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若是不用来经商,实在是暴殄天物。何况再往东北方向走上不远,那可就是口外了,鼎鼎大名的杀虎口也就在左近,那里可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处女地……
眼下渠家的当家人名叫渠震,四十五六岁的样子,正是人的一生中精力最为旺盛,为人做事也最是精明的时段。渠家的买卖做到如今的程度,基本不需要他这个大掌柜的抛头露面了,他只需“运筹帷幄之中”就可以了。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渠大掌柜却是忧心忡忡。
而且如果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渠大掌柜的忧心忡忡恐怕就要变成惶惶不安了。
难道就真的到了那种程度了吗!
该收手的也就收手了?!该藏匿的也得开始藏匿起来了?!该转移、该出兑的也得抓紧时间进行了?!
虽然还有从各方面不断传递过来消息,可渠大掌柜仍然看不清目前的局势。
看不清就暂时丢在一边,反正也一时理不出,徒乱人意而已。
这一天,渠大掌柜就一直在新娶的第六房小妾的房中腻着,太阳都老高了,房门依然没有开启。
管家渠福匆匆而来,轻轻叩响了这个小院的院门。
外间房中侍候的丫鬟打开房门,到院门口打开院门,就见渠福那张笑眯眯的脸出现在门外。这肯定是有急事向老爷禀报了,要不然渠福渠大管家也不会亲自跑来。
“是渠福吗?进来吧,”小院不大,也很寂静。渠福尚未开口说话,渠震已经听出了是渠福的动静。
里间是第六房小妾的卧房,外间是房中侍候丫鬟呆的地方。渠大掌柜让渠大管家进来,也就是令他进到外间等着。这已经是非常高规格的待遇了,若是其他人,肯定是要一直在院子门口等着了。
“老爷,大同那边来人了,”没想到渠大管家也并没有迈进房门,而是站在门口稍微提高了声音说道。
“哦,是吗,我知道了,那……快点儿,”渠大掌柜这后面的话明显低了很多,显然是对身边人说的。
渠大掌柜向来是以“置身物外”自诩的,而实际情况也多半如此,要不然那么多的风浪经历下来,心脏功能早就不堪设想了。但是,今天在身下侍候的小妾却已经知道,渠大管家口中的从大同来的人,肯定是非同寻常,若不然老爷肯定也不会如此草草了事。
这一声“快点儿”肯定……不是让那什么“快点儿”,而是……反正身下的女人完全明白。
“青儿,快进来,”外间侍候的丫鬟听到女主人呼唤自己的名字,就知道里面的“大局”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基本就全是属于自己的工作了。
里间两个大铜盆中炭火燃得正旺,因此室内温暖如春,因此女主人尽管衣衫半掩,也既不感到丝毫寒意,也不感到半点羞涩。
大丫头青儿恐怕也是习以为常,因此她的脸色也没有丝毫变化,只是快步来到老爷身边,手脚麻利地给老爷收拾着衣物。
“青儿的手脚越来越麻利了,哈哈,改天……老爷一定好好疼你,”渠大掌柜一边说着,那本来扶在丫鬟腰间的手就一边慢慢地向上移动。
“奴婢哪有那个福分啊,”青儿借势一扭身子,躲开了那只臭手。
“咦,还敢跟老爷使性子啦,要不是今天有事……老爷非得今天就疼了你,哼哼,”
“老爷若是真有那个心,青儿今天也就豁上了……随了老爷的意,”看样子渠大管家的确带来了好消息,阴霾了很久的老爷终于云开雾散,因此青儿也趁机吊一下老爷的胃口。
“嘿,你个小蹄子,好……记着你自己的话,我马上就回来……”渠大老爷装作咬牙切齿地说道。
“等老爷回来?等老爷回来可就晚了,青儿恐怕就要改主意了……咯咯咯,”青儿促狭地嬉笑着说道。
“好你个……小浪蹄子,敢跟老爷……”一句话没说完,渠大掌柜已经走到了院中,并且随手推开了院门。
“老爷,是大同的郭同知来……”一见老爷出来,管家渠福赶忙上前回话。但是,他的话说到一半,可渠大掌柜却并未如他所想的那样停住脚步,也没有侧耳倾听,脸上也并未显出任何高兴或者欢喜的表情。只是在嘴里“嗯”了一声,可脚下却并没有停下。
渠福虽然只是渠家大院的管家,并没有参与渠家外面的买卖,可他也是有限的几个知道老爷最近一直愁眉不展真正原因的人之一。
同时,渠福也知道,山西都指挥使司指挥同知郭春来的到来,对于老爷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恐怕只有老爷和他这个渠家大院的管家才能知道的。
但是,渠福不明白的是,自己明明已经向老爷说明是大同的郭同知来到了渠家大院,老爷也明明已经非常清楚地听到了自己带来的消息,可他为什么还是那副闷闷不乐的表情呢?
