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李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并州李义-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这些人李义是非常欢迎的,因为虽然他们可能并不是真的是为祝福自己和蔡琰而来,但他们的出现,无疑让这个成亲仪式变得更加的热闹。而且对于这个局面,李义也早就料到了,只不过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所以李义特意在度辽将军府和曼柏县衙之间,派张辽等人为百姓们分发铜钱、粮食,虽然不多,但这个做法却迎来了所有百姓的欢呼。

    不过,最让李义开心的,还是那些和他关系亲密之人的到来。比如九原县的督瓒、张声、陈古等人。不过也有一些人,李义虽然通知了他们,但并没有抱什么希望。

    “舅父,想不到您会亲自前来,实在让甥儿……”李义有些激动的说道。如果说如今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亲人的话,那么颜雷无疑是最亲的那一个。

    “哈哈~我的好甥儿成亲,我这个当舅父的怎么能不来呢?”颜雷闻言大笑道。虽然已经63岁了,但颜雷看起来却完全不像是这个年纪的人,语气洪亮精神抖擞。

    “那甥儿就先谢过舅父了!”李义欢喜的笑道,本来因为父母已经双亡的关系,李义都打算找督瓒来作为自己的长辈,替代父母举行仪式了。不过如今颜雷来了,自然是最适合的人选。

    说着,李义又转头看着颜雷身旁的赵风笑道,“赵家主,感谢您能来此~”

    “君候客气了,您愿意邀请小人,这乃是小人乃至整个家族的荣幸。”赵风恭敬的说道。

    “哈哈~赵家主客气了……”李义闻言大笑着,随即和两人客套了一番后,就让颜良和赵云两人带他们进屋休息。

    颜雷和赵风的到来让李义感到惊喜,但另外一人的到来,可就让李义惊住了。桥玄,李义半个夫子,一直都在雒阳养病。

    “公祖公,您怎么亲自来了?您……”李义在看到桥玄的身影之后,连忙跑过去迎接着,同时有些担忧的问道。

    今年桥玄已经73岁了,在这个时代绝对属于高寿之人。一般情况下,这等年岁的人,基本都是呆在一个地方安心修养,静静的过完自己生命中最后的一段路程。毕竟人上了年纪,加上这个时代的交通等各种因素又十分不发达,最重要的是桥玄本身身体就不是很好。

    “呵呵,子康你算是我的半个门生,伯喈又是我的门生,你和其女儿成亲,我又怎能不来呢?”桥玄闻言扶须笑道,“而且昔日我任度辽将军只有一年,许多想法都没能落到实处,所以此次前来,也是想要看看子康你这边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老头子我帮忙的~”说着,桥玄忽然露出了一丝顽皮的笑容,“以子康您的性格,应该不会觉得老头子我烦人吧?”

    “公祖公说笑了,您愿意指点,那是义的荣幸,也是度辽营所有将兵的荣幸啊~”李义扶着桥玄苦笑道。对于桥玄这种突变的性格,李义还真心有些不适应,因为在他的记忆中,桥玄虽然谈不上古板,但却也是非常传统的那种人。

    “对了,这是我那犬子桥羽桥翼孝,之前任任城国国相,可惜这小子竟然说为了照顾我这个老头子,弃官跑来雒阳了。”桥玄的话虽然听起来似乎对桥羽很是不满,不过从他的语气和脸上的笑意来看,他还是很欣慰自己这个儿子能够有如此孝心的。

    “呵呵,翼孝君为了孝道而放弃了仕途,可是让义非常敬佩呢~”李义看着面前一名约莫40岁左右的儒生恭声笑道。

    “子康过奖了,昔日你为父守孝三年,才是真正让我等汗颜的孝举。和你比起来,羽可是相差深远啊~”桥羽闻言连忙谦虚道。

    两人不断客套着,同样孝顺,而且同样有才,更重要的是在桥玄这层关系下,两人都对对方有一种主动的接受态度,所以不一会,两人就变得仿佛多年不见的忘年好友一般。而桥玄在一旁看得连连点头,显然对两人这种态度很是满意。

    好一会,桥羽才从身后拉过两名少女,看上去约莫和貂蝉差不多年岁,生的娇小可爱,尤其是她们的那双灵动的眼睛,看上去甚是可爱。

    “这是小女馨儿、菡儿。”桥羽说着,转头看着桥馨和桥菡说道,“来,见过你们的子康叔父。”

    一句话,不等桥馨和桥菡开口,李义就连忙说道,“翼孝君千万不要这么说,您和伯喈公乃是兄弟辈的人,义又如何能够成为两人的叔父呢?喊我一声兄长就好了~”最后一句话,却是对桥馨和桥菡所说。

    “见过子康兄!”不等桥羽开口,桥馨和桥菡就已经开口施礼着。这一下,顿时让已经开口准备解释一番的桥羽尴尬的将话吞回了肚子里,同时眼神不善的瞪了两女一眼。可惜,对于这种程度的威胁,两女只是低着头装作没看到。

