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皇纪-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赋点了点头,这侦察兵倒是机灵,还知道隐蔽自己的行踪,只是这样的话,就无法探知敌军的真实情况了,毕竟双方的探子所能探知的距离是一样的。

    最后,孙赋决定将望远镜交到一个心腹侦察兵手中,毕竟这东西造出来,就是为探查敌情而存在的,只在总兵手里的话,于整支军队并无多少益处。

    毛锐那边还在为整合残军以及整顿十万军队之事而忙碌,岑浚在知道这一情况之后对思恩府的安危放心了不少,在岑浚想来,兵多并不见得是好事,吃饭,安营扎寨等等都是大事,所以他就放心的连夜去了田州府,这里是他强占了去的,没了他可能会发生大乱。

    当他了解到孙赋所率领的明军退却的情况之后,自以为这是上天佑他,着令探子密切关注孙赋的动向。

    孙赋每日表面上吃喝玩乐,实际上则是在等待大军的到来。

    就这样双方对峙了很长一段时间,岑浚最先忍不住了,他决定先发制人,吃掉城外的这一股明军。

    孙赋不是傻子,知道此时敌军气势正盛,不可与之力战,所以他就边打边退,保存实力。

    就在广0西这边还在胶着之际,孙义在江南的皇家织造公司发展的如火如荼,张永所负责的张氏商铺在江南也干的不错,在皇帝陛下身边久了,张永也知道在报纸上做广告的重要性。

    虽然他人在京城,可是这与张氏商铺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可是一点不慢,张氏商铺是最早一批在报纸上做广告的企业,孙义到了江南之后,也开始在《大明日报》上做起了广告来了,再加上皇家织造公司的棉纱质量好价钱低,所以很快就卖空了。

    孙义除了忙生意之外,倒也没有忘记皇帝陛下的吩咐,直接就在江南之地着手研究起钢铁盔甲来了。

    在这之中,杜勇烨可是没少提供帮助,别的不少,单是好的钢材,要孙义这样一个小官在江南寻找,只怕是要花不少银元,而且还不一定找的到,但是杜勇烨在得知孙义的目的和对钢材的需求之后,直接是无偿贡献给孙义使用,毕竟之前江南制造局就已经承担了江南之地的钢材制造业。

    这些原料问题解决之后,孙义就在江南招起了铁匠,虽然这里并非是孙义工作的重点地区,但是少了铁匠,单由孙义一人也做不成事情。

    几个新招募的铁匠还不习惯孙义的发明创造,当他们看见那几百斤的大铁锤被蒸汽机一次次举起,重重地砸在铁砧上时,全惊得瞠目结舌。

    “这是仙人的法术么?”

    “大人,这是什么机器,这也太厉害了点吧?”孙义并未言明自己的身份,反正皇帝陛下授予了他江宁织造一职,所以他就直接在江南之地用上这个跟官职做事了。

    孙义闻言笑了笑,说道:“这叫蒸汽动力机,也即是蒸汽机,是我大明朝廷和皇家织造公司的秘密,你们不能把这机器的事情说出去。泄密者,本大人得知之后,不用请示上级,你们就都得掉脑袋。”

    其实这蒸汽机也不怕泄密,在这江南之地,除了孙义自己,其他的工匠就算把蒸气机拆了估计也弄不明白其中原理,更别提复制造出来了。

    而且就是他孙义,也是在陛下的指导下才造出的这蒸汽机,连他这个在陛下身边学习了半年多时间的工部军器局主事之前都无法独立设计制造蒸汽机,更别提其他匠人了。

    ……

    (本章完)

第357章 杨廷和造船() 
不过孙义知道皇帝陛下已经命人为自己的这个蒸汽机申请了专利,虽然他并不是十分明白专利的意思,但是他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需要给这些技术保密,因此他也下意识地给这个几个锻造工匠制定了保密条例,刚刚则是他下意识的向其强调了保密条例。

    听到孙义所言的“掉脑袋”三个字,几个工匠脸色一白。这位大人据传闻是上面派来的,绝对的有实权,不然也不敢来了就与各大纺织作坊对着干,这样的人物,杀几个工匠还不跟杀鸡似的。工匠们下决心坚决不和别人说这蒸汽机的事情,对!打死都不能说。

    孙义看了看几个工匠,问道:“有了这蒸汽机,你们多少天能锻造出一套盔甲?”

