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真是皇帝- 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应哲,林清徐,等几个吵的最凶的人应了声‘诺’,整理衣冠,重回班列,朝堂上,这才安静下来。

    “朕算是听出来了,诸卿主要的分歧在于是否削其藩,而对于刘卓应当伏法这条,没有异议吧?”

    朝臣面面相觑,没有人站出来,算是默认,刘邦对霍政道:“平阳王,你的意见呢?”

    一直闭目养神的霍政站起来,给刘邦施了一礼道:“启奏陛下,老臣也是这个意思,我大渝素来以孝治天下,尤尚法度,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此乃天条,不可更改。

    中山王虽为亲王,但对于陛下而言亦是臣子,和普通百姓没有区别,如今,其犯天下之大忌,孝期宣淫,巧取豪夺,虐待百姓,国法难饶。

    依老臣之见,应将此案按律交付有司。至于中山国,是先帝赐封,告之宗庙,如何能因一人而废除?还望陛下三思!”

    霍政话音刚罢,林清徐就出班反驳道:“宰相此言不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山国虽为先帝分封,仍为我大渝国土,是陛下的土地!

    中山王刘卓德行不修,臣早就听闻,其在藩地之时,不思替君分忧,治理百姓,反而倒行逆施,整日里以祸乱百姓为乐,其下官员敢怒而不敢言,试问如此亲王,何德何能还能享受先帝恩惠,百姓飨食?”

    宗正寺卿刘备大怒“林老匹夫,你女儿林氏位列宗庙,你如今也是宗室一员,胆敢出言不逊,侮辱皇室血统?”

    “够了!”

    刘邦强压下心头的怒火道:“既然诸卿对削中山国一事有异议,那就暂且搁置,日后再议!传旨——”

    王忠立刻取出笔墨,刘邦扫视群臣,语气淡漠“此案着秦王主审,宗正寺,大理寺,刑部,廷尉司,兵部协同,公正办理,不得徇私枉法!”

    说罢,一甩袍袖“退朝!”

    “陛下,百姓已经暂时安抚住了,人群已经慢慢散去。”回养心殿的路上,胡不归在一边汇报道。

    “没有发生其他情况吧?”

    “有几个造谣的,已经被老卫给斩了!”

    刘邦转过头看着他“那些人的来路查清楚了吗?”胡不归点头道:“都是一些地痞,也不知道是谁给了他们胆子,竟敢趁乱闹事,真是活腻味了。”

    “是啊,若是没有人借胆,几个地痞焉敢在刀子底下造谣生事?”刘邦心中暗叹了一声便陷入沉思。

    这事实在是有些蹊跷。

    皇城司,锦衣卫的便衣探子遍布金陵,城中及周边若是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第一时间报告。可刘卓行事不端,他这个皇帝,事前竟然没有听到任何消息!

    而且,刘卓早不干蠢事,晚不干蠢事,偏偏在他处理谋逆十七族的时候,东窗事发,这个时间未免也太巧了些。

    更让他在意的是,因为刘卓而引发的一系列后续事件。比如,朝臣争锋相对的辩论,看起来是寻常的朝政相争,但往深一想,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

    光是‘削藩’这个字眼出现在朝堂上,就已经很恐怖了——以前,削藩只是一种可能,谁也不敢明说,可如今,却是公然在朝堂上讨论削藩这个话题。

    刘邦丝毫不怀疑,很快,朝廷议论削藩的事情就会传遍天下。

    藩王与朝廷之间的关系很是微妙,尤其是他这个娃娃皇帝亲政之后,太后与楚王的死,让他和那些大哥哥们之间的关系就更是诡异。

    当大渝所有的藩王们都得到明确的信号——朝廷准备动手了。届时。。。刘邦肃然一惊,只觉得背脊发寒,他不敢再往下想。

    自己可能掉进了一个极度恶毒的阴谋里!

    想到此,刘邦喝道:“转道,秦王府!”胡不归疑惑道:“陛下,老段还在养心殿等您呢?”

    “让他们先等着!”

    刘邦的话都带尖音了,胡不归不敢怠慢,吩咐护卫调转马头,车队很快就奔向秦王府。

    秦王刘柯复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平日里,除了一些极重要的场合会露面之外,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闭门在家,参悟道法,炼制仙丹,修身养性。

    他不喜繁华,王府布置也与道观无二,刘邦曾经还调侃说,皇叔这是把道观搬到皇宫里来了,引来一顿臭骂,说是如果不是看在他年幼的份上,他才不会来遭这份罪。

    还说,以后有事提前说,他平生最忌讳的就是在清修读书的时候,有人来打搅。要是以往,刘邦进府之前,一般都会差人去报,预约时间,今天不成了。

    刘邦下了马车便三步并做两步,将左右喝退,直奔秦王的炼丹房走去。

    “皇叔!”

