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李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并州李义- 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下方,黄盖等人也颇为无奈的看着孙坚,他们知道孙坚再愁什么,可他们确实没办法帮孙坚谋划什么。或许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由他们亲自率领精锐进攻城墙,看看能不能一举攻下城池。不过显然,孙坚是不可能答应这种事情的。

    就在大家大眼瞪小眼,即将结束这个沉默尴尬的所谓会议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了过来,众人循声看去,却是一名士兵正快步向这里走来。

    “报,将军的公子派小人送此信给将军。”这名士兵进来施礼后,就掏出一份简策恭声说道。

    “策儿的书信?”孙坚一脸莫名的嘀咕着,随后从亲卫手中接过那份书信展开看了起来。只是没看两眼,孙坚的表情就变得怪异起来,因为这封书信的内容,却是在劝说孙坚退兵。

    信中直言不讳的提到了孙坚无法攻下襄阳的事实,同时又分析了一下孙坚如今的情况。最后,提出刘表可能会派人前往其他地方求援,并与城内之兵一同进攻孙坚的可能。

    “这些是策儿想到的?!”孙坚不敢相信的想着,对于自家那个小子,孙坚可是非常的了解,根本不可能做出如此细致的分析。

    “是阿瑜!”孙坚的脑海中冒出了自家儿子结拜兄弟的模样,和孙策不同,周瑜平时最喜欢就是读书,而且昔日袁术考校周瑜的时候他也在场。不得不承认,虽然周瑜年幼,但单论学问,自家那个小子完全就比不上。

    “主公,大公子来信所为何事?”一旁的黄盖恭声问道。倒不是他八卦,只不过看到孙坚的表情不断变幻,却是担忧南阳那边出现什么问题。

    “呵呵,没什么。”孙坚放下书信轻笑着,随后站起身来环视了一眼众人沉声说道,“传我命令,准备撤退!”

    “撤退?!”众人闻言一愣,要知道刚才孙坚还是一副不攻下襄阳誓不罢休的模样,怎么一下子就变了态度?不过虽然不解,但众人却也没有多问,因为他们早就想要撤退了。

    毕竟攻不下来,一直呆在这里又能做什么呢?

    “啧啧,孙文台啊孙文台,想不到你征战天下十数年,结果竟然需要一个尚未行冠礼的孩童来帮忙!”孙坚摇头自嘲着。

    孙坚撤兵的消息自然瞒不过刘表,只是对于蔡瑁、黄忠等人的追击提议,刘表却没有答应。

    “那孙坚虽然撤兵,但却只是不得已而为之。且其阵势整齐、士气高昂,如果追击,未必能够将其击败……”刘表颇为婉转的说道。

    对此,蔡瑁等人虽然心有不甘,但却也只能看着孙坚离去。

    南阳冠军县。

    “贤弟,父君真的会撤兵吗?”孙策很是担忧的问道。自从听周瑜分析了孙坚那边的形势后,他就非常担心孙坚的安慰。

    “放心吧,叔父并非一意孤行之人,看到书信后,叔父定然会率军退回邓城。”周瑜轻笑道,语气很是肯定。

    见状,孙策顿时大笑道,“哈哈,贤弟果然厉害,一封书信就能够劝服父君。”

    “呵呵,区区小事而已~”周瑜笑道,只是语气之中,却很是得意。

    说起来,周瑜可是相当高傲之人,平时对于旁人的夸赞,完全不会在意。但如果换做是孙策,那就截然不同了……

    随后两人不断说笑着,显然在解决了孙坚的事情后,本有些凝重的气氛瞬间就消失了。

    待到分别时,孙策忽然有些扭捏的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了周瑜,周瑜打开一看,却是一把白羽扇。

    随手拿起摇了摇,别说,搭配他身上的青衫以及儒雅的气质,还真的很像一名神机妙算的军师。虽然这把白羽扇的做工……有些不咋的。

    “咳咳,我看那些儒士都喜欢用这东西,所以就给你买了一把。”孙策看到周瑜望过来的古怪目光,连忙干咳两声解释道。只是不知道为何,脸色却红了。

    “就这种做工,怎么可能有人敢拿出来卖?”周瑜无语的想着。

    不过,虽然猜到这把白羽扇是孙策自己做的,不过周瑜却并没有说出来。只是笑呵呵的看着孙策笑道,“兄长的礼物,弟可是很喜欢呢~”

    说着,忽然将带在脖子上的玉佩摘了下来递给了孙策,“这块玉佩,是弟小时候偶然得到的,虽然不是什么名贵之物,却也不曾离身。如今,就送于兄长了。”

    “这……”孙策闻言,也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如何,拿着那块玉佩呆站在原地,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见状,周瑜微微一笑,将那玉佩从孙策的手中拿起,向前一步,亲手给孙策带了上去。

