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赵大勇那颗血淋淋的头颅就被一根大枪挑举着,一边在崔尚书府中传视,一边还有人宣示着皇帝陛下的圣谕,以及指挥使大人宣布的纪律。
皇帝陛下是没在现场亲见董良鹏等人惊人的、近乎狂热的表现,否则他要在自鸣得意之余,还要暗生警惕,“千万要控制住,千万不要失控,”前世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可很多很多事情仅仅是耳闻就要“闻之色变”了,根本用不着身临其境。
第1卷 第十二章 发财了发财了()
尽管整个抄家行动尚未完全结束,可骆养性觉得差强人意,对此他已经感到非常满意了。别的不敢说,至少他以前亲自参与过的此类抄家行动,这次是最顺利也是最“干净”的。仅凭这一样,就完全可以向皇帝陛下交差了。
可以想象的是,虽然一再的三令五申,可在这种人员和物品极其混乱的场合下,能够将大肆的上下其手行为禁止住已经实属不易,那些极个别偷鸡摸狗的现象也根本无法彻底杜绝。
令骆养性感到满意的地方就是这个地方。
如果出现大肆上下其手的事情,肯定至少有千户以上的人员参与其中。真要这样的事情发生,自己还真是难以处置。
就是骆养性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是个宅心仁厚的人。他之所以不想上任之初,就处置手下高级别的将领,那样只能会让自己更加的孤立。不到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一把手都不希望自己成为“高高”在上的人物。
最好就是通过似有若无的震慑、而不是恶狠狠地下辣手来收拢人心,否则手下很有可能成为一盘散沙。
真要到了那种地步,空有皇帝陛下的信任也是枉然。
话说回来,连自己的手下都指挥不灵,又如何能够获得皇帝陛下的信任?
像赵大勇那样的属于极个别的现象,发生一两起本来也实属正常。好在坐镇的祁新维能够及时下辣手遏制,震慑了人心,阻止不良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其实,指挥使大人的心情也只是轻松了那么一小会儿。
京城抄家只是初步的行动,离大功告成还有不小的距离,或者说,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
这更严峻的考验,就是阉党这十一个人在各地的老家。不错,老家同样不能放过,也要抄。
此事也早有安排,锦衣卫北镇抚司已经派人携圣旨奔赴河间、天津等地,令地方官府对魏忠贤、崔呈秀等人的老家府宅田产先行查封,但不允许他们妄动。
查封的同时,调集驻在各地的锦衣卫,进行处置。
皇帝陛下的意思,查抄阉党分子老家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地方官府插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葛。
对于皇帝陛下的旨意,骆养性自然连质疑的念头都丝毫不敢有,只有遵照执行。
如此一来,皇帝陛下的圣眷自是没得说,可万一出现纰漏(而他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自己岂不是连一点儿推诿的余地都没有了吗?
这才是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指挥使骆养性骆大人最感头痛的关键所在。
但是,总不能因此就撂挑子吧。
骆养性的担心并非多余。
俗话说:天高皇帝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一旦脱却了京城的众目睽睽虎视眈眈,再加上贪得无厌的地方官员和驻地方锦衣卫在旁边不断怂恿甚至讥讽,从京城下去的这些人究竟能否守得住“规矩”实在大成疑问。
骆养性想想都感到头痛不已。
说不得了,自己要与吴孟明、郭德厚和祁新维他们马上动身,分头奔赴各地了。
在锦衣卫和户部借调人员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三天之内就完成了京城十一家阉党成员抄家物品的登记造册。
据户部司官统计,此次抄没,所得黄金十五余万两,白银三百五十余万两,另外还有就是大宗的古玩字画金石玉器,其价值,据从报国寺和琉璃厂请来的专家估计,总数或许要远远超过那些黄金和白银。
黄金白银收入户部库房,没有皇帝陛下的谕旨,任何人不得动用。
至于那些古玩字画金石玉器,也已分门别类收入内库,没有皇帝陛下的手谕任何人也不得妄动。