    正盘坐在蒲团上修行的秦王睁开眼睛,看着匆匆而至的刘邦道:“何事如此惊慌?可是贼人入侵,边关告急?”

    在他眼里,大渝如今朝政渐趋于稳定,皇帝也大权在握,除非关塞起烽烟,一般的事情,皇帝能处理好,他对刘邦有这个信心。

    “不是!”

    秦王眼中的精光敛去,眼眸又重新合上“既然无外患之忧,如此风风火火的像什么样子?”刘邦一滞,刚才他是被可能发生的可怕后果给吓着了,有些失了方寸。

    为人君者,第一条准则便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况且,那些猜测也只是猜测,在没有成为事实之前,尚且有转圜的余地,像刚才这样冒失,确实有些不对。

    他深吸了口气,喘平了气,给秦王施了一礼道:“小侄失礼,还望皇叔莫怪!”刘柯缓缓睁开眼睛,叹了口气,从蒲团上站了起来,拍着身后的炼丹炉不无惋惜道:“修行时,心境当如水。如今翻起了涟漪,也没有继续修行的必要了。只可惜啊,这炉清心丹却是彻底废了。

    哎,也罢,既然答应你来皇宫,就得做好这个觉悟,你是个有主见的皇帝,寻常事绝不会让你如此姿态,说吧,究竟发生了何事?”

    “皇叔高见!”

    两人来到书房落座,刘邦一五一十地将刘卓干的蠢事以及这里面可能藏有猫腻的想法说了一遍。

    秦王听罢,先是大怒,随即便是大惊,怒是因为,皇室宗亲,堂堂亲王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人神共愤的事,有辱血脉,惊的是皇帝的猜测十有八九是对的!

    国乱,往往源其内乱。

    纵观史书,每一个王朝的衰败灭亡,其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内患不治,这才使外敌有可乘之机。外患不过疥癣之疾,而内部的祸患才是最致命的!

    (本章完)

第182章 野心() 
    削藩的声音并不是一下子就出现在朝堂上的,事实上,自太宗皇帝大肆分封诸王以后,地方藩王便开始逐渐坐大,到刘跃执政时期,早已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便宜老爹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收拢藩王权力,只是当时遇到的阻力太大,再加上十年前那场大败,大渝元气大伤,刘跃更是一蹶不振,削藩之事胎死腹中,不了了之。

    后来,太后掌控了朝政大权,前后花了五年时间,将几个不成器的诸侯王尽皆降爵,这才重新加强了中央的权威。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为了增加她在地方的话语权,与以霍政为首的‘宰相党’抗衡,太后效仿太宗皇帝,重新开始大力扶持皇族,藩王势力快速扩张,发展到现在,又成了朝廷的心病。

    归根结底,这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皇帝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在这一点上,刘邦相信,朝中大臣多半是和他站在同一立场的,毕竟,有刘邦在,他们的既得利益便能得到保证。

    除了那些不满于现状,想走捷径一飞冲天的人,其他人谁又愿意拿自己如今还过得去的生活去做一场豪赌呢?而且,诸侯王的地盘少了,那他们能治理的地盘自然便大了不是。

    唯一不同的是,大臣们对于削藩持有不同意见,一种是激进派,认为削藩之事当快刀斩乱麻,否则必受其乱,以林清徐为典型,这次中山王犯下大错,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废掉中山国,化国为郡,收归国有。

    另一种则是保守派,以霍政为代表,认为削藩之事干系重大,应当从长计议,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以免逼的诸王狗急跳墙。

    两种不同的看法各有道理,不能说谁对谁错,而且,刘邦本身也早就看那些藩王很不爽了,比起朝中大臣,那些藩王对他的威胁更大——要知道,大臣再怎么权势滔天,其手中没有兵权,而那些藩王则不同,他们是拥有自己军队的!

    如果真的能削掉几个王国,刘邦绝对乐见其成,可是他担心的却是,自己以及那些大臣们急于削藩的心思被某些心怀叵测的人所利用,掉进了人家的陷阱!

    书房内,静悄悄的。

    刘邦在想事,秦王刘柯也陷入了沉思。

    过了许久,刘柯开口道:“季儿,我明白你也想削藩,即便是一家人,为了争夺更多的财产,也会争得你死我,更何况,我们皇家呢,争的可是整个天下。

    历朝历代,为了那张龙椅,皇子王孙之间各个是挣破了头啊,莫说兄弟阋墙,就是父子相残的事也不是没有。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普天之下,锦绣江山永远只容得下一个天子,为了保住皇位,就算是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你做为大渝皇帝,不喜那些诸王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可是季儿,你想过没有,倘若你削掉了他们的藩国,剥夺了他们权柄,这就等于是断掉了他们的根,没有人愿意将手中的荣华富贵拱手让人,哪怕你是天子也不行。

    他们必定会起兵反你,届时,烽烟四起,就算你打败了他们,可留下一个破烂不堪的江山,是你愿意看到的吗?”

