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雄- 第4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神符深明大义了一把,像商贩般讨价还价了一次,弄的自己很不舒服,转头便上书朝中。

    冬日将近,各部将士缺衣少食,无法过冬,请再调拨粮草,以供军需。

    表面是这么说的,私下里却派心腹去见李秀宁,跟李秀宁商量着,是不是能将潼关守军的一部分粮草拨给自己。

    毕竟潼关守军少了很多,至于那些河南降军,吃那么饱有什么用?

    李秀宁可比两个大男人痛快多了,小手一挥便同意了下来,这年头谁都不是傻子,无论的李建成,还是李秀宁,李神符,都知道潼关战事已经结束。

    太子李建成所率的潼关守军出关与李定安交战的可能微乎其微,若是之后朝中有了变故,太子就此回京也说不定呢。

    因为潼关一战的始末渐渐传开,太子李建成的领兵之能大受质疑,朝中帮太子说话的人很多,还看不出什么,但河边的两位却已大致心里有数。

    除非皇帝下了诏令,令各部增援潼关,起大兵出关与李定安一战,说不定还能将李定安赶回晋地,以潼关现有的兵力,和之前一战的情形来看,潼关守军一旦出关作战,很可能会惨败于潼关之外,想来太子李建成也不会那么愚蠢。

    所以潼关方向之后只能以防守为主。

    那样一来的话,不管李建成怎么挣扎,东边的战略重心其实都不会再交于太子手上了。

    那么潼关守军的军需便可酌情减之,户部,兵部,或者是陕东道行台应该都不会说什么,即便朝中有了杂音,哼,大不了就是换人来守永丰仓。

    平阳公主李秀宁表示,她是一点也不在乎这个,至于会不会得罪了太子,那更无所谓,本来她就和兄弟们不睦已久,再加上一条两条又算什么呢?

    李神符悄悄给李建成使了下绊子,很满意自己的表现,于是也消停了下来,而大军缺粮的征兆其实已经就此表现了出来,不然的话,李神符也不会使这样的小手段来给李建成添堵。

    今年秋收,蜀中粮产继续减少,数十万大军分布于各处,给李唐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朝中开始有人提议,增兵蜀中……

    形势越来越是险恶,有鉴于此,其实从秦王李世民回京之初,李渊便接连召开朝议,想要找出突破困境的途径来。

    这显然是战略方向上的选择,朝议的结果不出所料的也就那么几种。

    有人力主东进,这里面又分为两派,也就是先败王世充,再平李定安,或者先破李定安,再图王世充的区别。

    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东边郡县曾经都是富庶之地,晋地更曾是李氏龙兴之所在,如果得了河南,便有两京在手,人才汇聚,大义在握,震慑诸侯的效果会非常突出。

    若是先恢复晋地,也能形成战略上的优势,让王世充顾此失彼,图之不难。

    而另外一些人则以为,关西与蜀中互为表里,王世充占据东都兵力雄厚,李定安气势如虹兵锋正锐,两人如今又有所勾连,急切间难以轻拔,不如增兵蜀中驱逐萧铣,先固根本,再图天下。

    其实没多少新意,这样的争论在长安一直有之,只是此时终于鲜明了起来。

    想要东进的人自然是以洛阳世族中人以及晋地勋臣为主,主张增兵蜀中的则是关西门阀为首领,可以说,两边人都有私心,可战略上却也不能说错,只是选择不同而已。

    不过还没等李渊拿定主意,王世充已经一头撞了过来,于是朝议就此作罢,大家的目光都死死盯住了潼关。

    开始时,让李渊很欣慰的是,长子终于表现出了领兵的才能,表现的很镇定,坚壁清野,死守以待战机的战略很得朝臣赞同。

    这会李渊也没闲着,征募门阀子弟从军,加上长安骁果,成军两万,随时准备增援潼关守军。

    顺便的,李世民准备一棍子敲死齐王李元吉的打算也就此胎死腹中,因为此时皆以潼关战事为主,李渊不会允许任何分散太子注意力的事情发生。

    可以说,自薛举败亡之后,又一场牵动长安上下人心的大战发生了,在此期间,往来于潼关和长安官道之上的传骑是络绎不绝,将前方的军情战报连续的送到了皇帝桌案之上。

    和那会秦王李世民破薛仁杲时的纷乱不同,李建成督军与王世充战于潼关的时候,长安的人心是比较齐整的,这就是太子和秦王的差距。

    李世民这会儿的心情就不用提了,复杂的足够炖出一锅八宝粥来,可还是要“带病”署理公务。

    如果搁在当年,这会他一定会跟众人唱一下反调,攻讦李建成的战略之保守,可现在吗,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李破都从一个无名小卒混成了一地诸侯了,身带光环的李世民就更不用说。

