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蒙古底层百姓的想法已经被巴图蒙克所知,他也为此是头疼不已,对于大明,他是存着势在必得之心的,但是现在百姓厌战,他还怎么去打仗?
且说陪严嵩一起出使鞑靼部的五位副使中最为年轻的一位潘光建,他为人机警,深得严嵩喜欢,两人现在已经少有上下级关系的感觉,反倒是如朋友一般。
这日,潘光建很悠闲的拿出了一本由翰林院最近刊印的传奇脚本《红楼梦》看了起来,如今也算是市面上最为畅销的书籍。
但却无人知道作者是谁,且为何只有残卷,也不知道这其实是皇帝陛下交给翰林院的,而《大明日报》却只推说是一位老翰林写的。
反正现在潘光建等文人们很喜欢这书,严嵩瞥了一眼后,倒也拿出了自己的读物,但却要比潘光建的《红楼梦》厚些,且是分册的。
潘光建一看,却是写的《梦回大宋》,便不由得笑道:“这书名倒是稀奇,请恕愚弟孤陋寡闻,没听过天下有此书,敢问,此讲的是何故事。”
“连这书也不知道?如今这可是市面上最畅销的,讲的是我大明有个穷书生回魂到了南宋年间,成了大宋信国公(文天祥),并因为熟悉两宋命运而逆转时局,拯救大宋的故事,我现在刚刚看见他打进大都城,情节实在好看,可惜中间赘述之言极多,这作者为多卖钱也是不择手段之举。”
听严嵩这么一说,潘光建自然明白严嵩说的是近来在市面上突然流行起来的各类奇异小说,他们虽然远在鞑靼部,但也没有丧失了购置各类报纸报刊的权力和想法,因此也是很了解大明朝的发展的。
他们发现,现在有什么叫斗气斗宗的,还有什么修仙还分金丹婴墟的,其中还有什么大明的人回魂(穿越)过去拯救秦朝、汉朝、唐朝、宋朝的故事,甚至比之前流行的才子佳人系列还要抢手,也因此形成了很多朝代粉,报刊上甚至能常见因汉不如唐、宋不如唐而争论的。
“惟中兄,这类题材还是少看为好,此间多为意0淫0之作,供普通百姓遐想轻松而已,我等士大夫怎可与之入伍”,潘光建不由得劝谏了严嵩两句,严嵩却直接否定道:“然也,这可比那些道德文章要令人发省,催人奋进,其间故事虽说大多为虚构幻想,但写到了严某人心坎里,我严某人也想成为这样的人,成就一生功名!”
潘光建闻言也正色道:“愿惟中兄能得陛下赏识,如君所愿,成就一生功名!”
……
皇城西苑,太液池畔,紧挨着钓鱼台的一座殿宇便是崇智殿。
因皇帝陛下朱厚照要求从正德三年开始每一年都得在二月时节举办大明最高科学技术奖,因而便把这皇家内苑崇智殿设立成了科学技术奖的颁发点。
而今年则正是第一届大明最高科学技术奖,代表科研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金也很高,为一百万银元,但名额不得超过两个。
也就是两个以下的当年的科研领域成绩最为卓著的人才有资格获得此奖项,而且,这一百万银元,不必缴税,由获得者全额享有。
(本章完)
第467章 大明最高科学技术奖()
朱厚照这样做算是把被传统士大夫视为奇巧0淫0技,下九流的科研拔高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要知道,纵观天下,还没有为谁在理学、心学乃至其他哲学思想上有卓越成就的设立奖项,当然,这也并不代表以后没有,但现在第一个设立的是科学技术奖,便是有意要让全天下的人特别是人才产生最基层的广大百姓中,要让他们改变学而优则仕的看法。
另外,朱厚照也有明旨,不但要在朝廷中央设立大明最高科学技术奖,还要求两京一十三省的布政使司也设立相应的省级科研机构,如湖广科学院,不仅仅是省,从府到州到县都应如此,由右布政使专门负责此事项。
朱厚照并且下旨说一旦地方成立这样的机构,并招募相应工匠后,可以向朝廷户部申请拨款,以支持其相应科研课题开发,且皇家工程院和皇家科学院也会选派一些人下放的地方去担任这些机构的官职,并由他们做学术带头人,带动地方科研工作的发展。
因为有钱可拿,所以地方的官员们倒也不怎么阻碍,虽有些清流之臣对此颇有微词,但也阻挡不了地方官员对发财的渴望。
更何况,吏部已经表明,对此科研工作进展的好坏将会影响到下一次考核的政绩。
尤其是右布政使最为积极,毕竟这也算是他的一条的小金库。
朱厚照深知贪0污腐0败是没有办法彻底消除的,他自然知道自己这些政策的实施,会有些变质,但只有六七成的效果,那也只得去做。
大明最高科学技术奖作为科研领域的最高荣誉奖,朱厚照给它确立的档次和规模却是相当大的,不亚于考中状元后跨马游街。
