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皇纪-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私盐非常泛滥的福0建,也因为使用晒盐法,使得福0建的食盐价格已经降低了许多,尽管如此,在福0建这样的价格依旧存在百分之一百以上的利润,而且生产中由于少了税费等诸多环节,其利润远超百分之一百。

    福0建盐价如此之低,主要是福0建的食盐市场没有强大的垄断势力,官方的垄断力量在福0建也几乎形同虚设。福0建盐商互相竞价之下,盐价自然一路下挫到了几文钱,整个福0建起码有九成以上的州县被私盐占领了市场。

    福0建毕竟天高皇帝远,明王朝对福0建的食盐市场基本上也处于放弃治疗的状态。

    看到这里,朱厚照微微点了点头,看来朝廷还是很清楚这些事情的,只是由于力有不逮,就算是知道了福0建的情况,也很难去清除那些盐商,据朱厚照猜测,福0建的地方官的家人可能就是盐贩子之一也未可知也。

    朱厚照已经下定决心,对盐业进行改革。改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北方的长芦盐场,此时的长芦盐场还是处于煮盐的生产状态。

    晒盐能降低成本,这实际上并非主要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杜绝私盐。同时普及晒盐技术后,原先那些煮盐的灶丁如何安置的问题。

    如果灶丁无法安置,一旦晒盐的普及使得他们失业,那么他们将变成私盐的主力,甚至是暴力抗法,走上不归路。

    而且就算是把煮盐变成晒盐,也无力改变私盐充斥市场的问题。

    不过这些问题对于大明朝廷而言,实际上根本就不算是个问题。食盐生产出来,为什么一定要交给那些盐商去卖?

    为什么不能由大明朝廷自己设立专门的售卖队伍去进行销售呢?

    本身食盐就是官方垄断的,食盐生产出来自己运输、销售,然后控制一个个城镇的食盐市场,谁敢贩卖私盐,由各城兵丁将其抓起来砍了不就是了。

    再加上东厂和锦衣卫的势力日渐扩大,私盐贩子在贩运途中虽然不能百分百拦截下来,但是食盐是要在市场上进行零售的,只需要紧盯售卖之人,再严打贩卖之人,朱厚照估计这样一来的话也没人有敢公然销售私盐了吧。

    决定打破食盐市场现状,建立新秩序的朱厚照,宣布成立了‘皇家盐业公司’,并下旨改革长芦盐场,盐场灶丁一律转为‘皇家盐业公司’员工,生产制度从承包制,变为雇佣制。

    成为‘皇家盐业公司’员工的灶丁,每月工钱为一个银元,对于这些人,朱厚照并不想剥夺他们的剩余价值,除了在待遇上给足了之外,朱厚照还参考禁卫军的部分待遇,给予了这些灶顶以医疗、住房等方面的福利,这基本上完全就是按照后世公司的模式来进行经营了。

    而且按照这种方式经营下去的话,在夏季晒盐高峰期,“皇家盐业公司”只需要雇佣大量临时工进行生产即可,并不需要担心花销太多的问题。

    皇家工程院主要负责对盐场生产技术的改革,那些学员完全可以指挥灶丁开垦盐田,把煮盐改为海水晒盐。

    但此时并不能从源头上杜绝私盐,煮盐虽然效率不高,但是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低。而且煮盐比较隐蔽,只要是海边的居民都可以从事,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就业率。

    当然,如果下定决心,大明朝廷要打击私盐也是很容易的,毕竟食盐是大宗商品,又不是后世的毒品。只要朝廷加强管理,提高打击力度,私盐还是基本可以杜绝的。

    只是大明朝廷目前的食盐销售渠道,以及生产方面还没有完成布局,步子迈得再大也没用,到时候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

    (本章完)

第383章 垄断京城盐业() 
更重要的是,如果一番剧烈打击下去,很容易引发既得利益群体的抱团反抗,现在皇家盐业公司刚刚起步,根本不可能统一市场。朱厚照自然担心到时候受苦的只怕还是那些老百姓啊。

    所以皇帝陛下决定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法,先逐一控制市场销售渠道。等晒盐规模扩大了,以及运输、销售渠道铺设开之后,再从源头全面打击私盐。

    朱厚照首先瞄上了京城的食盐销售,京城人口众多,每年需要消耗的食盐总量巨大,除了日常人口摄入,还有腌制食物等等也要用到盐。

    很快大明朝廷就按照朱厚照的意愿就将京城的官方食盐销售点,全部并入了皇家盐业公司,并且开始逐步从长芦盐场调来食盐。

    这批调来的食盐还是采用煮盐的方式生产出来的,每斤的成本虽高,但没有参入沙土,质量非常合格。

    皇家盐业公司的负责运营管理食盐销售的掌柜叫林业升,有进士功名,之所以转行做了商人,乃是因为弘治后期家族失利,不得已舍弃了功名,不过他也不后悔,所谓父母在,不远游,他为人孝顺,自然是愿意侍奉在父母身边,为父母排忧解难。不过这一下林业升也开始展现他的经商头脑来了,四十多岁的林业升凭借自己的头脑,在一家盐铺当上了大掌柜,此人在食盐销售和贩卖方面非常有经验,被东厂番子查知,被挖了过来为皇家盐业公司掌舵。

