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神机营的士兵现在除了每天练习使用火器之外,还需要参加由秦民悦负责,由汪茂才执行的各式训练,等到训练结束之后,估计东印度商铺所售出的火炮就已经在军械局完成了拆解和改良,到时候再由神机营士兵练习使用新式火炮。
这样一来的话,在朱厚照设想中,神机营就由明朝军队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这一定位改为了真正具有大规模杀伤力的炮兵部队,当然了,为了与京营部队中的炮兵营相区别,他们仍被称为神机营!
秦民悦在进京的第五天,就被正式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同时接手了管理和训练神机营的重任,他对朱厚照怀有感激之情,因为朱厚照能够理解他,并且与他相谈甚欢,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因此他做起事来是十分的认真,除了研读《练兵新法》与《正德武备实纪》之外,他还开始了解新式火枪和正在改良和制造中的新式火炮的构造,以期自己能够为皇帝陛下帮上更大的忙。
“时间很紧,现在距离过年也不过一个多月的时光,新制的火器和火炮必须尽快交付给禁卫军,军械局的任务很重,绝不能怠慢”,朱厚照一边朝杨廷和说着就一边往军械局里走去。
诺大的一个军械局此时已如大蒸笼一般,朱厚照一进来就感觉一下子就进入了夏天,结果他抬头一看,却是犹如楼阁一般的高炉正矗立在军械局的后院中。
“陛下,这是臣根据您的指导造出来的炼铁高炉。”杨廷和为了这个高炉可是吃尽了苦头,毕竟他之前可是只读四书五经、程朱理学的文官,现在要他转而学习和了解科技,并且将其转变为现实,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底部宽、越往上越窄细的炼铁高炉就如同一跟高柱,只是这柱子十分的宽大,巨大的炉床下此时正喷出熊熊烈火,在人力推动的铁棒搅拌器操作下,能听见噼里啪啦的熔融生铁翻转声,而且很快,就能在另一端口看见火红的熟铁掉落出来。
熟铁一冷却,就有专门的工匠迅速对其进行铁板条制造,铿铿锵锵的捶打声下,很快就能在看见有人将一根根卷好了的枪管运进了另一个负责枪械制造车间。
朱厚照看着这工作效率,点了点头,此时由于做什么都需要人工才行,对人的工作进行分类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人是全能的,但是让一个人只去负责一项工作,大部分人还是可以做到的,这正是流水线生产法。
朱厚照没想到现在流水线生产法竟然那么普及了,江南火器制造局那里正是因为使用了流水线,才在短时间内造出了大量火枪,现在军械局这里也开始使用流水线进行生产了,朱厚照相信,过不了多久,这里就能造出上万支火枪来,到时候京营部队火枪不足的现状就将大为改变!
不过今日,朱厚照来此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观看新式火枪的制作情况的,他来此是为了查看火炮的制作和改良的。
光有好的火器很难抵抗大规模的骑兵冲刺,即便理论上可以,但当一旦让人实地体验到骑兵那排山倒海的震撼气势时,人是很难组织起像样的抵抗的。
现在在世界范围内,骑兵还是霸主般的存在,就比如前元,虽然在明太祖之时就已经被击败了,但是现如今残余的北元余孽,对大明的威胁依旧是有增无减。
朱厚照在关外之时,就已经见识到戎奴骑兵的厉害之处,但是戎奴的实力相较于北元余孽而言,还不在一个档次上,换句话说,戎奴不过只是大明需要防备的边角料,前朝余孽与女真等,才是大明防备的重点。
几个满脸黝黑的工匠正在抱着铁弹往一个看上去比大明火炮更大的新型火炮前端里塞,旁边则有一个工匠比翘着大拇指利用火炮上新改进的准星小心的进行测量,并对一旁帮忙的另一位辅助炮手道:”东北方旋转十度,调仰角五度。”
杨廷和在一侧小声解释道:“陛下,这火炮是臣根据东印度商铺所售出的火炮进行改进的,现在军械局正在对其进行测试,打算看看改进的效果如何。”
那几个工匠由于都是技术出身,并不认识朱厚照,他们只是对杨廷和拱手行了一礼,就又投入到改进火炮的工程中了。
朱厚照向四周看了一眼,在一个角落里看到了堆积如山的报废炮管,而且一看就知道很多都是因为炸了膛才报废的,当然甚至还有铁弹塞在炮管口出不来的情况,这样看来的话,军械局可是做了不少试验了。
………………
(本章完)
第247章 大明风气的转变()