作为皇帝陛下的朱厚照会亲自颁奖,在京的内阁大学士和六部九卿以及科道言官和顺天府尹都得参加。
朱厚照这样做肯定是破天荒的,且打破了常规与祖制,但现在的权力如日中天,谁也不敢触逆朱厚照的逆鳞。
毕竟朱厚照还坚持着完成该完成的礼仪,该上朝时也上朝,该给你的福利(包括灰色收入)一样没让你少,所以对于满朝已经都不是卫道士的大臣们而已,也能权且忍耐。
第一届大明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的获得者是高智勇和祁东方两人,这两人年龄差距大,身份也差距颇大。
高智勇本是一河间府的木匠世家,弘治年间因修葺宫殿而被召进京中,后来因皇家工程院需要制造朱厚照安排的木制机床的研制课题,而被收进了皇家工程院,谁也没想到这高智勇虽年过花甲,但智商却不低,没到半年就成为这个课题组的带头人,甚至攻破了好几道技术难关,利用扭转和杠杆原理将一台可以用于制造较为精细的简易机床制造了出来。
虽说这样的机床如搁在现代却是不值一提,甚至在近代也算不上是什么超前物,但这却这是大明真正的自主生产的产品,且为蒸汽动力的应用打下了基础,也为军械局的许多发明制造与大明今后的快速发展铺好了基石。
祁东方正是米尼步枪的制造者,也即是光头老大,他虽然看上去满脸横肉,年纪不小,实际年龄却并没有表面上所显示的那么大,至少是比高智勇要小不少,其人在江南之时曾受到大明皇帝朱厚照的亲自指挥和接见,甚至于朱厚照隐名赵乾期间,还自降身段与其攀谈过,因此这祁东方也算是传奇人物了。
他之前一直不愿意离开江南,但是在皇帝陛下第二次南巡之时,亲自召见了尚在江南制造局的祁东方,这令祁东方是诚惶诚恐不已,没想到之前的一个小哥居然就是当今的皇帝陛下,而朱厚照此时也体现出了君爱臣民,待才不薄的气质来,因此祁东方自然十分高兴的来了这大明的京师,在皇家工程院任职了。
《大明日报》、《京城快报》、《山东日报》等各大报刊媒体对第一届大明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颁发进行了全程报道,高智勇与祁东方在得到皇帝陛下朱厚照亲自颁奖之后,还接受了《大明日报》的独家专访,这也使得《大明日报》这一大明官媒传播更为广泛,订阅量再创新高。
对此,朱厚照自然认为这是好事,毕竟《大明日报》的知名度越高,对于大明朝廷尤其是他朱厚照的旨意传播越有利,同时也有助于大明其它报刊媒体的发展。
高智勇与祁东方这两人除了获得了大明科学技术奖的奖金之外,伴随着的还有官同翰林院官职的工程院院士之称号和皇家特殊补贴。
大明皇家工程院对于复杂枪械的技术在慢慢摸索,而对于米涅枪却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改进和技术成熟,军械局现在已经能大规模制造米涅枪了,并且之前已经在与鞑靼部对战时得到了检验和应用。
在十万工匠和上千车间的组成下,已经在整个北京城占据了一大片土地的军械局现在每个月就能生产上十万支米涅枪,整个大明几十万常备军每隔几个月就会更新一次火器。
当然,这只是军械局最大的生产力,在非战争期间,这样做只会徒耗国力,如今因为要开启战端,所以军械局才开始拉足了马力。
按照朱厚照的要求,不仅仅是禁卫军要全部装备米涅枪,部分王牌军队也要装备米涅枪,骑兵配备骑兵专用短柄燧发枪外,其他边军各部也都装备米涅枪。
这也是巴图蒙克等不知道的事,他们以为边军和禁卫军都未动,就以为朱厚照真的还没开始准备,其实哪里知道国家暴力机器早就运转了起来,只要是他们有丝毫异动,大明就绝不留情。
不单单是武器,粮草和其他辎重也已经陆陆续续运输到各大集中点,就等着朱厚照正式决定战争开始的那一天到来。
兵部左侍郎许进现在已经成了乾清宫的常客,也不单单是他,还有锦衣卫指挥都督孙东远和御马监掌印太监张宗两人,也常出现在乾清宫。
……
(本章完)
第468章 失踪的锦衣卫与开战()
三人现在组织起了朱厚照的临时参谋部,许进担当的就是作战参谋的角色,而孙东远则是情报参谋,张宗从旁协助并汇报军队内部情况。
就在三人商议之间,吴进则宣称有重大情报。
“陛下,严嵩严大人密报,我大明有一锦衣卫在鞑靼部无故失踪,现在还没有找回来。”吴进一进来就禀告道。
许进与孙东远噌的一下子就站了起来,他们不敢相信,以锦衣卫的身手,在鞑靼部居然会无故失踪。