    不过他虽然有卓越的经商头脑,但是却被时代局限所限制,按照他的想法,陛下所调来的食盐质量这么好,按理说应该提高了价格去卖才行,这样的话就能向皇家工业公司那样,形成一种高端市场垄断效应,至此,食盐的售卖利润将会更高。

    朱厚照自然不可能那样做,这食盐和玻璃镜以及其它玻璃制品不一样,此时玻璃还不是生活必需品,老百姓家中有玻璃镜也行,没有也罢,并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食盐则不同了,如果食盐被垄断并且肆意抬高了价格,只怕会逼的百姓们起兵造反了,而且朱厚照一直进行的改革,除了有提高大明整体实力,加速大明科技发展的意思之外,自然还要为大明的百姓着想,如果朱厚照改革损害到了大部分百姓的利益,那他宁愿暂时放弃这种不成熟的改革也不愿去与天下百姓作对,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此乃至理也,朱厚照焉能不知。

    所以朱厚照非但没有提高这批食盐的售价,恰恰相反,他还令林业升把食盐的售价调低三成,以此来加强市场竞争。

    不过随后,朱厚照就发现自己的想法有些简单了,京城这里的人口如此之多,仅仅是此时的皇家盐业公司从长芦运输过来的食盐并不足以完全占领市场,反倒是引发了京城的抢购狂潮,毕竟这食盐价格可比市面上的降低的太多了。

    仅仅一天时间,皇家盐业公司的各大盐埔都宣布售罄了,朱厚照看着林业升提交上来的报告,顿时陷入了沉思。

    不过很快,朱厚照就恍然大悟了,明白了为何会出现抢购狂潮了,这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捣鬼,这些人到底是谁,朱厚照心中是一清二楚。

    老百姓家家户户都需要用盐,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拿闲钱去屯盐的可不多,朱厚照此前已经令林业升宣布食盐是永久调价的,按理说是不应该引发抢购狂潮的。

    所以背后捣鬼的就是那些盐商,朱厚照此举,皇家盐业公司此举毕竟侵犯了他们的利益,而且由于这一批食盐质量上乘,价格又低,这些盐商们自然是故意让人引发一种抢购的狂潮,同时自己也参与抢购,只要皇家盐业公司的食盐断了供应,那他们这些盐商还是可以继续高价销售食盐的,同时他们从皇家盐业公司抢购的食盐还可以掺杂着销售,利润更高。

    想明此节,朱厚照明白,看来此事不发生点流血之事是很难推行下去了,京城这里本就有很多盐商,皇家盐业公司要想垄断市场,就要先把这些盐商排挤出去。

    这天一大早,锦衣卫和东厂番子就开始在京城到处走动,他们的目标就是京城里的那些盐商。

    一番彻查下来,查封了大批私盐,直接抄没归公,并封了店铺。至于那些有盐引的官盐商铺,锦衣卫也在盐铺外面打上了封条,这些食盐也是一律不许再卖了。他们的官盐倒是没有归公,依旧可以运出京城处理,朱厚照此举也算是给了这些人留下了活路,免得他们狗急跳墙。

    京城所有城门,全是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对过往货物一律严查,禁止私盐进入城内。

    一番鸡飞狗跳之后,搞得一群盐商怨声载道,很快朝廷的官员们也上蹿下跳,上折子陈奏缘由,质问皇帝陛下为何不和他们商量就改革盐政。

    对此朱厚照根本不予理会,文官集团反对征收商税是由来已久的事情,在凤阳开始征收商税试点已经出现了流血事件,至少是死了不少文人和官员,现在在京城这里也照样是如此,天子脚下也不例外。

    文官集团在这件事上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至于那些盐商,更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一番骂娘之后也是毫无办法。朱厚照尽管将京城盐商全部给排挤了出去,然而北方盐商的势力实际上是较为分散的。其他城镇的盐商,此时基本上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再则,朱厚照此番的动作,尽管垄断了京城的食盐销售,然而城外却是不在这个垄断范围之内,更毋庸提及京畿更外侧了。

