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
突然树上落下一物,谢欣下意识接住了,右手一沉,低头一看,右手手里有一个红彤彤的果子,想不到刚才自己只是在心里想着,就真的落了一个。看来这里自己可以通过意念隔空取物,谢欣在一连串的惊喜轰击下,已经平静的接受了这又一个神奇的事实,并且又摘了一个白色果子。
看着手中的红、白两个果子,谢欣从没见过这种水果,圆滚滚的样子,有拳头大,薄薄的皮,似能看到皮下流动的汁液,除了颜色不同外,长得差不多。谢欣认不出是哪种水果,干脆放下不想,放入口中吃了起来,果然像看起来一样汁多味美,连一点果渣都没有。
吃了几个谢欣自己起名的红果、白果后,谢欣美美的躺在草地上,看着蓝蓝的天,看着独属于自己的这一片空间,不一会又睡了过去。
第四章 收麦子()
清晨五、六点多钟,太阳还没有完全上升到地平线以上,远处一片霞光铺洒在东方的天空上。夏天的清晨总是那么凉爽,路边的草叶上还镶嵌着几滴晶莹的露珠。为了今年小麦的丰收,谢欣这几个知青也和当地百姓早早地就要到农田里劳作。
田野里的小麦焦黄一片,麦穗粒粒饱满,压弯了麦苗。小麦在夏天日光的的滋润下展露了它的金黄,一阵夏风吹来,熟透了的小麦苗在田地里左右摇摆着,宛若是一片金色的海洋。
他们在田地里首先开辟出一块区域用来作为打麦场,田间地头的小麦苗用磨的发亮的镰刀一敦敦拦腰割断,然后让老黄牛拉着石磙在这用作打麦场的区域来回碾压,以达到让这片打麦场变得平整的目的。再把碾压过的平整的区域浇上一些水,洒些麦秸,等到这片区域的水差不多变干的时候再反复碾压,打麦场就这样形成了。
正午时分,太阳火辣辣的照在人身上上,整个大地像一个烤炉一样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炎热的味道。为了赶在雨季到来前把麦子收了,也顾不得外面炎热的天气和空气中弥漫的热气,毅然在三十多度的高温下进行收割。
小麦成熟后,一旦遇到刮风下雨天,麦子就会发黑甚至腐烂掉,如果遇到狂风暴雨,小麦常常跌倒一片,像一块块地毯一样铺在田野上。而此时的麦粒也经常因为暴风雨的侵袭而洒落在田地里,如果几天不放晴,麦子就会发芽,田地里就会生长出绿油油的小麦苗。
于是大家不得不带着斗笠,拿着一把磨得锃亮的镰刀在田间劳作着,一撮撮麦苗在手里攥住,放下,割下,就这样无休止地重复着这种动作。头上斗笠显然不能遮挡正午的骄阳,汗水从脸颊上流下来,打在了泥土里,只听见啪啪的响声,如果不注意还以为是雨滴落到泥土里的声音呢!他们搭在肩膀上的毛巾像是刚从水里打捞上来一般,湿漉漉的,田野上只能听到镰刀割麦子的嚓嚓声和汗水滴在土里泛起的涟漪声。
等到把所有的麦子收割下,接下来就是用农用机械车或者传统的板车把麦子拉运到打麦场进行碾压。等到麦子全部被碾压后只剩麦粒了,为了让去掉麦子里夹杂着的麦壳,就要对麦子做最后的工序---扬场。在这段时间内知青们与打麦场为伴,完成小麦的收割、碾压、扬场,晾晒等工序。
忙活了近一个月,终于把麦粒晾干入库了。
当地人还都还好些,毕竟往年也是这么过的。这四个知青可是累惨了,他们都是一二十岁的年纪,才从学校里出来,在家时也没有干过这些。这二十多天的辛劳,把他们的手掌变粗糙了,力气变大了,连脸上的皮肤都晒得黑了几分。
不过,也和上秦村的村民熟悉了,见面了打个招呼,都混了个脸熟。谢欣和一同来的四个知青也都互相熟悉了起来,除了和谢欣同屋的张晓敏外,还有张声、刘爱国两人。
第五章 告白()
收完了麦子,要等下了雨才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谢欣几人也都闲了下来,常聚在一起聊天。
谢欣正和赵晓敏几人坐在院子外的树下乘凉聊天,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跑到谢欣面前,对谢欣说有事,问什么事又说不清楚,只说带他去,赵晓敏几人认出是村东小秦队长的小女儿秦小林。
上秦村有近千人,只有一小部分是其他姓的人,大部分都是姓秦的人,可能是因为背靠云蒙山脚下,与两里外的下秦村区别,又因地处位高,小秦村改名上秦村。这个小秦队长的爹也是队长,去世后他有当上队长,故村里人叫他小秦队长。
谢欣辞别赵晓敏几人,和小姑娘一起去看到底是谁找自己。一直走到村东的小树林,一个十五、六岁的年轻小伙子走了出来,小姑娘秦小林蹦蹦跳跳的跑上去,不知道两人说了什么,小姑娘就笑眯眯的跑了。
谢欣认出这个女孩应该是秦小林的哥哥好像叫秦树林的,当时还和赵晓敏笑说,小秦队长家的人难不成都五行缺木不成,孩子取名都是离不开林字,还有一儿一女取名秦大林、秦林林。
谢欣想着他们家自己知道的事,这时秦树林已经打发走妹妹,朝谢欣走了过来。
谢欣放下心中所想,微笑着问道:“不知道秦同志找我过来有什么事吗?”