“陛下,试验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炮管不好,不够结实,臣已经召集了好几个一流的工匠,再加上孙义的加入,才改进到现如今的地步,不过孙义提出了一个新合金钢技术,臣现在正准备用此进行试验”。【。m】
杨廷和看朱厚照对那堆废料似是十分感兴趣,他在皇帝陛下耳旁小声解释了一番。
“孙义?朕怎么没曾听过这个人的名字?”朱厚照十分疑惑,此人的想法十分有前瞻性,居然还懂得合金钢技术,但是自己对他却是一无所知。
“陛下,这个人是自荐来军械局的,臣已经派人审查过他的家世了,他家世清白,为人机警,是块好料。”杨廷和忙解释道。
朱厚照对孙义十分感兴趣,他问道:“现在他人在哪里,朕要见见他。”
杨廷和笑道:“陛下,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说完之后他对火炮旁正忙活着测准度的那个工匠说道:“孙义,你过来一下。”
孙义不知杨廷和叫他何事,只好放下手中的活,朝杨廷和走了过来。
朱厚照此时已经被小黄门带到了侧面一处安静的屋子里,孙义随后与杨廷和一道走了进来。
“草民孙义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孙义一进来就对着朱厚照跪拜了下去,显然刚刚杨廷和已经将朱厚照的身份告诉他了。
“平身吧,你就是孙义?”朱厚照问了一句废话……
孙义似是有些局促不安道:“草民就是孙义。”
朱厚照上下打量了孙义一番,此人长的倒也壮实,虽然面色黝黑,但是显然之前也是一个读书人,因为他那举手投足之间的气质是错不了的。
“来人,赐座吧。”朱厚照率先坐了下来,孙义不懂规矩,倒是没有谦让,也是大大咧咧的坐了下去,看的一旁的杨廷和直咂嘴。
“你怎么懂得合金钢技术的?说来给朕听听。”朱厚照直接开门见山的就这般问道,他对此最为感兴趣,因为此时是大明正德年间,居然有人懂得合金钢技术,这可非同小可了,放在后世,懂得合金钢技术的大有人在,但是在此时,懂得合金钢技术的可能除了朱厚照之外,也就孙义一个吧。
“皇上,草民曾跟随杜局长在江南干过几天,之前草民因为几次参加科考,均未中举,反倒是对于这些旁门左道十分感兴趣,因此得知杜局长在招这方面的人才之后,草民就去了,那里当时正在进行的是高炉改造,草民也没多想,就将自己的之前曾设想过的改进方法说给了杜局长听,他对我的说辞倒是十分感兴趣,马上就进行了试验,结果令所有人震惊,当然也令草民震惊,因为草民也不曾想到,自己所提出的改进方法,效果居然那么好,后来草民又在那里干了几个月,他就说草民在那里是屈才了,给了草民足够的盘缠让我来京城这里,我来了京城之后,就在军械局这里继续做下去了。”
孙义说这话时,一开始显得很是局促不安,毕竟几次科考均未中举,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说到后面就自然多了。
朱厚照听完就明白了,这个孙义之前只是未中举的读书人,因为喜欢钻研他人口中的“旁门左道”,被杜勇烨收到了江南火器制造局内,在那里提出了合金钢技术,后来杜勇烨觉得他在江南火器制造局那里有些屈才,就让他带着盘缠来了京城。
杨廷和没想到这孙义居然还有这来头,之前在审查他之时,他可没说这一段。
“朕任命你为工部军器局主事,在军械局担任火炮制造负责人,今后你可要更加努力的改进火炮,知道吗?”朱厚照对孙义的感觉显然是不错的。
“是,陛下,草民领命!”孙义没想到自己第一次见到皇帝陛下,居然就被任命为官了,这令他感到太不可思议了。
朱厚照笑着摇头道:“你可以称‘臣’了。”
………………
虽然火炮的改进已经失败了多次,但是由于有孙义在,再加上此时军械局这里能工巧匠甚多,朱厚照相信,过不了多久,新式火炮就能造出来了。
现如今大明的风气已经自上而下的进行转变了,虽然转变的还并不十分明显。
现在四书五经、程朱理学之流在大明仍是处于统治地位,但是朱厚照在一次内阁会议上所提出的“大明要着力发展科技,着力发展国力,着力提升创新,着力改变民智”的提议已经开始从方方面面施行了。
皇家出版社在皇帝陛下的督促下,也以最快的速度建成,随后印制的第一版图书,就是皇帝陛下亲书的《几何原本》,《化学化工简明教程》和《格物致理》这三本书也以开始售卖。
由于此时华燧的铜活字印刷技术已经被广为人知,所以皇家出版社将华燧召入京城,用其印刷技术印制皇帝陛下亲笔所书的书籍。
使用铜活字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十分精美,许多读书人都喜欢收藏使用铜活字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这正好为朱厚照所手书的这些书籍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助力。