第1卷 第九十八章 巨贾渠家2()
对于老爷因何愁眉不展,渠福是百思不得其解。
然后……他也就不去细究了,因为老爷的脚步迈得很大,他只有一溜小跑似的才能跟上。
其实,渠福看到的只不过是假象而已,是渠大掌柜又在显示喜怒不形于色了。
山西都司指挥同知郭春来肯定是受了指挥使段同庆的委托或指派,才能够风尘仆仆地亲自赶来。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说明:警报解除了!大家可以松口气儿了!
而说到原因,无非就是之前猜测中的几个,或者几个之一,至于具体的是哪一个……其实到现在已经并不重要了。
现在渠大掌柜去见郭春来郭同知,也只不过是走一走程序,扯上几句闲篇,正事儿几乎可以什么都不问,最后只是拿出二百两银子把他打发走就可以了。
“看来……大明王朝真的是不可救药了!”是啊,就连堂堂的朝廷从三品的指挥同知,为了几百两银子,都甘愿去干这样的事情!更何况那些贩夫走卒之辈?!
这个朝廷真的就是不可依恃了吗?!
说实话,渠震渠大掌柜的心里,此时此刻是充满悲怆的。他真的不想如此做,以前不想,以后……如果有其他选择的话,他还是不想。
可是,没办法,商人的特性或者本性之一,就是趋利避害,在渠大掌柜一类的人看来,这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且是就连天王老子也都要依从的真理。
谁不信服,谁就会吃大亏上大当。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太谷北村的曹家大院、灵石静升镇的王家大院、长治西白兔乡中村的申家大院、榆次东阳镇车辋村的常家庄园,以及平遥的李家,介休的侯家、冀家,临汾的亢家,万荣的潘家,阳城的杨家等等(其实远没有一一罗列出来),几乎所有的晋商之家,都有贵客登门。
之后,主客把臂言欢,额手相庆。
一时之间,似乎整个三晋大地都为之舒了一口气,整个大明王朝的神经也都为之松弛下来。
尽管在最近一段时间之内,某些地方还是要紧张一阵子,紧张的程度甚至比之前还都有过之无不及,可令人感到其性质已经完全改变,可以当做纯粹的调剂——毕竟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这局部的“遗韵”……就权当是一种调剂吧。
大家不用紧张了,可以放松心态,该干嘛……还是干嘛去好了。
————
这令三晋大地、甚至整个大明王朝都轻舒一口气的原因,就是大明王朝皇帝陛下,就是大明王朝皇帝陛下的巡幸陕西之行。
在大明王朝,天子出行,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明初诏礼官,卤簿弥文,务从省节,以示尚质去奢之意。
卤簿是帝王制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样说似乎不易理解,如果换一种说法,可能大家就都恍然大悟了。
其实这些东西,后世一般是称为“仪仗队”的。虽然在实际上,卤簿所涵盖的内容比仪仗队要丰富得多,是专门也是直接为帝王的重大活动服务的。
卤簿的“卤”在古代是“橹”的通假字,意思是“大盾”。卤簿的“簿”就是册簿的意思,就是把“车驾次第”和保卫人员即装备的规模、数量、等级等等内容,形成文字的典籍,使各部门、各地各级官府遵照执行。
卤簿的意义和作用有五个:一是保障帝王及随员的安全,二是显示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三是规范礼仪的等级,四是显示国家的综合实力,五是显示对自然神和祖先的虔诚。
除此之外,皇帝陛下出行的仪仗,还有很多很多内容,而且巡守、巡视等等都是不同,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以免拼凑字数之嫌。
眼下正值大明王朝举步维艰之时,这众多煌煌仪仗、嗈嗈扈从自然就被皇帝陛下明令禁止。
实际上,皇帝陛下出行陕西,也还只是一条比较确切的消息而已。当然了,这消息二字的前面,此次肯定不会定之以“小道”二字了,若不然“人心”依然惶惶。
从正规渠道传递下来的消息,已经此地传达下来,只不过传达最终的层次有些区别罢了。
像保定,阳泉,晋中,太原,临汾等京城至陕西沿途地区,是传达至七品知县以上。给他们提出的要求,主要有两个,一个肯定就是做好安全方面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准备百人以内的食宿。
百人以内?难道皇帝陛下出行,只带区区的百人?这……这成何体统!