看到谢欣脸上的笑,秦树林慌忙的低下头,脸“噌”的就红了。谢欣莫名其妙的看着低着头,红着脸不说话的秦树林,心里有些怪异。忙压下那丝怪异,继续重复说道:“秦同志,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这次没让谢欣再等,秦树林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布包塞进了谢欣手里,说了一句“给你”,又看了谢欣一眼,就红着脸转过身急匆匆跑了。
谢欣有些发呆的看着秦树林的背影,她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秦树林一系列的动作,弄得有些发愣。直到秦树林的背影消失不见,谢欣看着手里的布包,有些不知该不该打开。
正想着,秦家在那住,怎么在不被人发现的情况下,把东西还给人家。手中的布包“唰”一下没了,耳旁还有窃笑声传来,谢欣马上扭头望去。
“欣欣,看不出来,这才几天就有人送给你东西了。”赵晓敏笑着道。
“快看看,秦同志给咱们的谢同志准备了什么东西,什么时候他俩的革命友谊就开起花了。”刘爱国不负他爹给他起的名字,开口闭口离不开革命。
“我猜肯定是吃的,看谢欣瘦了,心疼了。对了,有没有给你告白?”张声上上下下打量了谢欣怪声怪气的说道。
谢欣看着赵晓敏手中的布包,再看看说话的几人,抚了抚额,有气无力的说道:“你们刚不是还说要午睡一会的吗?这么大的太阳,跟我跑出来干什么。”
“不出来哪里看的到,这样的精彩事啊。又不是没晒过,已经成非洲人了,不差这一点啦。”赵晓敏一本正经的说道。
“快看看是什么,要是好吃的,大家也都尝尝。”张声急切的说道。
这近一个月来,大家都是初初离开家,到了上秦村就开始收麦子,忙活了近一个月,皮服都晒脱了层皮,每日早起晚睡的,还吃的是黑面馍馍,咽下去都嫌磨嗓子,嘴巴里早就淡出鸟来。听着可能是吃的,连刘爱国都不提革命,一脸期待的看向赵晓敏手里的布包,全然不理谢欣这个布包的暂时主人。
第六章 吃食()
赵晓敏看了谢欣一眼,看谢欣不说话,估计也是同意的样子,就打开了布包。打开外边蓝色的布,里边又是白色布包着。
“怎么还有一层啊。”张声嘟囔道。
白色的布解开,见里边整齐的放着几个白面做的馒头,个头不大,数数刚好有四个。
几人一看,不由喜上心头,不客气的各自拿起一个吃了起来。他们来这里后,就没吃过白面了,麦粒入库那天庆祝,吃的馒头也是加了玉米面的。谢欣看他们已经吃了,吃食也不好还,想着下次见面一定得给秦树林说清楚,也拿了个吃了起来,咬一口,竟然是甜馅的。
几人吃过,就默契的把布包还给了谢欣。谢欣翻了个白眼,把馒头三两口吃了,正想包馒头的布怎么处理。眼尖的张爱国惊讶的说道:“上边还有头花呢,看来秦同志还送给你个头花哩。”
谢欣低头一看,果然白色的布上下边露出一个蓝花的皮筋。
张声好奇说道:“谢欣你什么时候认识小秦队长家的小儿子的啊?”说着征询的看向几个同伴。
“应该是晾晒麦子那天,欣欣和他合伙搬了麦袋子吧。”赵晓敏回忆了下说道,还看了谢欣一眼。
“真的吗?”张声对旁边走着的谢欣说道。
谢欣回瞪赵晓敏一眼,淡淡应了一声。就正色在几人面前站定,说道:“秦同志,今天这肯定是谢我那天的帮忙,大家没事不要乱说,传出什么,对大家不好。”
几人这一个月的相处,彼此的性格也都熟悉了起来,平时谢欣虽话不多,笑眯眯的好说话的模样,遇事也是说一不二的,况且也知道有些事不能混说的。于是纷纷应了下来。
因农事忙了起来,每家的劳动力都下地干活赚工分,晾晒麦子时,谢欣看到不远处,有个瘦弱的男孩子,在费力的拉着麦袋子在地上拖。谢欣就顺手帮她抬着,两人就一块抬起了袋子。
事后谢欣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她的力气自己一个人搬袋子也搬不动,看到秦树林也搬不动,就两人合力抬了,也省的自己累死。万万想不到,会有今天的事发生。谢欣也有些郁闷,她接受了环境的变化,可忘了原主的长相,可是美女一枚啊。