    见状,桥羽顿时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些年来,因为怕桥玄一个人在雒阳呆着孤单,桥羽一方面为辞官做准备,一边将她们两人送到雒阳陪伴桥玄。虽然这种作法确实让桥玄不那么寂寞,甚至每天都非常开心,只是也因此,这两个小丫头对于自己的阿父已经不那么惧怕了。

    “古灵精怪的小丫头。”李义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好笑的想着。虽然桥氏姐妹并没有说什么,但从假装没听到这个情况,李义就能猜出是什么情况。毕竟这种情况他在前世的时候,已经看得太多太多了。

0099:洞房花烛夜() 
度辽将军府前往曼柏县衙的街道上,李义身着一身华丽而又庄重的玄服骑着小白,表情兴奋的不断向两边高声恭贺的百姓们致谢。身后,是同样身穿玄服的迎亲队伍,约莫百人,均是李家麾下的诸多徒附,如吕布的父母等担任。

    而在小白的大脑袋上,挂着一个玄色绸缎制作的大帽子,看起来很是可爱滑稽。它直挺着大脑袋,一双小圆眼直勾勾的盯着前方,眼神中虽然充满了哀怨,却也丝毫不敢乱动,生怕一个不小心,脑袋上那顶让它非常讨厌的大帽子就会掉下来一般。

    说起来,李义成亲之前还以为这个时代的礼服也是和后世一样,那种超级大红色。结果当准备穿上的时候,才知道是玄色。这是一种主打黑色,搭配赤色的一种颜色,比如李义这身,衣服正体都是黑色,但在袖腕、衣领处均为赤红色。穿戴起来,让李义看上去非常雍容闲雅。

    一路来到县衙,李义手捧着铜雁送于蔡邕,这乃是这个时代的习俗,以铜雁表示以后对蔡琰会诚信和尊重。

    一番叮嘱之中,蔡邕终于将蔡琰托付给了李义,随行的还有作为婢子陪伴在侧的貂蝉。

    在将蔡琰接回度辽将军府后,就是一系列的仪式。醮子礼,正礼、沃盥礼、同牢礼、合卺礼。最后在进行完结发礼后,李义和蔡琰终于被送入了早已经准备好的洞房。

    入得洞房,李义和蔡琰分别坐在桌子的两边,许久之后,待听得门外终于没有了动静后,李义这才长舒了一口气,“呼,真是累死我了,一整天下来就好像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一样,以前我看奉先他们成亲时,也没有这么麻烦啊~”

    “子康兄你的身份不一样嘛,自然要按照相应的标准来执行了~”蔡琰闻言娇笑道。在烛光的映射下,她那本来就娇红的俏脸变得更加的迷人。

    “夫人,你的称呼又错了哦~”李义闻言,忽然起身走到蔡琰的面前居高临下的看着她坏笑道,“而且已经是第二次了呢~”

    “妾身知错了,还请夫主原谅~”蔡琰娇羞的说道,美目流转,透露着一种说不出的万种风情。搭配此情此景,李义又如何能够忍得住呢?

    “嘿嘿,夫人可曾记得为夫昔日之言,今天夫人你可逃不了惩罚了呢~”李义说着,一把将蔡琰横抱起来,大步向床榻处走去。

    “夫主……”蔡琰羞涩的埋首于李义的怀中,口中低喃着,脸上的红润仿佛能够滴出血来一般。在县衙等待李义前来迎亲之时,蔡邕就已经请来几位富有经验的媪妪教导蔡琰一些房中秘事。而如今,李义那神情和行为,蔡琰如何猜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感受到身子碰触到那柔软的床垫,蔡琰羞涩的看着李义那俊秀的面庞低喃道,“还请夫主怜惜……”

    “放心,交给我吧~”李义看着蔡琰的俏脸轻柔的说道。

    隔天,换了一身轻便服装的李义神清气爽的走了出来,此时在大厅之中,却见桥玄、蔡邕、桥羽、张芝四人正在谈论着什么。

    “爱婿,看你的模样,昨天应该是过得很开心吧?”看到李义,蔡邕笑着说道,只是那古怪的语气,顿时让李义无语了。“原来伯喈公却也是一个老不修?”

    “洞房花烛夜,封候拜将时,婿怎么可能不开心呢?”李义有些尴尬的笑道。

    “洞房花烛夜,封候拜将时?哈哈!好!好!”蔡邕等人闻言大笑起来,纷纷夸赞起李义来。这让李义长舒了一口气,因为他实在担心这几个老不修会问一些更加深入的尴尬话题。

    随后,李义就直接坐了下来,陪着蔡邕、桥羽、张芝三人随口闲聊起来。“太平道?!”李义皱着眉头看着桥羽,显然没有想到竟然在此时此地从桥羽的口中听到这么一个词汇。

    “哦?子康也听过太平道?”桥羽闻言好奇的问道,同时蔡邕和张芝也转过了头来看着李义。

    “不错,昔日游历之时,经过冀州时听说了太平道的名声,随后更在巨鹿遇到了太平道的大贤良师张角。”李义闻言点了点头。

    “那不知道子康你是如何看待这太平道呢?”桥羽闻言表情严肃的问道。

    “翼孝公此言,可是那太平道让你觉得……”李义闻言古怪的问道,在他的认知中,直到唐周告密之前,整个大汉王朝对于太平道是完全置之不理的。可如今听桥羽的语气,似乎对于太平道有些敌视?