    这些工匠们已经知道了孙义招募他们的原因,这蒸汽机他们倒是第一次见。

    几个工匠看着锻锤,琢磨了一阵,议论起来。

    最后领头的一个工匠说道:“这么大的大铁锤砸下来,什么钢都好锻,怕是一天就能锻出一套盔甲来。”

    一天一套盔甲,这效率倒是挺高,孙义也没想到会有这速度,他心中惊讶,脸上却是丝毫不表现出来,只是对着众位匠人点了点头。

    孙义新招募了三十个铁匠做盔甲,他是明白人,知晓陛下要他尝试使用蒸汽机制造盔甲,绝不是造一两件就完事了,而是要为大明的军队,尤其是禁卫军与神机营都配备上这盔甲。

    据他估计,这江南之地的三十个铁匠在蒸汽机锻锤的帮助下,一年能打造一万多套盔甲头盔。孙义又招募了十五个杂役管理蒸汽机,给蒸汽机添木柴、加水。

    当然,孙义的蒸汽机刚刚研制成功,那东西体型还很巨大,不可能拉到江南这里来,他到了江南之后在杜勇烨的帮助下,现在手头上倒也有了一台试验机型,而且比在京城制造的那台还要小一些,还要完善一些。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孙义的蒸汽机团队就要增加人手,加班加点生产瓦特式蒸汽机了。不过地点并不是在江南,江南这里也要生产蒸汽机,只是数量不多罢了。

    按照孙义的想法,他准备生产四十台蒸汽机,其中三十台是在京城生产,另外有十台是在江南这里。

    这么多蒸汽机只能一台一台地生产,全做好起码需要半年的时间,这还不包括原材料的采购问题,其实在参观了江南制造局的几个分厂之后,孙义还就真不再担心原材料的问题了。

    工部军器局主事、江宁织造孙义除了在江南制造盔甲和设立、管理皇家织造公司以外,还要尝试了解江南的各行各业,对于江南,孙义有一种亲切之感,毕竟之前他就曾在江南制造局待过一段时间,那时候,江南制造局的名字还是江南火器制造局呢。

    ………………

    在京师制造学堂内,学成的可是有不少人,他们有许多本就是来自全国各处的工匠,现在在京师制造学堂内就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而且他们全都是好学之辈,若不然朝廷也不可能把他们召到京城里来。

    现在孙义去了江南,他把蒸汽机制造技术也带到了江南,但是实际上京师这里却还有许多事情没有了结。

    实际上,自从孙义实现蒸汽动力机的制造后,大明的科技发展明显驶入了快车道。

    现在的皇家工程院正尝试着将蒸汽动力这一原理运用到其他设备上,例如尝试着让马车真正变成机动车。

    第一个提出这个尝试的正是皇家科学院与皇家工程院两院院士杨廷和,他不是一个空想家,而是一个实干家,他本就知道蒸汽机的制造原理,只是作为当年的进士老爷,他并不是很愿意亲自去参与机器制造,所以蒸汽机制造一事自然是交到了孙义手上来。

    现在孙义人在江南,京师这里懂技术的倒是也有一些,然而知道如何实施制造的却只剩下杨廷和一人了,别看杨廷和平日里看上去并不关注技术问题,实际上他为人十分聪慧,只需要在思考哲学问题的时候搭眼看一下技术制造过程,就能学个大概。

    他虽然有心将之前的新式四轮马车改造为机动车,但是在他向皇帝陛下上书的折子上,却称皇家工程院当设计生产船舶,这样的话,等到朝廷宣布开放海禁之时,大明也不至于因为无船而错失开放海禁、驰骋海洋的良机。

    虽然这海禁如何开放以及何时开放是大明朝廷说的算,实际来说是朱厚照说了算,但是很显然,此事越早越好,所以船舶制造的越早越好,造船技术越完善越好,蒸汽机的应用越纯熟越好。

    朱厚照没有想到杨廷和作为明朝“土著”,并没有被时代的格局给限制住,居然能思考的那么深远,而且眼光独到,居然看上了蒸汽机在船舶制造与发展中的作用了。

    杨廷和不知道皇帝陛下心里对他的评价,他只是想要研制一种能利用蒸汽机行进的船舶,作为一个愿意干实事的人才,他在蒸汽机被制造出来之前,就意识到了这个新鲜物件的作用,这东西除了会改变大明的各行各业之外,还将改变世界!

    现在正是大航海时代,而且在皇家军事学堂的开学典礼上,朱厚照也不止一次提到海洋这个词,同时还提出了殖民时代这一说法,所以对于杨廷和的打算和奏折上的内容,朱厚照是持支持态度的,而且是全力支持。

    西方各国都是在这个时代开始称霸海洋开拓新大陆,打下世界霸权的基础的,在这样的时代,朱厚照当然不可能选择闭关锁国,放弃辽阔的大海,放弃无尽的财富,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

    当然,朱厚照不可能不进行任何的改革与使用新的科技造船,反而还使用这个时代陈旧的风帆商船出海。大明现存的船舶,单以经商而论的话,依靠风帆的船舶,只能依赖季风航行,一年也只能往返一次,效率十分低下。