    城府日渐深沉的他,只是冷眼瞧着潼关方向,一面暗叹着太子运气不错,一边等待着战事的结果传来。

    王世充大败而逃的消息传回长安时,朝中不说一片欢腾吧,其实也差不了多少,大家都狠狠松了一口气,其中也包括李世民。

    不管长安城中的人们有多少恩怨,其实他们都在一条船上,要是让王世充冲进关西,长安就是另一个洛阳,嗯,东西两京都变成了匪巢,那景象……实在很是可怕啊。

    脾气日渐暴躁的皇帝李渊在之后几次朝会上都是面带笑容,好像又重新成为了那个广有贤名的唐公。

    让李世民恨的牙痒痒的李元吉也得了便宜,趁着前方大胜之机,在老子面前痛哭流涕的忏悔过错,并取得了李渊的原谅,重回齐王府不说,还晋为亲卫大都督,兼掌长安令。

    当然了,这和李元吉当年头顶上那一连串吓人的头衔肯定没法相比,可亲卫大都督……没多少实权不假,却有参劾群臣功过之权,比御史可是要强劲多了,因为他能直接跟皇帝说小话。

    李世民对这个打不死的小强也很无奈,李渊还特意在他入宫禀事的时候,叮嘱了他一番,并将李元吉叫来,当面给李世民认错。

    李世民这会也是有些哭笑不得了,您想当个慈父,这也太晚了吧?

    实际上,李渊此时也绝不会再指望他的三个儿子能兄友弟恭,和睦相处,他只是不想像文帝杨坚一般,闹到最后,三个嫡子只剩下一个而已。

    于是李世民不情愿的“原谅”了自己的弟弟,其实李世民觉得父皇做的有些婆婆妈妈,这个弟弟做错了什么呢?他这个当哥哥的又在原谅什么?真的说的清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兄弟之间积怨已深,又有储位这样的东西夹在其中,哪里有重归于好的可能?除非是不要命了……

    李世民郁闷的了几天,重新开始张罗建起了秦王府学士馆,广揽贤才入幕府中,也开始着手准备为府中人等扬名,这扬的自然是文名了,谁都知道,太子缺武功,秦王缺文治,于是太子争功于潼关,秦王埋头做起了文章。

    两兄弟这劲儿较的是紧锣密鼓,谁也不敢松懈。

    而借着潼关大胜的东风,一些人开始频繁走动,东进洛阳的声音一下便大了起来。

    只是没两天,潼关消息传来,李建成那里闹出了纰漏,李定安过河了,一战之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将李建成堵在了潼关。

    于是,与王世充一战,除了损兵折将之外,就得了些河南降军,消息传开,长安城中的人们一片讶然,进军东都的声音顿时戛然而止。

    作为尚书令,李世民几乎都顾不上幸灾乐祸,在得到消息那一刻立即入宫见驾,那一次没人知道父子两人说了什么,只是隐约听到传闻,皇帝和秦王吵的很厉害。

    七月间,长安终于稍稍安静了下来,李定安的名字已如魔咒般强行塞进了长安群臣的脑海,不管是朝议还是私下里的谈论,都再也离不开这个名字了。

    皇帝诏令在有条不紊的传下,犒赏潼关有功将士,招河南降将入长安觐见,降军各部归于太子统辖,如此种种,再次显示出皇帝维护太子的决心。

    和李元吉屡屡逃脱惩罚不同,这是一个可以让人接受的结果,毕竟太子有破王世充之功在先,也没什么人在事后质疑太子战略上的失策。

    太子李建成多年经营的政治底蕴在这个时候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战略局面的持续恶化也没有归咎于太子的迹象。

    可对东宫来说,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之后皇帝顾问军事,总有秦王在侧,也就是说,潼关战事过后,秦王更受倚重了。

    随之,太子请求增兵潼关的奏疏被驳回,李渊传诏潼关,令潼关守军不得轻动。

    这其实是一句废话,可却变相的显示出了皇帝对太子的不满……

    (阿草来三亚玩几天,更新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断更,请大家谅解一下,阿草和家人在这里过个生日。)

第681章射戏() 
长安,太极宫,武德殿射场。

    李渊一身戎装,挽弓而射,连射三箭,尽都中靶。

    陪侍在侧的魏国公裴寂抚掌而赞,“至尊勇武,风采不减当年。”

    李渊脸皮虽厚,可也知道这种马屁当不得真,别说和年轻时相比了,那会儿他可是根本没有热身,就一箭射中了人家大门上的雀眼,娶了如花美眷回家,传为一时美谈。

    如今嘛,他已年逾五旬,体力渐衰,就算是和当年起兵南下的时候相比,也早已比不得了。

    只射了三箭,勉强中靶,总算没丢了皇帝脸皮不说,手中所握也非强弓,竟然让胳膊酸痛难忍,再也拉不开第四下了。

    李渊笑笑,心里却在暗叹,英雄老矣……

    转头看了看四子李元吉,顿时气有不顺,随手将弓扔过去,吓了李元吉一跳。

    “你也来射上三箭,若中,武德殿就还由你来看管,若不中,哼……”

