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虽然大明朝廷明令荒地开垦之后的三年可以免除赋税,但地方官府显然并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再加上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老天爷也一直没有开眼,因此几近彻底荒芜。
辛勤劳作一年,贫瘠土地的产出尚不足以抵偿赋税,因此没有人肯用心耕作。
不过现在可是另一番景象。
一群群衣衫有些褴褛、可面色却是红润、精气神儿也很足的人,开始出没在杂草乱石之间。
随着一天一天地过去,杂草和乱石逐渐向周围固定的地点收拢,硬实的荒地也逐渐松散开来,然后一垄一垄地整理之后,慢慢的也有些田地的模样了。
这些人显然是经过了有效的组织,劳作的区域也是经过了精心的划定,因此虽然人数众多,区域广大,可也显得事事有序,整个区域之内都显得生机勃发。
这一天,又有五个人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这种现象本来并不稀奇,几乎每天也都有流民聚拢到这里来,也随时有人加入他们的行列。
可是,今天这五个人显然与他们这些人有着不同。
虽然他们身上的衣物也是摞满了补丁,可却是不应该的那么整洁,哪像他们衣衫不仅褴褛,而且肮脏不堪。
尤其是其中那个年轻后生,虽然四方巾下的头发散乱,可让人总感到是故意为之。加之随后而行的那四个精壮汉子,虽然收着身形,可走起路来还是有虎虎的生气,根本不像是庄稼把式。而且他们的两眼炯炯有神,显然也不是吃糠咽菜可以供养出的身板。
虽然他们一到,就开始混入劳作的人们中间,搬运着乱石清除着干枯的荒草荆棘,可那四人总是有意无意地把那个年轻的后生夹护在中间。
因此,这五人就显得与那些在荒地上劳作的人们有些不太合群。
但是,没人开口询问。因为最近几个月来,他们所闻所见的新鲜事情着实有些多,已经提不起他们猎奇的兴致。在用狐疑的目光打量了一番之后,他们也就安之若素了。
可令他们绝想不到的是,这几个人的到来,竟然使他们中的某些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1卷 第一二四章 搂草逮到两只兔子2()
在众目睽睽之下,有这么连番的异常的举动,那个年轻人也似乎感到有些别扭,与周遭河蟹的劳作环境氛围有些格格不入。因此那个年轻的后生就招手把四人召集到自己身边。四人似乎作势要俯身下去,可马上就被那个年轻的后生低声喝止住了。
也不知他对四人说了几句什么,起初那四人态度坚决地表示反对,又要作势俯身下去,又被喝止住了,最后才不情不愿地同意了。
年轻后生扛起收拢乱石的钉耙,迈步向劳作的人们走了过来。
那四人也扛起手中的钉耙和铁锹之类的农具,亦步亦趋地跟在他后面的。
年轻后生转身要制止他们跟随,可他们这次却是置若罔闻,即便年轻后生瞪起了眼睛,他们也丝毫不予让步。最后年轻后生实在无奈,只好打了个手势,示意他们不要跟的太近,这才继续向劳作的人们走去。
年轻人来到劳作的人们中间之后,就主动与大家攀谈闲聊起来。
仅仅简单交谈了一会儿,这些劳作的流民就坚定了刚才的想法:这个年轻的后生根本不是他们一类的人。
虽然这个人总是问长问短,但可以看出他并无恶意,因此流民们也就逐渐放松下来,不一会儿大家就都熟络了许多。
负责在这个区域监督的里长,在远处就发现这边出现了扎堆儿聊天的迹象,因此就试图过来督促。可尚未等他到得近前,就被那四人中的一位给拦住了。一贯粗声大气儿的里长听了那人说了几句,马上就闭紧了自己的嘴巴,灰溜溜地躲到一边去了。
有人将此看在眼里,心里对这位年轻人更是充满了好奇。
年轻人就是大明王朝的皇帝陛下,各位正在看书的大大们想必也早已猜测出来了。
“今天晚上给大家准备的什么饭食啊?”
