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李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并州李义-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名少女正是李义从兰秀村带走的少女,在经过蔡邕以及两名懂得岐黄之术的官吏再次诊查,并为用绢布遮住口鼻后,李义就将其带走了。

    “这小家伙,竟然一路睡到现在……”李义看着少女沉睡的模样,语气充满了怜惜。自从之前昏睡过去后,直到现在这名少女都没有醒来,如果不是蔡邕等人都说她只是心力交瘁导致如此的话,李义都觉得这女孩是不是也染疾了。

    而一旁,蔡琰坐在李义的不远处,低头看着这名沉睡的少女,表情充满了同情和怜爱,或许,是因为这名少女的年纪和自己的妹妹蔡清差不多大的原因?

    忽然,车厢震动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平稳,想来是碰到什么石头之类的。不过这么一震,却让那名少女醒了过来。

    “嗯……”她发出了一声微弱的呻吟声,随后缓缓张开双眼,左右环视了一眼,就看到了李义和蔡琰两人。

    “醒了?饿不饿?渴不渴?”李义见状柔声问着,同时伸手在少女的额头上摸了摸。好吧,作为一名只懂得基本医学常识的人,李义检查是否生病的方式就是摸额头。

    李义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在自己的手触碰到少女额头的时候,少女的身体有一阵轻微的颤抖,“不要怕,在这里,没有人能够伤害你。”李义柔声劝说着,脸上依然挂着那自认为最和蔼可亲的笑容。

    闻言,也不知道是李义的笑容,还是那句话的原因,又或者这名少女只是单纯的没力气说话?只见少女微微的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只是用她那有些红肿的双眸看着李义。

    “子康兄。”蔡琰轻柔的声音传来,转头看去,却是蔡琰将一个水壶递了过来,“这些水都是已经煮沸过的。”蔡琰低声解释着。

    “嗯。”李义闻言也没有多想,直接就接了过来。不过在接的时候,李义的手不小心碰到了蔡琰的小手。不过对此,李义并没有在意,或者说他并没有觉得碰了蔡琰的小手有什么。

    毕竟,此时的蔡琰不过只是11岁的少女,碰她的手又怎么可能让李义有什么想法?所以他接过水壶就伸到了女孩的嘴边,温柔的喂她喝着水。

    李义当然知道什么叫做男女授受不亲,但在这个时代生活久了,他发现这个时代压根就没有后世传闻的那样,男女之间仿佛在防贼一样防范着。

    虽然在战国时期孟子在他的【离娄上】中就提出了男女授受不亲这么一个口号,但实际上不管在战国后期还是秦朝两汉,所谓的男女授受不亲都没有后来那么严厉。

    就好像如今蔡琰和李义孤男寡女再加个4岁少女共处一个马车之中,如果在宋朝之后的朝代那绝对是不敢想象的。

    对于李义的行为,少女并没有拒绝,她只是沉默的任由李义施为,仿佛一个木偶一般。看着少女那明明应该是天真活泼,如今却灰暗无神的双眼,李义忍不住再次叹息着。

    只顾着观察少女的李义并没有发现,他背后的蔡琰此时正低着头,一只手紧握着被碰触的那只手。她的脸上有些红润,不时偷瞄着李义的背影,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对了,你叫什么名字?”李义看着少女微笑着问道。

    闻言,那名少女直勾勾的看着李义,就在李义以为少女没听懂他的话时,她终于开口了,“阿父阿母都叫我蝉儿。”说着,她的双眼再次浮现悲伤之色。

    “蝉儿?真是个有意思的名字。”李义闻言笑道,虽然不知道是哪个蝉,但李义听着就觉得很有趣,因为他还真没听过哪个人用蝉为名的。

    “阿父说我出生时屋外一直有许多蝉在叫,于是就叫我蝉儿了。”蝉儿低声解释着,也不知道是不是习惯了还是李义的亲和力确实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蝉儿已经没有一开始那种紧张和恐慌感了。虽然,她的情绪还是非常的低落。

    “呵呵,你的阿父也是一个有趣的人,那你的姓氏呢?”李义闻言笑道。

    “姓?”蝉儿闻言楞了一下,然后看着李义摇了摇头说道,“不知道,阿父阿母一直都只叫我蝉儿。”

    闻言李义顿时醒悟过来,显然这个蝉儿可能对于姓氏并不是很理解。不过这也难怪,毕竟她这个年纪别人不可能叫她的全名。就好像李义刚来这个时代的时候,也是通过自己阿父和吕布他们阿父的对话中,才得到他们的姓氏。

    想到了原因,李义又再次问道,“那你的阿父阿母姓什么呢?或者别人管你阿父叫什么呢?”

