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雄- 第3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心中的恐惧不由自主的在蔓延,从小到大,他与这个二哥就没怎么好好相处过,那人和父亲,长兄都不一样,说翻脸就翻脸,在他看来,李世民是李氏当中最无情的一个人。

    李世民不在的时候,李元吉张牙舞爪气焰不小,可一旦李世民归来,他便心生惶恐,惴惴不可自持,有大哥李建成在身边时尚可壮胆,剩下他一个,却总会老实一段时日,静待李世民出京再出来活动。

    这种心态自小养成,几乎顽固的不可化解,可见,他对李世民畏惧实深。

    说起来,拿走投无路来形容李元吉现下的境遇并不为过,没了亲近僚属,他的妻族是弘农观王杨雄一脉,对他助力不多,往来日稀。

    他的母族窦氏和秦王李世民走的更近一些,在他连蹦带跳的时候,没少得罪了窦氏中人。

    而太子东宫一系,也没什么人跟他走的太近,只要太子不在,和那些人别说商议机密了,就算见了面,都不冷不热的。

    自李渊登基以来,总以天潢贵胄自居的李元吉,到得如今游目四顾,才发现已是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除了一个大哥,竟然没有别人指望。

    于是乎,他终于想起了长安城中还有一处地方的主人,能跟父皇说上话,跟他也有着血脉牵连呢。

    当然了,以他的性情,之前这位三姐他也是不怎能看在眼中的,他觉得小时候能和他在父母面前争宠的,就数这个和他岁数相差不多的姐姐最能装模作样,讨得父母欢心。

    所以李元吉从来不喜欢姐姐。

    到得李渊南下长安,李秀宁聚兵十数万,功勋在众人之上,凭借军功封平阳公主,建牙开府的时候,连李建成,李世民兄弟都有点眼睛发红,各施手段之下,最终夺了李秀宁的兵权,就更不用说李元吉了。

    他觉得李秀宁以一女子之身,在府中弹弹琴绣绣花也就成了,竟然还建起了什么娘子军,真真是不知所谓。

    而且,平阳公主府也太大了些,比他的齐王府多了两处花园儿,围墙也比齐王府要高上一些,离皇后也最近,如此种种太过不成体统。

    后来李元吉听了一些传闻,心中也是时常嘀咕,李秀宁不守妇道,岂不让几个兄弟跟着蒙羞?

    一腔的妒意,让他对平阳公主府从来都嗤之以鼻,暗地里也没少使了手段,结果就是,李秀宁安坐府中,却时常被人骚扰那么一下两下,恼怒之下,跟齐王府彻底断绝了往来。

    姐弟两人,形同陌路已是多时了。

    今日李元吉主动寻上门儿来,是他自小养成的习惯使然,总想找个亲近之人在父皇面前缓颊一下的缘故,当然,脸皮不够厚,也是不成的。

    他得到的待遇也很正常,没人对他假以辞色。

    李元吉在府门之外转到第十三圈的时候,府门中走出一人,来到他面前便敲打着胸膛躬身一礼。

    “让殿下久等了,不巧,公主昨日便率人出城射猎,如今不在府中,望殿下见谅则个。”

    还有比这更拙劣的借口吗?连敷衍都算不上……

    瞧着眼前神色淡淡的关西汉子,李元吉简直是怒火中烧,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叫李武,任职平阳公主府司马,兼亲卫统领,是平阳公主府长史李靖的亲族。

    这些逆臣贼子躲在公主府内,倒是逍遥,竟还敢拦阻于他,李元吉恼怒间,手已经伸向了腰间的佩刀。

    对面的人也只是轻轻瞄了一眼,便道:“公主之前有令,她不在时,府中不待外客,殿下还是请回吧。”

    李元吉强自按捺住了怒火,冷笑道:“怎的?公主府的大门我姓李的都登不得了,汝等打算鹊巢鸠占不成?要知道,这里是长安,非是晋阳……”

    实际上,这些话一旦出口,也便落了下乘,身份根本不对等嘛。

    李武笑笑,也没答话,再次敲了敲胸膛,回身便朝府内走去,随口还用晋腔吩咐着守门的兵卒,“守好门户,公主不在,莫要进了贼人。”

    这下差点把李元吉的肺给气炸了,按在刀柄上的手紧了又紧,几个从人深知这位性情,见状大恐,一拥而上,将他簇拥在了中间。

    如今长安谁不知道,平阳公主府中的家将亲从,几乎都是晋地李定安的人马。

    这是一件非常诡异,还很能引起人们谈兴的一件事,传言版本无数,在私室中流传,即便是李元吉,也没少就此事发表过意见。

    而如今二李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平阳公主府这里却越来越是安宁,也是这年头长安城中一件很让人称奇的事情。

    血溅公主府的戏码到底没有上演,可李元吉的倒霉旅程还没结束……

    第603章登门

第604章拜见() 
正在李元吉满心的怒火正在逐渐消退,想着是不是强闯一下府门,进去见一见阿姐,只要见了面……

    他们可是嫡亲姐弟,还真能弃他于不顾?