经过刚才的交谈,皇帝陛下得知,在这里劳作的人们都是从别处聚拢而来的流民,实行的是集中住宿集中劳作管理的方式。刚刚加入进来的这人不仅身高体胖头大脖粗,而且浑身的烟火气息也很是浓烈,因此皇帝陛下就把他当做了负责给大家准备伙食的炊事人员,所以就随口问道。
没想到他这么一问,那人还没有回答,周围的人倒是一片哄笑起来。
“果然……又猜错了,哈哈哈,”
“他做的那东西……可没有人能够享受的了,哈哈哈……”
皇帝陛下有些莫名其妙,而那个人自己也是在一旁“嘿嘿嘿”地陪着大家笑闹着。
“还别说,真的是有些相像的地方,不都是在灶火旁忙活嘛……”
“真不是伙夫?”皇帝陛下一直以为,不论在前世还是后世,“头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的断言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看他那样子,肯定不是大款,那另一个答案自然而然就成为唯一的答案,没想到……“哦,原来你是铁匠,”大家这么一笑闹,皇帝陛下也发现那人的身上虽然烟火气息浓烈,可缺少着油烟的味道,因此就调整了自己的猜测。
“嘿嘿,我是匠户,叫刘敏政,是铁匠,”那人憨厚地说道。
“唉,这就对了,”
“你再猜猜,他最拿手的是什么?”旁边一位十六七岁的小伙子说道。
“嗯,铁匠,是一直在这里吗?”在正式猜测之前,皇帝陛下肯定要先了解一下情况。
“是,一直在这里。”刘敏政憨厚地点了点头。
“那多半应该是打造农具了,或者……维修农具,”的确,抛去成本问题不谈,有时候修理一件东西比重新打造一件要更困难一些。
“这不白说了吗,铁匠还有不会打造修理农具的?”有人不禁嗤之以鼻。
“再猜猜?”那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依然兴味不减。
“箭矢和……兵器?”刀枪剑戟什么的,肯定需要更精湛的打造技艺。从周围大家的反应看,这个刘敏政似乎比普通的铁匠有着更为高精的技艺。
“不对,你往想象不到的地方去猜,”有人禁不住出口提醒。
“那……还真不好猜了,”除了农具和兵器,真不知道这个时代的铁匠还能有什么用场,总不会是手工打造劳斯莱斯吧!
“告诉你吧,是……绣花针,怎么样,没想到吧?若是不告诉你,恐怕猜一年你也猜不到……”还是那个十七八的年轻小伙子,忍不住出口相告。他的语气里,似乎也为刘敏政的独特技艺感到与有荣焉。
“绣花针?!真的吗?还真是不易猜到,”看着刘敏政那五大三粗的身板,头大脖子粗的、标准的伙夫面相,皇帝陛下一时无语。就是再转上多少个念头,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将这个猛张飞似的大汉,与那种在小姑娘手上穿来穿去的、纤小的绣花针产生联想。
“嘿嘿嘿,”刘敏政只是傻笑,可并不否认,显然这也是他自己颇为得意的地方。
“真是没想到,你看你那手,手指头都快与棒槌相仿佛了,还能拿的了绣花针吗?”
“还别说,就是他打造的绣花针,好多婆姨都觉得就是好使,”
“那怎么着?别看咱的手模样不济,”刘敏政举起自己的手掌,五根圆滚滚的手指像小棒槌那样张开着,在众人面前晃来晃去,“打造绣花针可是咱们的绝活,不过……咱的手艺还是差点儿,照我师兄可是差着不少,”
“你还有师兄?你师兄是谁啊?”皇帝陛下禁不住也凑趣了下。
“我师兄叫刘宗敏,那手艺真是没得说……我二人合作,针鼻儿非得他弄不可,我弄的就不行,不是歪了就是小了,让人看着就别扭,嘿嘿嘿,”
“你不知道,这二人虽然是师兄弟,可若是站到一块儿,那就跟亲兄弟俩一样一样的,”
“要不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个师傅门,”
“有这么一说?”