把户部司官打发出去之后,皇帝陛下又挥手把王承恩和侍候的宫女支了出去。
“发财了,发财了,”他的两手一下接一下地互相搓着,感到浑身血脉偾张,似乎只有不停地迈动双腿才能感到好受些。
按照当下的比价,黄金白银应该是一比八,那么此次抄家所得就要接近五百万两银子。
中一注大奖也不过五百万,哦,那还是RMB……现在一次的“收成”竟有如此之多,如何不让皇帝陛下血脉偾张、激动不已,进而踌躇满志绕室彷徨呢。
另外,还有那些古玩字画金石玉器,他们不是说,其价值也不次于黄金和白银的总数吗。
再另外,不是还有各地的那些田产宅院吗,那可是货真价实的不动产啊,要是统统拿到那个世界……买糕的!那岂不是……不管了,就是按眼下的行市也是不菲了,“TMD,没想到发财竟然这么容易,”皇帝陛下情不自禁地好一阵yy。
对于那些古玩字画金石玉器,皇帝陛下也已经想好了,他准备以“拍卖”的方式尽快全部变现,对了,回头马上找妥善的人开始实施……咦,慢着,不要操之过急,还是细水长流的好,要不然大有冲击市场之嫌。做为大明王朝的最高的管理者,扰乱市场秩序、进而让某些人占便宜的事情,是万万做不得的。
最繁杂、最耗费精力的就是此后从各地抄没的那些人的田产以及宅院,那些东西要想变现的话,恐怕更不是短期内就可以顺利实现的。
好在维持陕甘地区灾民的生计也不是一蹴而就之事,虽然总的投入肯定不是小数目,可先期投入也不一定如何庞大,有这些黄金白银顶着,想来足可应付一阵子。
因此,那些田产宅院变现之事大可缓而行之,最关键最紧要的是,要安排好得当之人悉心办理,千万不要让某些人“截胡”了去才是正经。
有了这些底儿货,整个陕甘地区的灾情足可支撑一阵子。至于期间是否会出现新的灾情和更大规模的流民,现在根本无从设想。
想到此,皇帝陛下终于能够稍稍舒一口气了,激动的心情也慢慢平复下来。
之后……皇帝陛下却不禁苦笑起来。
前世自己人微言轻,因为没钱没势备受自家女人小视,闲言碎语自己也只当别样的“燕语莺声”生受之。
此番穿越之后,终于“翻身农奴把歌唱”、可以一言九鼎了,没成想还是得为孔方兄发愁。没办法,他现在缺钱缺的厉害,或者说在眼下大明王朝缺钱缺的厉害,在不久的将来,大明王朝就会……缺钱缺的更厉害。
因为就算灾情顺利解除了,流民问题也偃旗息鼓,可随后还要大规模的练兵,战备物资也是巨量,不要说还有军饷,还有后续的重建辽东的费用,在在需金孔急,那……又是一个无底洞啊!
第1卷 第十三章 国之干城()
皇帝陛下喜欢钱,不管是前世还是当今,都不改这个“爱好”。
前世是因为饱受妻子以及外家的小视,自知无力经营而只得望“钱”兴叹。
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终于可以“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只要愿意,似乎日进斗金也可以轻松实现而不仅仅是梦中才有的画面,可如今皇帝陛下却将自己的爱好权且放在了一边。
他仍然喜欢钱……不,“喜欢”两个字已经不足以表达他对金钱的朝思暮想寤寐思服,即便是“渴望”两个字也显得有些苍白。
因为他念兹在兹的,是陕甘地区那命悬一线、嗷嗷待哺的子民,“解民于倒悬”可不是东东嘴皮子就能做到的,否则他不会执拗地力主抄家、甚至没收田产宅院的行动。
经过当初的兴奋之后,皇帝陛下也冷静下来。尽管前后要有近千万两银子落袋,可究竟能否填上陕甘地区的那个大窟窿也还是个未知数。
不过,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届时如果还是不敷支出,或许只能从王朝历代的宫廷收藏中拿出一部分甚至全部,变现之后用于重振大明王朝。
只要大明王朝度过难关,这些劳什子古玩字画金石玉器都只不过是工具而已,没什么可惜的。
“没办法,大明王朝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不能说没有列祖列宗的‘功劳';,我才来几天啊,总不能让我一个人背下所有的责任吧,所以,列祖列宗就担待些吧……”在心中yy了一番之后,皇帝陛下的“负罪感”减轻了许多。
但是,只要南方士绅大户不放弃海外贸易,不放弃将富庶的田地用于经济作物,大明王朝的危机就永远不会过去。
海外贸易无疑会给南方的士绅大户带来巨额利益,扭转这种潮流无异于断其财路,要让他们接受基本等于与虎谋皮,谈何容易。
心想至此,刚刚获得喘息之机的皇帝陛下就无法彻底轻松下来了。未来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内,大明王朝还要面临困局,他真的是寝食难安。
