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雄- 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刘文静这人感觉受了委屈,此时又自觉领兵出征在即,其余人等皆为土鸡瓦犬,不足与他相争。

    于是,在自家堂中宴客时,酒酣耳热之际大放厥词,除了埋怨李渊待他太薄,如今荣华富贵不足以与他的功勋相比之外,还说时艰之时,却还得用他刘文静云云。

    顺带着,还大骂裴寂无能蠢物,兵败独逃,却还受皇帝看重……

    好吧,他这里简直是甩开了巴掌来打李渊的耳光,张狂之处,自古以来的功臣,少有能和他相提并论的,即便是当年的史万岁等人,和此时的刘文静相比,也要膛乎其后,称上一声佩服了。

    这事儿不光李渊听说了,裴寂也听说了。

    于是,后来史书之上很有名的一桩公案生了。

    此时刘文静家中不太安宁,刘文静兄弟疑为邪祟,两个人又都崇佛信道,于是,其弟刘文起就做起了法事,据说是在夜里批舞刀,巡于宅邸之间,有若夜游之神。

    此时刘文静的一个小妾被人买通,密告刘文静兄弟做法诅于天子,有谋反之心。

    说起来李渊并非糊涂之人,这种子虚乌有之事,若是平常时节他肯定一笑置之,说不定还要绑了密告之人,以安功臣之心。

    可这会儿李渊对李文静已是厌恶到了极点,再加上次子李世民长安,书信往来之下,却使群臣众口一词,推举刘文静领兵他隐隐产生了不安。

    于是,只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他就令人抄拿刘文静府邸,搜出“证物”若干,顺便将刘文静兄弟都下了牢狱。

    刘文静一倒,不论李渊想不想,牵连的人都不会是一个两个。

    刘文静在京中的部下纷纷入罪,甚至于在有心人推波助澜之下,牵连到了秦王府的房玄龄等人。

    这个时候齐王李元吉成了先锋。

    李元吉和李世民本就不很和睦,到他兵败逃回京师,随即去西北军中任职,本来想着拿下西北兵权,来个风风光光的东山再起。

    奈何李世民就算军中,刘文静等几位大军总管也没将他这个齐王放在眼中,可以说他在西北军中呆了几个月,是受了大委屈了。

    等到李世民重回西北,齐王李元吉随即负气回京。

    待得刘文静大势一去,齐王李元吉那叫一个活跃,不但在李渊面前屡屡说起刘文静的跋扈,欲要置刘文静于死地,而且,还联合裴寂等人,加力的收拾起了刘文静的旧部。

    等到秦王府的房玄龄也牵连入内,李元吉大喜之下,更是亲自带着人冲进了秦王府拿人。

    吓的房玄龄等人逾墙而走,狼狈的逃出京师去到西北军中跟李世民诉苦。

    这一场风波,涉及到的东西就太多了,此事可以说是以刘文静谋反事为引,李唐内部矛盾积累到了一定阶段而猛烈爆出来的结果。

    李渊的三个儿子围绕着太子之位的攻守,文臣武将之间的不合,皇帝对功臣和门阀子弟的猜忌,加上外间兵败等等等等原因糅合在一起,造就了这么一个骇人的局面。

    不但李世民的秦王府被人强抢而入,连李秀宁的公主府也受到了波及。

    有人趁机高平阳公主府长史李靖密蓄死士,图谋不轨,以应其婿等等。

    这次捉拿李靖的文书不是李渊签的,而是从卫府出,显然,皇帝李渊对于长安城中的局势也有些失去了掌握。

    有骁果二百,又加两位千牛备身领着,想入公主府擒拿李靖。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千牛备身和驸马柴绍交好,都是东都洛阳的门阀子弟,而牵连到李靖的其实还是当初长安县起兵的时候收拢的那些旧部。

    和刘文静谋反事一样,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有些人也不愿意见到有平阳公主府这样一处存在,能左右皇命,再加上一些私怨的掺杂,甚或是还有热拨弄着算盘,想让平阳公主跟某些人交恶,于是也就有了卫府出兵之事。

    在这个时节,像许多大事一样,很难说的清其中原委到底如何,后人的那些猜测都没多少依据,一个冷静的读史者,就不会相信史书上所说的字句,也不会去深究其间细节,只知道有这么一件事,结果如何也就完了。

    之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在讲到的时候,稍微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便了。

