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火凤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火凤凰- 第2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一句话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可实际上,“谎言”别说重复“一千遍”了,就算是重复无数遍,也不可能变成“真理”,只是会将人蒙蔽,然后把人的思维带入到一个泥淖中,无法自拔。

    仅此而已……

    毕竟……动物油是自家买一块膘肉回家自己熬的;植物油是要去油坊买现成的,或者是带上原料去榨的。

    看着一条、一条色泽金黄,裹着一层衣服的小鱼,暖暖心下暗想:“这要是用大油炸出来,肯定更好吃。”可是……大油不健康,植物油健康,这已经是一种“常识”了,关乎自己身体的选择,还是宁可信其有的。

    大约是炸了大半个小时,先前钩上来的小鱼,就全部变成了炸鱼。

    对于这些无辜的小鱼来说……简直太悲催了。从一尾鱼苗,历经了残酷的生存选择,终于成功的长到了一根中指长,还没有来得及壮大自己的躯体,变成那种一尺多长的“大鱼”就横遭不测,还未成年,就变成了炸鱼。

    真的是……惨啊!端着炸鱼,一大盆的炸鱼放到了隔壁,然后四人便去换衣间将身上的装备脱下来,长松了一口气。

    在厨房里捂得这么严实是很不舒服的。

    一脱掉塑料的罩衣,凉风一吹,简直心旷神怡的能让人飞起来。唐小妞第一个跑出去,“赶紧去尝尝炸鱼!”然后,便听一阵酥响……牙齿和炸鱼之间,摩擦出诱人的声音。暖暖和妈妈、小姨进去的时候,她已经吃了两只了。

    “真好吃……来尝尝……”

    一只炸鱼直接冲暖暖的嘴里塞。暖暖只能张开嘴,用嘴接着。

    炸鱼外焦里嫩,入口极香。

    好吃……

    “咔嚓”“咔嚓”声中,一条炸鱼吞入腹,唇齿之间依留香。吃着好吃,暖暖也戴上熟料手套,抓着吃。一连吃了五尾,暖暖还想吃,小姨就不许了,说:“油炸的东西,不要吃太多。还想吃咱们下次再做……”

    “哦……”暖暖略是扫兴。

    苏婉、苏倚二人也都一样,只是吃了五六尾,便控制着不再多吃。

    倒是唐小妞,一口气八尾下口,还差一尾就“九喇嘛”了……然后,再要吃,就被小姨拦住了,小姨很不客气的嗔道:“行了,别吃了。已经吃了不少了,再吃闹肚子……”唐小妞巴巴的,看桌上的盆。

    盆里……金黄的小炸鱼堆积,如小山一般,是那么诱人……唐小妞吞一口口水,可怜巴巴的说:“可还有好多呢!”

    苏婉道:“找个箱子,带回去给员工发福利吧……”

    “啊?不行,这些都是我的……”

    唐小妞不依,护住盆子。

    “……”

    “喂,小妞姐你多大了?”暖暖被她逗得笑,这样的行径分明是小孩子才会做的嘛。唐小妞撇嘴:“我不管!反正这些都是我的……”她说完,还“哼哼”一声,显得极是可爱。须臾,苏倚便从外面找了一个纸箱进来。

    纸箱中,铺了一层塑料纸,缝隙处都被胶带贴住密封。

    “这个箱子应该够了。”

    “嗯。”

    “松手……”二人从唐小妞手上将盆子“抢”出来,一股脑的,把炸鱼倒入纸箱中。密封了塑料纸、箱盖,唐小妞一脸恼怒的拿眼瞪小姨和妈妈,等着装箱完毕,才委屈着声音控诉:“你们都欺负我!”

    苏婉笑,嗔道:“你一个人能吃得了这么多吗?”

    暖暖点头,道:“就是。”

    “谁说我吃不了了?”

    唐小妞叉腰、挺胸。胸前的一对硕大、巍峨的胸脯很是扎眼,似都要裂衣而出了。小姨将箱子递给暖暖,吩咐道:“来,宝贝儿,你抱着箱子。咱们走……炸出来的东西,要乘着热才好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嗯……再热一下,简直没法儿吃……了……了……了……

    暖暖抱着箱子,跟着小姨、妈妈出门……唐小妞走在最后,一边走一边碎碎念,大致的意思就是这些炸鱼都是她的,凭什么要送人?凭什么要拿去和员工分之类的……一直到上车、上路,回公司,她都在碎碎念。

    只是,一进公司,她却立刻就正经起来。上来便拆开箱子,取了一些给前台的小妹,让小妹给这一层的员工发一下……然后便上楼,一一分发,一直上到了她办公室所在的那一层,她干脆就把箱子交给了秘书。

    那一副表情,简直就是“眼不见为净”。

    “大家工作辛苦,这是我们出去弄得,犒赏大家了……这些炸鱼可是你们老板我亲手弄得,味道可不比大厨做出来的差!”很是自得的吹嘘了一句,然后便不理那些员工一脸的不相信的深情,回办公室。

    门一关,她就哀嚎……“我好苦哇!”