几个人应了谢欣的要求后,就开始聊起了其他事。彼此熟悉后才知道刘爱国和张声是表兄弟,是从河北来的,离上都不远的城市,和谢欣、赵晓敏两人也算半个老乡了。平常和谢欣一块住的的赵晓敏也是从上都来的,细聊之下才知道,她和谢欣那条路,离的不太远,细聊之下发现两人上的小学离的更近。
几个人的年纪也都差不多,刘爱国和张声两表兄弟年纪大一点,二十岁了,初中没毕业,又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响应国家号召当起了知青。赵晓敏十九岁了,高中毕业,就和同学一块加入了建设祖国的行列,只有她自己分在了上秦庄,其他同学分在了其他地方,不在一块。
第七章 搬家()
天气还是依旧热的很,前几天下了一场雨,忙忙碌碌的把大豆、玉米等种上,人们也都闲了下来。
谢欣几人就常常在村子周围转悠,也熟悉熟悉环境。上秦村背靠云蒙山,上山有近一个小时的脚程,村西头有一条小河蜿蜒而过。谢欣和赵晓敏两人正看着眼前的河面,指头长的小鱼的影子半天才只见了两只。她们逮鱼打牙祭的希望华丽丽的破灭了。
正在河边望河兴叹,村长的五岁孙子小石头跑了过来。兴冲冲的对她们说,村长在大院里找他们呢,让她们过去。两人互相看了看,就领着小石头向暂住的大队院走去。
上秦村村长秦通是个五十岁左右的普通的老人,两人到大队院看到村长秦通背着手站在院子里。看到两人回来了,笑呵呵的招呼两人,寒暄了几句后,张声和刘爱国也会来了,就告诉几人他们的新居已经整理好了,今天就能搬过去。
细问之后才大概知道房子的位置,几人听后都有些高兴。他们几个住在这里睡得木板不说,还常有人来人往,没有一点自在感。还没有厕所,要去个厕所还要走十分钟才能到。
反正几人也没什么东西,搬家也是简单的很,把东西装装,只有一个包袱而已。大家十分钟就背着包袱跟着村长,就说笑着去他们的新居去了。
房子离大队院不远,位于村子里的最后一片,离小河不远的地方,走了一刻钟就到了一个青砖盖就的坐北朝南院子,推开木大门,几人跟在村长身后进了院子。这是个四四方方的院子,正屋是四间大瓦房,院子东边有两间瓦房,应该是做厨房和杂物间用,院子西边是一棵槐树,树冠繁茂,遮住了整个院子,整个院子都凉丝丝的。院子西角用玉米杆搭了盖子,应该是个厕所了。听到门响走出一个老太太,村长告诉他们,这家只有秦老太太和小孙子两人住,他们过来,老太太也能帮忙做做饭,村长秦通告诉他们整理好东西,等有空就去领他们几个认得口粮,交代完后就借口有事先离开了。
四间堂屋已经收拾出来了一东一西两间,中间两间一间住着老太太祖孙,另一间应该是待客用的。只有两间房,看来只能继续两个人睡在一个屋子里了,还好的是屋子的炕上都铺着被褥,几人也没说什么,最后张声和刘爱国两兄弟睡在东边那一间,谢欣和赵晓敏住在西边那一间。
屋子里后墙一溜土炕,炕上还放了个小方桌,因上秦村偏僻还没有通上电,小方桌上还放着一盏油灯,被子席子枕头等物放在床的一角。
再看看其他屋子,东西和屋子构造都一样,看得出来屋子里的炕都是新盖的。听秦老太太说这个院子是以前某地主新盖的,还没住进人,就拉下台了,后来他们家住进来的,难怪院子里的地竟然还用石条铺了去几个屋子的路,倒是不用担心下雨的话泥泞不堪,。
几人都放下手里的包袱,略略收拾了下,就商量着派张声和刘爱国两个大个子去领他们几个人的粮食,留下谢欣和赵晓敏两人帮老太太打打扫扫院子的落叶。
第八章 上山()
领完东西、打扫完,几人兴致勃勃就坐在院子的石桌旁商量起另一重要问题,几人的饭怎么做,谁来做。之前住在大队院时,他们是在村长家吃饭的,这几个人单出来住,做饭倒是个大问题亟待解决了,总不能让老太太每天给他们做饭啊。
几人最后商定两人做十天,轮流着来,谢欣和赵晓敏两个女同志先做,因着刚搬来新居,就商量着吃些什么好的。可是也没什么好东西可吃。只领了二十斤白面,五十斤玉米面,还有一百斤红薯面,还有一袋子土豆,什么好的也做不了啊。
因着谢欣厨艺很是一般,只限于把生的做成熟的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