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施射一些箭矢的话,对建昌城的威胁就不是多么大,因此最多派上一些普通蒙古青壮、甚至一些召集来协助守城的人来充充数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明军似乎也预料到了这种变化,因此一经注意到城上射出的箭矢,在劲道和准头方面出现弱化的现象,他们就会向前推进,并且有几次越过了护城河,也有几架云梯搭上过城头。
那些蒙古青壮和召集而来的人,虽然也都是不怕死的勇士,可显然临敌的经验极度欠缺,敌人仅仅推进到护城河的附近,他们就开始慌作一团,导致本方阵脚不稳,险些出现崩溃的现象。
无奈,色楞又重新将蒙古弓箭手调到前沿,一顿猛烈的箭矢之后,明军才重新撤回到八十步之外。可与此同时,一直沉寂的明军后面的火铳手也再次开火了,蒙古的弓箭好手也因此又损失了一些。
同样的进攻模式被明军不厌其烦地进行了五天,色楞感觉有些不妙。
第438章 温水中的青蛙2()
“其中一定有什么阴谋?!”
色楞虽然已经意识到明军如此的做为肯定不是漫无目的,可他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依然百思不得其解。'。l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无弹窗,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不过,有一点他是绝对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明军如此的作为,就是想最大可能地将蒙古精锐消耗掉。
这也并非多么意外,因为就是他色楞,何尝不是恨不得一下子就将明军彻底消灭掉?!
色楞要重新检点一下本方的伤亡情况了。
“来人,去把开战以来……各处送来的那些情报给我找出来,”他吩咐手下。
那人答应一声,就出去了。不一会儿,他就将四五个匣子给色楞送了过来。
此前几天,在每天的战斗结束之后,每面城墙都要将本方的伤亡情况,以及估计的对方的伤亡情况报到他这里,他也专门制定了这个人妥善保管。但是,因为诸多事务缠身,色楞有时候看一下,有时候忙起来,就干脆看也不看。反正这名手下每天都是向自己做一下扣头的汇报,色楞只知道伤亡的数字一直没有多么大的变化。
因此,色楞就一直没有抽出时间仔细看一下,更没有进行一下汇总,因此脑子里虽然只有一个大概的情况,却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今天为了解开心中的疑问,色楞要亲自汇总一下开战以来的情况了。
经过细细核算之后,色楞的汗就下来了……建昌城休矣!
如果色楞还以为明军停留在距城八十步之处、蒙古精锐弓箭手一出即可溃败,是因为他们贪生怕死而裹足不前的话,那么此时他若是还那么想,就是完全的愚蠢颟顸了。
核计的蒙古人的伤亡情况是这样的:
色楞亲自指挥的东面城墙,因为双方都做为了重点,因此攻防的人员都比较多,双方互射的场面要激烈一些,伤亡也比其他三面严重一些。经过统计,五天来竟然有接近千蒙古人,因为阵亡或者重伤从而退出了战斗。其他三面城墙,虽然要少一些,可最少的也要五六百,多的达到了七八百之数。
这些数字,是不包括那些青壮和召集而来之人的,是完全的蒙古弓箭好手,是蒙古人的精锐。
大概地算了一下,这五天,建昌城内的蒙古人损失了接近三千人。这还是后来守城的蒙古人注意隐蔽自己的情况下、以及由青壮和召集而来之人协助盯防一段时间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了这么多的伤亡。
这三千人,可都是蒙古人中的佼佼者啊!
这才是五天,若是再来个五天、十天的,明军就不用攻了,直接排着队开进建昌城就可以了!
色楞一意识到这个问题,犹如万丈高楼失脚,扬子江中断缆崩舟一般,马上两眼要发黑,脑袋要发晕,腿脚要发软……他赶忙扶住了身边的桌子,好悬没有当场摔倒在地。
色楞稳了稳心神,终于稍稍平复了心绪。
他看了看,好在刚才已经把闲人都打发出去,所以此时身边没人。
这种情况绝对不能传出去,若是事机不秘,恐怕会极大地动摇军心,对守卫建昌城是极为不利的。
他想想都后怕的紧!若不是自己及时地意识到这个问题,恐怕十几、二十多天之后,自己会在猛然间,发现城头之上的蒙古人已经寥寥无几,到那时才是哭天不应叫地不灵,只有引颈就戮了。
好在他及时从不知不觉走向覆灭的途中清醒过来,否则死到临头都不知是怎么死的。
虽然他即使清醒过来,可暂时也没有办法从那一锅温水中跳将出来,但是也总比稀里糊涂的被煮熟了强吧!做个明白鬼也总比做个糊涂鬼强吧!