但是皇家出版社的建成以及皇帝陛下亲笔所书的书籍的出版,成了压死刘健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此前就对皇帝陛下的言行举止有些不满,因为这与大明皇室一直以来的教导相悖,也与先皇的做法相悖,刘健自觉自己有愧于先皇,他也曾多次劝慰朱厚照“改邪归正”,但是很显然,朱厚照把他的话当成屁话,根本就没往心里去,这令刘健心中更是恼火和凄凉,同时他也愈发坚定了致仕的决定。
因此,伴随着朱厚照在大明声望的日益提升,伴随着军械局的日益创新,伴随着京营部队的日益强大,伴随着皇家出版社的建成,伴随着那些书籍的出版,刘健向皇帝陛下递交了致仕申请。
………………
(本章完)
第248章 刘健致仕()
朱厚照在挽留了几次之后,也就批准了刘健的致仕申请,其实在朱厚照心中,刘健这个内阁首辅的存在,也确实有碍大明的改革和创新。
因为这个内阁首辅,其实是一个很传统的士人,喜欢循规蹈矩,这对于盛世而言自然是没什么坏处的,但是对于乱世而言,则并没有多少好处。
正德年间虽算不上是大乱,但是戎奴犯边,女真怀有贰心,前朝余孽分成小股势力,对中原并不死心,再加上正德之后,整个大明就迅速坠入了衰败的境地,因此说此时是处在大乱世的边缘也不为过。
此次与刘健一同致仕的还有谢迁和李东阳,谢迁其实并没有想要致仕的想法,他虽然不理解朱厚照的做法,但是也不会阻拦朱厚照对大明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革,所以他致仕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刘健。
他与刘健早已算是至交,两人思想、态度等相近,只是一个更为保守罢了,两人又同朝为官,共同侍奉过先皇,一起入的内阁,所以现在刘健要走了,谢迁自然也递交了致仕申请。
朱厚照依照惯例客气了几次之后,也就批准了谢迁的致仕申请,但是,对于同时递交致仕申请的李东阳,朱厚照不仅没批,还加封李东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并将其提为内阁首辅,一时间,李东阳在整个朝廷风光无二。
这一点大出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李东阳本人对此也感到十分意外,刘健和谢迁更是意外!所有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皇帝陛下会对同时递交致仕申请的三个人,做出两种不同的批复。
但是不管怎么说,新的内阁班子也形成了,但是现在的内阁明显人数有点少,毕竟刘健和谢迁都走了,朱厚照思量着再加几个大臣入阁。
只是还没等到朱厚照想好让谁入阁,新任内阁首辅就向皇帝陛下递交了《陈言奏》,其上历数朱厚照自登基以来的各种不当行为,该文文采斐然,李东阳充分发扬了自己心忧天下的高贵精神和学富五车的光荣传统,以荡气回肠的文字旁征博引,接连引用了圣贤孟子的十条语录,一一加以解说,进而含沙射影,抨击大明朝存在的各类施政问题,当然,其间也少不了批评朱厚照的部分。
这倒是令朱厚照大感意外,李东阳为次辅之时,为人谨言慎行,少有这般强烈表态之时,没想到自己刚将他提为首辅,他就转过来批评起自己来了。
当然,朱厚照不是昏君,他略过批评自己的那部分,将李东阳所提的各种有用的建议细看和总结了一番。
在《陈言奏》中,李东阳着重讨论了北方天灾的事情,他在奏折中指出,所谓天灾,其实也是人祸,天灾易于赈灾,人祸却很难消除,特别是每次天灾之后的流民问题,都是大事,处理不当极有可能酿成大患。
而且不止是受灾省份,其实各地老百姓的生活都很艰辛,农村的土地兼并问题十分严重,尤以各地大士绅和各地藩王最为过分,他们视人命为草芥,却把土地看的很宝贵,这些问题不解决,无论何处发生灾荒、何时发生灾荒,无论灾荒是大是小,朝廷就算是费劲力气去救灾也于事无补,人祸依旧还是会发生。
除此之外,李东阳还很具有前瞻性的指出,无论是旱灾还是涝灾,发生过一次之后就当吸取教训,等到天灾过去之后,要学会居安思危,各地要兴修水利,官仓每年也要额外准备储蓄粮,以防备灾患的再次发生。
与大部分首辅处事比较圆滑所不同的是,李东阳就任首辅之后,一改自己以往圆滑的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