    “不错!我还在任城国担任国相之时,就发现太平道除了宣传黄老之学、治病救人之外,还在不断的发展太平道的组织。虽然说以教派而言,这么做无可厚非,但我总觉得他们这种发展速度和规模……”桥羽摇头说道。

    刘邦建立汉朝后,以黄老之学治国,随后在汉武帝时,董仲舒上疏对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念,而这个观念也被汉武帝刘彻所采纳。从此以后,儒家成为了大汉王朝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不过虽然如此,但这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在朝堂之上的思想而已。在地方上,汉朝并没有禁止道教以及其他学说的传播。不过因为大部分世家子弟为了仕途纷纷转而学习儒家学说,没有了这部分人的支持,其他学说就算各种宣传,也根本不可能出现太大的规模。

    比如光武年间的张道陵,千百年不出的道教牛人,放到这个时代,哪怕是马融、郑玄这些大儒也无法和其比拟。但终其一生,也不过于汉朝管理比较宽松的扬州豫章郡龙虎山,创建了天师道。那个时候,张道陵的弟子不过300多人,在整个天下有24个治所,而其中大部分的治所,都集中在益州、扬州、凉州这些地方。

    要知道在汉朝时期,最为发达的地区除了司隶之外,就是长江以北的豫、兖、冀等州了。简单的说,就算是张道陵这种牛人,在传教的时候也只能躲在偏远山区进行传道,以免和儒家子弟产生冲突。

0100:太平道的消息() 
对于太平道,蔡邕、张芝等人所知不多,因为他们之前一直都处在司隶,而毫无疑问,除非张角脑袋里面有坑,才会傻不拉唧的跑去司隶传道。所以对于太平道,两人只是听过这么一个名字而已。

    但如今在桥玄的讲述下,他们忽然发现了问题似乎并不像想象中的那般,只是一个颇受人民喜欢的道教组织而已。

    “翼孝公所言甚是,昔日和那张角攀谈时,虽然觉得其对于黄老之学确实研究颇深,但他在某些方面的行为,确实让义颇为担心。”李义说着,就详细说起了自己觉得太平道可疑的地方,尤其说道巨鹿县县令也是太平道信众时,蔡邕等人的表情顿时变得严肃起来。

    “那张角如此能言善辩,而且颇有蛊惑人心的本事。加上太平道从冀州一路发展到豫州依然拥有大量信徒,哪怕那张角真的一心向道,恐怕也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张芝表情凝重的说道。

    “但就算如此,只要那张角没有做任何违反律法之事,恐怕也没办法将他怎样吧?”蔡邕捏着胡须,思考了半响后叹道。

    闻言,其他人也同样摇头叹息着,对于其他学说的宽容,是从汉武帝时期就流传下来的。毕竟当年刘彻之所以独尊儒术,也是为了加强统治,改善国内的各种矛盾。对于学说本身,他并没有太多的喜好。而且有昔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先例在,刘彻又怎么可能做那么过分的事情呢?

    可如此一来,只要张角依然老老实实的传道,那么朝廷就拿他没有任何办法。总不能因为人家的信徒多就找他麻烦吧?那样别说朝廷的士大夫们不同意,就算是蔡邕这些儒士也不会同意的。

    看着众人不断议论着,但最终只是写了一份简策由桥玄上疏朝廷时,李义就知道黄巾之乱是不可能阻止的。毕竟他刚才都稍微透露了一点点太平道的危害,也成功引来了蔡邕等人的担忧,可最终他们的态度却只是交给朝廷处理。

    虽然这里面有学说之争这种任何士子都不敢轻易触碰的禁忌,但同样也表明了张角在起义前确实隐藏的很好。

    “估计这份上疏进了雒阳也不会起到什么作用,毕竟传闻张角和张让之间有着说不清的关系。”李义心中暗想着。不过他也没有过于提醒众人,毕竟有些东西是不可能说破的,不然李义根本无法自圆其说,而且还可能因此而害了自己的前途和家人。

    而且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李义有能力阻止黄巾之乱,但他会阻止吗?显然不可能。或许一开始的时候会,但自从成了度辽将军有了那5000人属于自己的部队后,他原本已经沉寂下去的争霸之心,又重新浮了上来。

    北伐胡蛮?这个念头李义从来就没有断过。但为了汉朝北伐胡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