    来擒拿李靖的人选错了时机,也选错了地方。

    平阳公主府可不是秦王府,这里可以说是长安城中除了皇宫之外,最坚固的一处堡垒,而且,平阳公主府的主人平阳公主李秀宁也还未曾奉诏出京。

    闻听有人要上门来捉拿李靖,本就为京中剧变忧心忡忡,正准备入宫劝说一下父皇的李秀宁,当即大怒。

    什么狗屁的卫府,她府中传出的军令就不下于卫府,即便是皇命,如果不合她的心意,她也能让皇命再走一圈门下,尚书等省,送到她手里的时候,一定也会被改的面目全非。

    卫府的军令?在她眼中就是废纸一张,合适了她能听听,不合适的话,她直接给你撕了也没人敢说什么。

    无疑,她是李渊儿女当中最为特殊的一位,公主的身份,加上皇帝的宠爱,又有军功在身,建牙开府不让于兄弟,想正大光明的动一下平阳公主府真的不那么容易。

    这种私自出兵围府的事情,几乎是可一而不可再。

    当然,这也能稍微显示出此时长安城中的乱象了。

    于是,等到捕拿李靖的兵卒来到公主府门前的时候,府门已是四敞大开,平阳公主李秀宁一身戎装,策马立于府门之前,府门之前,数百兵卒列开军阵,刀枪出鞘,杀气腾腾。

    来的人当即驻足,领头的两个人面面相觑之间,亡魂大冒……

    月票月票,订阅有所下降,星期日吗?要不要少更一章,反正订阅也降下来了,哈哈,开玩笑,阿草还是很守信用的。(。)

第四百七十九章大捷() 
?    长安城中的混乱并没有持续多久。

    李渊很快就重新掌握住了局面这场突如其来的**没有向更大规模的内讧扩散。

    在这样的一个事件当中,李渊犯下了一些错误,可见识过开皇年间的种种争斗,又经历了大业年间的混乱,李渊政治手腕的老道是不用怀疑的。

    在动荡方兴未艾之时,文武忠臣纷纷被传召入宫。

    随即,光禄大夫,襄邑郡王李神符出掌鹰扬府,兼长安令。

    平阳公主李秀宁晋左统领将军,出掌千牛府。

    接着裴寂官复原职。

    又令礼部尚书,太子詹事李纲,裴寂,汇同民部尚书,光禄大夫,宋国公萧瑀一道审理刘文静谋反一案。

    从这几个主审的来历上看,刘文静的下场其实已是注定。

    李纲乃太子詹事,是东宫属从。

    裴寂就更不用说了,那是刘文静的老冤家,有他在主审的位置上出现,李渊的意思表露的已是极为明白。

    接下来的萧瑀嘛,是李氏外戚,倒是和李世民有着不错的交谊,这显然是平衡或是掩人耳目而加入的一个人。

    不管怎么说,长安城的动荡渐渐平息了下来,皇帝的意思也很明显,一切以刘文静谋反事而起,那么就已此事作为结束,人再要不知进退,兴风作浪,都要做好受到严惩的准备。

    头一个就是蹦跶的最欢的齐王李元吉,

    之后李渊诏齐王李元吉入宫,当众就强闯秦王府一事,重责李元吉。

    于是,这位四皇子就又蔫溜溜的回去府中闭门思过了。

    刘文静一案的审理过程结束的非常快,刘文静不是个软骨头的人,没有服软的意思,他直言不讳的承认,对于随李渊南下入主长安之后,赏罚不公之事心存怨尤。

    可对谋反之事,却一概不认。

    审理结束,几个主审的意见很有意思,李纲和萧瑀的主张竟然差不多,都认为刘文静谋反一事纯属子虚乌有,可是对皇帝心存不敬,颇有怨言,外加姿态跋扈,倒是可以夺其官职,令其反躬自省便了。

    李渊肯定是不满意这个结果,随即就问裴寂。

    裴寂这人吧,份在幸臣之列,没什么才干,却最能做出符合皇帝心意的事情。

    于是他先是夸了刘文静的才能和功劳,又说天下未定,强敌环伺,以刘文静之能及其人心性,领兵日久之下,必定遗患无穷。

    李渊“深以为然”,随即下诏斩刘文静兄弟,抄没其家。

    其实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的出来,所谓的审理不过是走个过场,最终看的还是皇帝李渊的心意。