    旁边的裴寂一听,顿时板起了脸,齐王求到他的门上,他不能拒绝,于是便有了今日武德殿一行,可这会儿嘛……

    那就要看齐王自己的本事了,射中了……好吧,皇帝的箭正在靶子上,你看着办,射不中,那只能怨你自己没本事,须怪不得他裴玄真什么。

    说起来,当初秦王居承乾殿,与东宫相对,齐王李元吉被赐武德殿,紧邻东宫,和当时几个皇子的势力格局差不多。

    现在秦王和太子还是遥遥相对,只是武德殿没了主人,齐王李元吉这里稍有起色,就想重新住回武德殿,意思不言而明,还想着往储位之争里面掺和呢。

    这个忙裴寂不想帮也得帮,秦王居尚书令之职,给了他这个尚书左仆射极大的压力,如今时间还短,却已经让裴寂有些透不过气来了。

    无论才干还是身份地位,甚或是威望,他都难与秦王相抗,时间一旦长了,他这个尚书左仆射绝对会被架到半空当中,没个着落。

    所以帮齐王就是在帮他自己。

    裴寂如今也有些后悔了,当日友好,今成仇寇,刘文静那厮虽说可恶,大嘴巴也十分讨人厌,可勉强还算个直人。

    而现在的秦王……城府深沉,当他笑的时候就已经很吓人了,当他板起一张脸来,那模样……裴寂每每想起就愈觉心寒。

    被这样一位战功赫赫,党羽众多的皇子惦记上,谁又能睡得安稳呢,就好像眼前这位齐王,秦王才回京几日啊,你瞧瞧这位被整治的,人都瘦了一圈,年纪轻轻就有了白发了都。

    想想齐王之前求告无门的样子,裴寂激灵灵打了个冷战,这可是皇四子,之前颇受皇帝喜爱齐王殿下啊,他一个外臣要是……

    齐王李元吉可不知道旁边的皇帝宠臣正拿他做比,来掂量自身境遇,他只知道,今次能得父皇召见,机会难得,若再不能挽回父皇心意,说不定什么时候,轻飘飘一句话,不定他就得去军前当个小卒了呢。

    别以为不可能,关西男儿很多都是这么走过来的,皇子殁于阵前的,从晋末到现在不知凡几,区别之处只在于,他齐王李元吉是皇帝嫡子罢了。

    也别说,在讨好父亲上面,李元吉还是分外有天赋的。

    也没让人换靶,二话不说张弓搭箭,接连三箭,正中靶上,只是都射在了边角处,最后才吃力的拉开弓弦,第四箭射出,正中靶心。

    关西贵族子弟的勇武,在此刻表现的是淋漓尽致……

    “儿子惭愧,在武事之上,远不如父皇,以后定勤加演练,不叫父皇失望。”

    李渊抚须而笑,心下既羡慕于儿子的年轻,也对儿子的灵巧表示满意,至于之前那些过错,嗯,知耻而后勇嘛……

    “裴监觉得我儿如何?”

    “虎父无犬子也。”裴寂厚着脸皮继续拍,不过心里到底松了口气,齐王过关了,在讨好父亲上面,太子和秦王和这位相比,都要逊色许多。

    李渊不由哈哈大笑……他并不是一个喜欢听阿谀奉承之言的人,可裴寂是例外,李渊自觉与裴寂是“贫贱之交”,许为知己,自然不同于旁人,裴寂拍的马屁,他是愿意享受一下的,所以这些年来对裴寂百般维护,有全始全终之意。

    若非裴寂自己太不争气,以李渊对他的宠信而论,他的地位根本不会像现在这般尴尬而又显得岌岌可危。

    “好了,汝为亲卫大都督,可重承武德殿,管教兄弟,莫让他们疏于武功,切记,再勿轻浮行事,不然朕饶不了你。”

    李元吉当即大喜,跪伏于地哽咽道:“多谢父皇……儿臣之前多有错处,早已痛悔莫及,今再得重用,必不敢忘父皇教诲,审慎行事,若能稍解父皇烦忧,天之幸也。”

    李渊摆了摆手,“平身吧,古人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朕要看的是你今后作为,要知道,我李氏能有今日,得来不易,你若不肖,除了愧对父母教养之外,又如何对得起我李氏的列祖列宗?”

    这话说的可就重了,说明李渊对这个儿子确实喜爱非常,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嘛,不然的话,之前既不会给李元吉那么多的机会,而今也绝对不会跟李元吉说这么多。

    李元吉叩首不止,被裴寂扶着站起身来的时候,额头已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