“当然了,我不是刚刚说过嘛,”
“好吗,没你这么说的,不过这两师兄弟倒是般配,”
“那可不,简直就是张飞遇李逵……黑对黑,哈哈哈,”
若不是众人只顾他们之间笑闹不已,他们肯定就会发现,刚刚还谈笑自如的年轻人,此时已经被“刘宗敏”这个名字惊得有些目瞪口呆。
第1卷 第一二五章 搂草逮到一只兔子3()
刘宗敏这个人……真的无需赘言了。
但凡是看过、甚至听说过一些明末历史人,想必也都对他非常熟悉了。
反正,一言以蔽之,刘宗敏在明末那场大****中的地位,应该是仅次于那个叫做“自成”的姓李的驿卒的。
虽然因为出自皇帝陛下的某些特殊的原因,刘宗敏的生命轨迹肯定要发生一些改变。可谁也不敢保证世界就永保和平。因此,皇帝陛下无论如何也不能对刘宗敏这个人漠然视之。
因为还有很多很多要事得与徐光启商议,也有很多很多的人员已经约在西安府见面,因此皇帝陛下一行本来打算巡视一下延安府的开荒事务之后,就一路向南,奔着西安府而去的。
可是,既然无意中有了刘宗敏的消息,那说什么也要弄个水落石出才能罢休。
好在此时的刘宗敏尚被蒙在鼓中,他应该对自己那“本来应该波澜壮阔”的生命轨迹一点儿预知或预感都没有,应该是尚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因此,以有心算无心,当然无往而不利。
仅仅半天的工夫,刘敏政和刘宗敏这对师兄弟的情况,就摆在了皇帝陛下的面前。
他们俩的祖辈都是陕西延安府的世袭匠户。在两人小的时候,就拜了同一个人为师,所以两人同样对锻制工艺颇有造诣。
明代匠户大体可分为轮班、住坐两类,轮班工匠归工部主管,住坐工匠的情况比较复杂一些。
首先,依照户籍的不同,住坐工匠可分民匠和军匠两类。住坐民匠的主管机关,主要是内府的内官监,但匠籍的经管和工匠的征调仍归工部;住坐军匠隶于军籍,属于都司卫所系统。
两人都是住坐工匠,稍有区别的是,刘宗敏属于住坐军匠,而刘敏政却是属于住坐民匠。
因为陕西的荒地都是多年未经耕作,因此坚硬异常。所以在开垦荒地的过程中,农具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官府为每处都配备了一些匠户,以为随时修补农具只用。
住坐民匠刘敏政就是配备人员的其中之一。今天恰巧是轮到他将修好的农具送过来,然后准备再把刚刚损坏带回去修理。
刘敏政这个匠户,平时是非常喜欢热闹的。今天他将修好的农具送到之后,看着大家在这里有说有笑的,就忍不住要参与一下,所以他就凑了过来。
而那个住坐军匠刘宗敏此时却并不在延安府,也不在陕西,而是去了京城。
前段时间,京城的兵部和工部联合下发了征召令,宣召手艺精湛的匠户至京城。朝廷给出的条件非常优渥,因此要求也就非常的高,除了手艺精湛,最好还能多少识一些字儿。
刘宗敏主动应招,已于一个月之前奔赴了京城。
刘敏政不识字儿,因此没有应招。
因为兵部和工部的征召令中言明,为了避免滥竽充数者混杂其间,所应招的匠户需要试用之后,才能确定是否留用。因此此次刘宗敏是只身一人赶赴京城,其家小仍然留在了陕西延安府。
皇帝陛下获悉之后,内心的紧张缓解了很多。刚刚听闻刘宗敏这个名字时的那种被击中的感觉,也随之解消了大半。
在他的意识里,只要没有与那个姓李的驿卒搅合到一块儿,只要脱离了陕西这个是非之地,刘宗敏的能量,以及对大明王朝的威胁,似乎就降低了好几个等级。
况且随着陕西的赈灾渐次展开,整个社会的民情也安稳了很多,那种一触即发的情势大为缓解,相信即便李驿卒和刘工匠依然在陕西,应该再也不会闯出泼天般的祸事了。
但是,这也只是依照常理而得出的结论。
而世事本就无常,又岂能都会按照常理而行。
皇帝陛下令张玉在陕西公干的锦衣卫中,挑选了一名谨慎干练的锦衣卫百户,令他先行赶回京城。传令兵部和工部,务必先将住坐军匠刘宗敏留在京城,把他与陕西这块热土隔绝了再说。
然后,皇帝陛下又亲自对这名锦衣卫百户说,此后他也留在京城,暗中密切关注刘宗敏,但只要他不触犯大明律法,不杀人越货,或者没有试图强行离开京城,大可任其自行其是。
至于这个住坐民匠刘敏政,经过了解,发现他的手艺也的确堪称精湛,因此皇帝陛下也萌发了收纳之心。
派人侧面询问了一下刘敏政的意思,问他是否愿意像刘宗敏那样赴京城。刘敏政很是意外,可他也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因为师兄弟刘宗敏应招赴京城的时候,刘敏政可是听说了,若是能够留在京城,那享受的待遇可着实提高不少。至于由民籍转入军籍涉及到的身份的降低,也因为厚实的待遇而被忽略了。
刘敏政对刘宗敏的手艺非常自信,对自己也是信心满满。若是能够被朝廷选用,那也是对自己手艺的认可,自然也是无比荣耀之事,对此他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
经过锦衣卫一番详查,上朔刘敏政八辈儿都未发现异端,都是正正经经的匠户,他自己也是清白之身,没有任何污点。因此,皇帝陛下就打算把刘敏政带在身边。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皇帝陛下有一件极秘密的事情要委托刘敏政办理。
前世的时候,有段时间他们那个小城很是风靡了一阵子瑞士军刀。在那段时间,几乎所有的半大小子都以拥有那么一套家什为荣。甭管是从正规商店高价买的,还是央求别人从大城市捎回的,甚至是从地摊儿上淘换来的,总之,没人都要揣着那么一件。
他算不上军迷,本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