    那些炸鱼都是她的好不好。

    “可恶……”唐小妞作出一副生气的样子,磨牙道:“敢吃我的鱼,看我不压榨干他们的剩余价值,哼哼……我决定了,加班!加班!加班!”这话自然是玩笑的——抓了那么多的鱼,除了自己吃,肯定早有犒劳员工的意思了。

    毕竟,这些日子为了音乐盛典,大家都忙的厉害,加班加点的。员工付出了那么多,她这个做老板的当然要表示一下——

    正好……小姨这个大厨在,于是就有了这一趟农家乐之行。

    四人在办公室中待了一阵,秘书就回来告诉一声,说炸鱼已经分发完毕了。唐小妞点点头,说:“那你们继续忙,我带着她们转一转……姐,么么,暖暖。带你们去看一看录节目怎么样?我们公司刚开的一档文化类节目。”

    “文化类节目?”暖暖问,心道:“这种节目电视台会买吗?”

    “嗯,节目是很随意的。就和聊天差不多,只是聊天的人会邀请一些名人,或者是一些学识不错的人,然后来讨论一下话题。比如说时下流行的时事啊,历史上的一些悬案啊,以及历史名人啊、成语俗语啊之类的……”

    “哦,那这一期聊的是什么?”

    “三秋。”

    “什么东西?”

    暖暖有些没听懂,便问了一下。

    唐小妞笑言:“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那个‘三秋’啦。‘三’是‘一二三’的‘三’,‘秋’是‘秋天’的秋。既然是第一期节目,那自然要有爆点才好,节目报上来以后呢,我感觉这个题目好,于是就采用了。原本还有一个胡服骑射的题目,我准备压后到下一期再说……”

    这个“三秋”便是《诗经》中: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的“三秋”。

    妈妈曼声的,将一首《诗经》吟诵,吟罢,便一边走,一边给暖暖讲这一首诗的意思。仅仅是字面的意思,并不掺杂说“表达了”什么,“阐述”什么……那些,本就应该是每一个人都要有的,独属于自己的体悟。

    “葛”是一种很古老的植物,属于豆科葛属植物。古人多以之为布成衣,更还有药用的价值。只是,单在这首诗里,“葛”就是做衣服用的——采葛要在春天,葛刚发出嫩芽的时候采,所以那时春季。

    “萧”是深秋时候采的草,至于在生活中有怎样的用途,却并不很清楚。

    “艾”呢?是用来染布的那种。

    “暖暖你看,知道了这三种植物,这首诗一下子是不是就简单了?我们再来解释一下如这个字,那就更简单了。如是什么呢?如就是合适的、恰当的……春夏之交的时候你去采葛了,一天没影儿,整个春夏之交都这样,天天忙着才葛,不见人;等到秋天的时候,你又去采萧,一天没影儿,整个深秋,你都忙着采萧,不见人;等到了冬天吧,你又忙着去采艾,一天没影儿,天天如此,整个‘三岁’都这样……”

    “啊?”

    妈妈的这个解释,是和她心中、记忆中知道的“答案”截然不同的——这分明就是说了一个人的忧思——他的恋人,每天都那么忙,忙着养家的故事。就是很普通的,百姓人家的生活……

    春夏之交时忙采葛以为布;

    夏秋之交时忙采萧——虽然不知道具体用途,但肯定也是为了生活而准备的;

    深冬时候忙采艾,用来染布、制衣。

    生活啊……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忙,忙的让人失去了生活的情趣。

    她,或者是他,心疼爱侣的忙和奔波,内心中希望他,或者她可以歇一歇,好好的和自己说说话,不要每天就是忙、忙、忙……而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三月”“九月”“三年”的说法……虽然,和自己的“答案”相悖,可听着很有理。

    她细一想,赫然发现……将“三秋”“三岁”当做“九月”“三年”,认为这里用了排比递进手法的人,是多么的“一叶障目”的愚蠢。他们硬生生的,为了这一句,而忽视了最前面的句子:彼采葛兮!彼采萧兮!彼采艾兮!

    试想,少了这关键的三样活动,光解释后面的句子,又如何不错呢?