0473:刘和来了() 
    并州,晋阳。

    普通的酒馆之中,一名男子一边小酌一边注视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百姓们,正是从长安逃出来的刘和。

    自从他离开长安后,就一路向并州进发,让他欣慰的是,虽然董卓对于并州方向的监视很严密,但因为大量的流民、难民试图逃亡,给了刘和离开董卓地盘的大好机会。毕竟就算董卓再怎么下严令,那些想要逃难的百姓总是能够逃离的。而且,董卓的那些麾下将兵们,对于这种事情也很难去制止。

    不过就算如此,他从长安到晋阳,却也用了月余的时间。不单单是为了躲避盘查,更多的,却是在进入李义的治下后,刘和主动将速度慢了下来,因为他想要仔细观察一下李义的治下究竟有什么不同。

    之所以会产生这个想法,是因为他发现许多从董卓治下领地向外逃难的百姓,大多都选择了李义那边。这让刘和很是不解,因为在他看来,哪怕李义如今占据了河东北部与河内郡,但绝大部分治下地区,或者说能够容纳那些流民的地区,只会是贫瘠穷困、充满胡蛮的并州。

    原本,刘和想到的理由是并州没有战争,哪怕是昔日匈奴谋反以及白波作乱,也被李义将战争控制在了很小的程度,绝大部分的地区比如雁门等地的百姓,可谓是一直生活在和平之中。

    而在进入李义的治地后,他感受到了与三辅那边的人心惶惶完全不同的气氛。安定祥和,这是刘和最大的体会。这种在以前很常见的东西,如今却早已经成为了许多百姓向往却难以得到的事物。但在李义的治下,刘和确确实实的感受到了。

    尤其,越往并州靠近,这种感觉就越发强烈,似乎这里和其他州郡处于不同的世界一般。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李义却营造了这样的氛围。靠的是什么?刘和猜想是李义的实力、声望以及执行的政令。

    “或许,那李子康是可以相信的忠臣……”刘和看着街道上熙来攘往的百姓们心中暗想着。

    虽然刘协告诉刘和如今除了刘氏宗亲之外已经不能相信任何人,但刘和却明白,如果不借助这些地方势力的力量,仅凭刘氏宗亲想要匡扶汉室,根本是痴人说梦。

    毕竟,除了自己的父君幽州刘虞,以及青州的刘备、荆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焉,又有那个刘氏宗亲拥有击败董卓的实力呢?而且……这些人真的愿意帮刘协吗?

    自家父君自然是愿意的,但其他人呢?刘和不敢保证。所以他非常希望能够拉拢其他势力,因为只有拉拢到的势力越多,那些墙头草才会跟着加入。

    想了想,刘和离开了酒馆,向无双府缓缓走去。

    “嗯?侍中刘和刘忠安?圣上派来的人?不是董卓?!”李义震惊的看着郭嘉,似乎有些难以相信。不过在惊讶之后,李义还是飞快的说道,“不管是与不是,先将他请过来吧。”

    “诺!”

    郭嘉应了一声,连忙将刘和请了进来,施礼过后,刘和就主动献上了证明身份的东西,却是一块玉佩。

    “确实是皇家之物。”李义看着手中的这块玉佩,点了点头说道。

    以前有提过,这个时代许多东西都有着级别的限制,比如衣服的款式,马车的大小甚至是宅邸的规模,而玉佩的样式,也同样如此。什么人才能够带什么样式的玉佩,如果乱带而被发现,可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当然,除了样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工艺以及材质来判断,这种就需要很多的经验了。

    “不知天使前来并州,却是所为何事?”李义看着刘和好奇的问道。不过心中,他却也猜到了几分,毕竟对于受困于长安的刘协来说,又能有什么事情呢?而且历史上的刘协也不是没干过。

    果然,如同李义猜测的那般,刘和恭声说道,“李君侯,圣上派下官前来,却是希望李君侯能够出兵将圣上从董贼的手中救出……”说着,刘和就将刘协在长安的悲惨遭遇说了一番,说到最后,竟是忍不住流下泪来。

    “唉,想不到圣上在长安竟然如此……”李义摇头轻叹道,随后看着刘和沉声说道,“天使还请放心,只要有机会,本侯一定会将圣上从长安救出……”

    闻言,刘和顿时大喜,“君侯答应了?!”