    再说了,他求的也只是一件小事,就是在父皇面前说他两句好话,给他求个情的事情,对于阿姐而言,只不过举手之劳而已嘛……

    可这会儿他却忘了,强闯公主府的事情早前便发生过,与他也脱不开干系呢,而他自己,又何时在乎过什么亲情?

    就在这时,一行二三十人,前呼后拥的转过街角,姗姗而来。

    为首一人骑在马上,穿着宽袖便服,转过街角就翻身下马,一叠声的吩咐着属下人等缓行,莫要喧嚣。

    于是,一行人过来的时候,除了脚步声和清脆的马蹄声,就不剩什么声音了。

    那人早已看到了李元吉一行,定睛瞧了瞧,和身边的人又嘀咕了几句,才抚着胸前长髯凝思片刻,脸上渐渐挂上了温文尔雅的笑容。

    来人四十岁左右年纪,身量很高,却不显消瘦,一旦笑起来,便让人有出风拂面之感,显然是很有亲和力的一个人。

    如果李破在这里,一定会说其人和李靖很像,因为他们都很英俊,行止之间,总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随时也都有着浓浓的成熟男子的气息散发出来。

    而最相像的地方在于,他们的外在和他们的气质很配,让人一眼就能看到并认出他们,这样的人一般来说,身上都有着故事,也总不会一直默默无闻下去。

    他叫房乔,字玄龄,山东清河人。

    按照他的家世而言,房玄龄是一个标准的世阀子弟,清河房氏世代官宦,是山东有名的望族之一。

    只是房氏祖上都还罢了,只房玄龄的父亲却非常人,他的父亲叫房彦谦,精通经史典籍,是山东,河北文坛举足轻重的文坛大家。

    他将自己的儿子教导的很好,他自己为官经历比较坎坷,从未居于高位,可临去之时却能自豪的跟儿子说,别人皆以禄富,吾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唯清白耳,高风亮节,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

    没错,房彦谦死时,家境清贫,虽说平常百姓还是不能比之,可和他的世族门阀地位已经相去甚远。

    幸运的是,这位文坛大儒虽说经历了北魏,北齐和隋统一天下的战乱,却没有看到真正的隋末战乱到底是如何一种恐怖的景象。

    房玄龄是房彦谦的老来子,深受父亲影响,通于经史,善雄辩,谙音律,一手书法如今已有独成一家之像,最重要的是他的品格高洁,却又通达于人情世故。

    李渊南下长安时,房玄龄于渭北归于秦王李世民账下,一番相谈,李世民如获至宝,当即以其为记室,大小机密,皆付于其人。

    房玄龄也没辜负了李世民的信任,秦王府诸人,多由其举荐,文章之事对他来说更是轻而易举,李渊便曾赞其曰,“深解机宜,足堪重任。”

    这样一个人,无疑是秦王之臂膀,绝非普通文人可以相比,令其名声大噪者,是房玄龄的识人之明,且不妒于众人之功,心胸宽广,与前隋高熲相类。

    换句话说,就是秦王府众人,皆愿与其相交,人缘好的一塌糊涂,却又没有联结朋党,为己谋之的意思,安于秦王府记室之位,从未有居功之念,逾越之举。

    可以说,这是一个满身上下都闪动着光芒的家伙,几乎完美无缺,可事实总告诉人们,世上没有完美一说。

    就拿房玄龄来说吧,这家伙比较好色,自己长的好,也喜欢美人,正是文人的标准形象,可他与杨恭仁不一样,杨恭仁那是敢顶着文献皇后独孤伽罗不断纳妾的主儿,彪悍之气嗖嗖的往外冒。

    房玄龄呢,就悲催的多了,家中有母虎把门儿,惧内之名几乎闹的人尽皆知,总想着能过上红袖添香,美人佐酒的小日子,可他那妻子卢氏的刚强烈性让他的憧憬碎了一地……

    所以说,人无完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与后来几乎相反,男人好色在这年头不是错,可惧内却是男人最致命的缺陷之一。

    而今,惧内的房玄龄也刚回京师不久。

    他先是被赶去了西北,在屈突通账下效力了一段时间,李元吉又一脚将他踢去了蜀中,屁股还没等坐热,就又被召回了京师。

    他这一圈走下来,其实就是太子一系势力膨胀的明证。

    杜如晦被构陷入狱,他则远走外方,他们是秦王最重要的僚属,就之前情势而言,秦王府只差一线,就是一败涂地了。

    如今峰回路转,秦王府的心腹们又都重聚在了一起,就像有一只手在拨弄着棋盘,让秦王府得以屹立不倒。

    当然,他们都知道那只手来自于何方,从中也窥见了机会。

    房玄龄传书于李世民时说的就是八个字,“速回京师,蛰伏待机。”