    皇家盐业公司那边,晒盐技术以及开垦盐田方面是由皇家工程院负责。不过市场经营方面,除了林业升之外,皇家盐业公司还专门聘请了其它经验丰富的掌柜来。现如今由于大明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致使商品经济繁荣了不少,管理市场经营方面的人才还是不少的。在皇家盐业公司的高薪聘用下,自然是挖到了不少人才。

    ……

    (本章完)

第384章 科研制度,大明律() 
在大明皇帝陛下朱厚照的支持下,皇家盐业公司随即开始向北方各城镇扩张市场起来了,由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再加上大批人才的谋算,实际上皇家盐业公司的销售利润和销售额度比朱厚照当初所设想的还要更高一些。

    同时为了促进皇家盐业公司的发展,朱厚照继续采用皇家工业公司的制度模式,皇家盐业公司的负责人林业升可享有皇家盐业公司百分之一的股份,参与股份提成。

    这样一来,林业升做起事来自然是有心的很,毕竟这销售中所产生的每一分利润,可都有他的利益在里面。

    朱厚照之所以只给了林业升百分之一的股份,原因有很多,其实连这百分之一的股份朱厚照本也是不愿意给他的,若不是看在他为皇家盐业公司招到了不少人才,同时也与诸多盐商之间关系紧密,对于盐业这一领域深耕多年且有许多渠道消息的话,林业升连这百分之一的股份也别想拿到。

    而且林业升一无钟离恺的家族产业,二无孙义的技术做引,仅仅只是一个经营管理人才,朱厚照还犯不着在他身上投入太多,何况盐业利润巨大,又是必需品,这比皇家织造公司和皇家工业公司的销售更为便利和简单,再加上大明人才济济,要找一些人才还是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的,而且朱厚照这也算是给了林业升一个进步空间了。

    在林业升带领皇家盐业公司大举向北方诸省扩张之时,朱厚照叫来了邱聚和孙东远,又是进行了一番安排。

    除了诸多的安排之外,税务局自然也是紧跟而上,盐商利润巨大,此前征收的税收额度太少,现在伴随着皇家盐业公司的不断扩张,税务局自然也不可能坐视不理,税务局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专门负责征收商税的机构,现在无论是皇家盐业公司旗下的商铺,还是之前的官盐商铺,税务局都必须对其进行赋税征收,皇家盐业公司自然是配合税务局以开启商业扩张。

    东厂和锦衣卫很快就行动了起来,开始在北方各省完善的情报网络基础上,认真探查北方各省的盐埔销售情况以及是否有私自生产、贩卖和销售私盐的情况。

    且说京城的食盐垄断进展还是非常顺利的,在锦衣卫和东厂的严查下,城内只剩下了官方盐铺,不管是勋贵还是老百姓,都只能在官方盐铺购买食盐。

    不过让老百姓感到意外的是,皇家盐业公司旗下的盐铺的食盐质量不仅更好,而且价钱也比以前下降了很多,有些有心的老百姓仔细算了一下,皇家盐业公司的食盐比以前盐铺所售卖的价钱要便宜了将近一半,比之前初始之时的降低三成还要多。

    这自然是由于晒盐技术的推广和提高使得成本降低所致,皇家工程院与皇家科学院乃至下属的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已经十分广泛了,甚至于是达到了朱厚照所设想的预期效果。

    这让朱厚照甚感欣慰,毕竟那些书籍乃至资料都是他亲笔所书,就算是其中有不少是国子监和杨廷和等人的功劳,但是其思想是属于朱厚照的,若不是朱厚照记忆力惊人,前世又是工科生,对自然科学技术了解颇深,若不然,换成任何一个人,就算是其能穿越到明朝,恐怕也难以有太大作为。

    说到这里,势必要提一下皇家科研体系的制度问题,简单来说,大明的科研并不似后世那般,现在的皇家科学院与皇家工程院实际上是和皇家权力挂钩的,准确的说,就是这两个新设立的引领大明科技发展的科学院与工程院,实际上是有朱厚照这个皇帝陛下的权力做背书的,再加上两院院士杨廷和就是内阁辅臣,两院的地位更是比一般的部门要高的多。

    实际上,皇家科学院与皇家工程院在职能上有许多与后世科学院和工程院相同的地方,但是皇家两院的实际权力要大的多,其权力虽然不如六部,但是根据许多文官大臣的说法,现如今皇帝陛下喜欢“奇巧淫技”,热衷于搞发明创造,所以皇家两院的权力比表面上的还要更大。

    ………………

    在皇家盐业公司的大力推广并垄断市场的前提下,盐价非但没有提升,反倒是降了不少,得到实惠的老百姓,自然是不可能闹事的。

    现在皇家盐业公司的盐价基本上就是京城周边官方的盐价,而官方的食盐很快就开始在京城外开设盐铺,以此来惠及更多的百姓。

    锦衣卫和东厂在城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