    “他们都管阿父叫貂大叔。”蝉儿想了想说道。

    “貂?蝉儿?是动物那个貂吗?”李义难掩自己的震惊之色问道。

    “嗯。”貂蝉点了点头,对于这个她可是记得非常清楚,因为村里人每次和自己的阿父说笑时,都会用类似李义的话来看玩笑。为此,她还特意央求自己的阿父带她去看看真正的貂。

    “啧啧,随便带走的可怜少女竟然就是四大美女的貂蝉,这就是所谓的主角光环吗?”李义心中颇为复杂的想着。

    不过很快,李义就回过神来,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和蔡琰。“蝉儿,我知道你现在依然很难过,不过人死不能复生,你的双亲在天之灵,肯定也会希望你能够过上好日子的。”李义再次劝说着。

    对此,貂蝉只是点了点头,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李义已经看得出来,她算是接受了这个现实。这让李义很是欣慰,同时也很庆幸。因为,他真的不太懂得如何劝慰小孩子。

    数天后,车队抵达晋阳,停留一日后,李义和众人就再次启程向九原进发。顺便一提,虽然王允强烈请求蔡邕留在晋阳,不过却被蔡邕以已经答应李义在九原暂住为由拒绝了。

既然有人对貂蝉之名有所疑问,那么解答一下。() 
首先,本书参考正史、演义、平话、游戏等等,而正史之中并无貂蝉,《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中,对所谓的貂蝉描写仅有一句: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至于其他,只有貂蝉。

    其次,貂蝉是个官职这个说法我找不到任何作为记载的证据。相反,唯一出现貂蝉字样的只有貂蝉冠。

    《艺文类聚》卷四十八:“秦始皇复古冠貂蝉,汉因而不改。此内官侍帷幄,受顾问,拾遗于左右,出则负玺以从,秩二千石。”戴貂蝉冠的人侍从皇帝左右,御驾出宫他们负责捧玉玺等,是显赫近臣。

    两《汉书》中皆载有貂蝉冠。《汉书。刘向传》:“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王氏指外戚王莽一族,二十三人皆戴貂蝉冠,如鱼鳞般相次栉比皇帝左右。《后汉书。天文志中》“(张)逵等自知事不从,各奔走,或自刺,解貂蝉投草中逃亡,皆得免。”此句是说汉顺帝时,中常侍张逵等矫诏作乱被顺帝发觉,这些人或自杀或扔掉貂蝉冠落荒而逃。

    再次,那所谓的任红昌考证老实说我觉得很奇怪,如果他考证的是三国演义,那么一个不存在的人他又是如何考证的?如果考证的是那位董卓侍婢,嗯……那不得不说真是一位大神,“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最少从这句话中,我找不到任何可以考证的线索。

    最后,貂蝉此人的设定我基本可以说是参考三国演义,那么,为什么她叫做貂蝉而不是任红昌呢?

    1:三国演义中貂蝉就叫貂蝉,所以我也叫她貂蝉,四大美女中的一位,而不是那什么任红昌。同时,中国有貂姓。

    2:貂姓,中国百家姓氏之一,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桓公近臣竖貂的后裔。据说在唐朝时改为刁姓。

    3:安排的剧情个人认为比较合理,出现疫情而变成了孤儿,如果主角不在,那么王允将其收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演义中貂蝉所言的养育之恩也能够说得通了

    解答完毕

0064:李义的决定() 
6月中旬,李义一行人终于抵达九原县,在让吕布带着众人先回李府休息后,他自己就陪同蔡邕一同前往五原郡郡守府拜会新任的郡守督瓒。

    是的,五原郡郡守王智被撤了,理由也很简单,王智的兄长中常侍王甫因为贪污被举报而被处死,而王智自然是跑不掉了。顺带一提,原本的并州刺史董卓也在前不久调任到了司隶河东郡郡守,由前并州刺史张懿继任。虽然有些人怀疑董卓可能和王甫之间有什么苟且,但因为找不到证据,加上宦官中有人为董卓说好话,最终这件事不了了之。

    在郡守府内,李义、蔡邕和督瓒相谈甚欢,在来之前,王允就已经给他们大概介绍了一下督瓒其人,有才德,为官清廉正义,是个相当不错的好官。

    约莫半个多时辰后,李义、蔡邕起身告辞,在回去的路上,蔡邕看着李义沉声说道,“子康,若你真不想进入童子科,那么成为这督广正的麾下却也是个选择。”

    “多谢伯喈公指点,义会考虑的。”李义闻言恭声应道。

    回到府中,貂蝉早已经等在了门口,身旁却是蔡琰。

    “蝉儿见不到你就不愿意进屋,琰就陪她在这里等候了。”看到两个男人的古怪表情,蔡琰连忙解释道。只是不知道为何,说这番话的时候蔡琰再次脸色微红,不过李义依然没有在意,反而是蔡邕看着蔡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而或许是因为蔡邕的注视,蔡琰忍不住低下了头不敢抬起,那边李义却自顾自的在安慰着貂蝉。