朱厚照倒是淡定的很,他现在倒不关心那锦衣卫的安全,而是在想这到底是一乌龙事件还是有其它不为人知的秘密。
不过与此同时,朱厚照却突然想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对于鞑靼部,对于蒙古,朱厚照是志在必得的,这是老祖宗朱元璋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也是历代大明帝王没有做到的事情。
而实际上,北元余孽一直以来都是大明的心腹大患,虽然现如今,由于朱厚照的缘故,大明与蒙古之间签订了和平协议,但是无论是朱厚照还是巴图蒙克,他们都知道,这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两者在打了这么多年,终究有需要休整的一段时间,而双方的行为也恰恰表明了这一点。
大明这边,皇家科学院、皇家工程院、军械局以及江南制造局等的设立,直接或间接的加强了大明火枪火药等的发展,同时朱厚照所开启的各项改革,也为大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与大明相对的鞑靼部,其领导人巴图蒙克也是在不断的进行种田搞生产,拼了命的扩充军队,对于这些情况,朱厚照在锦衣卫的帮助下,可是心知肚明的。
朱厚照装作有些愕然的样子,但也没表现出勃然大怒的神色,只是吩咐道:“鞑靼部这是狗坐轿子——不识抬举,派人立即快马告诉禁卫军骑兵营指挥使肖大伟,立即起兵挥师讨伐鞑靼部。”
“是!”
吴进领命而去,许进与张宗两人则是有些不知所措,时局变换怎么如此之快,这和平也太过短暂了。
对于饱读诗书的许进来说,其实他对这一情况是有所了解的,而且他也如朱厚照一般,知道大明与鞑靼部之间必有一战,只是时间早晚的关系,因此现在,朱厚照下了旨意,要讨伐鞑靼部,许进自然是表示赞同的,张宗闻言,也忙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同意肖大伟挥师北上!
这次对外作战,朱厚照动用的兵力全部都是禁卫军,没有从边军中抽调,而是将各部边军充作了预备队,为的就是让禁卫军的全部现役官兵都能参与到实战,并让新式武器和新式战术在实战中成熟。
而且,让禁卫军和边军们都参与对鞑靼部估计反而会适得其反,毕竟两种不同性质的军队,很难做到共同进退。
这是肖大伟第一次带领四万多兵力(包括辅兵)参战,他心情却也是格外的激动且很是认真,且很严格的按照各路斥候传来的消息,确定行进方案。
此时的肖大伟因为在皇家军事学堂熏陶后还带了一丝儒将之风。
当然,在马背上的他是看不出来这点的,一进入蒙古诸部的地盘,且确认周围蒙古诸部的聚居情况后,他就带领着自己的骑兵第三军加快了速度。
整个骑兵第三军顿时如一股钢铁洪流般朝鞑靼部席卷而来。
急促的马蹄声和震耳欲聋的呐喊声打破了鞑靼部的宁静和闭塞,肖大伟所领的禁卫军第三军骑兵犹如风驰电掣一般朝鞑靼部的部落杀来,刀锋过处,一些来不及上马作战的鞑子在顷刻间就被划破喉骨或人头削成两半。
虽说禁卫军第三军的骑兵都是新兵,但训练的强度并不低于作战一年的骑兵,而且肖大伟似乎能很好的教会骑兵和马匹之间建立一种近乎一体的默契,而且加上由最新合金钢打造的大明最新骑兵弯刀,其锋利度已不亚于大马士革刀,因而也能弥补一下新兵初次作战的动作不娴熟带来的缺陷。
面对突然而来骑兵突袭,鞑靼部的部众们在遭遇了迎头痛击后也立即组织起了兵力,其中巴图蒙克旗下的猛将奥敦格日乐更是率先组织起一万精骑来到了禁卫军第三军正在屠杀鞑靼部的一个聚居点。
鞑靼部也是一个由多个大小部落组成的联盟,其各部也会因为水源和牧草的枯竭与丰盈而迁徙,因而,其内部各部落间的聚居区有时候会有所不同,王庭的位置也不固定,所以禁卫军骑兵要想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全歼鞑靼部也就变得不现实,这也是历代中原王朝没办法一次性消灭边患的原因,更是游牧民族不惧怕汉人数十万大军来攻的原因。
但这并不代表不能全歼就不会打,不能把你全吞进嘴里,也要在你身上撕咬下一块肉!
其实鞑靼部已经被打蒙了,这是大明自永乐帝之后,少有的出征之举,而且还是骑兵打头阵,这简直就是对鞑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