    可以说从晋末战乱以来,这些皇族身上带着的特点,李渊都隐约具备,在这件事上的处置,也极为粗暴,没什么亮点可言。

    实际上,这已经勉强算是不经有司,不论物证,肆意斩杀重臣的一个非常严重的政治事故了。

    它所造成的恶果,也会持续的显露出来,当日南下长安时,天下盛传的贤明宽厚的唐公,在此时所展露出来的猜忌和狰狞,又哪里能和贤明宽厚这样的字眼儿沾得上边儿呢。

    刘文静很快就被处死,甚至于李世民为其求情的上书到了长安的时候,刘文静兄弟的人头都早已落地多时了。

    李世民的愤怒不得而知,只是一场风波过后,长安城中刺杀的事件多了起来,甚至于齐王李元吉的饮食中都被人下了毒。

    秦王府和东宫以及齐王府的争斗,几乎已经摆在了台面儿上。

    就在这样一个乱纷纷的局面之下,李秀宁奉诏出京,离开了长安那个越卷越深的漩涡。

    这个时候李秀宁的心情自然不会好了,离京之前两次入宫,一次是讨要说法,一次是向父亲辞行。

    两次见面感觉都很不好,父皇老的很快,有时候都听不清她在说什么了。

    可在父皇那深邃而有闪烁的目光中,她能找见越来越深的不安和猜疑,当年在太原留守任上那个镇定从容,好像万事皆在掌握之中的父亲,已经不见了踪影。

    剩下来的……恐怕只是坐在那张宝座上的皇帝了……

    更让她失望而且忧虑重重的是,她那三个兄弟已经再无半点亲情可言,当然她并非不知道这种争斗到底意味着什么。

    只是区区几载之间,便物是人非,着实让她有些难以接受罢了。

    她的母亲在时就常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可现在再来瞧一瞧,大哥几个又有谁将这话记在了心里呢?

    尤其可恨的是,竟然还借助外人之手,算计自家姊妹……

    如此种种,一路上堆积在李秀宁心里她再未展露过一丝的笑容,而且,这次出使河东的目的,也让她纠结万分。

    所以,她根本没按照父皇的意思先走潼关,再入河东。

    因为她不愿意见到大哥,再强颜欢笑的应付,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般。

    所以她便同一起出京的内史令唐俭,独孤怀恩一行直接来到了龙门渡口,随后渡河河东地界。

    唐俭和独孤怀恩领的都是陕州道行军副总管之职,总管的人选很可能将在李神符与屈突通之间决出。

    而这个秋天一直到冬季,数万大军将聚集在黄河沿岸,是反攻晋地还是就地驻守,估计还要等她出使回来之后再做决定。

    实际上,以她的聪明已经能看出来,出使的结果好像并不太,她这一行入到晋地,除了拖延时间之外,恐怕还得承担起刺探军情的职责。

    父皇临行之前嘱咐她一定要拜访一下河东裴氏,其实也就是刺探河东虚实的意思了……

    一旦察觉到李破立足未稳,那么……

    想到这些,李秀宁的心绪就越发低落了下来,父亲兄弟都变了模样,这下朋友估计也该没了吧?人生到此,还有什么趣味儿可言?

    而她不知道的是,她还只走到黄河岸边,李世民大破薛仁杲的捷报已经传到了长安,这对于颓势渐显的李唐无异于一剂良药。

    西北方向最具野心的一个强敌,被李世民推枯拉朽般击溃于扶风,薛仁杲部大部投唐,薛仁杲带残兵溃退五十里。

    略略整兵,和急追而至的刘弘基部再战一场,被刘弘基杀的大败,薛仁杲亡于乱军,唐军追着溃兵一路收复失地,在秋末,慕容罗睺率部围薛仁杲都城秦州,破之。

    擒薛氏宗族百余口,大部斩杀于秦州城下,只留十数人送往长安献捷。

    破薛仁杲后,李世民在天水,长武等西北边郡设下防线,见西北李轨没什么动静,就想率军东归,以应付东边的战事。

    随后却为房玄龄等人所劝止,秦王功高,如此乘势回京,必为众矢之的,不如先看看长安动静以及之后的封赏再说。

    这里面的意思极为明白,太子李建成率军驻守潼关,至今未曾立下什么像样的功劳,你这么气势汹汹的回去,定然引起太子一系的极大不满。

    刚经过刘文静一事的长安,还能不能禁受得住这样的激烈争斗,很是让人犯嘀咕,估计皇帝也要想想,你这是带兵回来兴师问罪来了不成?

    而且,东边的失利和西北的大胜相比,反差太过强烈,一些败军之将嫉恨之下,说不定就都倒向了太子李建成。

    所以说,最好是能稳一稳,等皇命到了再定行止为佳。

    李世民和李破差不多,一场大胜之后,糟心事儿是接踵而至,迅速冲淡了胜利的喜悦李世民陷入纠结当中。

    随后李世民便以防备西北李轨乘机东寇为由,留在了西北军中。

    不管怎么说,李唐在西北的防线一下便稳固了起来,收服了众多的薛仁杲降军李世民兵力大增。

    由原来的六万精锐,一下膨胀到了十余万众,一战之下,李世民在西北也打出了赫赫威名。

    捷报传至长安,李渊大喜过望,厚赏于秦王府及西北有功将士。

    等到战报传至唐俭,独孤怀恩军中,李秀宁一行已经过了黄河去到河东多时了,而这样的捷报也并没有来到李秀宁手中。

    可以理解为保证军事机密的必要手段,还是李破先于李秀宁知道了李唐西北大捷之事,看来机密守的并不好。

    也让这次出使看上去更像一个玩笑。(ww。uuan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