他真想亲赴陕甘地区,亲眼看看当地的灾情到了何种程度,是不是像史书所写的那样“饿殍遍野”、“赤地千里”,大明的子民是否到了“命悬一线”、“易子而食”的境地。
他也很想实地巡查江南富庶之地鱼米之乡,看看那里是否家家富足人人天天乐开怀……
可皇帝陛下却是身不由己,因为朝中之事还要好一阵蹉跎。
阉党虽说已经受到了强力打压,可东林势力的卷土重来,这实在也并非大明幸事。
并非皇帝陛下无端揣测,而是“历史”给出的明证。
因此,眼下是既要打压阉党势力可又不能使其一蹶不振,既要扶持东林党人又不能令其失去控制,这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好在前世自己见识过好多好多“平衡大师”的“事迹”,也有好多好多的事例可资借鉴,慢慢来,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是。
可陕甘地区的灾情仍然萦绕于怀。
也不知徐光启进没进陕西地界?想来不会。前几天的奏折还说是刚到河南,这几日最多能够行走两百里顶多了。派去的锦衣卫应该与其汇合了吧……唉,这个世界,别说是飞机了,就连高铁都没有,真是急死个人啊。
没办法,干着急也没什么用,还是先以“鸿雁传书”这种最原始的方式吧。
农事、民政、军士选拔和训练、火器的生产等等,自己虽然多着将近四百年的见识,可自己的这些见识到底是否适合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总是要与徐大学问家研讨一番才能够确认。
徐光启在万历末年于天津始作《农政全书》,以及万历四十七年以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的新官衔督练新军时总结而成的《徐氏庖言》,皇帝陛下都已经令人找出,并反复研读。
《农政全书》中关于垦荒的论述,《徐氏庖言》中“用兵之道,全在选练”、“选需实选,练需实练”的主张,颇与后世契合,皇帝陛下也是大有同感。
皇帝陛下奋笔疾书,满满地写就十几页纸了,仍然不肯歇手。
乾清宫这个西暖阁面积不大,可也要四个大铜盆的炭火才能使室内温暖如春。
皇后娘娘与王承恩王公公一起将浙江龙泉进贡的白炭添加到四个铜盆里,火苗立即夹杂着“噼噼啪啪”的声响。皇后娘娘扭头看了一眼伏在御案上奋笔疾书的皇帝陛下,生怕白炭的声音影响了他的思绪。
然后皇后娘娘又给皇帝陛下续了一次茶,而皇帝陛下也只是抬头莞尔一笑,一句“谢谢!我还要等一会儿,你去休息吧,”之后,又再次埋下了头。
像一直以来那样,皇后娘娘并没有离开,而是悄然地陪坐一边,间或给铜盆添加木炭,或用手试一下御案上皇帝陛下面前那个茶盏的温度,不时地添加热水,以保证皇帝陛下要喝茶时,温度都是正好。
皇帝陛下知道皇后娘娘不忍心独自去歇息,本想立即收束,可因为陕西的农事实在至关重要,因此就又多啰嗦了一页纸。
毕竟农事生产不同于其他产业,错过几个月或许就错过了一年,而错过了这一年,就多半意味着极有可能错过大明的未来……后果真的无法想象,再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为此,皇帝陛下令徐光启携其子徐骥急赴陕西时,要他们详查灾情状况,采取必要的措施缓解灾情,并且准许他即时实施一些必要的措施,毋需事前奏报,只需事后奏闻即可。并且特意叮嘱,徐光启无需顾虑,放手去做即可。
另外,此前皇帝陛下还明降谕旨,着令陕西一省以救助灾情、安靖地方为唯一急务,而且自巡抚三司以下所有大小臣工,皆以徐光启的行止为圭臬,“如见朕宫”四字足见皇帝陛下的信任。
除此之外,徐光启若有其他地方需要协助,也可奏明朝廷,“朕当鼎力支持,大明朝廷亦当鼎力支持,徐光启毋需有任何后顾之忧,”
皇帝陛下终于将笔搁下,又将已经写好的那十几页拿到面前,仔细检查着有无笔误和遗漏。
因为有的是空余时间,前世唯一足可炫耀的,就是自己的书法尚可。
看过一遍之后,皇帝陛下自己也感到满意。
“让他们把这些给徐光启送去,大概还在河南境内,应该不难找到,”皇帝陛下低着头吩咐着王承恩,可没想到等他抬起头的时候,迎接他的目光的,竟然是皇后娘娘那双明亮妩媚的眼睛。
第1卷 第十四章 好事儿偏错过()
虽然与皇后娘娘同为万历三十九年生人,但是因为有着将近四百年的阅历,况且还是一个男人,因为皇帝陛下认为自己应该成为遮风挡雨的那堵墙,那堵高大坚固的墙。
记忆中,成亲之后在信王府中的那一年多时光,是他们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日子。
可自从进入皇宫入承大统之后,不要说日日事务缠身,就是那每时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