    ……

    (本章完)

第358章 实际考察造船() 
大明之前未完全实行海禁之时,在东亚做贸易的商人,从大明到日本,甚至是到南洋,也就是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到了,之后再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回来了,剩下的时间都在岸上等季风。

    如果船只不依赖季风,一年可以跑五、六趟,甚至更多,这效率就是风帆商船的数倍了,这样一来的话,做生意岂不是要便利了许多,更重要的是不会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荒废在等季风了。

    能够不依赖季风的船,当然就是蒸汽轮船,这也是朱厚照支持杨廷和研究和参与轮船制造的一个原因,除此之外,朱厚照还想要发明大明的军舰,也需要在蒸汽机上做文章,毕竟现在蒸汽机的出现已经是划时代的了,别忘了历史上,仅仅是珍妮纺纱机的出现,就开启了英国为首所带领的欧洲工业革命。

    虽然此时提到军舰这个词,甚至是提到这个概念还为时尚早,但是朱厚照相信,随着大明的持续快速发展,军舰的制造也不是什么难事。

    杨廷和这个内阁辅臣,本来应该是在政事上一展身手的,现在被朱厚照给带偏了,他虽然是内阁辅臣之一,然而待在皇家工程院与军械局的时间,比待在西苑的时间都长。

    朱厚照对杨廷和的这一转变在感到惊异的同时,更多的是欣喜,毕竟杨廷和为人聪慧,做事踏实,既懂政事,又懂军事,更重要的是,现在居然还懂得科学技术,这是一个全能型人才,有了他,大明的科技发展将会少走很多弯路,尤其是在技术制造方面。

    虽然科学技术原理都是朱厚照提供的,但是让朱厚照一人既治国,又捣鼓科学技术,这显然是很不现实的事情,现在有了杨廷和,无疑是为朱厚照分担了许多事情,也使得朱厚照更能专注于国家大事和大明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大方向,而不是只在一些小技巧上动心思,这样也不必使得御史言官们天天把“奇巧淫技”挂在嘴边了。

    ……

    此时的天0津虽不及后世繁华,但在此时的大明也算得上是京杭大运河上的一颗明珠,是出通州城后的第一个通衢要地。

    当然,更关键的是,之所以提及天0津,是因为新设立的大明船政局也建在在了这里。

    大明船政局是朱厚照下旨让工部主持建设的一个项目,地址就选在天0津,同时朱厚照还命东厂与锦衣卫协助找寻当年各大船厂的老工匠们,一起召到天0津来,重新开启大明的船舶制造。

    等到杨廷和亲自去天0津管理大明船政局时,那里还没有正式投入生产建设。

    但整个船坞制造已经初具规模,在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传下,当年随着郑和下西洋的那批老船工的技艺还没有完全失传。

    一些失传船型又被重新复制出来,虽说这个也只有一定的历史再现意义,但却也让人再一次重温当年大明在海上的壮举。

    造船需要很多银两,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好在朱厚照现在内帑之中也有不少银子,当年拨给军械局的那百万两银子也还没有花完,不然若是单指着户部,这大明船政局也别想开下去了。

    杨廷和到了天0津之后,先是视察了大明船政局的建设情况,随后亲自召见了一些对造船十分熟悉的匠人们,他们之中有当年各大船厂的老工匠们,也有天0津本地的一些造船工匠。深入实地实际考察才能对真实情况有所了解,这一点上,杨廷和做的倒是不错。

    “这个领头的便是当年随着郑宝一同下西洋的的造船匠头后人,大家一般都叫他王老大。”

    杨廷和打量了那个领头的匠人一番,见他低矮身材,皮肤黝黑一手的老茧,看上去像是个渔夫,不过杨廷和倒也没有小瞧他,人不可貌相的至理杨廷和都懂,他又不是骄狂之人,而且此人从全国这么多的造船工匠中脱颖而出,能被众人称之为王老大,肯定是有真才实学的。

    杨廷和直切正题的问道:“你会造什么船?”

    那王老大似乎也见过不少大官,他不知道杨廷和是内阁辅臣,因此看见杨廷和倒也不畏缩,只是坦然说道:“大人,小的会造天0津本地的尖头船。这船比福船头尖,比广船身扁,特别适合在北方的海上跑。一般的尖头船用料两千料。船长能有十丈,水面上三层甲板,船室分为十来个水密舱,能跑东洋。若是胆大,跑南洋也能跑,只要不遇上飓风就没事。”

    明代一尺和后代一尺类似,三尺一米,十丈是三十米。杨廷和琢磨了一会,觉得这王老大说的船大概有两百多吨的排水量。

    天0津这边的一个地方官员见杨廷和不说话,还以为他有什么疑惑,就先开口解释道:“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