自从归附了后金以来,虽然安定了一些时日,可在蒙古人的心里,以前的那种凝聚力就不复往常了,若是遇到大的波折,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或者干脆不知还有没有人,能够以民族大义为重。
色楞知道,这丝毫怪不得族人,即便他们中有些人出卖民族利益,他也不会感到意外,甚至也不会为此感到难过、伤心和愤怒。这是因为,他这个族长,已经带了一个不怎么好的头,做了一个不怎么好的榜样。
但是,在彻底绝望之前,能够采取的措施,还是要尽量地争取。
他知道他必须使出最后的那一招了。因为,即便附近的蒙古人能够前来支援,恐怕也是杯水车薪,最多只能起到延缓建昌城陷落,而无法彻底解围。
最为要紧之计,就是向皇太极求援,请求他能够尽快派出援兵,哪怕是将苏布地所部的人马派回来也行啊,总能缓解一下建昌城目前所面临的局面。
在色楞的心里,已经感到必须得要皇太极派回大军,建昌城才能彻底摆脱困局。
苏布地所率领的建昌城蒙古人虽然都是百战勇士,可惜的是,经过几番征战之后,人马折损也很是严重,如今也只有数千,最多不超过五千。以这点人马,前来解围,而且还是千多里之外奔驰而返……若是一着不慎,恐怕是凶多吉少。
要知道,即便中间没有耽搁,连来带去,也是需要十天以上时间的。
十天,那可就是两个五天,以前五天的伤亡情况来看,建昌城最少也要损失两千人。十天过去之后,守卫建昌城的蒙古人能够保证城池不失,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因此要想配合回援的苏布地做到里应外合,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
其实,说白了,皇帝陛下的意思,真实目的,已经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了。
每天,或者每次发起进攻,不多不少,一面城墙打掉他一二百人,四面城墙就是五六百,那么十天就能够消耗掉对方五六千,二十天就是万人左右……而且这些被消耗掉的蒙古人,可都是站在前排的弓箭手,是蒙古人中的精锐。
即便是打个对折的话,那也是消耗掉五六千人,实在不行,就再加上二十天、甚至三十天,反正大明的目的,也并非就是要将建昌城打下来。只要皇太极不退兵,不从皮岛和獐子岛等处抽调一定的兵力回援,大明就会跟蒙古人一直这么耗下去,一直就这么敲击着蒙古人的心头,让他们随时都会感觉到痛。
第439章 求援1()
因此,皇帝陛下虽然对建昌城拳打脚踢,可眼睛却始终盯着皇太极的动向,此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
所以,明军的攻城战,依然是这样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地进行着。若是蒙古人的那些弓箭手想缩回去,那么明军就向前推进,并做出一副要攻城的架势,直到再次将那些蒙古精锐吸引到前排、再次成为后面火铳手的靶子为止。
如此这般,明军的牺牲肯定也会比驻足在八十步之外随之加大一些。尤其是接近建昌城的护城河、接近城墙的时候,伤亡还是很大的。
可是这也是必要的,是必须要经过的历程。皇帝陛下和孙承宗、何腾蛟等人都认为,目前的这些明军,必须要经过一定的锤炼,才能成为可用之师。如今在建昌城的此番攻防之战,应该算是不温不火,对于锤炼一支部队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太过惨烈、太过血腥,目前的辽东这几支明军显然无法承受,若是硬要进行锤炼的话,很容易让他们承受不住压力,从而导致崩溃,而这……也并非皇帝陛下的本意。
而若是过于“温文尔雅”的话,部队见不到丝毫的血腥,虽然能够“全师而退”,可自然也得不到丝毫的锤炼。大老远地开过来,劳师远征却没有经受任何挫折磨难,不仅没有任何意义,也远非皇帝陛下所期待的那样。
而在经过了第一次混乱、见识了几颗血淋淋的人头之后,明军兵士也颇能稳住阵脚、不再发生未曾接战,就大有崩溃的迹象了事儿了。'。。l'
与此同时,何腾蛟及其手下的参军人员,也深入到部队中间,通过与普通兵士和下层校尉的积极接触,让他们明白了一个事实――只要他们全力对敌,朝廷自会尽可能地保护他们的安全,尽可能地不让他们处于危险的境地……但是,这也不是说,就不会有危险,就不会有牺牲了。战争毕竟是勇敢者才能参与的,朝廷和皇帝陛下也为此准备了足够的奖赏,奖给那些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大明勇士。