    她的眼睛不由一亮……

    心道:“也不知道节目组请来的学者会怎么解释!”听妈妈一讲,她对于接下来的现场观看录制一下子就有了兴趣了。话说——如果邀请来的嘉宾说“三秋”就是九个月,这首诗用了排比递进的修辞手法的话,那要不要打脸呢?

    想想就兴奋诶……

第404章 采葛,再爱诗() 
《诗经》是采民间之乐音为风,以各地之礼乐、正乐为雅,以祭祀之乐为颂而成,传说为尹国之君采作,后为孔子删之,成“诗三百”……换用现代的、通俗的话说,“风”是反映各地的民俗、风格、人物性情的“民歌”“山曲”“小调”,是平头百姓唱的,而后被那位“尹吉甫”采集、编纂在一起;“雅”是“主旋律”的歌曲,如《歌唱祖国》《团结就是力量》等等,这其中,分大雅、小雅,实则便是一种官方、非官方的区别;“颂”呢,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歌曲。风、雅、颂的分类,是极其明确的,整部《诗经》未曾分类的,也只有笙诗六篇而已。

    是以,“风”的内容,自不可能是“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的“惧谗”,倒是朱熹猜测的,这是“淫诗”的说法,靠了那么几分边——孔夫子说,“食、色、性。也”,而“风”的一部分,就是百姓的生活。

    故……年轻男女的恋爱、夫妻之间的琐事、生活,日常的工作,这些都是“风”的主体,所以说“淫”,某些方面来说,是对的。而“采葛”这一首诗,却并非一首描写年轻男女的爱情的诗句,更不如许多人解读的那样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儿在心爱的姑娘采葛的时候的思念的那种感觉。

    因为那样——诗的原句,会讲不通;

    因为那样——整个故事的逻辑,也会说不通。

    只是……这样选择性的“忽视”,选择性的“解读”,明明一首整诗在,却偏要解读其中的“部分”,选择性的“一叶障目,无视泰山”,将着眼点放于“一如不见,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岁兮”的句子,得出的答案,自然是歪的。缺乏了“彼采葛兮、彼采萧兮、彼采艾兮”这三句叙事,后面的话,完全会是另一首诗。

    若单是: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那么,这很自然的,就是一首描述一对热恋中的情侣分开之后,彼此那种撕心挠肺度日如年的“相思”的诗,没有任何问题;这也是一首描述周王朝当时政局黑暗,作者担忧友人的诗句,这也没有问题——呃,有点儿小问题:如果真是担忧为官的友人,那么这首诗就不会放在“风”中,而是属于贵族的;这还是一首“惧谗”的诗——一日不见,担心死俺个娘咧,好像三个月、三个秋、三个年一样,就怕别人说坏话——这心思,绝对和原配斗小三有的一比。

    可,若是加上了前面一句简单的叙事呢?

    变成: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意思,一下子就全变了。

    多出一个前提,多了一句叙事,整首诗的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而且“采葛”和“三月”、“采萧”和“三秋”、“采艾”和“三岁”竟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采葛”的季节,是春天葛发芽的时候;“采萧”是秋天,深秋的时候;“采艾”是在冬天——事件、时间一一对应,很明显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关系。

    采葛三月;采萧三秋;采艾三岁。

    彼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于是,故事就变成了这样……她和他是一对夫妻,而且已经是老夫老妻,丈夫在外忙,妻子在家忙。一睁眼,丈夫就已经没影了,整体都见不到踪影,一直到晚上才会回来,可累了一天,却连说话的心情都没有了。黑暗中,她听着丈夫的呼噜声,****如此……她,很心疼自己的丈夫。

    春天,丈夫天天去采葛,她则要在家料理这些葛,照顾家庭,所以不能和丈夫一起去。整个采葛的季节,丈夫****早出晚归……之后,采萧、采艾的时间,也是一样早出晚归。她感觉到生活的寂寞、无趣,又带着一些心疼。

    她唱……如此表达“她们”心声的歌,便传唱……

    民歌的土壤,便是民心的柔软处。

    整首诗中,那一种感情,是如此的浓烈而含蓄……她唠叨着,你每天都那么忙,忙忙忙,忙忘了春夏与秋冬,回来就睡,醒来就走。而那含蓄的,岂非是:和我说说话,你也歇一歇,你知道我想和你说说话,可你一回来吃晚饭倒下就睡。我和你说话,你却光顾着吃饭,吃晚饭,我想和你说,你又睡着了。早上,我才睁眼,你就走了……那一种感情,是如此的灵动、温暖,令人的心都是暖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