多年前,科举一举高中。少年得志,心中满是忧国忧民之意。经过二十年的官海沉浮,终于他当上了吏部四品郎中。一日先帝早朝,他痛斥吏部之沉症。先帝闻言,下旨调他去礼部。先皇驾崩,陛下登基。他再次上书伐辽,下朝后礼部尚书给他调职,主管迎接辽国使节的一切事物。哎,辽人天天耀武扬威所言都入他耳中。上司每每又呵斥,不能对辽人太过于软弱,朝野上下矛头更是直指于他。每每想到此处,都是痛不欲生。吏部是出了名的油水丰厚,礼部是清水衙门。而礼部最苦的,就是主管迎接辽使的差事。这差事本就俸禄低下,受气不说,有时更需要自己赔钱。如今朝廷以有几月未发俸禄,想起家中妻儿倍加痛苦“。

    “这个人是很苦,不过我听你说后。感觉他现在居然还能活着,对此非常感兴趣“。刘盛听完后突然,若有所思的说到。

    李渺听后非常不满的说道:“他怎么就不能活着“。

    “别急,我给你分析。他曾经上书,例数吏部之过,吏部的人居然没恨他?他最近又上书伐辽,居然也没有被罢官?还有你说这样的人,是怎么当上的这四品官,让我很是惊奇“。刘盛看着李渺不满的样子也不气恼,一点点的解释到。

    李渺听后大是气恼:“上书伐辽怎么就要被罢官?这满朝之上无数人请战,为什么只针对我?近年来我朝天灾不断,这辽人趁火打劫,我们就不应该还以颜色?“。

    “你已经说了,天灾不断“。刘盛在这句话上,重重的加重语气。

    李渺听到刘盛用很重的语气说这句话,在心中也反复琢磨突然好像想明白了什么,又一阵苦笑:“好一个天灾,这事谁又敢说。难怪这些六部尚书一个个对这话题……“。

    李渺突然抱着酒坛笑了起来:“你说的对,那人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傻瓜。为了心中所谓的正义,居然做出这些傻事,可笑、可笑啊……“。

    李渺连忙岔开话题,对着刘盛问道:“哎,穷酸,我说你叫什么“。

    “首先我不叫穷酸,我姓刘名盛。现在住在,状元楼“。刘盛不满的回答到。

    李渺突然笑起来,笑的上气不接下气:“你啊、你啊,说你是穷酸还嘴硬,都住状元楼了“。

    李渺说完,抱着酒坛就是一大口,良久醉倒在地刘盛大急:“你还没告诉我,你住哪里。也好让我送你回去,总好过在这露宿街头“。

    李渺听后迷迷糊糊的往前指了指:“这、这、顺着走下去,就、就到了“。

    刘盛背着李渺就往他指的方向走,不多时只见前方一片低矮的房屋。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那个时空。在繁华的所在,也有贫民窟。

    “砰砰砰……“敲门声响起,屋内人有开门,正打算问时。看见刘盛背着李渺,来人大惊抱怨道:“你又醉酒,哎。看你这模样,还不如死了算了“。

    妇人口中虽然嘴硬,但手上也不含糊。连忙接过李渺,和刘盛一起把他往家中抬。一阵忙活之后,妇人对刘盛道:“给你添麻烦了,妾身在此替他陪个不是。还请告知下姓名和住处,让他明日亲自前往你哪里道谢“。

    “嫂夫人,不用如此。此时夜以深,不便久留,在下告辞“。刘盛看看天色,立马回到。

    妇人露出为难之色:“妇道人家多有不便,既然如此,我也不便强留,一路多加小心“。

    妇人等刘盛走后,想着给李渺熬点粥。等打开米缸一看,空空如也,露出一阵苦笑。

第十五章 凶悍辽人() 
次日清晨刘盛几人睡醒洗漱完毕,酒楼伙计送来早餐,吃早餐的时候贾福对着刘盛不满的问道:“盛哥儿你昨天去哪里了?回来这么晚,还一身的酒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