    于是,秦王自请归京养病,秦王府众人也就随之纷纷回到了京师……

    而房玄龄率人在城门出迎接秦王归京之后,在得知秦王要入宫见驾,便也率人离开,来办早已准备好的事情了。

    只是没想到的是,在公主府外,竟然见到了李元吉。

    不管房玄龄心胸有多宽广,李元吉都是他最痛恨的那一位,没有之一。

    要知道,当初就是这位齐王领兵冲进了秦王府,吓的他逾墙而走,连京师都不敢呆了,直接去了西北寻秦王哭诉。

    这样的惊吓,足够让房玄龄记上一辈子,而后在西北又被李元吉撵去了蜀中,如非有屈突通在,说不定他就被宰了呢。

    深仇大恨倒也算不上,可要是得了机会,让房玄龄亲自操刀给这位齐王殿下来上一下,却也毫无问题。

    可这会儿,房玄龄脸上挂着笑,隔着老远便躬身道:“房玄龄见过……殿下。”

    李元吉见了他,也像吃了苍蝇一样叽歪,更可气的是那个停顿,显然和方才李武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龙游浅水遭虾戏,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这两句恐怕就是李元吉现在的感受了,身为皇子,只有一个长安令的职位傍身,走到哪儿都是凄凄惨惨。

    可敢于当面讥刺于他的,却少之又少,今日接二连三的撞见,可见出门时李元吉肯定没看过黄历。

    李元吉挺直了身躯,努力的保持着自己的威严,和李武他还会纠缠几句,甚至拔刀相向都有可能,可见了秦王府中人,他却不会那么做了。

    只是轻蔑的丢下一句,“尔等却知讨巧……”

    挥手示意从人牵马过来,随即翻身上马,带着人便纵马而去,转过围墙,李元吉冷冷吩咐道:“去两个人给东宫传话,就说房玄龄带人去拜见平阳公主了,让他们尽快告知太子。”

    一边说着,怒火夹杂着羞辱感,不停的在他心头碰撞,让他脸色渐渐狰狞了起来,可随后他眼珠转着,良久过后,快到自家府宅的时候,他反而笑了起来。

    这样精神病一样的表现,让从人们都是战战兢兢,几欲调头就跑,要知道齐王待下,可远不如他的两个哥哥那么有耐心呢。

    可此时李元吉心情却渐渐好了起来,在心里恶狠狠的道了一句,咱们且待来日,看看谁能笑到最后。

    那边儿房玄龄望着李元吉渐渐远去的背影,笑容渐渐冷却,心里也道了一声,竟然来这里摇尾乞怜,齐王……哼哼……

    没有怎么停留,房玄龄径直拾阶而上,对已经回转过来的李武抱拳道:“之前拜帖已经奉上,将军可能容房某入内见一见公主殿下?”

    他的待遇自然就很不一样了,李武没什么废话,直接束手邀客,“房记室姗姗来迟,公主可是已经等候多时了。”

    一边让着李武,房玄龄一边笑道:“罪过罪过,怎敢让公主殿下久等?只是秦王殿下正巧回京,房某并无分身之术,奈何奈何,过后倒要向公主请罪一番。”

    李武斜了房玄龄一眼,心说,长安城中没好人,这会儿登门的,都属恶客,公主也不知怎么想的,要见此人一面,按说不如像刚才那般,赶的人走便了,何必麻烦?

    在长安呆的久了,他们这些人也都有了短时内无法脱身的觉悟,总归不能将叔叔扔下,领着一众人等偷偷跑了吧?

    好在,他带来的这些人都是晋人,在长安城中无亲无故,不然的话,说不定大家就要散伙了呢。

    想到这些,李武心情恹恹,也提不起什么精神来敷衍这个秦王府记室了,在他眼中,这些家伙蝇营狗苟,争权夺利的,实在让人厌烦。

    将主若是一朝领兵攻进长安城,他在不意拎着刀子砍下几个这样的脑袋去跟将主说,咱在长安城中可也没荒废了呢,还是能提刀为将主效命的。

    房玄龄察言观色的本事那是一流的,见李武神色不虞,也不知哪句话得罪了这位,也就不再发声。

    于是两人默默前行,穿门过户,很快就来到公主府前堂之前,一路上,给房玄龄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太冷清了些啊……

第605章 相劝() 
公主府确实很冷清。@

    说起来,府中人口其实不算少,可公主府太大了,这是个最少得有上千人才能填充完整的地方,长安城中如此模样的府邸可没几座。

    公主的扈从比旁人多,落于府邸之中,却也显不出来了。

    再加上府中伺候公主的下人有点少,多数都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