可这就是朝廷传达下来的旨意,白纸黑字,确凿无疑。
另外,河南河北和陕西山西四地、以及更远些的山东、两湖和四川等地的都司和卫所,也接到了兵部下发的公函,要各地各卫所近期必须严格整饬所属区域,不惜任何代价,将一切不安定因素全部灭杀,并确保一段时间之内,不得出现任何骚动迹象,而且不得出现反复。哪个地方出现异常情况,兵部就直接追究该地区都司指挥使、指挥佥事和指挥同知的责任。
从兵部格外严厉的口气可以看出,如果哪个地区出现问题,除了直接当事人,该地所有从三品以上的武职官员都要被追究领导责任。不过这也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皇帝陛下的安危,没有人可以掉以轻心。
虽然每个人的心里如何认定皇帝陛下不得而知,兵部指令的分量究竟几何也很是疑问,可至少在表面上大家都是奉命唯谨。
但是,朝廷也似乎看出了某些人……哦,不,应该是几乎所有那些人的卑鄙心思。
因此,紧随其后的还有皇帝陛下的圣谕,严厉警告各地州县及都司卫所,不得趁机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如若发现,朝廷一定会严加惩处,绝不姑息。
————
随着兵部指令的正式下发,很多人的疑虑顿消,而本来还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锦衣卫,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加快在各地都司和卫所的渗透和蚕食了。保定、阳泉和太原、临汾肯定是重中之重,其他地区的声势稍微要小一些罢了。
当锦衣卫在这些地区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渗透和蚕食时,皇帝陛下一行却改头换面,以商人的装束示人,并且轻车简从,一路顺畅,此时已经进入了陕西地界。
第1卷 第九十九章 曹寡妇1()
西安府在陕西的东南,可谓是中原进入西北的门户。
因此,若是从河南、湖广和四川进入陕西,西安府是路经的第一个大的州府,也是一个繁华的地方。
西安府东门外的官道四通八达,也可以由此通往陕西腹地。所以,这里就慢慢成为西安府的商埠,往来的客商都是自动就到这里集结。
因此,西安府东门附近就成为闹市,五行八作逐渐汇集于此。城里是客栈,城外是多家规模很大的骡马店,供来往的客商休息打尖。
按照朝廷的旨意,西安知府衙门在东门外设置了一处接待站,接待那些从湖广和四川来的客商。
因为河南、山西的年景也不是很好,因此从东面进入陕西地界的客商非常稀少。
在徐光启的主持下,与客商签订的第一批“预购合约”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从前几天开始,就陆续有客商前来履约交货。货物的种类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粮食和打制农具所需的铁件。
只是事后看来,当初签订预购合约的时候,有一个不妥之处,留下了一些隐患。其实要说起来,造成如今这种情况,也是有着具体的原因。
当时朝廷显示了相当大的决心,预付合约标的一半金额也算是加上了一道保障。可说实话,到底有多少商户能够履约,也实在没有多大把握。虽然锦衣卫可以保证,任何登基在册的商户,若是试图卷款而逃,那等待他们的绝不仅仅是“制裁”两个字那么简单。可是,事先宣布的再严厉的惩罚措施,也不可能彻底杜绝“冒大不韪者”,况且即便惩罚能够兑现,毕竟也是需要些时日。
另外,赈灾也才刚刚开始,各地垦荒和安置流民的情况还无法统计出来,因此各地所需粮食和铁件等物资的数量也就无法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估量。
所以,当初签订合约的时候,交货地点就大多定在了陕西省会西安府。
随着赈灾次第有序展开,各地垦荒和安置流民的情况逐渐明朗,所需粮食铁件等物资的数量也就基本确定下来。
现在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各处输送而来的各项物资首先都暂时集中在西安府,自然还需要及时输送到各地。
可陕西自己这边却无法完成这件事情。人员倒有的是,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手,关键是大车和牲口的数量严重不足。总不能再从正在垦荒的人们那里把骡马收拢起来吧!垦荒也是当务之急,也是不能耽误的。而且一装一卸不仅耽误时间,还会出现一些无谓的损耗。
因此,经过商议,徐光启决定采取这样一种办法:与前来履约交货的商户协商,请他们根据官府的指派,把物资继续输送到陕西各地。至于从西安府到具体地点的费用,朝廷会额外支出,而且是出双倍的价钱。
这倒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