而且朝廷保证,这些奖赏会直接到人,若是发现当官的意图侵占,他们可以越级申诉,皇帝陛下一定会主持公道。
参军人员的工作没有白费,很多人已经逐渐升起了“凭借战功挣得一份出身”的想法。
“吃粮当兵”是这个时代几乎所有军户的共同意识,也是他们最基本的需求。但是,在有了更“诱*人”的赏格、而且也不用担心这赏格会被人“截胡”的情况下,他们就不会再满足于“当兵吃粮”了。
当然了,其中自然也是有些人,依然是贪生怕死之辈,有些将官也是仍然存了从中克扣、妄图侵冒的龌龊想法。这些人,显然已经划入了被淘汰的范围,只要时机或者时间合适,淘汰没商量。
――――
色楞派出的求援信使,向西、或西北方向的,即使越过了明军的包围圈,多半也被林丹汗派来的斥候截杀。即使有侥幸穿过重重防线的,可在茫茫的草原上,若想寻到可以求助的“友邻”,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成功的。
再者说了,如今的蒙古,归附后金、与建昌城的蒙古人算是还有着“友好关系”的,多半都已经向东边移动了,而仍然留在察哈尔以西、以北地区的,多半是以前就亲近林丹汗、或者最近一段时间受了林丹汗的“诱*惑”,重新从后金那里回归林丹汗怀抱的蒙古小部族。
因此,色楞派到这个方向的求援信使,即便能够突出重围,多半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而从建昌城向东、以及东北方向,是一条康庄大道,色楞派出的求援信使,自然可以纵马驰骋了。
所以,最先得到建昌城被明军攻击消息的,是锦州等处的后金驻军。
皇太极留下来镇守锦州的,是一名副都统,姓伊尔根觉罗,名叫哈占。哈占率领着五名协领或参领,万余名由马甲、步甲和养育兵组成的混合部队,分别驻守在塔山、松山、杏山、锦州和大凌河各处。
哈占姓伊尔根觉罗,也是女真人中比较有头脑的。
说实话,建昌城被明军包围攻击,不用色楞费心派人通知,哈占也早已得到了本方斥候的汇报。而且几天前色楞派出的第一批信使,也曾经到过锦州。可当时哈占借故没有出面,只是派了手下敷衍了一番。因此,他对建昌城的情况,也并非一无所知。
按理说建昌城的蒙古人是后金的盟友,而且苏布地还带领着数千蒙古人随同皇太极出征,因此建昌城有难,后金都是应该伸出援手的。而色楞也是如此想象,他寄予最大希望的,就是距离最近的锦州等处的后金驻军。
但是,哈占虽然有心伸出援手,可却无力派兵。
锦州等处的重要性,哈占是心知肚明的。
后金早晚要南下,这是毫无疑问的。而南下最直接的通道,就是锦州、宁远和山海关一线,打通了这一条通道,大军就可以直逼大明的京城。
因此,锦州等处若是一直握在后金的手里,肯定就不会成为后金将来南下的一大障碍,由此就可以省却很大一部分时间和兵力。
虽然目前的情况有些棘手,后金有些自顾不暇,可只要度过了眼下的难关,后金的未来还是充满了希望的,伊尔根觉罗・哈占对此充满了信心。
所以,能够被皇太极点名镇守锦州等处,哈占感受到了皇太极的信任,也是自己莫大的荣幸。他因此下定决心,一定要将锦州等处防卫的固若金汤,决不能在他的手里丢掉,以做为不久之后后金再次南下的桥头堡。
为此,受了皇太极的命令之后,哈占几乎居无定所,日夜巡视这五处城池,督促手下的五名协领和参领,不停地加固城墙。另外,他还四处派兵,将游荡在附近的人口悉数收拢而来,身体强壮一些的,就强迫他们干活,但是所给的食物,仅仅保证维持生命。因此,这些人的死亡率始终保持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上。锦州等处的城墙,也几乎是用白骨垒成。
宁远城明军的动向,自然也是哈占要时刻关注的。
哈占派出的斥候,除了在锦州等处周围,就是宁远城那边派去的最多。
第440章 求援2()
哈占接受了皇太极的命令,镇守锦州等五处城池之后,他几乎所有的注意力,全都放到了两个地方。这两个地方,一个就是他要镇守的锦州等处及周围,另一个地方就是百多里之外明军的桥头堡宁远城。
两大对手的桥头堡相距不过百多里,急行军的话,一日之内就可到达,若是骑兵突袭的话,五六个时辰那是富富有余,而且还是“到之能战”。
因此,虽然皇太极临行之前,一再叮嘱,绝对不要轻举妄动,不要受了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