    刘柯目光如炬,言辞犀利,句句诛心,刘邦不由心中一凛。看来这位皇叔是误会以为此次中山王的事情是刘邦策划的,想趁着诛杀十六族的余威,继而收拾刘卓,来达到他削除中山封国的目的。

    刘柯怀疑皇帝不是没有原因的。

    前段时间,刘邦利用太白星昼现,逼得楚王自尽,楚国尚在,楚国却已是名存实亡。

    虽然刘邦宣称是为了解决妖星昼现的危机,不得已而为之,可话说回来,逼杀楚王,又何尝不是一次刘邦对那些诸侯王亮出爪牙的行为呢?

    刘柯心中很清楚,他这个侄儿并不是像他的外表那般无害,刘邦的内心住着一头猛兽,一只喝血不眨眼,吃人不吐骨头,却又懂得隐忍的猛兽。

    中山王出事,无论是从时间还是情节上,都蹊跷的紧,鸿陵离这不远,堂堂亲王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犯下弥天大案,案发之前却一点风声都没有,直到今天才捅出来。

    试问,这金陵城周,天子脚下,还有谁有这样厉害的手段,能瞒天过海?最大的可能性莫过于这是刘邦亲自导演的一出戏!

    今日急匆匆跑来见自己,也无非是要争取到他的同意,毕竟,他是先帝的亲弟弟,如今在皇室之中,辈分最大,德行最高的人!

    看着秦王那犀利如刀的眼神,刘邦的口中就像是吃了万斤黄连一般,苦涩的厉害,自己在别人心中怎么就变成一个阴狠毒辣,诡计多端的小人了呢?

    “人心啊!”

    刘邦心里长叹一声,随即一拜到底“皇叔明鉴,侄儿绝无此心,中山王一事,侄儿确实不知!”

    “果真?”秦王将信将疑地看着刘邦。

    刘邦抬起头,五指朝天“若皇叔不信,侄儿愿向祖宗神灵起誓!”看着刘邦那诚挚的目光,刘柯的脸色稍稍缓和,他摆手道:“这就不必了,季儿你不要怪罪叔叔多疑,我实在是不愿意再看到皇室血脉互相残杀的惨剧发生了!”

    “不说皇叔是长辈,待朕如父,退一万步讲,皇叔此言也是为了侄儿,为了大渝的社稷江山着想,侄儿又岂会怪罪?”

    刘柯拍了拍刘邦的手背,一脸欣慰道:“季儿你能这么想,叔叔我很高兴。”刘邦点点头,坐直了身体“实不相瞒皇叔,削藩一事侄儿确实想过,只是如今朝局初定,天下百姓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如今的头等大事便是改善民生,增强国力,对于削藩,侄儿也只是想想罢了,断不可能实行,只待日后,看能不能找个稳健的法子解决,皇叔不想看到同室操戈的惨事发生,侄儿又何尝想看呢?

    只是,中山王一事诡谲难测,背后怕是有心怀不轨之徒推波助澜,朝堂之上,大臣议论纷纷,很多人都说要削除中山之封国,想必不久就会传遍朝野。

    一想到侄儿可能陷入了别人的阴谋之中,便坐立不定,寝食难安,侄儿下旨让皇叔负责审理此案,正是为此。

    哎,皇叔刚才所说之事也是侄儿担忧的,所以便匆匆赶来,想得到皇叔的指点,打扰了皇叔清修,还望您海涵!”

    秦王刘柯点头以示对刘邦说法的认同,他沉吟半晌道:“季儿,这件事你处理的不错,清修事小,社稷事大啊,也罢,既然你将此事交于我,我又岂能推辞?此事,我担了,孤倒要瞧瞧,究竟是谁在背后兴风作浪,真当我这个皇叔是摆设不成?”

    “如此甚好!”刘邦喜笑颜开道。

    两人又说一会,秦王带刘邦出了书房,来到丹房之后,他从丹炉中取出两枚赤红色的丹丸道:“此丹名为清心丹,乃是上古药方,有排毒健体,延年益寿之效。

    季儿你有所不知啊,炼此丹药,不仅需要挑选上好药材,控制火候,更要在炼丹之时,心如止水,口诵玄经,以达到天人合一之境。

    先前在炼丹的最后关头,我心境乱了,丹药不再完美,不过,却不妨功效,你体内雷蛊之毒未消,服用此丹大有裨益,这一炉就成了两枚,就全送给你吧!”

    看着刘柯手心里的两颗火红的丹丸,刘邦嘴角有些抽搐,他这个皇叔什么都好,就是太痴迷炼丹修仙。

    古代的丹丸是什么东西,别人不知道,刘邦却很清楚,里面所用的‘药材’有很多都是铅汞一类的重金属,这玩意吃了,别说排毒养颜,就是能不能活都说不定。

    前世史书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