    “伯喈公,今天你们就先住在这里,明天义在为你们选一处上好的地方。”李义在安排好蔡邕等人的住处后,对蔡邕恭声说道。

    “呵呵,子康无须多礼,这里我看就很不错,不用换地方了。”蔡邕笑着应道。

    对于蔡邕的话,李义客套了两句就没有再提了,虽然没注意到蔡琰的表情,但他又不是真的傻子,怎么可能将蔡琰……嗯,是蔡邕这位大儒往外推?住在同个屋檐下,请教学问才方便嘛~嗯,就是这个样子。

    处理好蔡邕一家的事情后,李义就招来高顺等人询问起这段时间的情况,而结果让他非常满意,“一切如常!”这是高顺的回答。

    随后,李义简单说了一下此次出门游历的事情,不过在说道因为担心他们而匆匆停止在颍川求学赶回并州的时候,却把高顺等人狠狠的感动了一番。对此,李义也颇为无奈,只能用这个时代的人和后世的人,在想法上面差距实在太大来解释了吧。

    其实高顺等人的想法并没有什么不对,在这个时代,讲究的是尊卑有序,李义是家主,高顺等人只不过是麾下的徒附之子,说破天,也不过是和李义较为亲密的徒附之子。

    而徒附,就是那种彻底依附于地主生活的人,简单来说,他们的命就是李义的,所谓主奴说的就是这个。可以说身为主人的李义,让他们平白自杀可能他们会犹豫和反抗,但寻常事情,他们从来不会有任何的犹豫,因为在他们看来,听从主人的命令是理所应当的。

    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养成了事事替主人考虑的思考习惯,而李义中断在颍川的求学,因为担心他们而特意赶回并州这件事情,在他们看来就是非常感恩的事情了。毕竟和有些徒附的生死相比,怎么想似乎都是在颍川求学更加的重要。

    当然了,如果他们知道自己在未来的成就,肯定就不会这么想了,可惜他们并不知道~

    “另外,还有件事情要和你们说下,此次回来,我准备仕官了,明天就去拜会督使君。”李义看着众人沉声说道。

    “!!”一句话,吕布等人顿时兴奋了起来,自从皇甫规等人传出李义如若能够出仕朝廷,未来成就定然不可限量之后,李家所有的徒附们都在日夜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嘛,作为徒附,他们绝大部分的人自然不晓得李家还有一条不能为朝廷效力的祖训。

    之所以如此期望,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那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或许他们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但不可能不懂得这个道理。李义如果成了大官,那是不是手下得有人?虽然身为徒附的他们没读过什么书,但好歹也算是李义的部曲,做个亲兵护卫什么的,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看到众人兴奋的模样,李义却也没说太多,只是让他们回去好好休息。顺便,给了吕布、高顺等人一点钱财,作为这段时间的奖励。这一下,又让他们感动了半天,看得李义心中不住摇头。

    隔天一早,李义就穿戴整齐前往督瓒居住的府邸,而督瓒听闻李义再次前来拜访,连忙亲自出迎。对于李义,督瓒可是一点都不敢怠慢,虽然其只不过是九原县的地主,但不管是皇甫规、张奂的弟子,还是这些年李义闯下的名气,都已经算得上是杰出才俊了。

    这种人,就算拜访那些当朝大员,他们也不会随意怠慢,更别说督瓒不过只是一名郡守了。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规则,对于那些有才学的人,所有人都会非常的客气。

    “督使君,今天再次前来打扰,却是有件事情想请您帮忙~”两人落座后,李义直接就开口说道。

    “子康有什么请求尽管直说,只要瓒帮得上忙绝对不会推诿。”督瓒闻言立刻说道。对于李义其人,督瓒自然了解了非常多,倒也不担心他说出什么让自己难做的事情。

    “呵呵,其实对于督使君来说,不过是顺手为之的事情罢了。”李义闻言笑道,“义想在督使君手下讨一份差事~”

    “嗯?什么?!”督瓒闻言楞了一下,随后顿时震惊的站了起来,双眼圆睁的看着李义,显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怎么?督使君有什么为难的地方吗?”李义闻言笑问道。

    PS:关于督瓒,因为记载中只写了汉五原郡守,而关于其到底是西汉还是东汉只能推测,加上王智之后的五原郡守找不到了,只能抓过来用了

0065:李主簿() 
“不不,当然没有任何为难的地方,子康愿意帮助瓒治理五原,那可是瓒的荣幸。”听到李义的话,督瓒连忙说道。“瓒只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