    听到刘和的话,李义连忙正色道,“本侯乃是大汉臣子,将圣上从董贼的手中救出,本就是分内之事。”

    只是说完,李义的脸色又变得有些无奈,“只是董贼势大,又挟持圣上百官,短时间内,恐怕本侯很难……”

    “君侯,实不相瞒,下官乃是刘幽州之子,如果君侯答应,再加上下官的父君……”刘和闻言连忙说道。

    “如果刘幽州能够出面的话,把握却是又大了几分。”李义摸着下巴沉吟着,随后对刘和笑道,“这样,本侯与那刘青州以及兖州东郡的曹府君均是好友,就作书一封,由天使送于他们。如果他们也愿意一同起兵,就有五成把握了。”

    只是说到这里,李义的表情又变得有些无奈,“唯一所虑的,就是那袁绍……”说着,意有所指的看了刘和一眼。

    而听到李义的话,刘和连忙说道,“请君侯放心,袁将军之事下官在来时的路上也听过一些,想来,只是一些误会而已。届时下官会亲自前往冀州劝说袁将军,袁氏世代均为汉臣,想来袁将军一定会同意的。”

    “呵呵,那就劳烦天使了。”李义闻言轻笑道。

    随后,李义就准备设宴款待刘和,不过可能是得到了满意的答复而让刘和很是激动?所以刘和谢绝了李义的款待,打算直接前往幽州。对此,李义却也没有阻拦,还派了十数骑负责保护刘和。

    “奉孝,你说那刘和会成功吗?”李义看着刘和远去的背影,忽然语气古怪的问道。

    “不会!”郭嘉的语气很是肯定。

    “是啊……”对此,李义却也没有意外,只是颇为无奈的叹息着。

0474:刘虞的谋划() 
    如果刘和听到李义和郭嘉的对话,那么他那满腔热血恐怕会瞬间被彻底浇灭。只是可惜,他没有听到,所以在前往蓟城的路上,他是那么兴奋、激动的在研究如何说服袁绍、刘备等人。

    十数天后,刘和抵达蓟城,并将刘协的请求以及他和李义的会面告诉了刘虞。

    “嗯……以李君侯的名声,既然答应了,那肯定是不会反悔的。而且其和刘青州、曹府君的交情为父也听闻过一些……”刘虞抚须沉吟着。

    听到刘虞的话,刘和也跟着连连点头,这也是刘和为什么会如此容易就相信李义的原因之一。听起来似乎很难相信,但事实上这个时代就是如此。名声,对于许多士子甚至是普通百姓来说,几乎等同于他们的一切,甚至会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献出生命。

    在当今天下,李义的名声可谓是天下最高的那一批人,这等人的话,自然是值得相信的。虽然算不上金口玉言,但也算是一诺千金了。

    而且在这个时代,失信的代价可是非常大的,如果李义到时候不认账的话,名声必定会狂掉,同时,他的那些麾下,百姓们,也会因此而对其产生不信任……

    嗯……不得不说,华夏有些东西,到如今似乎已经在绝大部分的人身上看不到了。咳咳!

    “只是……为父这边先不提,那青州的刘使君和东郡的曹府君,想要说服他们参战,恐怕还得先说服那袁绍啊……”刘虞说到这里,语气中满是不忿。

    不过也难怪他如此不忿,因为如果没有袁绍夺取冀州之事,那么现如今,他完全就是联合天下所有势力共讨董卓的最好机会!

    “父君,孩儿愿意亲自前往冀州说服袁车骑。”刘和恭声说道。说服李义,给了刘和满满的自信。

    只是闻言,刘虞只是不置可否的问道,“忠安打算如何说服?”

    “袁车骑乃是袁氏子弟,世代皆为……”刘和听到刘虞的话正准备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只是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刘虞给打断了。

    “世代皆为忠臣吗?那袁绍如今的所作所为又有那点算是忠臣?!”刘虞直视着刘和质问道。

    “这……”刘和闻言顿时哑然,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刘虞。

    是的,袁绍如今的所作所为,又哪里算是忠臣呢?因为不管那韩馥是不是真的想要退位让贤,在没有朝廷的命令下就任冀州牧,和造反又有什么区别?这件事情就连身居皇宫中被幽禁的刘协都明白,刘和又岂会不清楚?

    见状,刘虞摇了摇头道,“这样吧,你就告诉那袁绍,只要他愿意与刘使君等人讲和,朝廷就会承认他冀州牧的身份。”说到这里,刘虞顿了顿,表情中透露着一种异常复杂的神色,不过沉吟片刻后,他还是沉声说道,“另外,再告诉他,我会解决公孙瓒的事情。”

    “父君?!”刘和闻言,震惊的看着刘虞,似乎完全不敢相信刚才的话,是从他这位一向仁慈爱民的父君口中说出。因为刘虞的话中,无疑是打算以牺牲公孙瓒为代价,来换取袁绍与周围的势力停战。

    “忠安你得明白,如今最重要的是将圣上救出长安,以重建朝廷威仪。只要成功,那么不管做出何等牺牲都是值得的!因为如今天下的形势如果继续下去,大汉……可就真的危矣了!”刘虞看着刘和沉声说道。

    “孩儿明白了……”刘和闻言连忙应道。

    见状,刘虞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